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心理压力概述(打印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2.5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心理压力概述(打印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教案 (第2、3、4次课6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二章心理压力概述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正确理解心理压力 2、能学挥心理压力源的分类及测评 3、能了解心理压力的内省体验 4、能了解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5、能理解心理压力的适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压力的适应过程及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2、心理压力的适应 四、教学方法 1、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法、团体铺导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作业 自我测试:《测测你的抗压力》 讨论:你应对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六、参考资料 (1)段鑫星,程婧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Brian Luke Seaward若,许燕等译.《压力管理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8年版. (3)今子勋.《心理飞舞一李子勋谈心理健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4)傅佩荣.抗压有方法[0,江西教有出版社,2007年. (5)社龙光.减压完全手册如,九州出版社,2008年。 七、教学过程

第二章心理压力概述 案例导入: (1)2010年2月26山凌晨湖南祁阳二中高二347班女生黄玉萍因不堪学习压力,从 宿舍四楼的阳台上跳下。自杀女孩母亲普在多个场合表示:“如果考不上大学,你就别回家” “生活太累了,学习太累了,死了就算了…”民警在事发大楼的阳台上还发现了一 份遗书。这是女孩自杀的直接证据,也是她告诉家人为何选样自杀的原因。 (2)2010年3月1山下午相同的惨榈在相隔不到20公甲的祁阳县四中重演。 (3)深圳一名州从北大毕业的双倾士基金研究员,因试用期木位沟汰被解聘,而跳楼 自杀。据悉,基金行业竞争残酷,木位淘汰甚企“被下岗”是常有之事。 (4)香港科技大学一名倾士生疑因不堪功课压力,1山晚情绪失控,在北角丹拿花园 寓所突然攀窗跳楼自杀,跌下大厦平台伤重死亡,其家人在场目睹经过但无法阻止,知道死 讯悲痛欲绝。这是不足4个月内,香港第二宗倾士生自杀身亡事件。 跳楼身亡青年姚×荣(25岁),是科技大学经济系倾士生,与家人住在北角丹拿花园 座一个单位。现场消息称,事主读书成绩优异,自我婴求颜高,近期面对学业压力,情绪出 现不稳定,亲友曾劝鞫放开心情,但有人仍坐困愁城,竞最终选样走上不归路。 分析案例引出心理压力概念。 一、心理压力的界定 “压力”一词嘴角是物理学中的术语,本意是指施加在物体上的力量。压力一词成为表 述人类状态的流行语始于著名生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的《生活中的压力》(The Stress oLi论)一书。如今压力一次被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工作、人际关系,个人责任等的要求时 所感受到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状态,已是约定俗成。那么压力究竞是什么? 当代,关于心理压力一次有着多重含义与界定。 著名心理学家拉扎鲁斯(Richard Lazarus)认为,压力是山于事件和责任超出个人应对 能力范用时所产生的焦虑状念。 塞利(Hans Sely心)在其界定中补充,压力是身体对施加于其上,需要其适应的一切要 求的非特异性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独立存在。假 件事发生,但主体对其视而不见,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

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所以压力是压力源及环境条件变化对主体提出的要求和个体对它 的反应。 我国学者郭念蜂教授将压力定义为: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讨论:人有无压力会怎样? 压力或焦志 耶克斯-多德森曲线 人活者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使可以兔疫的。压力研究鼻祖汉斯.塞利(Hans Selye) 将压力分为有害的不良压力和有益的两性压力:不良压力使人感到无助、灰心、失望,而月 它还能引起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两性压力能够给人以成功感和振奋感,使人愉快并有效地 帮助人们生活。所以压力是把双刃剑,压力的有害或有益不在于压力源的强弱或压力的种类, 而在于个人对事件或环境的反应。 打比方:弹琴时琴弦的松紧适度就如压力的大小适度 适度的压力能激励人、鼓舞人。 适度的压力让人振奋,促进人们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工作的动机、引发正向情绪(如兴 奋)、增加成功后的成就感等。比如在一个团体中,大家的工作业绩都较为突出,作为一直 平庸的你,就有了改变自己、奋起直追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你会思考自己的不足,找到 改进的小法,制订努力工作的计划。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你会明显进步,得到大家和上司 的认可。 让人承受不了的压力是过度的压力。 比如一对意欲结婚的男女,无房又缺钱,不得不通过贷款买房结婚,但两人工资不高, 还贷的压力月月紧逼,除了保证基本的生活外,没有可开支的余钱。这种经济压力就是过度 的压力

有人以为,过度的压力是因为过多的愿望造成的,这是错误的认识。压力的要点不在于 愿望的多少,关键是当事人的承受能力,当事人承受不了,关好的愿望就会成为害人的压力。 比如莱些家长硬是要求子女考一流的大学,子女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超负荷学习,在很长 的一段时间里高速运转,神经高度紧张,结果事与愿违,就连那些平时成鳞较好的人,也没 考出应有的成绩,与名种大学擦肩而过,个别的甚至名落孙山。因为他们处在过度的压力之 下,考试发挥不出水平. 过度的压力往往带来负面影用甚全破坏性后果,例如造成注意力狭窄、思维僵化、产生 恐惧与逃避的心理、引起情绪与行为失控、长久的压力导致身心疾病等。压力一旦超过负荷, 人的战斗精神、良好情绪、控制力都会垮台。就举重一样,超过自身的能力就举不起来了。 如果说人是一只皮球,压力就是注入皮球的气体,充入皮球甲的气超过一定的量,必然会使 皮球爆炸。人若承受不了压力,身心必然会出问题,其危害性一言难尽,它使人的情绪失调, 认知偏离,思维混乱,严重地影响社会活动和正常的生活。 二、心理压力源的分类及测评 (一)压力源的种类 压力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山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去适应的事件,按性质 可分为二大类: 1、生物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 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2、精神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 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 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等。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为两大类: (1)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 突、伐争、被监禁等。 (2)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 社会交往不良),等等

我们将压力源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但是这只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 此。因为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若两种以上因素, 特别是精神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山于二种压力源之间有荐不可分 割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中,特别是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兰 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比,某位女性求助者因为社交不良造成了心理问题,这 时,最直接的判断是“社交不良是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这一结论似乎没有错,而依 此结论使用某种疗法,逐步改变求助者的社交状况,这种临床决策也不无道理,但是上述临 床操作的结果,可能不令人满意:中、远期疗效可能不佳。假如中、远期疗效不佳,其原因 很可能是没有揭示“社会性压力源”背后的深层情况。如果仟细深入了解,可能会发现,“社 会性压力源”的背后,在它的深层,有一个错误认知结构。这个“错误认知结构”可能是求 助者幼年时形成的,它是一个错误逻辑判断:“每个人都应该爱我”。带着这张错误观念生 活在现实社会中,肯定会碰到人际交往方面的麻烦,所以,这张错误的认知,就是“社会性 压力源”背后的“心理性压力源”。深层的“心理性压力源”不除,就等于种下后患,山 后肯定还会出麻烦。问题是杏到此结束了呢?当然不行,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又是山自幼的 不良教育环境造成的。求助者作为独生女儿,她是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和自己的父母娇惯中 长大的,那是,她记得自己在家中被成为“小太阳”,当时,全社会为了卖儿童产品,商家 四处做“小太阳工程”,便造成了一个“自我中心”的姑娘。这样一来,我们又找到了另 个“社会性压力源”,或者说,找到了一个真正把孩子心灵压扁了的“社会性压力源” 从上述案例的简述可以看到,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多数是综合性,所以,我们面 对这类复杂的事物,决不能用简单的忠维方法对待。 (二)压力源的测评汗 面临并体验到的压力,到底对心理健康有多大影利?可以肯定地说,「分合理与量化水 平比较理想的测量方法,企今还没有。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日前人们公认的,有一定使用价 值的测量压力的量表有二种。 1、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社会再适应量表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临休应用中发现,量表得分较高者, 比较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血病,以及感冒,量表分数业余精神障碍,抑郁 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有关。另外,多种生活事件不断地累加,其效应就史明显,山于道遇着的 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忠病。该量表有局限性。因此,使用时,应该索切联系临怵症状的 性质,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单纯使用量表做出诊断,有很大的危险性

2、山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坎纳编制了两个量表,一个是口常生活中小困扰的量表,共计117个题日,另一个是川 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共计135个题目。戴,隆基斯于1982年使用这两个量表,在100 个成年被测试者中进行了9个月的连续研究,每个月让被测者填写一次。结果提示:被测试 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的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而 令人兴奋的事件与健嫩无关,这一研究提出一个见解,即“口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必 能预测健康”。这正像我们在山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那样,繁多杂乱的琐碎事,史令我们烦躁 不安,千头力绪理还乱的事情史使人苦恼不已。后来的研究者也认为,山常生活积累的困难 比重要生活事件逆能影响健康。 3、知觉压力的测评 知觉压力是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出个人能力的事件。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 体说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是超出自己应对能力的.这种测评工具,山cohen, i11 iamson等在1983年全1988年间制作,成为知觉压力间卷pss 这一测评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他的优点,即使用PSS来预测早期健k问题少为有 效。另外,实裤PSS测量,还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的或慢性的压力。 三、心理压力的内省体验 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 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 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从上述意义上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 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甲。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甚 企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脑海,在我们的内部世界形 成动机冲突,目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甲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样的心态。当一 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这时,我们说他下体验者压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种相互排斥的事务,接触这些事务的人,便能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 依照冲突的具体内容,很难对冲突进行归类,如果就其形式进行分类,情况就简单明朗多了。 1931年,心理学家勒温和后来的心理学家米勒按冲突的形式,将冲突分为如下四类: 1、双趋冲突或趋-一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1ict) 有两个同样具有吸引力,但又不相容的目标,都想达到,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只能达到 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心理冲突:鱼和熊掌。 6

2、双避冲突或道一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 当一个人同时面临两件令人讨厌,都想避免的事情,但山于条件的限制个可能同时避免 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前有悬递,后有追兵。双避冲突比双趋冲突对人危害大,而日也比较 难于解决 3、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对同一目标既想达到,又想回避时产 生的心理冲突。通常这类目标既有吸引力,要需承担一定风险才能达到。如拨牙、结婚等。 趋避冲突是最常见的心理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拼,都是既有利又有弊。如选择工作,确定治疗方案等。 多重趋避冲突是最难以取合的心理冲突。 四、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一)压力的临床后果 1、压力何造成临床症状 (1)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 (2)器官敏感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墩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忠 病。 (二)中介系统 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分段如下: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 (1)认知系统(具体作用): A、认知、评估作用(拉扎鲁斯等人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三类): 第一,认知结果是两可的 第二,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 第二,面对事件,当事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自我能力评估过低 可以增强焦虑情绪,即增强对压力体验的强度 B、训节控制作用(对局面的控制类型大概有二类): 第一,行为的自我控制 第二,认知的控制

第二,环境的控制 C、人格的影响作用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相对稳定的世界和人尘观,都体现在人格特征之中。 (2)社会支持系统:具体地支持当事人和给当事人精神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其作用 相反。 (3)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一 三个子系统都有性质相反的两种功能: 是增益功能,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 二是消解功能,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低。 五、心理压力的反应 (一)压力的种类 压力的种类,可以按性质来区分,但是,对临床最有意义的是按强度来区分,因为应对 不同强度的压力,其产生的临床后果不同。 按压力的强度可分为以下二大类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在山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造遇到各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尼过 程中无法回道的。如:入学考试、完成国难的任务、通适从未经历的事情、恋爱、婚烟、就 业、失业、亲人亡故、迁居、旅游…等等。 如果我们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者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日其强度不 足以使我们崩渍,那么我们称这时候体验到的压力为一般单一生活压力。 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效个完全是负面的,在适应这类压力 的过程中,业然付出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资源,但是只要在衰竭阶段没有崩溃,并且没有再 发生任何事件,那么,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之后,会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以往有 许多研究证实,经历过各种压力而未被击均的人,可以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从而使他 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压力,这正像通常所说的吃一斩,长一智。 有一项调查结果很有趣,当受调查者在体重,基因组成、地理位置等条件都受到严格控 制的情况下,对自幼受到压力的成人与自幼处处受到保护的成人相比较,其结果显示,前者 的身高比后者平均高出2.6英小,认知的发展也获得了史多的强化。人们的山常经验也可以 证实,自幼处境因难的人,成人之后,业能吃苦耐劳,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相对较高

2、叠加性压力 叠加性压力有两类。 A、同时性叠加压力。在同一时间甲,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当事者所体 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俗称“四面楚歌” B、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 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这时,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俗称“祸 不单行” 叠加压力,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它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有的人可在“四面 楚歌"中倒下,有的人在衰竭阶段能被第二组压力冲垮。 3、破坏性压力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被绑架、被强暴,等等。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此 类压力并不罕见.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学家就发现了所谓战场被劳症”,患有这类披劳症的人, 出现“心理麻痹,对外界反应减少,情绪沮丧或过度敏感,失眠、焦虑等等。越南战争之后, 人们将这类战场波劳症"纳入所谓“创伤后压力失调r”(Post-traumi Stress Disorder,简称 PTSD). 经历极端压力之后,心理症状是多方面的。情绪方面以泪丧为主,常因战友战死而自己 获救产生罪恶感,易激惹,暴怒,同时伴有攻击行为,与亲人变得疏远,对当时的记亿丧失。 长期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这类情况被Lion(1968)和Erikson (1976)称为"灾难症候群”(Disaster5 yndrome)。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甲,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涤魄 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恢复期中,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 常所说的后怕”相仿。在此期间,受害者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正像电影“祝福”中祥 林嫂的表现。 (3):复。布复之后,心理重新达到Ψ衡。 对破坏性压力造成的后果,心理学干预是必须的。早期的心理学干预主要是通过催眠暗 示来解除心理障碍,到后来,发现让受害者在社会中与健峡人一起工作,或者让TSD患者 与其他类型的受害者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 9

(二)压力的反应与适应 1、压力的反应 人在压力下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认知、生理和心理行为反应,这些反应相互作用、互 为因果,因此一种反应的加制,必将导致整个系统的恶性循环。 (1)情铭反应 包括: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沮丧、紧张、绝望、烦躁、害怕等。 (2)认知反应 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知反应会发生两极变化。 (3)心理行为反应 这是个体为减轻痛苦感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机制,大致可分为三类: A、积极的反应:包括升华、聚持等,有助于恢复个体心理半衡,准确评定事件性质 做出合理判断,减缓压力 B、消极的反应:包括杏认、攻击、逃跑、放纵、退缩等,量有助于暂时缓解压力,但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阻碍合理减缓压力。 C、中性的反应:包括转移、反向、压抑、倒退、合理化、投射等。 (4)生理反应 2、压力的适应 1956年,内分泌学和生物化学家赛利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发现 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 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波力尽”) 警觉阶段: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释放储存的能量,于是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等 搏斗阶段:1、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 但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被控制状态。2、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 量消耗。3、由于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所以个体变得敏感、脆弱、既便是 日常微小困扰,都可以引发个体的强烈情绪反应。 衰竭阶段:由于压力的长期存在,能量几乎耗尽,这时,已无法继续去抵抗 压力。 散学反思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