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9
文件大小:291.0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PsychologicalCounselingforMiddleSchoolStudents 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1020105C 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 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学、 教育学等课程。 总学时 16 学 分 1 讲 授 16 实 践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是形成教师职业技能的一门重要课 程之一。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设计心理辅导方案, 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开设中学生心理辅导课,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其学会用掌握的 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的技术解决自我的现实困惑,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初步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内容、 方法和技术。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能独立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2.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结合中学生特点设计辅导方案,并能较为合 理地运用于实践; 3.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提高心理辅导的技能素养,同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在教 学实践中,能够以团队形式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提高沟通合作和共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引导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发展需要及常见心理困惑,提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1020105C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 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 学、心理学、班级管理学、 教育学等课程。 总 学 时 16 学 分 1 讲 授 16 实 践 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是形成教师职业技能的一门重要课 程之一。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设计心理辅导方案, 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开设中学生心理辅导课,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其学会用掌握的 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的技术解决自我的现实困惑,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 初步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内容、 方法和技术。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能独立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2. 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结合中学生特点设计辅导方案,并能较为合 理地运用于实践; 3. 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提高心理辅导的技能素养,同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在教 学实践中,能够以团队形式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提高沟通合作和共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引导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发展需要及常见心理困惑,提

升心理育人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目标2: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中学 生心理辅导的实质、目标、原则和基本技术。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及基本的技术,针对可能 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个性化帮扶;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心理辅导和指导能力。 课程目标3: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心理素质提升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 促进学生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养成,能有效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2.2[职业情感]熟悉所学人文思想中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训练,使之具备应有的科学精神:在教师教 课程目标 教育情怀 育课程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感受生物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 (L) 从教,重视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爱学生全面发展,立志做学生 成长的引路人。 1 5.1[育德意识]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引导 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发展;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 关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5.2【管理实践]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与日常工作管理的策略与 课程目标 班级指导 (H) 技能,掌握班级活动的组织方式与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担任或 2 协助班主任工作,能针对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心理 辅导技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有效 的体验。 6.1[育人规律]具有教书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 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育人 为本的理念。 综合育人 6.3【育人实践]了解中学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 (M) 法,能够有效组织开展融入生命科学和新时代思政内容的主题教 课程目标 育活动和社团活动,具有整合生物学科教育、文化建设、主题活 3 动、社团活动等进行综合育人的初步体验。 8.2[交流沟通]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 沟通合作 作的方式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 (L) 有效倾听、有效表达,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谐的 人际关系。 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升心理育人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目标 2: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中学 生心理辅导的实质、目标、原则和基本技术。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及基本的技术,针对可能 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个性化帮扶;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心理辅导和指导能力。 课程目标 3: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心理素质提升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 促进学生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养成,能有效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教育情怀 (L) 2.2 [职业情感] 熟悉所学人文思想中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训练,使之具备应有的科学精神;在教师教 育课程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感受生物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 从教,重视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爱学生全面发展,立志做学生 成长的引路人。 课程目标 2 班级指导 (H) 5.1 [育德意识] 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引导 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发展;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 关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5.2 [管理实践] 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与日常工作管理的策略与 技能,掌握班级活动的组织方式与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担任或 协助班主任工作,能针对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心理 辅导技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有效 的体验。 课程目标 3 综合育人 (M) 沟通合作 (L) 6.1 [育人规律]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 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育人 为本的理念。 6.3 [育人实践] 了解中学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 法,能够有效组织开展融入生命科学和新时代思政内容的主题教 育活动和社团活动,具有整合生物学科教育、文化建设、主题活 动、社团活动等进行综合育人的初步体验。 8.2 [交流沟通] 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 作的方式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 有效倾听、有效表达,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谐的 人际关系。 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学时分配 支撑 模块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讲 课堂讨论 小 课程目标 授 与延伸等 计 讲授法、案例法、 课程目标 第一章 学校心理辅导概述 1.5 0.5 2 1-3 课程目标 自主学习法 心理辅导的理论基 讲授法、案例法、 第二章 1.5 0.5 础 自主学习法 1-3 个别辅导与团体辅 讲授法、案例法、 课程目标 第三章 1.5 0.5 导 自主学习法 2 1-3 讲授法、案例法、 1.5 课程目标 第四章 自我意识 0.5 2 自主学习法 1-3 讲授法、案例法、 课程目标 第五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1.5 0.5 自主学习法 1-3 讲授法、案例法、 课程目标 第六章 中学生的情绪管理 1.5 0.5 2 自主学习法 1-3 讲授法、案例法、 课程目标 第七章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1.5 0.5 自主学习法 2 1-3 讲授法、案例法、 课程目标 第八章 中学生的生涯教育 1.5 0.5 2 1-3 自主学习法 与时间管理 学习内容: 第一章学校心理辅导概述 掌握心理辅导的含义;熟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理解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 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重点:心理辅导的含义及目标、内容。 难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了解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四大学派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理论: 熟悉各学派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使用的方法的技术;了解各学派理论的优缺点。 重点:各学派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理论。 难点:各学派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使用的方法的技术。 第三章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理解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功能;掌握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 基本技术和实施的阶段;了解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的目标、方法以及评价指标 体系: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初步完成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 重点: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以及辅导方案的设计。 难点: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以及辅导方案的设计。 第四章自我意识

模块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分配 支撑 讲 课程目标 授 课堂讨论 与延伸等 小 计 第一章 学校心理辅导概述 讲授法、案例法、 自主学习法 1.5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二章 心理辅导的理论基 础 讲授法、案例法、 自主学习法 1.5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三章 个别辅导与团体辅 导 讲授法、案例法、 自主学习法 1.5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四章 自我意识 讲授法、案例法、 自主学习法 1.5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五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讲授法、案例法、 自主学习法 1.5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六章 中学生的情绪管理 讲授法、案例法、 自主学习法 1.5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七章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讲授法、案例法、 自主学习法 1.5 0.5 2 课程目标 1-3 第八章 中学生的生涯教育 与时间管理 讲授法、案例法、 自主学习法 1.5 0.5 2 课程目标 1-3 学习内容: 第一章 学校心理辅导概述 掌握心理辅导的含义;熟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理解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 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重点:心理辅导的含义及目标、内容。 难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了解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四大学派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理论; 熟悉各学派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使用的方法的技术;了解各学派理论的优缺点。 重点:各学派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理论。 难点:各学派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使用的方法的技术。 第三章 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理解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功能;掌握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 基本技术和实施的阶段;了解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的目标、方法以及评价指标 体系;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初步完成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 重点: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以及辅导方案的设计。 难点: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以及辅导方案的设计。 第四章 自我意识

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特点、心理构成: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自我意识的作用;中学 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调试。 重点: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难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调试。 第五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过程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学习问题,体验理想中学生的目标 与任务,体验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是怎样的,能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能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有效调节。 重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 难点: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辅导。 第六章中学生的情绪管理 掌握情绪的含义、分类以及发生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 能用所学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重点: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 难点:中学生的情绪调适。 第七章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了解人际交往的内涵、功能、工具与内容;了解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因素,能结 合自身的特点,运用人际交往的艺术,处理自己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恰 当地处理自己与同学、异性伙伴的关系。 重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常见的人际困扰。 难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 第八章中学生的生涯教育与时间管理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掌握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以及中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能对 中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中学生科学管理和利用时间。 重点: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中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 难点: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中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 五、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本课程始终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 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讨论为主,课外阅读为辅。鼓励 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资料,丰富学习内容,拓展知识视野。 2.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双方 良好互动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 3.组织学生观摩、搜集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案例,分析其中蕴含的教育学、心理学理

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特点、心理构成;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自我意识的作用;中学 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调试。 重点: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难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调试。 第五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过程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学习问题,体验理想中学生的目标 与任务,体验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是怎样的,能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能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有效调节。 重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 难点: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辅导。 第六章 中学生的情绪管理 掌握情绪的含义、分类以及发生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 能用所学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重点: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 难点:中学生的情绪调适。 第七章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了解人际交往的内涵、功能、工具与内容;了解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因素,能结 合自身的特点,运用人际交往的艺术,处理自己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恰 当地处理自己与同学、异性伙伴的关系。 重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常见的人际困扰。 难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 第八章 中学生的生涯教育与时间管理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掌握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以及中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能对 中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中学生科学管理和利用时间。 重点: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中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 难点: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中学生时间管理的方法。 五、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 本课程始终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 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讨论为主,课外阅读为辅。鼓励 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资料,丰富学习内容,拓展知识视野。 2. 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双方 良好互动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 3. 组织学生观摩、搜集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案例,分析其中蕴含的教育学、心理学理

论内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心理辅导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掌握心理辅导的含义;熟悉学校 课程目标 课后作业 课程目标1: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引导认识到心理 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理解开 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全面了解中 展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掌握中 课堂笔记 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 理育人的意识与能力。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发展需要及常见心理困惑,提升心 素。 期末成绩 了解四大学派的心理咨询与辅 课后作业 导的基本理论、方法的技术优缺 理和基本方法,理解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质、目标、原则和基 课程目标2: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基本原 本技术。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及基本的技术,针对可能遇到的 点。理解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 课堂笔记 理辅导基本技术;掌握学生自我 心理问题开展个性化帮扶;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心理辅导和指 导能力。 意识、学习、人际关系、情绪、 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心 期末成绩 理指导方法。 出勤 课程目标3: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心理素质提升 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困惑, 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促进学生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 开展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及 课堂笔记 养成,能有效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期末成绩 (二)评定方法 1.成绩评定 考查课程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30%:其中包括考 勤(3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40%);“2"指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 50%、20%,其中论文成绩不低于50分,低于50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2.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出勤(10%) 过程性考核 10 平时成绩 (满分100) 课堂笔记(45%) (30%)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45分 课后作业(45%)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45分 终结性考核 期末成绩 闭卷考试 100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 (满分100) (70%)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 课程达成度 (三)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表可按考核方式分别列表,也可按平时成绩评分标准和期

论内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心理辅导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引导认识到心理 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全面了解中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发展需要及常见心理困惑,提升心 理育人的意识与能力。 掌握心理辅导的含义;熟悉学校 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理解开 展学校心理辅导的意义;掌握中 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 素。 课后作业 课堂笔记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 2: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基本原 理和基本方法,理解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质、目标、原则和基 本技术。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及基本的技术,针对可能遇到的 心理问题开展个性化帮扶;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心理辅导和指 导能力。 了解四大学派的心理咨询与辅 导的基本理论、方法的技术优缺 点。理解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 理辅导基本技术;掌握学生自我 意识、学习、人际关系、情绪、 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心 理指导方法。 课后作业 课堂笔记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 3: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心理素质提升 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促进学生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 养成,能有效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困惑, 开展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及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出勤 课堂笔记 期末成绩 (二)评定方法 1. 成绩评定 考查课程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 30%;其中包括考 勤(30%)、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40%),;“2”指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 50%、20%,其中论文成绩不低于 50 分,低于 50 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2. 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三)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表可按考核方式分别列表,也可按平时成绩评分标准和期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过程性考核 (满分100) 平时成绩 (30%) 出勤(10%) 10 课堂笔记(45%)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 45 分 课后作业(45%) 根据考核占比折合成分数共 45 分 10 终结性考核 (满分100) 期末成绩 (70%) 闭卷考试 100 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 课程达成度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

末成绩评分标准2个大表来列) 1.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60-69 0-59 80-89 90-100 70-7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能深刻理解并 能比较深刻理 能理解并掌握 能理解科学 不能理解科学 准确掌握科学 科学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 心理辅导的理 心理辅导的理 解并准确掌握 科学心理辅导 的理论和实践 理论和实践 论和实践意 论和实践意 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对学生身 意义,对学生 义,对学生身 意义,对学生 心发展特点及 身心发展特 心发展特点及 课程目标1 义,对学生身 心发展特点及 身心发展特点 规律、心理健康 点及规律、心 规律、心理健 规律、心理健 理健康教育 康教育需求及 教育需求及迫 及规律、心理 康教育需求及 健康教育需求 切性有一定的 需求及迫切 迫切性缺乏认 认识。 性有认识。 识。 及迫切性有较 迫切性有深刻 认识。 为深刻认识。 准确理解和熟 较为准确理解 理解和掌握中 中学生心理 不能理解和掌 和熟练掌握中 学生心理辅导 辅导的基本 握中学生心理 心理辅导的基 练掌握中学生 学生心理辅导 的基本知识、基 知识、基本原 辅导的基本知 理和基本方 识、基本原理 的基本知识、 本知识、基本 本原理和基本 原理和基本方 基本原理和基 方法,理解中学 法,中学生心 和基本方法, 法,准确理解 本方法,较为 生心理辅导的 理辅导的实 理解中学生心 中学生心理辅 准确理解中学 实质、目标、原 质、目标、原 理辅导的实 导的实质、目 生心理辅导的 则和基本技术。 则和基本技 质、目标、原 课程目标2 术有一定的 则和基本技 实质、目标、 标、原则和基 能运用所学理 认识与理解, 术。不能运用 原则和基本技 本技术。能综 论及基本的技 合运用所学理 术。能运用所 术,针对可能遇 有时运用所 所学理论及基 论及基本的技 学理论及基本 到的心理问题 学理论及基 本的技术开展 术,针对可能 的技术,针对 开展个性化帮 本的技术开 帮扶。 扶。 展帮扶。 可能遇到的心 遇到的心理问 题开展个性化 理问题开展个 帮扶。 性化帮扶。 能组织开展具 能组织开展 不能组织开展 能组织开展较 能组织开展丰 富多彩、富有 为丰富多彩、 有一定实效的 心理素质提 心理素质提升 实效的心理素 富有实效的心 心理素质提升 升活动、校园 活动、校园文 文化活动等, 化活动等,不 理素质提升活 质提升活动、 活动、校园文化 活动等,能协调 能协调学校、 动、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 不能有效协 课程目标3 等,能有效协 活动等,能较 学校、家庭、社 调学校、家 家庭、社会形 调学校、家庭、 为有效协调学 会形成协同育 庭、社会形成 成协同育人机 校、家庭、社 人机制。 制。 协同育人机 社会形成协同 育人机制。 会形成协同育 制。 人机制。 2.出勤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中 及格 不及格 良

末成绩评分标准 2 个大表来列) 1. 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能深刻理解并 准确掌握科学 心理辅导的理 论和实践意 义,对学生身 心发展特点及 规律、心理健 康教育需求及 迫切性有深刻 认识。 能比较深刻理 解并准确掌握 科学心理辅导 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对学生 身心发展特点 及规律、心理 健康教育需求 及迫切性有较 为深刻认识。 能理解并掌握 科学心理辅导 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对学生身 心发展特点及 规律、心理健康 教育需求及迫 切性有一定的 认识。 能理解科学 心理辅导的 理论和实践 意义,对学生 身心发展特 点及规律、心 理健康教育 需求及迫切 性有认识。 不能理解科学 心理辅导的理 论和实践意 义,对学生身 心发展特点及 规律、心理健 康教育需求及 迫切性缺乏认 识。 课程目标 2 准确理解和熟 练掌握中学生 心理辅导的基 本知识、基本 原理和基本方 法,准确理解 中学生心理辅 导的实质、目 标、原则和基 本技术。能综 合运用所学理 论及基本的技 术,针对可能 遇到的心理问 题开展个性化 帮扶。 较为准确理解 和熟练掌握中 学生心理辅导 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和基 本方法,较为 准确理解中学 生心理辅导的 实质、目标、 原则和基本技 术。能运用所 学理论及基本 的技术,针对 可能遇到的心 理问题开展个 性化帮扶。 理解和掌握中 学生心理辅导 的基本知识、基 本原理和基本 方法,理解中学 生心理辅导的 实质、目标、原 则和基本技术。 能运用所学理 论及基本的技 术,针对可能遇 到的心理问题 开展个性化帮 扶。 中学生心 理 辅导的基 本 知识、基本原 理和基本 方 法,中学生心 理辅导的 实 质、目标、原 则和基本 技 术有一定 的 认识与理解, 有时运用 所 学理论及 基 本的技术 开 展帮扶。 不能理解和掌 握中学生心理 辅导的基本知 识、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 理解中学生心 理 辅 导 的 实 质、目标、原 则 和 基 本 技 术。不能运用 所学理论及基 本的技术开展 帮扶。 课程目标 3 能组织开展丰 富多彩、富有 实效的心理素 质提升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 等,能有效协 调学校、家庭、 社会形成协同 育人机制。 能组织开展较 为丰富多彩、 富有实效的心 理素质提升活 动、校园文化 活动等,能较 为有效协调学 校、家庭、社 会形成协同育 人机制。 能组织开展具 有一定实效的 心理素质提升 活动、校园文化 活动等,能协调 学校、家庭、社 会形成协同育 人机制。 能组织开 展 心理素质 提 升活动、校园 文化活动等, 不能有效 协 调学校、 家 庭、社会形成 协同育人 机 制。 不能组织开展 心理素质提升 活动、校园文 化活动等,不 能协调学校、 家庭、社会形 成协同育人机 制。 2.出勤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习态度较端 学习态度不端 学习态度端 学习态度端 学习态度较端 正,有迟到早 正,有迟到现 退现象,遇事 正,不能按时 正,按时上课, 正,按时上课, 上课,经常迟 不迟到不早 不迟到不早 象,遇事请假 请假次数不超 课程目标3 退,遇事请假 退,遇事请假 次数达到6 过10次,无故 到早退,遇事 请假次数超过 次,无故不到 不到现象超过 次数不超过3 次数不超过3 10次,无故不 次。 次。 现象有3次。 3次但不超过5 到次数较多。 次。 3.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后作业习题 良 课后作业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较好, 基本完整,书 完整性较差, 完整性差,书 书写较工整, 完整性好,书 课程目标1 写工整,准确 写基本工整, 书写不工整, 写凌乱,准确 率达到90%以 准确率达到 准确率达到 准确率较低。 率低。 上。 80%以上。 70%以上。 课后作业计算 课后作业计算 课后作业计算 课后作业计算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基本完 题步骤完整, 题步骤较完 题步骤完整性 题步骤不完 整,结果正确 结果正确率高 整,结果正确 较差,结果正 整,结果正确 率达到70%以 课程目标2 达90%以上;逻 率达80%以上; 确率不高;逻 率太低;逻辑 上;逻辑思维 辑思维题思路 逻辑思维题思 辑思维题思路 思维题思路不 路较清晰,答 题思路基本清 清晰,答案准 不太清晰,答 晰,答案不全 清晰,答案错 确 案较准确 案准确率低 误率高 面 能积极思考与 能较积极思考 能思考课后习 课后习题解答 反思课后习题 与反思课后习 课后习题解答 题解答途径, 途径反思能力 解答途径,并 但不能很好反 较差,不太愿 途径反思能力 题解答途径, 课程目标3 差,不愿意与 能积极与同学 也能较积极与 思,与同学商 意与同学商 同学商讨,给 商讨,给同学 同学商讨,给 讨,给同学解 讨,给同学解 同学解答 解答 同学解答 答积极性不高 答 4.课堂笔记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80-89 70-79 60-69 0-59 不及格 90-100 良 中 及格 能结合课程 优 能结合课程讲 能结合课程讲 能结合课程讲 不能完成课堂 授,比较认真 授,完成课堂 讲授,完成课 授,认真完成 重点的标记。 课堂重点的标 完成课堂重点 堂重点的标 重点的标记。 对科学心理辅 记及课堂知识 的标记及课堂 记及课堂知 通过学习对科 导的理论和实 的拓展。通过 课程目标1 知识的拓展。 识的拓展。通 学心理辅导的 践意义,对学 学习对科学心 通过学习对科 过学习对科 理论和实践意 生身心发展特 理辅导的理论 学心理辅导的学心理辅导 义,对学生身 点及规律,心

课程目标 3 学 习 态 度 端 正,按时上课, 不 迟 到 不 早 退,遇事请假 次数不超过 3 次。 学 习 态 度 端 正,按时上课, 不 迟 到 不 早 退,遇事请假 次数不超过 3 次。 学习态度较端 正,有迟到现 象,遇事请假 次 数 达 到 6 次,无故不到 现象有 3 次。 学习态度较端 正,有迟到早 退现象,遇事 请假次数不超 过 10 次,无故 不到现象超过 3次但不超过 5 次。 学习态度不端 正,不能按时 上课,经常迟 到早退,遇事 请假次数超过 10 次,无故不 到次数较多。 3. 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好,书 写工整,准确 率达到 90%以 上。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较好, 书写较工整, 准 确 率 达 到 80%以上。 课后作业习题 基本完整,书 写基本工整, 准 确 率 达 到 70%以上。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较差, 书写不工整, 准确率较低。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差,书 写凌乱,准确 率低。 课程目标 2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完整, 结果正确率高 达 90%以上;逻 辑思维题思路 清晰,答案准 确 课后作业计算 题 步 骤 较 完 整,结果正确 率达 80%以上; 逻辑思维题思 路较清晰,答 案较准确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基本完 整,结果正确 率达到 70%以 上;逻辑思维 题思路基本清 晰,答案不全 面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完整性 较差,结果正 确率不高;逻 辑思维题思路 不太清晰,答 案准确率低 课后作业计算 题 步 骤 不 完 整,结果正确 率太低;逻辑 思维题思路不 清晰,答案错 误率高 课程目标 3 能积极思考与 反思课后习题 解答途径,并 能积极与同学 商讨,给同学 解答 能较积极思考 与反思课后习 题解答途径, 也能较积极与 同学商讨,给 同学解答 能思考课后习 题解答途径, 但不能很好反 思,与同学商 讨,给同学解 答积极性不高 课后习题解答 途径反思能力 较差,不太愿 意 与 同 学 商 讨,给同学解 答 课后习题解答 途径反思能力 差,不愿意与 同学商讨,给 同学解答 4. 课堂笔记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能结合课程讲 授,认真完成 课堂重点的标 记及课堂知识 的拓展。通过 学习对科学心 理辅导的理论 能结合课程讲 授,比较认真 完成课堂重点 的标记及课堂 知识的拓展。 通过学习对科 学心理辅导的 能 结 合 课 程 讲授,完成课 堂 重 点 的 标 记 及 课 堂 知 识的拓展。通 过 学 习 对 科 学 心 理 辅 导 能结合课程讲 授,完成课堂 重点的标记。 通过学习对科 学心理辅导的 理论和实践意 义,对学生身 不能完成课堂 重点的标记。 对科学心理辅 导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对学 生身心发展特 点及规律,心

和实践意义, 理论和实践意 的理论和实 心发展特点及 理健康教育需 求及迫切性缺 对学生身心发 义,对学生身 践意义,对学 规律,心理健 展特点及规 心发展特点及 生身心发展 康教育需求及 乏认识。 律,心理健康 规律,心理健 特点及规律, 迫切性认识不 教育需求及迫 康教育需求及 心理健康教 全面。 切性有深刻认 迫切性有较为 育需求及迫 识。 深刻认识。 切性有一定 认识。 较为准确理解 理解和掌握 中学生心理辅 不能理解和掌 中学生心理 准确理解和熟 练掌握中学生 和熟练掌握中 导的基本知 握中学生心理 心理辅导的基 学生心理辅导 辅导的基本 识、基本原理 辅导的基本知 知识、基本原 识、基本原理 的基本知识、 本知识、基本 和基本方法, 原理和基本方 基本原理和基 理和基本方 中学生心理辅 和基本方法, 法,准确理解 本方法,较为 导的实质、目 理解中学生心 中学生心理辅 法,理解中学 生心理辅导 标、原则和基 理辅导的实 的实质、目 准确理解中学 导的实质、目 生心理辅导的 本技术有一定 质、目标、原 课程目标2 标、原则和基 标、原则和基 的认识与理 则和基本技 术。不能运用 实质、目标、 本技术。能综 本技术。能运 解,有时运用 合运用所学理 原则和基本技 术。能运用所 用所学理论 所学理论及基 所学理论及基 论及基本的技 学理论及基本 及基本的技 本的技术开展 本的技术开展 术,针对可能 帮扶。 帮扶。 术,针对可能 的技术,针对 遇到的心理问 可能遇到的心 遇到的心理 题开展个性化 理问题开展个 问题开展个 性化帮扶。 性化帮扶。 不能组织开展 帮扶。 能组织开展丰 能组织开展较 能组织开展 能组织开展心 为丰富多彩、 具有一定实 理素质提升活 心理素质提升 效的心理素 富多彩、富有 实效的心理素 富有实效的心 动、校园文化 活动、校园文 质提升活动、 活动等,不能 化活动等,不 理素质提升活 质提升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 动、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活 有效协调学 能协调学校、 等,能有效协 活动等,能较 动等,能协调 校、家庭、社 家庭、社会形 课程目标3 调学校、家庭、 为有效协调学 学校、家庭、 会形成协同育 成协同育人机 校、家庭、社 制。不能开展 社会形成协 社会形成协同 人机制。能开 育人机制。能 会形成协同育 同育人机制。 展讨论与互 讨论与互动。 开展积极讨论 人机制。能开 能开展讨论 动。 与互动。 展一定的讨论 与互动。 与互动。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姜淑梅.中学生心理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8 (二)主要参考书 [1]伍新春.中学生心理辅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执笔教师:李亚莉

和实践意义, 对学生身心发 展 特 点 及 规 律,心理健康 教育需求及迫 切性有深刻认 识。 理论和实践意 义,对学生身 心发展特点及 规律,心理健 康教育需求及 迫切性有较为 深刻认识。 的 理 论 和 实 践意义,对学 生 身 心 发 展 特点及规律,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需 求 及 迫 切 性 有 一 定 认识。 心发展特点及 规律,心理健 康教育需求及 迫切性认识不 全面。 理健康教育需 求及迫切性缺 乏认识。 课程目标 2 准确理解和熟 练掌握中学生 心理辅导的基 本知识、基本 原理和基本方 法,准确理解 中学生心理辅 导的实质、目 标、原则和基 本技术。能综 合运用所学理 论及基本的技 术,针对可能 遇到的心理问 题开展个性化 帮扶。 较为准确理解 和熟练掌握中 学生心理辅导 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和基 本方法,较为 准确理解中学 生心理辅导的 实质、目标、 原则和基本技 术。能运用所 学理论及基本 的技术,针对 可能遇到的心 理问题开展个 性化帮扶。 理 解 和 掌 握 中 学 生 心 理 辅 导 的 基 本 知识、基本原 理 和 基 本 方 法,理解中学 生 心 理 辅 导 的 实 质 、 目 标、原则和基 本技术。能运 用 所 学 理 论 及 基 本 的 技 术,针对可能 遇 到 的 心 理 问 题 开 展 个 性化帮扶。 中学生心理辅 导 的 基 本 知 识、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 导的实质、目 标、原则和基 本技术有一定 的 认 识 与 理 解,有时运用 所学理论及基 本的技术开展 帮扶。 不能理解和掌 握中学生心理 辅导的基本知 识、基本原理 和基本方法, 理解中学生心 理 辅 导 的 实 质、目标、原 则 和 基 本 技 术。不能运用 所学理论及基 本的技术开展 帮扶。 课程目标 3 能组织开展丰 富多彩、富有 实效的心理素 质提升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 等,能有效协 调学校、家庭、 社会形成协同 育人机制。能 开展积极讨论 与互动。 能组织开展较 为丰富多彩、 富有实效的心 理素质提升活 动、校园文化 活动等,能较 为有效协调学 校、家庭、社 会形成协同育 人机制。能开 展一定的讨论 与互动。 能 组 织 开 展 具 有 一 定 实 效 的 心 理 素 质提升活动、 校 园 文 化 活 动等,能协调 学校、家庭、 社 会 形 成 协 同育人机制。 能 开 展 讨 论 与互动。 能组织开展心 理素质提升活 动、校园文化 活动等,不能 有 效 协 调 学 校、家庭、社 会形成协同育 人机制。能开 展 讨 论 与 互 动。 不能组织开展 心理素质提升 活动、校园文 化活动等,不 能协调学校、 家庭、社会形 成协同育人机 制。不能开展 讨论与互动。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 姜淑梅. 中学生心理辅导.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8 (二)主要参考书 [1] 伍新春. 中学生心理辅导.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刘华山. 学校心理辅导. 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 [3] 陈家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原理、操作与实务.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执笔教师:李亚莉

审核人:赵红梅 2022年11月27日

审 核 人:赵红梅 2022 年 11 月 27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