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Bi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in middle school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4
文件大小:334.6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Bi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in middle school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Bi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theoryinmiddleschool 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101001C 专业导论课、动物学、植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物学、细胞生物学 总学时: 32 学 分: 2 4 授: 28 实 践: 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理论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上承教育基本原理 下启课堂教学技能,是教育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关键和核心。因此,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 论是教师应对新时期教育的必要前提。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 中学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 力。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 2.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探究和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 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使学生初步了解国外中学生物教学的发展的理论状况与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系统学习生物学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育方法,了解生物教学论发展简史 和最新研究动态,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通过学习,使学生 具有从事生物教育的职业理想。 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了解中 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发展和改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培养 学生备课、上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熟知各项教学技能的基本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Bi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in middle school 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101001C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专业导论课、动物学、植 物学、细胞生物学 总 学 时: 32 学 分: 2 讲 授: 28 实 践: 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理论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上承教育基本原理, 下启课堂教学技能,是教育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关键和核心。因此,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 论是教师应对新时期教育的必要前提。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 中学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 力。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 通过学习全面了解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 2. 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探究和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 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 使学生初步了解国外中学生物教学的发展的理论状况与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系统学习生物学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育方法,了解生物教学论发展简史 和最新研究动态,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通过学习,使学生 具有从事生物教育的职业理想。 课程目标 2: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了解中 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发展和改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培养 学生备课、上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 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 熟知各项教学技能的基本

要点,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加以应用。使学生建立辩论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目标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敢的创新精神、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2.1【职业认同】具有家国情怀,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教,具有从事生物 基础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领悟中学生物教育的意义,具有乐观向上的品 教育情怀 质,认同中学生物教师角色及其专业性和独特性,懂得生物学科教育理念 课程目标1 (M)学科素 及教育教学规律。 养(H) 3.1【学科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熟悉 生物专业知识体系和架构,能综合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解释生命现象, 科学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务社会。 4.2【教学实施】能遵循中学生认知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前端分析, 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合理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学科 教学能力 教学内容整合,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能正确的进行教学评价,获得对 课程目标2 (H) 生物学科教学的真实感受和初步体验。 4.3【教学研究】教育实习与实践中能针对生物课程具体的教学问题,选择 合理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研究成果,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6.1【育人规律】具有教书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 综合育人 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 课程目标3 (M) 6.2【学科育人】理解生物学科的育人内涵和意义,熟悉生物学科育人的途 径与方法,利用生物学科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爱国 情感、文化自信、思辨能力等思政元素结合生物教学进行学科育人。 7.2【反思创新】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的训练,学会独立思 考,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与技能,创新性地解决专业学习及中学生物教育 学会反思 教学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课程目标4 (M)沟通合 8.2【交流沟通】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的方式方 作(M) 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倾听、有效表达, 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学时分配 支撑 章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小计 课程目标 讨论 讲授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2 2 课程目标1、4 第二章 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0 4 课程目标1、4 4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要点, 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加以应用。使学生建立辩论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 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目标 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敢的创新精神、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教育情怀 (M)学科素 养(H) 2.1【职业认同】具有家国情怀,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教,具有从事生物 基础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领悟中学生物教育的意义,具有乐观向上的品 质,认同中学生物教师角色及其专业性和独特性,懂得生物学科教育理念 及教育教学规律。 3.1【学科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熟悉 生物专业知识体系和架构,能综合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解释生命现象, 科学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务社会。 课程目标 2 教学能力 (H) 4.2【教学实施】能遵循中学生认知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前端分析, 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合理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学科 教学内容整合,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能正确的进行教学评价,获得对 生物学科教学的真实感受和初步体验。 4.3【教学研究】教育实习与实践中能针对生物课程具体的教学问题,选择 合理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研究成果,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课程目标 3 综合育人 (M) 6.1【育人规律】具有教书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 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 6.2【学科育人】理解生物学科的育人内涵和意义,熟悉生物学科育人的途 径与方法,利用生物学科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爱国 情感、文化自信、思辨能力等思政元素结合生物教学进行学科育人。 课程目标 4 学会反思 (M)沟通合 作(M) 7.2【反思创新】系统进行批判性思维方法和反思技能的训练,学会独立思 考,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与技能,创新性地解决专业学习及中学生物教育 教学等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8.2【交流沟通】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的方式方 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与中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倾听、有效表达, 具有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章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时分配 支撑 讲授 讨论 小计 课程目标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2 0 2 课程目标 1、4 第二章 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0 4 课程目标 1、4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课程目标1、2、 第三章 生物学核心素养 4 o 4 3、4 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 课程目标1、2、 第四章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3、4 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 教学理论 讲授法、问题学习 课程目标1、2、 第五章 2 o 2 学策略 法、案例法 3、4 讲授法、问题学习 课程目标1、2、 第六章 基本教学技能 4 2 6 法、案例法 3、4 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 讲授法、问题学习 课程目标1、2、 第七章 3 1 4 法、讨论法 育技术 3、4 讲授法、问题学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课程目标1、2、 第八章 2 法、讨论法 1 3、4 讲授法 课程目标1、2、 第九章 生物学教育评价 2 o 2 3、4 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 讲授法 课程目标1、2、 第十章 2 o 2 学中的安全 3、4 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 自学 课程目标1、4 第十— 养发展与教育科学研 章 究 第十二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概 自学 课程目标1、4 o 章 览 总计 28 4 32 学习内容: 第一章中学生物课程 介绍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标准。 重点:了解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标准。 难点:明确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二章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介绍人类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本质和关于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重点:人类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 难点:关于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第三章中学生物教学课程和模式 了解科学素养和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重点: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核心素养关系。 难点:生物学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第四章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了解中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特点、类型及策略:掌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掌握实 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生物活动课教学实施的方法

第三章 生物学核心素养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0 4 课程目标 1、2、 3、4 第四章 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 教学理论 讲授法、问题学习法 4 0 4 课程目标 1、2、 3、4 第五章 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 学策略 讲授法、问题学习 法、案例法 2 0 2 课程目标 1、2、 3、4 第六章 基本教学技能 讲授法、问题学习 法、案例法 4 2 6 课程目标 1、2、 3、4 第七章 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 育技术 讲授法、问题学习 法、讨论法 3 1 4 课程目标 1、2、 3、4 第八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讲授法、问题学习 法、讨论法 1 1 2 课程目标 1、2、 3、4 第九章 生物学教育评价 讲授法 2 0 2 课程目标 1、2、 3、4 第十章 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 学中的安全 讲授法 2 0 2 课程目标 1、2、 3、4 第十一 章 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 养发展与教育科学研 究 自学 0 0 0 课程目标 1、4 第十二 章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概 览 自学 0 0 0 课程目标 1、4 总计 28 4 32 学习内容: 第一章 中学生物课程 介绍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标准。 重点:了解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价值、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标准。 难点:明确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二章 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介绍人类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本质和关于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重点:人类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 难点:关于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 第三章 中学生物教学课程和模式 了解科学素养和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重点:科学素养与生物学核心素养关系。 难点:生物学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第四章 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了解中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特点、类型及策略;掌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掌握实 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生物活动课教学实施的方法

重点:掌握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生物活动教学实施的方法:中学生生物学习活 动的含义、特点、类型及策略。 难点:掌握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五章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学策略 掌握中学生物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重点: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难点: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第六章基本教学技能 掌握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学会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及学习指导的技能:掌握信息技术与 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方法:理解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及学习指导的技能。 难点: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第七章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育技术 了解教育技术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做直观教学、演示文稿及图像的使用、如 何利用视频技术和制作简易教具的方法。 重点:如何做直观教学、演示文稿及图像的使用。 难点:如何利用视频技术和制作简易教具的方法。 第八章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该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备课、为什么要备课及如何备课。 重点:如何备课。 难点:如何做备课资源的搜集。 第九章生物学教育评价 介绍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掌握生物试题的类型及编制时遵循的原则:理解生 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方法。 重点: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价及统计与处理。 难点:测评的质量指标。 第十章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介绍了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类型;以及如何组织筹划和组织;如何防范生物学教学和校外 活动中的安全。 重点:校外活动的类型。 难点:如何防范教学和校外活动中的安全。 第十一章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 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生物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了解生物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和现代,生物教师的基本素质;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并能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

重点:掌握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生物活动教学实施的方法;中学生生物学习活 动的含义、特点、类型及策略。 难点:掌握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五章 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学策略 掌握中学生物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 重点: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难点: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第六章 基本教学技能 掌握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学会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及学习指导的技能;掌握信息技术与 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方法;理解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生物教学基本技能及学习指导的技能。 难点:开发与利用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第七章 在课堂中使用多种教育技术 了解教育技术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做直观教学、演示文稿及图像的使用、如 何利用视频技术和制作简易教具的方法。 重点:如何做直观教学、演示文稿及图像的使用。 难点:如何利用视频技术和制作简易教具的方法。 第八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该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备课、为什么要备课及如何备课。 重点:如何备课。 难点:如何做备课资源的搜集。 第九章 生物学教育评价 介绍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掌握生物试题的类型及编制时遵循的原则;理解生 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方法。 重点:教育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功能;学生学业成绩的测量和评价及统计与处理。 难点:测评的质量指标。 第十章 生物学校外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 介绍了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类型;以及如何组织筹划和组织;如何防范生物学教学和校外 活动中的安全。 重点:校外活动的类型。 难点:如何防范教学和校外活动中的安全。 第十一章 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 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生物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了解生物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和现代,生物教师的基本素质;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并能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

进行具体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重点: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生物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难点: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并能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具体研究并撰写研 究报告。 第十二章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概览 介绍了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教育发展的代表性项目:以及科学教育的学术团 体和国际会议。 重点: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难点:科学教育发展的代表性项目。 五、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论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实际意义, 利用课本中给出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过程的基本过程、方法和策 略。 2.采用教授法、案例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 先修课程和与本课程结合起来,保证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 3.寓教于乐、课堂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知识变的通俗易懂,并实时进行技能演练使 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六、考核方式与评定方法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考核内容 考核 方式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系统学习生物学教育教学 课堂任务 理论,熟悉教育方法,了解生物教学论 发展简史和最新研究动态,并把这些理 关于教学论的概念;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生物 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异同。 课后作业 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生物教 育的职业理想。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热 课堂任务 爱生命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 维。了解中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发展和改 通过分析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绘制学习策略思维导 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 图,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知识汇总,结合中学生物教 课后作业 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培养学生备课、上 材,考核学生备课和如何评价学生的技能。 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 和实验技能。 期末成绩 教学论发展历程中科学家的故事;教学策略与学习策 课程目标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 略发现的历程及意义;教学论知识中蕴含的正确生命 出勤 技能的基本要点,并在具体的教学实 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熟知各项教学 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启发与讲解;考核学生各种教

进行具体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重点: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和生物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难点: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并能够根据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具体研究并撰写研 究报告。 第十二章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概览 介绍了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教育发展的代表性项目;以及科学教育的学术团 体和国际会议。 重点: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难点:科学教育发展的代表性项目。 五、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 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论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实际意义, 利用课本中给出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教学过程的基本过程、方法和策 略。 2. 采用教授法、案例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 先修课程和与本课程结合起来,保证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 3. 寓教于乐、课堂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知识变的通俗易懂,并实时进行技能演练使 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六、考核方式与评定方法 (一)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 方式 课程目标 1:系统学习生物学教育教学 理论,熟悉教育方法,了解生物教学论 发展简史和最新研究动态,并把这些理 论运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 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生物教 育的职业理想。 关于教学论的概念;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生物 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异同。 课堂任务 课后作业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 2: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热 爱生命科学研究、具备一定的科研思 维。了解中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发展和改 革的背景、学习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 分析中学生物教材;培养学生备课、上 课、考试评价等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 和实验技能。 通过分析中学生物课程新标准,绘制学习策略思维导 图,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知识汇总,结合中学生物教 材,考核学生备课和如何评价学生的技能。 课堂任务 课后作业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 3:掌握教学过程的特点,学习 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 熟知各项教学 技能的基本要点, 并在具体的教学实 教学论发展历程中科学家的故事;教学策略与学习策 略发现的历程及意义;教学论知识中蕴含的正确生命 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启发与讲解;考核学生各种教 出勤

践中充分地加以应用。使学生建立辩论 学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期末成绩 观和世界观。 课程目标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教学 课堂任务 任务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 生活和生产中各种现象引发的思考;小组讨论生活实 的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 课后作业 敢的创新精神、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 践中教学与学习规律的应用;科学家科研思维的探讨。 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成绩 (二)评定方法 1.成绩评定 考查课程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任务、课后作 业,占比30%:“2"指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50%、20%,其中论文成绩不低于50 分,低于50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2.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出勤(20分) 20分 过程性考核 平时成绩 课堂任务(40分) 20分,各课程目标分值根据课堂任务情况而定 (30%) (满分100) 课后作业(40分) 20分,各课程目标分值根据课堂任务情况而定 期末成绩 开卷考试(100 根据参考答案评分细则给分,由于是开放性题型,思 (50%) 分) 路正确,具有可行性即可给分 (满分100) 终结性考核 笔记 (20%) (100分)根据实际内容,可以将小组活动完成情况结合笔记考核给分 课程达成度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 (三)评分标准 1.出勤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90-100 0-59 80-89 课程目标 70-79 60-69 优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习态度端 良 学习态度端 学习态度较端 学习态度较端 学习态度不端 正,有迟到现 正,有迟到早 正,不能按时 正,按时上课, 正,按时上课, 不迟到不早 不迟到不早 象, 遇事请假 退现象,请假 上课,经常迟 退,遇事请假 课程目标3 退,遇事请假 或无故不到次 次数超过8次, 到早退,遇事 次数不超过2次数不超过5数达到8次,。 无故不到现象 请假次数或无

(二)评定方法 1. 成绩评定 考查课程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任务、课后作 业,占比 30%;“2”指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 50%、20%,其中论文成绩不低于 50 分,低于 50 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2. 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三)评分标准 1. 出勤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3 学 习 态 度 端 正,按时上课, 不 迟 到 不 早 退,遇事请假 次数不超过 2 学 习 态 度 端 正,按时上课, 不 迟 到 不 早 退,遇事请假 次数不超过 5 学习态度较端 正,有迟到现 象,遇事请假 或无故不到次 数达到 8 次,。 学习态度较端 正,有迟到早 退现象,请假 次数超过 8次, 无故不到现象 学习态度不端 正,不能按时 上课,经常迟 到早退,遇事 请假次数或无 践中充分地加以应用。使学生建立辩论 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和世界观。 学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 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教学 任务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 的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 敢的创新精神、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和生产中各种现象引发的思考;小组讨论生活实 践中教学与学习规律的应用;科学家科研思维的探讨。 课堂任务 课后作业 期末成绩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过程性考核 (满分100) 平时成绩 (30%) 出勤(20分) 20 分 课堂任务(40分) 20 分,各课程目标分值根据课堂任务情况而定 课后作业(40分) 20 分,各课程目标分值根据课堂任务情况而定 终结性考核 (满分100) 期末成绩 (50%) 开 卷 考 试 ( 100 分) 根据参考答案评分细则给分,由于是开放性题型,思 路正确,具有可行性即可给分 笔记 (20%) (100 分)根据实际内容,可以将小组活动完成情况结合笔记考核给分 课程达成度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总达成度以分目标最小值确定)

次,无无故不次。 超过1次但不故不到次数超 到现象。 超过3次。 上课1/3不予 参加考试。 2.课堂任务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中 及格 不及格 良 优 课堂任务能积 课堂任务能较 课堂任务能完 课堂任务勉强 课堂任务不完 极完成,态度 成,态度还算 成,态度差, 完成,态度一 积极完成,态 度较端正,需 需回答时不配 端正,需回答 非常端正,需 般,需回答时 回答时语言表 回答时语言表 时语言表达还 不太愿意配 合;做习题时 达较清晰准 算清晰准确; 合;做习题时 得分在60分 课程目标1 达清晰准确; 做习题时得分 确;做习题时 做习题时得分 得分在60分以 以下;需讨论 在90分以上; 得分在80分 在70分以上; 上;需讨论时 时拒绝配合。 需讨论时积极 以上;需讨论 需讨论时配合 配合组织同学 配合组织同 时较积极配合 组织同学还算 不积极。 学。 组织。 积极。 课堂任务主动 课堂任务较主 课堂任务还算 课堂任务配合 课堂任务变相 配合认真思 动极配合认真 主动配合认真 和思考不积 拒绝配合拒绝 考,综合各专 极,不综合各 思考,不会综 思考,综合各 思考,综合各 业知识,积极 专业知识,较 专业知识,能 专业知识,不 合各专业知 调动想象力、 积极调动的想 调动想象力、 愿调动想象 识,拒绝调动 力、探究力、 想象力、探究 象力、探究力、 探究力、逻辑 探究力、逻辑 思维能力、抽 逻辑思维能 思维能力、抽 逻辑思维能 力、逻辑思维 课程目标2 象思维能力 力、抽象思维 象思维能力 力、抽象思维 能力、抽象思 等;对开放性 能力等;对开 等;对开放性 能力等;对开 维能力等;对 放性探索性任 探索性任务思 放性探索性任 于开放性探索 性任务思辨能 探索性任务总 是善于思辨。 务愿意思辨。 辨意愿不强。 务思辨力较 做习题时得分 做习题时得分 做习题时得分 差。做习题得 力差。做习题 在80分以上。 在70分以上。 分在60分以 时得分不及 上。 在90分以上。 格。 积极思考与反 较积极反思课 思考与反思课 思考与反思课 不积极思考课 思课堂任务; 堂任务;小组 堂任务积极性 堂任务积极性 堂任务;小组 不太高;能配 差;配合小组 协作能力差, 成员之间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 交流协作能力 协作能力互作 合完成小组任 完成课堂任务 未能很好完成 互作互学能力 互学能力较 但主动性 主动性差。小 小组任务。小 务,1 课程目标4 强,能积极配 不强。小组成 组成员之间交 组成员之间交 主动配合完成 强,非常积极 合完成课堂任 员之间交流协 流协作能力互 流协作能力互 课堂任务。 务。 作能力互作互 作互学能力较 作互学能力 学能力不强。 差。 差。 3.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次,无无故不 到现象。 次。 超过 1 次但不 超过 3 次。 故不到次数超 上课 1/3 不予 参加考试。 2. 课堂任务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课堂任务能积 极完成,态度 非常端正,需 回答时语言表 达清晰准确; 做习题时得分 在 90 分以上; 需讨论时积极 配 合 组 织 同 学。 课堂任务能较 积极完成,态 度较端正,需 回答时语言表 达 较 清 晰 准 确;做习题时 得 分 在 80 分 以上;需讨论 时较积极配合 组织。 课堂任务能完 成,态度还算 端正,需回答 时语言表达还 算清晰准确; 做习题时得分 在 70 分以上; 需讨论时配合 组织同学还算 积极。 课堂任务勉强 完成,态度一 般,需回答时 不 太 愿 意 配 合;做习题时 得分在 60分以 上;需讨论时 配合组织同学 不积极。 课堂任务不完 成,态度差, 需回答时不配 合;做习题时 得分在 60 分 以下;需讨论 时拒绝配合。 课程目标 2 课堂任务主动 配 合 认 真 思 考,综合各专 业知识,积极 调动想象力、 探究力、逻辑 思维能力、抽 象 思 维 能 力 等;对开放性 探索性任务总 是善于思辨。 做习题时得分 在 90 分以上。 课堂任务较主 动极配合认真 思考,综合各 专业知识,较 积极调动的想 象力、探究力、 逻 辑 思 维 能 力、抽象思维 能力等;对开 放性探索性任 务愿意思辨。 做习题时得分 在 80 分以上。 课堂任务还算 主动配合认真 思考,综合各 专业知识,能 调动想象力、 探究力、逻辑 思维能力、抽 象 思 维 能 力 等;对开放性 探索性任务思 辨意愿不强。 做习题时得分 在 70 分以上。 课堂任务配合 和 思 考 不 积 极,不综合各 专业知识,不 愿 调 动 想 象 力、探究力、 逻 辑 思 维 能 力、抽象思维 能力等;对开 放性探索性任 务 思 辨 力 较 差。做习题得 分 在 60 分 以 上。 课堂任务变相 拒绝配合拒绝 思考,不会综 合 各 专 业 知 识,拒绝调动 想象力、探究 力、逻辑思维 能力、抽象思 维能力等;对 于开放性探索 性任务思辨能 力差。做习题 时 得 分 不 及 格。 课程目标 4 积极思考与反 思课堂任务; 小组成员之间 交流协作能力 互作互学能力 强,非常积极 主动配合完成 课堂任务。 较积极反思课 堂任务;小组 成员之间交流 协作能力互作 互 学 能 力 较 强,能积极配 合完成课堂任 务。 思考与反思课 堂任务积极性 不太高;能配 合完成小组任 务,但主动性 不强。小组成 员之间交流协 作能力互作互 学能力不强。 思考与反思课 堂任务积极性 差;配合小组 完成课堂任务 主动性差。小 组成员之间交 流协作能力互 作互学能力较 差。 不积极思考课 堂任务;小组 协作能力差, 未能很好完成 小组任务。小 组成员之间交 流协作能力互 作 互 学 能 力 差。 3. 课后作业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后作业习题 良 课后作业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好,书 完整性较好, 基本完整,书 完整性较差, 完整性差,书 课程目标1 写工整,准确 书写较工整, 写基本工整, 书写不工整, 写凌乱,准确 准确率达到 准确率达到 准确率较低。 率达到90%以 上。 70%以上。 率低。 80%以上。 课后作业计算 课后作业计算 课后作业计算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较完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基本完 题步骤完整, 题步骤完整性 整,结果正确 整,结果正确 题步骤不完 结果正确率高 较差,结果正 率达80%以 率达到70%以 整,结果正确 达90%以上; 确率不高;逻 率太低;逻辑 上;逻辑思维 课程目标2 逻辑思维题思 上;逻辑思维 辑思维题思路 思维题思路不 题思路较清 题思路基本清 清晰,答案错 不太清晰,答 路清晰,答案 晰,答案较准 晰,答案不全 案准确率低。 误率高。 确。 准确。 面。 能较积极思考 能思考课后习 课后习题解答 课后习题解答 能积极思考与 与反思课后习 题解答途径, 反思课后习题 但不能很好反 途径反思能力 解答途径,并 较差,不太愿 途径反思能力 题解答途径, 与同学商 差,不愿意与 思, 课程目标4 能积极与同学 也能较积极与 意与同学商 讨,给同学解 同学商讨,给 商讨,给同学 同学商讨,给 讨,给同学解 答积极性不 同学解答。 解答。 同学解答。 答。 高。 4.期末考核(论文)评价标准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90-100 80-89 60-69 0-59 优 70-79 中 及格 不及格 能准确地表述 良 能较准确地表 能够较准确地 教学论的基本 述教学论的基 能够较准确地 表述教学论基 教学论理论理 理论;能根据 本理论;能根 表述教学论基 本理论;但自 解完整性差, 课程目标1 本理论;但自 己的观点表述 书写凌乱,准 据教学论普遍 教学论普遍定 己的观点表述 不完整且缺乏 确率低。 定律准确得出 律准确得出自 不完整。 自己的观点。 逻辑性。 能够充分分析 己的观点。 能够较充分分 能够分析中学 能够基本分析 中学生物课程 析中学生物课 生物课程新标 中学生物课程 程新标准,准 准,准确完整 新标准,准确 不会分析中学 生物课程新标 新标准,准确 确完整绘制学 绘制学习策略 完整绘制学习 习策略思维导 完整绘制学习 策略思维导 准,也不具备 思维导图,准 策略思维导 图,准确运用 确运用教学策 图,准确运用 绘制学习策略 课程目标2 图,准确运用 教学策略和教 略和教学设 教学策略和教 思维导图能 教学策略和教 学设计;能够 计;能够结合 学设计;能够 力,备课不完 学设计;能够 结合中学生物 中学生物教 结合中学生物 整和评价不到 结合中学生物 教材,做到科 材,做到科学 教材,做到科 位。 学完整备课和 完整备课和评 学完整备课和 评价。 教材,做到科 价。 评价。 学完整备课和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好,书 写工整,准确 率达到 90%以 上。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较好, 书写较工整, 准 确 率 达 到 80%以上。 课后作业习题 基本完整,书 写基本工整, 准 确 率 达 到 70%以上。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较差, 书写不工整, 准确率较低。 课后作业习题 完整性差,书 写凌乱,准确 率低。 课程目标 2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完整, 结果正确率高 达 90%以上; 逻辑思维题思 路清晰,答案 准确。 课后作业计算 题 步 骤 较 完 整,结果正确 率 达 80% 以 上;逻辑思维 题 思 路 较 清 晰,答案较准 确。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基本完 整,结果正确 率达到 70%以 上;逻辑思维 题思路基本清 晰,答案不全 面。 课后作业计算 题步骤完整性 较差,结果正 确率不高;逻 辑思维题思路 不太清晰,答 案准确率低。 课后作业计算 题 步 骤 不 完 整,结果正确 率太低;逻辑 思维题思路不 清晰,答案错 误率高。 课程目标 4 能积极思考与 反思课后习题 解答途径,并 能积极与同学 商讨,给同学 解答。 能较积极思考 与反思课后习 题解答途径, 也能较积极与 同学商讨,给 同学解答。 能思考课后习 题解答途径, 但不能很好反 思,与同学商 讨,给同学解 答 积 极 性 不 高。 课后习题解答 途径反思能力 较差,不太愿 意 与 同 学 商 讨,给同学解 答。 课后习题解答 途径反思能力 差,不愿意与 同学商讨,给 同学解答。 4. 期末考核(论文)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能准确地表述 教学论的基本 理论;能根据 教学论普遍定 律准确得出自 己的观点。 能较准确地表 述教学论的基 本理论;能根 据教学论普遍 定律准确得出 自己的观点。 能够较准确地 表述教学论基 本理论;但自 己的观点表述 不完整。 能够较准确地 表述教学论基 本理论;但自 己的观点表述 不完整且缺乏 逻辑性。 教学论理论理 解完整性差, 书写凌乱,准 确率低。 课程目标 2 能够充分分析 中学生物课程 新标准,准确 完整绘制学习 策略思维导 图,准确运用 教学策略和教 学设计;能够 结合中学生物 教材,做到科 学完整备课和 能够较充分分 析中学生物课 程新标准,准 确完整绘制学 习策略思维导 图,准确运用 教学策略和教 学设计;能够 结合中学生物 教材,做到科 学完整备课和 评价。 能够分析中学 生物课程新标 准,准确完整 绘制学习策略 思维导图,准 确运用教学策 略 和 教 学 设 计;能够结合 中 学 生 物 教 材,做到科学 完整备课和评 价。 能够基本分析 中学生物课程 新标准,准确 完整绘制学习 策 略 思 维 导 图,准确运用 教学策略和教 学设计;能够 结合中学生物 教材,做到科 学完整备课和 评价。 不会分析中学 生物课程新标 准,也不具备 绘制学习策略 思 维 导 图 能 力,备课不完 整和评价不到 位

评价。 能要点性地答 能基本地答出 能要点性地答 能准确答出科 出科学家对于 科学家对于教 答不出科学家 出科学家对于 对于教学论知 学家对于教学 教学论知识在 学论知识在教 课程标准3 论知识在教学 教学论知识在 教学中的应用 学中的应用情 识在教学中的 中的应用情 教学中的应用 情况,但完整 况,但完整度 应用情况。 况。 情况。 度不够。 不够。 对论文内容能 基本能对论文 对论文内容能 对论文内容能 对论文内容能 内容能积极思 积极思考与反 积极思考与反 考与反思;有 积极思考与反 积极思考与反 思;小组协作 思;小组协作 思能力较差; 思能力较差; 一定的小组协 课程目标4 能力强,积极 能力较强,积 作能力,积极 基本能配合完 未能配合完成 主动配合完成 极主动配合完 成任务。 任务。 成任务。 主动配合完成 任务。 任务。 评分细则见考卷。 七、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二)主要参考书: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执笔教师:马晓丽 审核人:赵红梅 2021年6月28日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教学大纲

评价。 课程标准 3 能准确答出科 学家对于教学 论知识在教学 中的应用情 况。 能要点性地答 出科学家对于 教学论知识在 教学中的应用 情况。 能要点性地答 出科学家对于 教学论知识在 教学中的应用 情况,但完整 度不够。 能基本地答出 科学家对于教 学论知识在教 学中的应用情 况,但完整度 不够。 答不出科学家 对于教学论知 识在教学中的 应用情况。 课程目标 4 对论文内容能 积极思考与反 思;小组协作 能力强,积极 主动配合完成 任务。 对论文内容能 积极思考与反 思;小组协作 能力较强,积 极主动配合完 成任务。 基本能对论文 内容能积极思 考与反思;有 一定的小组协 作能力,积极 主动配合完成 任务。 对论文内容能 积极思考与反 思能力较差; 基本能配合完 成任务。 对论文内容能 积极思考与反 思能力较差; 未能配合完成 任务。 评分细则见考卷。 七、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 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二)主要参考书: [1]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 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执笔教师: 马晓丽 审 核 人: 赵红梅 2021 年 6 月 28 日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教学大纲

StandardInterpretationofBiology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1011006C 普通话、三笔字、心理学、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教育学、教师教育技能训 练 生物科学 总学时 34 学 分 2 34 讲 实 o 授 践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现代生物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重在让学生能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 的区别;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等。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生物教学的能力及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开设生物课程标准解读课,是对生物 教学实践的具体落实,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全面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思路及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2.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对标准中的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开拓学生思维及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 4.通过以团队形式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提高沟通合作和共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生物课程标准编制的背景及基本思路,掌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学科育人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培养其分析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生物教学能力。 课程目标3: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从事生物教学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of Biology 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选修课程 课程编号 1011006C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 普通话、三笔字、心理学、 教育学、教师教育技能训 练 总 学 时 34 学 分 2 讲 授 34 实 践 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现代生物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重在让学生能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 的区别;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等。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生物教学的能力及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开设生物课程标准解读课,是对生物 教学实践的具体落实,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 全面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思路及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2.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 3. 引导学生对标准中的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开拓学生思维及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 4. 通过以团队形式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提高沟通合作和共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理解生物课程标准编制的背景及基本思路,掌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学科育人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培养其分析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生物教学能力。 课程目标 3: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从事生物教学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