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第二讲 20世纪的科学编史学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39
文件大小:26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第二讲 20世纪的科学编史学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二讲20世纪的科学编史学社会文化背景1、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由此而引起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的巨变是推动科学编史学发展的现实基础。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形式。人类在享用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的福证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正面临一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威胁和恐惧

第二讲 20世纪的科学编史学 一、社会文化背景 1、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由此而引起的人类生 产和生活状况的巨变是推动科学编史学发展的现实 基础。 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 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形式。人类在享用科学 技术给自己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正面 临一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威胁和恐惧

社会文化背景人们追问:科学技术将把人类带往何处?人类应如何控制科学技术日益增长的力量,使其得到更为合理的应用?正是适应这种强烈呼唤,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纷纷诞生。然而,对“科学是什么”的回答,显然不能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来达致,而只能通过对科学发展具体历程的考察而得到

一、社会文化背景 人们追问:科学技术将把人类带往何处?人类 应如何控制科学技术日益增长的力量,使其 得到更为合理的应用? 正是适应这种强烈呼唤,以科学技术为研究 对象的诸学科纷纷诞生。然而,对“科学是 什么”的回答,显然不能通过简单的逻辑推 理来达致,而只能通过对科学发展具体历程 的考察而得到

社会文化背景20世纪的科学发展研究摒弃了近代科学史那种简单地罗列事实,线性地记录发展的研究模式,广泛地吸收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史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为主体的科学发展研究的学科群科学发展研究学科群的建立和日趋完善,从更高的层次上,在更广阔的领域内重新提出了如何读史和编史的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对科学编史学的些新的理论问题做出较为系统的阐述,以提高科学发展研究的自觉性

一、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的科学发展研究摒弃了近代科学史那种简 单地罗列事实,线性地记录发展的研究模式,广 泛地吸收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史学的研 究方法,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科学史、科学哲学和 科学社会学为主体的科学发展研究的学科群。 科学发展研究学科群的建立和日趋完善,从更高 的层次上,在更广阔的领域内重新提出了如何读 史和编史的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对科学编史学的 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做出较为系统的阐述,以提高 科学发展研究的自觉性

社会文化背景口2、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科学编史学在20世纪的发展是20世纪史学思想革命向历史学各个分支学科具体化的过程!自然科学革命的方法启迪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以新的方法重新认识历史的问题

一、社会文化背景 2、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科学编史学在 20世纪的发展是20世纪史学思想革命向 历史学各个分支学科具体化的过程。 自然科学革命的方法启迪从方法论的角 度提出了如何以新的方法重新认识历史 的问题

社会文化背景代表20世纪史学思想变革主流的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科学要解答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就必须对人类历史中的结构变动做长时段的考察“以此来说明各种历史事件和现象,研究结构现象是要揭示其在历史中的生成的变迁,结构是一种多功能相关的整体,考察结沟的生成和变迁不能也无法简单地描述其来龙去脉,而必须将其放在长时段多层次的历史总体中去揭示其内在逻辑及其生成展开和转换。”这就要求历史研究冲破人文学科的狭眼界,引进、消化并创造性地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研究大时空尺度的历史现象

一、社会文化背景 代表20世纪史学思想变革主流的法国年鉴学派历史 学家认为,历史科学要解答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 就必须对人类历史中的结构变动做长时段的考察。 “以此来说明各种历史事件和现象,研究结构现象 是要揭示其在历史中的生成的变迁,结构是一种多 功能相关的整体,考察结沟的生成和变迁不能也无 法简单地描述其来龙去脉,而必须将其放在长时段、 多层次的历史总体中去揭示其内在逻辑及其生成、 展开和转换。”这就要求历史研究冲破人文学科的 狭隘眼界,引进、消化并创造性地运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的最新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研究大时空 尺度的历史现象

社会文化背景与整个历史科学(尤其是人文史学)的发展状况相比,在自然科学发展的研究领域虽已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著述问世,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然而,对于如何来研究、编撰和表述科学史的研究尚显滞后。对于个别的编史学问题,部分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虽已做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论述,但仍较为零散因此,结合科学发展研究自身待点,并借鉴人文史学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编史学中的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做出系统的阐述确是历史科学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是20世纪史学思想革命的逻辑沿伸

一、社会文化背景 与整个历史科学(尤其是人文史学)的发展状况相 比,在自然科学发展的研究领域虽已有相当数量的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著述问世,并产生 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然而,对于如何来研究、编撰 和表述科学史的研究尚显滞后。对于个别的编史学 问题,部分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 虽已做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论述,但仍较为零散。 因此,结合科学发展研究自身待点,并借鉴人文史 学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编史学中的一些重大的理论 问题做出系统的阐述确是历史科学发展的一种内在 要求,是20世纪史学思想革命的逻辑沿伸

社会文化背景一回3、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发展研究诸学科社会建制的日益完善是科学编史学发展的社会组织基础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J.D.Bernal)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建制“是由人民团体通过一定组织关系联系起来,办理社会上某些业务。”完备的社会建制是一门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准之一。科学编史学的发展与20世纪科学发展研究诸学科的组织建设密切相关

一、社会文化背景 3、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发展研究诸学科 社会建制的日益完善是科学编史学发展的社 会组织基础。 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J .D.Bernal)认为,科学 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建制“是由人民团体 通过一定组织关系联系起来,办理社会上某 些业务。”完备的社会建制是一门科学走向 成熟的标准之一。科学编史学的发展与20世 纪科学发展研究诸学科的组织建设密切相关

社会文化背景仅就科学史这一学科而言,其组织化职业化过程在19世纪未就初始起步。190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科学史会议。一些科学史研究的国家级学会相继成立,德国在1901年就建立了科学史学会早在19世纪中叶,欧洲就有几所大学开设了医学史课程。现代科学史运动的组织者卡尔斯·辛格(C.singer)于1923年在伦教大学建立了科学史与科学方法系。1928年组织了国际科学史委员会。目前,世界上出版的科学史刊物已不下100余种,仅科学史专业的全职研究人员就有上万人。科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科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乃至文学家和艺术家共同关注的重要学术领域

一、社会文化背景 仅就科学史这一学科而言,其组织化、职业化过程 在19世纪末就初始起步。190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 第一次国际科学史会议。一些科学史研究的国家级 学会相继成立,德国在1901年就建立了科学史学会。 早在19世纪中叶,欧洲就有几所大学开设了医学史 课程。现代科学史运动的组织者卡尔斯·辛格 (C.singer)于1923年在伦教大学建立了科学史与科学 方法系。1928年组织了国际科学史委员会。目前, 世界上出版的科学史刊物已不下100余种,仅科学史 专业的全职研究人员就有上万人。科学发展研究已 经成为科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 学家乃至文学家和艺术家共同关注的重要学术领域

基本思想脉络如果说近代科学史研究的主导规范是按照年代的时序描述某一学科的成就的话,那么,现代科学发展研究的规范则是要在描述过去的基础上说明和解释发展。要全面地说明科学发展的厉程和机制,就必须深入考察不同概念、理论、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科学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互动。作为这种发展的结果,20世纪初形成了以科瓦雷(A.Koyre)为代表的内史学派和以黑森(Hesson)、贝尔纳(J.D.Bernal)为代表的外史学派,它们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拓展了科学史的研究领域,使传统编史学得到了发展

二、基本思想脉络 如果说近代科学史研究的主导规范是按照年代的时 序描述某一学科的成就的话,那么,现代科学发展 研究的规范则是要在描述过去的基础上说明和解释 发展。要全面地说明科学发展的厉程和机制,就必 须深入考察不同概念、理论、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科学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互动。作为这 种发展的结果,20世纪初形成了以科瓦雷(A.Koyre) 为代表的内史学派和以黑森(Hesson)、贝尔纳 (J .D.Bernal)为代表的外史学派,它们分别从内外 两个方面拓展了科学史的研究领域,使传统编史学 得到了发展

基本思想脉络1931年,第二次国际科学史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苏联科学院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苏联科学家黑森(Hesson)的论文题目为《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黑森在这篇文章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牛顿力学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物质实践。所以,牛顿力学的产生,是当时贸易、运输、战争纺织业的需要,是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认为的是力学思想发展的结果

二、基本思想脉络 1931年,第二次国际科学史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 苏联科学院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苏联科学家 黑森(Hesson)的论文题目为《牛顿力学的社会经 济根源》,黑森在这篇文章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分析了牛顿力学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社会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物质实践。所 以,牛顿力学的产生,是当时贸易、运输、战争、 纺织业的需要,是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像过 去那样认为的是力学思想发展的结果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