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核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1
文件大小:8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核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核医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修订) 核医学教研室修订 二00六年十二月 一、前言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将核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一门学科,是用 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核医学工作己普及到县级医疗机构,因此,在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设立核医学课,作为必修课,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本科班本课程大纲以总学时为29学时理论课编写。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高 等医学院校教材:《核医学》第6版(李少林主编)的内容为基础,参阅近年来 出版的有关参考资料中的最新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力求简洁明了,结合实际,以 应用最广的项目和本学科的特色例题教学。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与核医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核医学概念、在临床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及发展史:掌握核医学的基 础知识,为学好临床核医学打好基础。 2.了解核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探测器构造及与其他影像仪器的异同点: 掌握放射性药物的来源及质量控制

《核医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修订) 核医学教研室修订 二 00 六年十二月 一、前言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将核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一门学科,是用 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核医学工作已普及到县级医疗机构,因此,在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设立核医学课,作为必修课,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本科班本课程大纲以总学时为 29 学时理论课编写。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高 等医学院校教材:《核医学》第 6 版(李少林主编)的内容为基础,参阅近年来 出版的有关参考资料中的最新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力求简洁明了,结合实际,以 应用最广的项目和本学科的特色例题教学。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与核医学基础 【目的要求】 1. 了解核医学概念、在临床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及发展史;掌握核医学的基 础知识,为学好临床核医学打好基础。 2. 了解核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探测器构造及与其他影像仪器的异同点; 掌握放射性药物的来源及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绪论 1.核医学概念 (1)核医学定义 (2)核医学研究的内容 (3)医学的学科分类 2. 核医学的发展史 (1)50年代至今的基本状况 (2)仪器的发展 (3)放射性药物的发展 3.核医学的临床地位 第二节放射性衰变基本知识 1.原子核结构 2.核素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核素、同位素及同质异能素 (2)核素的分类 3.放射性衰变 (1)核衰变 (2)核衰变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论 1.核医学概念 ⑴ 核医学定义 ⑵ 核医学研究的内容 ⑶ 医学的学科分类 2. 核医学的发展史 ⑴ 50 年代至今的基本状况 ⑵ 仪器的发展 ⑶ 放射性药物的发展 3. 核医学的临床地位 第二节 放射性衰变基本知识 1.原子核结构 2.核素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⑴ 核素、同位素及同质异能素 ⑵ 核素的分类 3.放射性衰变 ⑴ 核衰变 ⑵ 核衰变规律

(3)放射性活度 (4)常用辐射量 ①照射量 ②吸收剂量 ③当量剂量 第三节核医学常用仪器 1.核医学仪器基本原理、类型及其构造 (1) 基本原理 (2)电离效应 (3)荧光现象 (④)感光作用 2.基本结构 (1)射线探测器构造 (2)电子测量装置的配备 3.常用的核仪器 (1)测量用 (2)诊断用 (3)防护用

⑶ 放射性活度 ⑷ 常用辐射量 ① 照射量 ② 吸收剂量 ③ 当量剂量 第三节 核医学常用仪器 1.核医学仪器基本原理、类型及其构造 ⑴ 基本原理 ⑵ 电离效应 ⑶ 荧光现象 ⑷ 感光作用 2.基本结构 ⑴ 射线探测器构造 ⑵ 电子测量装置的配备 3.常用的核仪器 ⑴ 测量用 ⑵ 诊断用 ⑶ 防护用

4.显像仪的性能简介及特点 (1)Y照相机 (2)ECT (3)与其他影像设备的区别和影像特点 第四节放射性药物 1.放射性药物概念 2.放射性药物的分类 3.放射性药物的特点 4.放射性药物使用要求 5.核素发生器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2.熟悉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3.了解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天然本底辐射

4.显像仪的性能简介及特点 ⑴ γ照相机 ⑵ ECT ⑶ 与其他影像设备的区别和影像特点 第四节 放射性药物 1.放射性药物概念 2.放射性药物的分类 3.放射性药物的特点 4.放射性药物使用要求 5.核素发生器 第二章 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2.熟悉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3.了解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天然本底辐射

1.核医学辐射的特点。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定义。 2.天然本底辐射的概念。 第二节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1.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定义。 2.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 3.辐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1.辐射防护的目的。 2.辐射防护的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3.外照射防护措施。 4.内照射防护措施。 第四节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1.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他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2.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比较。 3.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分析。 第三章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

1.核医学辐射的特点。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定义。 2.天然本底辐射的概念。 第二节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1.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定义。 2.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 3.辐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 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1.辐射防护的目的。 2.辐射防护的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3.外照射防护措施。 4.内照射防护措施。 第四节 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1.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其他临床检查项目比较。 2.临床核医学检查受照剂量与天然本底辐射比较。 3.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分析。 第三章 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吸3I试验的临床应用、放射性核素肾图的原理、正常与异常 图形以及临床应用: 2.熟悉甲状腺吸31试验的原理、正常值、甲状腺素抑制试验的原理、正常 值、临床应用: 3.了解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核素示踪技术的概述。 2.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基本原理 3.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基本技术:示踪剂、功能测定仪 第二节甲状腺吸1碘(1I)试验 1.原理:甲状腺摄碘机制。 2.方法:甲状腺吸I率计算公式、甲状腺吸I曲线。 3.临床应用:甲亢与甲减诊断、甲亢与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甲亢I治疗 前准备。 第三节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1.原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吸 131I 试验的临床应用、放射性核素肾图的原理、正常与异常 图形以及临床应用; 2.熟悉甲状腺吸 131I 试验的原理、正常值、甲状腺素抑制试验的原理、正常 值、临床应用; 3.了解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核素示踪技术的概述。 2.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基本原理 3.放射性核素脏器功能测定基本技术:示踪剂、功能测定仪 第二节 甲状腺吸 131碘(131I)试验 1.原理:甲状腺摄碘机制。 2.方法:甲状腺吸 131I 率计算公式、甲状腺吸 131I 曲线。 3.临床应用:甲亢与甲减诊断、甲亢与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甲亢 131I 治疗 前准备。 第三节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1.原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2.方法:甲状腺吸31I抑制率计算公式。 3.临床应用:甲亢治疗、内分泌突眼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放射性核素肾图 1.原理:OIH的滤过与分泌。 2.方法:肾图检查前准备。 3.图形分析:正常肾图、半定量分析、异常肾图 4.临床应用:上尿路梗阻、分肾功能、肾脏疾病疗效评价、肾移植监测 第四章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概念: 2.熟悉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器的种类与特点: 3.了解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临床核医学的分类与核素显像的地位。 2.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的基本原理

2.方法:甲状腺吸 131I 抑制率计算公式。 3.临床应用:甲亢治疗、内分泌突眼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肾图 1.原理:OIH 的滤过与分泌。 2.方法:肾图检查前准备。 3.图形分析:正常肾图、半定量分析、异常肾图 4.临床应用:上尿路梗阻、分肾功能、肾脏疾病疗效评价、肾移植监测 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概念; 2.熟悉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器的种类与特点; 3.了解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临床核医学的分类与核素显像的地位。 2.放射性核素脏器显像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核素显像仪器 1.基本结构:闪烁探测器。 2.闪烁扫描机:结构与特点。 3.Y相机:结构与特点。 4.ECT:平面与断层显像、ECT显像的特点。 第三节放射性显像剂 1.放射性显像剂的摄取机制。 2.放射性显像剂的来源: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概念。 第四节放射性显像的基本技术 1.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类型:静态与动态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平面 与断层显像、早期与延迟显像、阳性与阴性显像。 2.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技术:显像剂的选择、准直器选择、显像时间与 体位。 3.图像分析:放射性分布浓聚区、稀疏区、缺损区 第五章中枢神经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第二节 核素显像仪器 1.基本结构:闪烁探测器。 2.闪烁扫描机:结构与特点。 3.γ相机:结构与特点。 4.ECT:平面与断层显像、ECT 显像的特点。 第三节 放射性显像剂 1.放射性显像剂的摄取机制。 2.放射性显像剂的来源: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的概念。 第四节 放射性显像的基本技术 1.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类型:静态与动态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平面 与断层显像、早期与延迟显像、阳性与阴性显像。 2.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技术:显像剂的选择、准直器选择、显像时间与 体位。 3.图像分析:放射性分布浓聚区、稀疏区、缺损区 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2.熟悉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与图像分析: 3.了解核素脑血管造影与普通脑显像的原理、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核素脑血管造影与普通脑显像 1.原理:血管造影、血脑屏障的完整与否。 2.方法:显像剂、显像方法 3.图形分析:正常与异常图像 4.临床应用:脑梗死、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及阻塞。 第二节脑血流灌注显像 1.原理:通透弥散、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 2.方法: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显像方法 3.图形分析:正常与异常图像、负荷显像 4.临床应用:TIA的诊断、脑梗塞的诊断、癫痫定位诊断、痴呆鉴别诊断。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再分布现象的定义、心肌 缺血与梗死在静息与负荷显像上的不同表现:

2.熟悉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与图像分析; 3.了解核素脑血管造影与普通脑显像的原理、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核素脑血管造影与普通脑显像 1.原理:血管造影、血脑屏障的完整与否。 2.方法:显像剂、显像方法 3.图形分析:正常与异常图像 4.临床应用:脑梗死、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及阻塞。 第二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 1.原理:通透弥散、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 2.方法: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显像方法 3.图形分析:正常与异常图像、负荷显像 4.临床应用:TIA 的诊断、脑梗塞的诊断、癫痫定位诊断、痴呆鉴别诊断。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显像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显像剂与临床应用、再分布现象的定义、心肌 缺血与梗死在静息与负荷显像上的不同表现;

2.熟悉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与图像分析: 3.了解核素深静脉造影的原理、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核心脏病学的发展。 2.核心脏病学的内容。 第二节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1.原理。 2.方法: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再分布现象的定义、显像方法、负荷试验 方法、门控显像进展。 3.图像分析:正常与异常图像、静息与负荷显像、门控显像。 4.临床应用:冠心病的诊断、心肌梗塞的诊断、存活心肌评价、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与预后、心肌病的辅助诊断、心功能测定。 第三节 核素深静脉造影 1.原理与方法。 2.图形分析:正常与异常图像 3.临床应用。 第七章 肝胆系统显像

2.熟悉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方法与图像分析; 3.了解核素深静脉造影的原理、显像剂与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核心脏病学的发展。 2.核心脏病学的内容。 第二节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1.原理。 2.方法:显像剂的种类与特点、再分布现象的定义、显像方法、负荷试验 方法、门控显像进展。 3.图像分析:正常与异常图像、静息与负荷显像、门控显像。 4.临床应用:冠心病的诊断、心肌梗塞的诊断、存活心肌评价、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与预后、心肌病的辅助诊断、心功能测定。 第三节 核素深静脉造影 1.原理与方法。 2.图形分析:正常与异常图像 3.临床应用。 第七章 肝胆系统显像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