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核医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和习题集,共十七章,含参考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384
文件大小:606.6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核物理基本知识 第二章 核医学仪器 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 第四章 放射防护 第五章 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 第六章 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呼吸系统 第十一章 骨、关节系统 第十二章 肿瘤显像 第十三章 炎症显像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第十六章 血液和淋巴系统 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供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核医学学习指导和习题集 目录 第一章核物理基本知识 第二章核医学仪器 第三章放射性药物 第四章放射防护 第五章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 第六章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呼吸系统 第十一章 骨、关节系统 第十二章 肿瘤显像 第十三章 炎症显像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第十六章 血液和淋巴系统 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

供基础、预防、临床、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核医学学习指导和习题集 目 录 第一章 核物理基本知识 第二章 核医学仪器 第三章 放射性药物 第四章 放射防护 第五章 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 第六章 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呼吸系统 第十一章 骨、关节系统 第十二章 肿瘤显像 第十三章 炎症显像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 第十六章 血液和淋巴系统 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核物理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本章主要学习一部分核物理基础知识,为核医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习和掌握核医学常用的术语,书写格式。 3.掌握放射剂量学知识。为防护以及放射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打下基础。 【内容要点】 1.放射性衰变的定义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 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放射性核素的原子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 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radiation decay)。 放射性衰变的定义主要要抓住两方面: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②转化 为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 2.放射性衰变类型以衰变时放出的射线来分类,要掌握各种射线的本质,是否带电 荷,在物质中的穿透能力,对生物组织的局部作用能力等。①α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 放出a射线的衰变称为a衰变(alphadecay),a射线实质上是由氨核组成(,即含2 个质子和2个中子),α粒子的质量大,带电荷,故射程短,穿透力弱;②B衰变:原子 核释放出B射线而发生的衰变称为B衰变(beta decay),B衰变放射出的B射线分为B和 B*射线(beta ray)。B-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③y衰变:Y衰变(gamma decay)是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y光子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Y射线的本 质是中性的光子流,不带电荷,运动速度快(等于光速),电离能力很小,穿透力强。 3.核衰变规律要掌握放射性活度及单位,掌握放射性活度的概念,即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A)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学会用初始时间的放射性活度 A0求得经过t时间衰变后的放射性活度A。 掌握半衰期的概念和单位的定义。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表示 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发生一次衰变。旧制单位是居里(C),其换算式为1Ci= 3.7×1010Bq。 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进行射线探测、防护和利用射线进行诊治疾病的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为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两 大类。电离和激发是电离射线与物质作用的基础,也是引起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机 制。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电离,激发,散射,韧致辐射

第一章核物理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本章主要学习一部分核物理基础知识,为核医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习和掌握核医学常用的术语,书写格式。 3.掌握放射剂量学知识。为防护以及放射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打下基础。 【内容要点】 1.放射性衰变的定义 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 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放射性核素的原子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 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radiation decay)。 放射性衰变的定义主要要抓住两方面: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②转化 为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 2.放射性衰变类型 以衰变时放出的射线来分类,要掌握各种射线的本质,是否带电 荷,在物质中的穿透能力,对生物组织的局部作用能力等。①α 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 放出 α 射线的衰变称为 α 衰变(alpha decay),α 射线实质上是由氦核组成( ,即含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α 粒子的质量大,带电荷,故射程短,穿透力弱;②β 衰变:原子 核释放出 β 射线而发生的衰变称为 β 衰变(beta decay),β 衰变放射出的 β 射线分为 β -和 β +射线(beta ray)。β —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③γ 衰变:γ 衰变(gamma decay)是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 γ 光子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γ 射线的本 质是中性的光子流,不带电荷,运动速度快(等于光速),电离能力很小,穿透力强。 3.核衰变规律 要掌握放射性活度及单位,掌握放射性活度的概念,即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A)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学会用初始时间的放射性活度 A 0 求得经过 t 时间衰变后的放射性活度 A。 掌握半衰期的概念和单位的定义。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是贝克勒尔(Bq),1Bq 表示 放射性核素在 1 秒钟内发生一次衰变。旧制单位是居里(Ci),其换算式为 1Ci= 3.7×1010 Bq。 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是人们进行射线探测、防护和利用射线进行诊治疾病的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为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两 大类。电离和激发是电离射线与物质作用的基础,也是引起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机 制。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电离,激发,散射,韧致辐射

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 成。 (李少林) 一、名词解释 1. 核子 2. 基态 3. 激发态 4. 元素 5. 核素 6. 同位素 7. 同质异能素 8. 核力 9. 稳定核素 10.放射性核素 11.核衰变 12.a衰变 13.B衰变 14.β*衰变 15.电子俘获 16.y衰变 17.裂变 18.自发裂变 19.诱发裂变 20.衰变常数 21.物理半衰期 22.生物半排期

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 成。 (李少林) 一、名词解释 1. 核子 2. 基态 3. 激发态 4. 元素 5. 核素 6. 同位素 7. 同质异能素 8. 核力 9. 稳定核素 10. 放射性核素 11. 核衰变 12. α 衰变 13. β -衰变 14. β +衰变 15. 电子俘获 16. γ 衰变 17. 裂变 18. 自发裂变 19. 诱发裂变 20. 衰变常数 21. 物理半衰期 22. 生物半排期

23.有效半减期 24.放射性活度 25.放射性比活度 26.特征X射线 27.俄歇电子 28.内转换 29.内转换电子 30.电离 31.电离密度 32.激发 33.散射 34.弹性散射 35.韧致辐射 36.湮灭辐射 37.吸收 38.光电效应 39.康普顿效应 40.康普顿电子 41.康普顿散射光子 42.电子对生成 43.半值厚度 44.照射量 45.照射量率 46.吸收剂量 47.吸收剂量率 48.当量剂量 49.当量剂量率

23. 有效半减期 24. 放射性活度 25. 放射性比活度 26. 特征 X 射线 27. 俄歇电子 28. 内转换 29. 内转换电子 30. 电离 31. 电离密度 32. 激发 33. 散射 34. 弹性散射 35. 韧致辐射 36. 湮灭辐射 37. 吸收 38. 光电效应 39. 康普顿效应 40. 康普顿电子 41. 康普顿散射光子 42. 电子对生成 43. 半值厚度 44. 照射量 45. 照射量率 46. 吸收剂量 47. 吸收剂量率 48. 当量剂量 49. 当量剂量率

50.有效剂量 二、中英文互译 (一)中译英 1.核子 2.核素 3.同质异能素 4.稳定核素 5.核衰变 6.电子俘获 7.裂变 8.物理半衰期 9.有效半减期 10.俄歇电子 11.内转换电子 12.电离密度 13.散射 14.韧致辐射 15.吸收 16.光电子 17.康普顿电子 18.电子对生成 19.照射量 20.照射量率 21.吸收剂量 22.当量剂量 23.有效剂量 (二)英译中

50. 有效剂量 二、中英文互译 (一)中译英 1.核子 2.核素 3.同质异能素 4.稳定核素 5. 核衰变 6. 电子俘获 7. 裂变 8. 物理半衰期 9. 有效半减期 10.俄歇电子 11.内转换电子 12.电离密度 13.散射 14.轫致辐射 15.吸收 16.光电子 17.康普顿电子 18.电子对生成 19.照射量 20.照射量率 21.吸收剂量 22.当量剂量 23.有效剂量 (二) 英译中

1.element 2.isotope 3.radionuclide 4.decay constant 5.biological half life 6.characteristic X ray 7.internal conversion 8.ionization 9.excitation 10.elastic scattering 11.annihilation radiation 12.photoelectric effect 13.Compton effect 14.Compton scattered photon 15.half value layer 16.absorbed dose rate 17.equivalent dose rate 三、单项选择题 1.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A.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B.质子和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中子和电子 E.光子和电子 2.201T1所表示的核素 A.质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B.质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1. element 2. isotope 3. radionuclide 4. decay constant 5. biological half life 6. characteristic X ray 7. internal conversion 8. ionization 9. excitation 10. elastic scattering 11. annihilation radiation 12. photoelectric effect 13. Compton effect; 14. Compton scattered photon 15. half value layer 16. absorbed dose rate 17. equivalent dose rate 三、单项选择题 1.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A.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B.质子和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中子和电子 E.光子和电子 2. 201Tl 所表示的核素 A.质子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B. 质子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C.质量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D.质量数为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E.中子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3.11n和113mn互为 A.同位素 B.同中子素 C同质异能素 D.同量异位素 E同分异构体 4.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称为 A.同位素 B.原子核 c核素 D同质异能素 E核子 5.其元素符号为X,则有6个中子、7个质子的原子核,可表示为 A.67X B.613X C.35X D.213X E.,6X 6.原子核发生衰变后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的过程可能发生在 A.a衰变 B.B衰变 C.β衰变 D.电子俘获 E.y衰变

C. 质量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D.质量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E. 中子数为 201,原子核处于基态 3. 113In 和 113mIn 互为 A.同位素 B.同中子素 C.同质异能素 D.同量异位素 E.同分异构体 4.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称为 A.同位素 B.原子核 C.核素 D.同质异能素 E.核子 5.其元素符号为X,则有 6 个中子、7 个质子的原子核,可表示为 A. 6 7X B. 6 13X C. 13 6X D. 7 13X E. 7 6X 6.原子核发生衰变后质子数增加 1,质量数不变的过程可能发生在 A.α 衰变 B. β -衰变 C. β +衰变 D.电子俘获 E. γ 衰变

7原子核发生电子俘获后 A.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放出α射线 B.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放出邮射线和反中微子 C.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B射线和中微子 D.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中微子,同时释放出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 E.质子数和质量数不变,放出Y射线 8.发生电子俘获后,原子的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轨道电子填充到内层轨道上,由于 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多余的能量传递给更外层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 出,此电子称为 A.正电子 B.光电子 C.康普顿电子 D.内转换电子 E.俄歇电子 9.衰变方程mX→AX+y+Q,表示的是 A.a衰变 B.B衰变 C.电子俘获 D.Y衰变 E.B衰变 10.在半对数坐标上描绘核素的衰变将产生一条直线,其斜率决定于核素的 A.能量 B.数量 C.比活度 D.半衰期 E.衰变方式 11.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7小时,生物半衰期为3小时。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7.原子核发生电子俘获后 A.质子数减少 2,质量数减少 4,放出射线 B. 质子数增加 1,质量数不变,放出 -射线和反中微子 C. 质子数减少 1、质量数不变,放出 +射线和中微子 D.质子数减少 1、质量数不变,放出中微子,同时释放出特征 X 射线和俄歇电子。 E. 质子数和质量数不变,放出 γ 射线 8.发生电子俘获后,原子的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轨道电子填充到内层轨道上,由于 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多余的能量传递给更外层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 出,此电子称为 A.正电子 B. 光电子 C. 康普顿电子 D.内转换电子 E. 俄歇电子 9.衰变方程z AmX→ z AX+ γ + Q ,表示的是 A. α 衰变 B. β -衰变 C. 电子俘获 D. γ 衰变 E. β +衰变 10.在半对数坐标上描绘核素的衰变将产生一条直线,其斜率决定于核素的 A. 能量 B. 数量 C. 比活度 D. 半衰期 E. 衰变方式 11.设某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为 7 小时,生物半衰期为 3 小时。该核素的有效半衰期是

A. 2.1小时 B.2.3小时 C.3小时 D.7小时 E.10小时 12.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量为 A.衰变常数 B.照射量 C.吸收剂量 D.半衰期 E.放射性活度 13.内转换电子产生于以下哪一过程 A.电子俘获 B.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Y衰变 E.湮灭辐射 14.某放射性物质初始的放射性活度为Ao,放置24h后测得的放射性活度为A24,则该放射 性物质的半衰期为 A.1/2Ao B.1/2A24 C.24 In2-In (Ao/A24) D.24In2/In (Ao/A24) E.24 In2-In (A24/Ao) 15,某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为A,半衰期为T2,则该放射性物质的摩尔数为 A.A-Tip/In2 B.A-T12/(6.023×1023ln2)

A. 2.1 小时 B. 2.3 小时 C. 3 小时 D. 7 小时 E. 10 小时 12.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量为 A. 衰变常数 B. 照射量 C. 吸收剂量 D. 半衰期 E. 放射性活度 13.内转换电子产生于以下哪一过程 A.电子俘获 B. 光电效应 C. 康普顿效应 D.γ 衰变 E. 湮灭辐射 14.某放射性物质初始的放射性活度为 A0,放置 24h 后测得的放射性活度为 A24,则该放射 性物质的半衰期为 A.1/2 A0 B. 1/2 A24 C. 24 ln2·ln(A0/ A24) D.24 ln2/ln(A0/ A24) E. 24 ln2·ln(A24/ A0) 15.某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为 A,半衰期为 T1/2, 则该放射性物质的摩尔数为 A.A·T1/2/ln2 B. A·T1/2/ (6.023×1023·ln2)

C.6.023×1023.A-T12/ln2 D.6.023×1023.Aln2/T12 E.A-In2/Ti 16.B衰变发生于 A.激发态原子核 B.贫中子原子核 C.富中子原子核 D.质子数大于82的原子核 E.超重原子核 17.以下哪种核反应需要有外界的作用 A.a衰变 B.B衰变 C.y衰变 D.自发裂变 E.诱发裂变 18.在B衰变中,生成的反中微子所产生的影响是 A.使子核质子数增加1 B.使子核质子数减少1 C.带走子核的部分能量 D.带走B射线的部分能量 .使子核从激发态回到基态 19.以下哪种核反应同时放出中微子 A.a衰变 B.B衰变 C.y衰变 D.电子俘获 E.裂变

C. 6.023×1023·A·T1/2/ ln2 D.6.023×1023·A·ln2/ T1/2 E. A·ln2 / T1/2 16. β -衰变发生于 A.激发态原子核 B. 贫中子原子核 C. 富中子原子核 D.质子数大于 82 的原子核 E. 超重原子核 17.以下哪种核反应需要有外界的作用 A. α 衰变 B. β 衰变 C. γ 衰变 D. 自发裂变 E. 诱发裂变 18.在 β -衰变中,生成的反中微子所产生的影响是 A. 使子核质子数增加 1 B. 使子核质子数减少 1 C. 带走子核的部分能量 D. 带走 β -射线的部分能量 E. 使子核从激发态回到基态 19.以下哪种核反应同时放出中微子 A. α 衰变 B. β -衰变 C. γ 衰变 D. 电子俘获 E. 裂变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