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试题04及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35.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试题04及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一、名词解释1.尘肺2.热适应3.听觉适应4.电光性眼炎5.职业病6.紧张因素7.毒物8.功能蓄积9.化学室息性气体10.中等强度作业二、填空1、把直径小于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2、诊断矽肺的前提条件是3、高温作业是指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温度时,且工作点气温高于室外的作业。4、听阅提高超过dB(A),需数小时听力才可恢复,称为听觉疲劳。5、职业流调主要包括:等三项内容。6、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其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四期。和7、可诊断为铅重度中毒的临床症状有而引起的。8、硅酸盐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9、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10、氮氧化物中毒时,若有毒气体的成份以为主,主要引起肺损害:若以为主,则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明显。11、有机磷农药的分子结构式通式为12、建立动力定型应依照的生理规律。教授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13、杰出的内科学专家14、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的三角分别为15、静力作业是依靠肌肉的来维持体位,而动力作业则是依靠肌肉的来完成作业。三、判断题1.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5-10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2.胃溃疡是高温作业工人中常见职业性多发病

一、名词解释 1.尘肺 2.热适应 3.听觉适应 4.电光性眼炎 5.职业病 6.紧张因素 7.毒物 8.功能蓄积 9.化学窒息性气体 10.中等强度作业 二、填空 1、把直径小于 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 2、诊断矽肺的前提条件是 。 3、高温作业是指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 温度时,且工作点气温高 于室外 的作业。 4、听阈提高超过 dB(A) ,需数小时听力才可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5、职业流调主要包括: 、 、 等三项内容。 6、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其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_ 、_ 、_ 、_ 四期。 7、可诊断为铅重度中毒的临床症状有 _ 和 _ 。 8、硅酸盐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_而引起的。 9、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 _ _ _ 。 10、氮氧化物中毒时,若有毒气体的成份以 _ 为主,主要引起肺损害;若以 _ 为主,则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明显。 11、有机磷农药的分子结构式通式为 _ 。 12、建立动力定型应依照 _ 、_ 、_ 的生理规律。 13、杰出的内科学专家 _ 教授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14、职业性病损致病模式的三角分别为 _ 、 _ 、 _ 。 15、静力作业是依靠肌肉的 _ 来维持体位,而动力作业则是依靠肌肉的 _ 来完成作业。 三、判断题 1.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 5-10 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2.胃溃疡是高温作业工人中常见职业性多发病

3.听觉疲劳和听觉适应均属暂时性听阈位移。4.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作用于前庭器官,并使内脏位移。高频率、低振幅的振动主要对组织内的神经末梢起作用。5.我国规定的职业肿瘤包括氯甲醚所致的膀胱癌。6.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流学资料有限,此类物质称为潜在性致癌物。7.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作用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8.由局部振动病引起的手指发作性手指变白一般可出现手指冰冷,紫结,肿痛,但不累及足趾。9.X线胸片中出现长径大于20mm的阴影时可诊断为IⅢI期尘肺。10.人体向周围物体发放热辐射称为正辐射,反正称为负辐射。答案一、名词解释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2.热适应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3.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4.电光性眼炎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上皮所吸收,引起的急性角膜结膜炎。5.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6.紧张因素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或条件7.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8.功能蓄积长期接触某种毒物后,现有条件下,不能检出该毒物的蓄积,但由该毒物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一段时间后,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9.化学室息性气体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室息的气体。10.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二、填空:1、把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2、诊断矽肺的前提条件是_确切的游离型二氧化硅粉尘职业史

3.听觉疲劳和听觉适应均属暂时性听阈位移。 4.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作用于前庭器官,并使内脏位移。高频率、低振幅的振动主要对组 织内的神经末梢起作用 。 5.我国规定的职业肿瘤包括氯甲醚所致的膀胱癌。 6.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流学资料有限,此类物质称为潜在性致癌物。 7.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作用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8.由局部振动病引起的手指发作性手指变白一般可出现手指冰冷,紫绀,肿痛,但不累及足 趾。 9.X 线胸片中出现长径大于 20mm 的阴影时可诊断为Ⅲ期尘肺。 10.人体向周围物体发放热辐射称为正辐射,反正称为负辐射。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尘肺 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热适应 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3.听觉适应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 敏感性下降,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 10-15 dB,离开噪声环境 1 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4.电光性眼炎 波长为 250-320nm 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上皮所吸收,引起的急性 角膜结膜炎。 5.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 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 职业病 6.紧张因素 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或条件 7.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 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8.功能蓄积 长期接触某种毒物后,现有条件下,不能检出该毒物的蓄积, 但由该毒物引起 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 一段时间后, 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 9.化学窒息性气体 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 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10.中等强度作业 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二、填空: 1、把直径小于 15μ m 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 2、诊断矽肺的前提条件是 确切的游离型二氧化硅 粉尘职业史

3、高温作业是指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且工作点气温高于室外2度或2度以上的作业。4、听阅提高超过_15-30dB(A),需数小时听力才可恢复,称为听觉疲劳。5、职业流调主要包括:接触水平的观察与估计、工人健康状况人口统计资料等三项内容。6.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7.铅麻痹铅脑病8.结合型二氧化硅粉尘9.骨髓型脑型胃肠型10.NO2NO,11.xRI>P≤R22注意节律性反复12.循序渐进13.吴执中14.个体特征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15.等长收缩等张收缩三、判断题1、×2、V3、V4、√5、×6、×7、×8、×9、×10、×

3、高温作业是指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 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 温度时,且 工作点气温高于室外 2 度或 2 度以上 的作业。 4、听阈提高超过 15-30 dB(A) ,需数小时听力才可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5、职业流调主要包括: 接触水平的观察与估计 、 工人健康状况 、 人口统计资料 等三项内容。 6.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7.铅麻痹 铅脑病 8.结合型二氧化硅粉尘 9.骨髓型 脑型 胃肠型 10.NO2 , NO 11. R1 X >P≤ R2 Z 12.循序渐进 注意节律性 反复 13.吴执中 14.个体特征 职业性有害因素 作用条件 15.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