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试题05及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试题05及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一、名词解释1.可呼吸性粉尘2.矽性蛋白沉积3.中暑4.永久性听阈位移5.局部振动病6.电离辐射7.氧债8.锻炼9.生物转化10.慢性中毒二、填空和1、粉尘分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是。对于矽肺病发生、发展的卫生学意义更大。2、正辐射是由于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人体表面温度所至,相反负辐射是向辐射散热形成的。3、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卫生标准的制订主要还是以系统损害为依据。4、局部振动病发病部位多在,其典型表现为和5、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6、农民肺的发病机制是因为进入肺泡而引发的变应性肺泡炎。7、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主要与发生紧密可逆性结合,形成使之失去携氧能力。四8、职业危害其危险度的评定包括个方面的内容。9、高温作业类型有10、小于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大于称为超声波。11、长期在同一劳动环境中从事某一作业活动时通过逐渐形成该项作业的动力定型。和两大类。12、职业性疾患包括13、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人群流行病资料有限,这类致癌物称为,病情愈1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发病时间就越三、判断题1.可呼吸性粉尘是指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的15um以下的粒子。2.大多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与物理参数呈直线相关关系

一、名词解释 1.可呼吸性粉尘 2.矽性蛋白沉积 3.中暑 4.永久性听阈位移 5.局部振动病 6.电离辐射 7.氧债 8.锻炼 9.生物转化 10.慢性中毒 二、填空 1、粉尘分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是 和 。对于矽肺病发生、发 展 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2、正辐射是由于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人体表面温度所至,相反负辐射是 向 辐射散热形成的。 3、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卫生标准的制订主要还是以 系统损害为依据。 4、局部振动病发病部位多在 ,其典型表现为 。 5、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可分为 和 两种基本类型。 6、农民肺的发病机制是因为 进入肺泡而引发的变应性肺泡炎。 7、CO 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主要与 _ 发生紧密可逆性结合,形成 _ , 使之失去携氧能力。 8、职业危害其危险度的评定包括 _ 、_ 、 _ 、 _ 四 个方面的内容。 9、高温作业类型有 _ 、 _ 、 _ 。 10、小于 _ 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大于 _ 称为超声波。 11、长期在同一劳动环境中从事某一作业活动时通过 _ 逐渐形成该项作业的动力定 型。 12、职业性疾患包括 _ 和 _ 两大类。 13、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人群流行病资料有限,这类致癌物称为 _ 。 1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 _ ,发病时间就越 _ ,病情愈 _ 。 三、判断题 1.可呼吸性粉尘是指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的 15μm 以下的粒子。 2.大多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与物理参数呈直线相关关系

3.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位移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此时患者主观有耳聋感觉。4.电光性眼炎是指紫外线引起的急性结膜、巩膜炎。5.苯的血液系统毒性很大,但甲苯和二甲苯对血液系统无不良影响。6.以粉尘颗粒的质量来表示粒子的分散度称为粒子分散度。7我国法律规定妇女禁忌从事劳动强度达到Ⅲ级的劳动,8.用亚硝酸钠治疗氰化氢中毒时,若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应加大亚硝酸钠的补液量以维持血压。9.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由于乙酰胆碱聚集,病人的瞳孔会扩大。10.劳动5分钟所需要的氧量称为氧需。答案一、名词解释1.可呼吸性粉尘5u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2.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3.中暑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4.永久性听阈位移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提高。5.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6.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可导致机体的损伤的电离辐射。7.氧债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8.锻炼是通过反复使用而改善劳动者先天性固有的生理功能和能力。9.生物转化外来化合物吸收后,在体内酶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即为生物转化,又称之为代谢转化10.慢性中毒小量毒物反复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二、填空:1、粉尘分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是_粒子分散度_和质量分散度。对于矽肺病发生、发展质量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2、正辐射是由于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所至,相反负辐射是人体表面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形成的。3、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卫生标准的制订主要还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

3.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此时患者主观有耳聋感觉。 4.电光性眼炎是指紫外线引起的急性结膜、巩膜炎。 5.苯的血液系统毒性很大,但甲苯和二甲苯对血液系统无不良影响。 6.以粉尘颗粒的质量来表示粒子的分散度称为粒子分散度。 7.我国法律规定妇女禁忌从事劳动强度达到 Ⅲ级的劳动。 8.用亚硝酸钠治疗氰化氢中毒时,若病人出现血压下降,应加大亚硝酸钠的补液量以维持血 压。 9.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由于乙酰胆碱聚集,病人的瞳孔会扩大。 10.劳动 5 分钟所需要的氧量称为氧需。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可呼吸性粉尘 5μm 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2.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 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3.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 (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4.永久性听阈位移 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提高。 5.局部振动病 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可累及肢体神经 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6.电离辐射 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12 eV 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可导致机体的损伤的 电离辐射。 7.氧债 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8.锻炼 是通过反复使用而改善劳动者先天性固有的生理功能和能力。 9.生物转化 外来化合物吸收后,在体内酶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即为生物转 化,又称之为代谢转化 10.慢性中毒 小量毒物反复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二、填空: 1、粉尘分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是 粒子分散度 和 质量分散度。对于矽肺病发生、发展 质 量分散度 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2、正辐射是由于周围物体表面温度 超过 人体表面温度所至,相反负辐射是 人体表面 向 周围物体 辐射散热形成的。 3、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卫生标准的制订主要还是以 听觉 系统损害为依据

4、局部振动病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5、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可分为就业前检查_和定期检查两种基本类型。6、农民肺的发病机制是因为嗜热放线菌孢子进入肺泡而引发的变应性肺泡炎。7.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8.危害性鉴定剂量一效益关系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9.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10.20Hz20000Hz11.复合条件反射12.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13.可疑致癌物14.高短重三、判断题1、×2、×3、×4、×5、V6、×7、×8、V9、×10、V

4、局部振动病发病部位多在 上肢末端 ,其典型表现为 发作性手指变白 。 5、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可分为 就业前检查 和 定期检查 两种基本类型。 6、农民肺的发病机制是因为 嗜热放线菌孢子 进入肺泡而引发的变应性肺泡炎。 7.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 8.危害性鉴定 剂量-效益关系 接触评定 危险度特征分析 9.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 10.20Hz 20000Hz 11.复合条件反射 12.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 13.可疑致癌物 14.高 短 重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