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劳动人事法律和法规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S
文档页数:19
文件大小: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一、劳动关系 二、劳动管理 三、社会保险 四、民主管理 五、劳动争议与处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四章:劳动人事法律和法规 口本章重点 劳动关系 劳动管理 社会保险 民主管理 劳动争议与处理 囗学习目的 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劳动关系的运行方式 2.了解职工招聘与辞退的法律程序 3.掌握劳动合同及其管理方法 4.了解关于劳动时间与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 5.掌握劳动争议的定义及其处理方法 6.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民主管理社会保险

第十四章:劳动人事法律和法规  本章重点 劳动关系 劳动管理 社会保险 民主管理 劳动争议与处理  学习目的 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劳动关系的运行方式 2.了解职工招聘与辞退的法律程序 3.掌握劳动合同及其管理方法 4.了解关于劳动时间与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 5.掌握劳动争议的定义及其处理方法 6.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民主管理,社会保险

全国迷你型A职业经理双证班 口学习方式全国招生函授学习权威双证国际互认 口认证项目: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营销经理、财务总监、酒店经理、企业培训师、 品质经理、生产经理、营销策划师等高级资格认证。 口颁发双证:通用中英文权威钢印高级经理资格证书(可学分转移直接对接国际学位)+MBA 高等教育研修结业证书(随证书附全套学籍档案与国际中英文成绩单) 口收费标准,仅收取1280元网址:www.mhiy.net 口报名电话:0451-88723232咨询教师:王海涛老师 日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120号职工大学109室美华教育 口近千本MBA职业经理教程免费下载 请速登陆:www.mhiy.net 美华治坛 ww

  学习方式:全国招生 函授学习 权威双证 国际互认  认证项目: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营销经理、财务总监、酒店经理、企业培训师、  品质经理、生产经理、营销策划师等高级资格认证。  颁发双证:通用中英文权威钢印高级经理资格证书(可学分转移直接对接国际学位)+MBA 高等教育研修结业证书(随证书附全套学籍档案与国际中英文成绩单)  收费标准 :仅收取1280元 网址: www.mhjy.net  报名电话:0451-88723232 咨询教师:王海涛老师  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120号职工大学109室美华教育。  近千本MBA职业经理教程免费下载  -----请速登陆:www.mhjy.net

劳动关系 口概述劳动关系主要是指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普通员 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渗产经营中形成的责、权 利关系 主要包括:所有者与全体职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 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之间的关系和 工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劳动关系  概述 劳动关系主要是指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普通员 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渗产经营中形成的责、权、 利关系。 主要包括:所有者与全体职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 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之间的关系和 工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1.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主要权利: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 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权、和劳动争议处理权。 主要义务: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科学文 化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秘密。 2.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主要权利:依法录用,调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 任免企业的行政干部;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分配方案;奖惩员 主要义务:依法录用、分配、安排职工的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

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1.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主要权利:劳动权、民主管理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 动 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权、和劳动争议处理权。 主要义务: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政治科学文 化和业务知识,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国家和企业秘密。 2.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主要权利:依法录用,调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 任免企业的行政干部;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分配方案;奖惩员 工。 主要义务:依法录用、分配、安排职工的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 会行使的权力;按劳动的质量和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员工的 思想管理,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劳动关系一运行方式 政府 运用法规和政策手段 进行宏观调控 协调监督 企业管理者或者雇主组织 企业劳动者或者工会组织 企业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运行方式 政府 企业管理者或者雇主组织 企业劳动者或者工会组织 运用法规和政策手段 进行宏观调控 协调监督 企业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 口立法完善管理基础工作,建立清晰合法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口发挥工会以及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工会以及企业党组织与企业协调劳资 关系,避免矛盾激化 口培训主管人员增强他们的劳动关系的意识以及处理劳动关系的技巧 口提高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口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口规划每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路线 口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劳动关系---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  立法 完善管理基础工作,建立清晰合法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 发挥工会以及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工会以及企业党组织与企业协调劳资 关系,避免矛盾激化.  培训主管人员 增强他们的劳动关系的意识以及处理劳动关系的技巧.  提高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 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 规划每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路线  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劳动关系一一劳动管理 口概述劳动管理是指企业更具国家法律法规对人力资源 的开发使用上的管理工作 口主要内容职工的聘用与辞退,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职 业培训,工作时间与劳动保护,劳动纪律与奖惩,劳动报酬 与福利等

劳动关系--劳动管理  概述 劳动管理是指企业更具国家法律法规对人力资源 的开发使用上的管理工作.  主要内容 职工的聘用与辞退,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职 业培训,工作时间与劳动保护,劳动纪律与奖惩,劳动报酬 与福利等

劳动管理一员工的招聘与辞退 口企业在招聘职工时必须遵循的下述原则 平等原则《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就业的权利.一是事实 上的平等;二是机会上的平等 相互选择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平等就业原则下相互选择。 公开性竞争原则 照顾特殊群体的就业原则特殊群体人员之谋求职业有困难的或处 境不利的人员 禁止未成年人原则 先培训,后就业原则

劳动管理—员工的招聘与辞退  企业在招聘职工时必须遵循的下述原则 平等原则《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就业的权利.一是事实 上的平等;二是机会上的平等. 相互选择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平等就业原则下相互选择。 公开性竞争原则 照顾特殊群体的就业原则 特殊群体人员之谋求职业有困难的或处 境不利的人员。 禁止未成年人原则 先培训,后就业原则

劳动管理一员工的辞退 企业在辞退员工时应注意遵循法理念法规规定的情形 口合法立即辞退职工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 终止条件的出现(2)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3)试用期内被证明 不符合录用条件(4)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制度 口不得辞退职工的情形(1)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的人。(2)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3)女职工在怀孕期、 产期、哺乳期。(4)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 口职工可自行辞职的情形( 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回终 止条件的出现(2)经用人单位同意(3)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人 生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4)未按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 件。(5)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管理—员工的辞退 企业在辞退员工时应注意遵循法理念法规规定的情形  合法立即辞退职工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 终止条件的出现(2)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3)试用期内被证明 不符合录用条件(4)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制度  不得辞退职工的情形(1)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的人。(2)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3)女职工在怀孕期、 产期、哺乳期。(4)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  职工可自行辞职的情形 (1)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 止条件的出现(2)经用人单位同意(3)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人 生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4)未按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 件。(5)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资关系一一劳动合同及其管理 口劳动合同的内容 (1)劳动合同的期限(2)工作内容(3)蒡动保护和条件(4) 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7)违反劳动 合同的责任 口劳动合同的定义与变更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 愿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口无效劳动合同 孓《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骗、威胁等手段订立合同; 口劳动合同的终止参看劳工的辞退

劳资关系--劳动合同及其管理  劳动合同的内容 (1)劳动合同的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条件(4) 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7)违反劳动 合同的责任  劳动合同的定义与变更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 愿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 无效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骗、威胁等手段订立合同;  劳动合同的终止 参看劳工的辞退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