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概述(主讲老师:陈淑珍)、第一章 绪论(1/2)

梳述 信息时代的特征 用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理 论和手段来解决科学、工程 和经济问题
概述 信息时代的特征—— 用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理 论和手段来解决科学、工程 和经济问题

信息料学已渗透到所有现代 自歟斛学和社会斛学领减 工业监控、生产调度、质量分析、资源邊感、 地震预報、人工智能、高敌粮业、通盛控 宇宙锞测、军事侦寮、武馨技术、安佥报警 指捍系绕 盤济颚测、财务绕计、市场信息、股市分析 电子出版、新闱传媒、影视制作 远程教育、遞程医疗、遞程会议 虚拟仪器、虚拟手术
信息科学已渗透到所有现代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 工业监控、生产调度、质量分析、资源遥感、 地震预报、人工智能、高效农业、交通监控 • 宇宙探测、军事侦察、武器技术、安全报警、 指挥系统 • 经济预测、财务统计、市场信息 、股市分析 • 电子出版、新闻传媒、影视制作 •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会议 • 虚拟仪器、虚拟手术

共同点: 1作为一个或几个独立变量的信号都包含了 某些现象性质的信息。 2东统总是对给定信号作出响应而产生另外 的信号或是某些所需要的特性
共同点: 某些现象性质的信息。 1.作为一个或几个独立变量的信号都包含了 的信号或是某些所需要的特性。 2.系统总是对给定信号作出响应而产生另外

信号与系统问氨无处不在 通讯 古老通讯方式:蜂火、旗语、信号灯 近代通讯方式:电嘏、电话、元线通讯 现代通讯方式:计算机辂通讯、视频电视传播、 卫璺传揄、动通讯 21世纪通信革命 1三阌技术的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 2实现异语通信 3通信网走向智能信息闼
信号与系统问题无处不在 通讯 • 古老通讯方式:烽火、旗语、信号灯 • 近代通讯方式:电报、电话、无线通讯 • 现代通讯方式:计算机网络通讯、视频电视传播、 卫星传输、移动通讯 • 21世纪通信革命 通信网走向智能信息网。 实现异语通信 三网技术的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 3. 2. 1. ( )

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持点 1.目的:上启下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冲课程 的学司,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司信号 处理、阌络理论、通信理论、捏恻理论等 倮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务∷研究信号与系统及其角在联系的一门 保程 3特点:严格的飘学理论,现代技术的实践背景
一 .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特点 1.目的:承上启下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信号 处理、网络理论、通信理论、控制理论等 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研究信号与系统及其内在联系的一门 课程. 3.特点:严格的数学理论,现代技术的实践背景

《信号与系统》要解决的问數 什么是信号 信号是消息的现形式,消息则是信号 的具体陶容。 什么是系统? 系绕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赖的事 物组合而戚的具有措定功能的整体。 信号作用子票扰产生什么响粒?
《信号与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 什么是信号? 信号是消息的表现形式,消息则是信号 的具体内容。 • 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事 物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 信号作用于系统产生什么响应?

《信号与系统》遂用教材 隋华大学,郑君里、杨里、液启渐写 的《信号与系统》上下册;2000年修订后 再版。 1987年获全圖通讯类书一等奖; 髅书基欐念清楚,数学推导严嚯,理论 绕性辍,例题具有代森性,解说明性 颜,司题辛富,答崇齐,文字简洁 便于自学
《信号与系统》选用教材 • 清华大学,郑君里、杨为里、应启珩编写 的《信号与系统》上下册;2000年修订后 再版。 • 1987年获全国通讯类图书一等奖; • 该书基本概念清楚,数学推导严谨,理论 系统性强,例题具有代表性,图解说明性 强,习题丰富,答案齐全,文字简洁 • 便于自学

二.内容的组织安排 1.两大类:「连续信号与系统「确定性信号 离散信号与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 2分析手段:时域分祈 变换域分析 3数学摸型:输入输出法 状态变量法 1->2-3-×4-)5×62为7-)8 (9,10,11)->配合实验和演示自学
二.内容的组织安排 1.两大类: 连续信号与系统 确定性信号 离散信号与系统 线性时不变系统 2.分析手段:时域分析 变换域分析 3.数学摸型: 输入输出法 状态变量法 (9,10,11) 配合实验和演示自学 1234561278

三析主线 信号目则∥(o、连时输入输出法 : 就h()(oIw) CHGLZA 状态变量法 响 li yt) y()Ly(z)目lX 绪论时城频城复频 离散时间系统 状态
信号 系统 响应 绪论 f(t) h(t) y(t) 时域 频域 F(s) H(s) y(s) 复频域 F(z) H(z) y(z) 离散 [F] [A] [X] 状态 三.分析主线 连续时间系统 输入输出法 离散时间系统 状态变量法 F () H () Y ()

本课程与有关課程的联糸与分工 1.电路分析基础(看眼点,侧重面,分析方 法,激励师) 2电子线路和《數字通信》(线性和旅线惟; 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 3数字信号处理(本课程其先修课)
四.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电路分析基础(着眼点,侧重面,分析方 法,激励源) 2.电子线路和《数字通信》(线性和非线性; 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 3.数字信号处理(本课程为其先修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3)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6-3)信号正交函数分解.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8)卷积定理.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7)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5)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7)由系统西掇的零极点决定时域特性.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6)系统函数H(S).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5)用 laplace变换法分析电路,S域的元件.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2)拉氏变换的性质.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Laplace变换法,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祈.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习题倮.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10-3-11)取样与取样定理.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3)无失真传输.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2)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的响应.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1)引言.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习题课.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10)全通函数与最小相移函数的zp分布.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8)由系统画数的Zp点决定频响特性.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6-3)信号的正交函数分解.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习题课.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2/2).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5).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2/5).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3/5).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4/5).ppt
- 武汉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5/5).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时域离散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与状态变量分析法.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其它类型的数字滤波器.ppt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一章 绪论(樊祥宁).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2.4-2.7).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8 卷积及其性质 2.9 线性时不变系统响应的求解.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2.1-2.3).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三章 信号分析(3.1-3.3).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三章 信号分析(3.4-3.5).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三章 信号分析(3.6-3.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