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烹饪原料制熟处理的基本原理 8.4 第四节 火候和火候的运用

第四节 火候和火候的运用 一、火候的定义♦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不变或一系列连续变化的温度条件下, 食物原料在制熟过程中从热源(能源、炉灶)或传热介质中经不同的 能量传递方法所获得的有效热量(能量)的总和。 热源 传热介质 原料 即:火候=温度场+时 间 二、热(能量)的本质♦ 1、热的广度因素(大火、中火、小火、微火)的热量是热源经 过传热介质传递到食物原料中,并为之吸收的热的总量,是和食物原 料的数量成正比关系。 2、热的强度因素(文火、武火)温度表示了使食物制熟时所需 要的能量子的数值大小,通常与高温相对应的电磁辐射的能量子数值 较大,能使食物成分中某些或全部分子分解;与低温相对应的电磁辐 射能量子数值小,能改变食物成分中某些分子的存在状态(蛋白质变 性)。食物原料制熟过程中所涉及的变化主要是后者。 三、火候的运用 1、从食物原料的感官性状判断火候 食物原料的感官物性是指它们的形态、料块大小、质地、颜色、 气味等。这些性质在受热过程中,随温度的变化,性状都有变化,确 保熟制后达到和谐的烹调结果。原则:♦体积小而薄的料快,多用高 温短时间加热;♦体积大而厚的料块,多用低温常时间加热;♦质地
第四节 火候和火候的运用 一、火候的定义♦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不变或一系列连续变化的温度条件下, 食物原料在制熟过程中从热源(能源、炉灶)或传热介质中经不同的 能量传递方法所获得的有效热量(能量)的总和。 热源 传热介质 原料 即:火候=温度场+时 间 二、热(能量)的本质♦ 1、热的广度因素(大火、中火、小火、微火)的热量是热源经 过传热介质传递到食物原料中,并为之吸收的热的总量,是和食物原 料的数量成正比关系。 2、热的强度因素(文火、武火)温度表示了使食物制熟时所需 要的能量子的数值大小,通常与高温相对应的电磁辐射的能量子数值 较大,能使食物成分中某些或全部分子分解;与低温相对应的电磁辐 射能量子数值小,能改变食物成分中某些分子的存在状态(蛋白质变 性)。食物原料制熟过程中所涉及的变化主要是后者。 三、火候的运用 1、从食物原料的感官性状判断火候 食物原料的感官物性是指它们的形态、料块大小、质地、颜色、 气味等。这些性质在受热过程中,随温度的变化,性状都有变化,确 保熟制后达到和谐的烹调结果。原则:♦体积小而薄的料快,多用高 温短时间加热;♦体积大而厚的料块,多用低温常时间加热;♦质地

老韧的原料,适宜用低温长时间加热;♦质地脆嫩的原料,适宜用高 温短时间加热。与原料的表面积、加热设备、燃料有关。 2、观察传热介质的表面物相判断火候 传热介质前面已讲过,传热介质在加热过程中物相变化与判断火 候的关系。但与自身的导热系数(或热导率、比例系数)有密切的关 系。 1)、所谓热导率,是指某种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有多种不同的 计算方法,热导率 λ 是材料厚度为 1 米,其两侧温度差为 1 度时,1 平方米面积在 1 秒内所能导过的热量,其单位为 W/(m∙k)。 传热介质 气体 液体 金属 纯铁 一般低碳 钢 热导率 W/(m∙k) 0.05-0.5 0.07-0.7 2.2-420 73 64-67 由此可见,某种材料热到率的大小取决于它的内部结构,分子排 列紧密的热导率大,所以气体的热导率最低。 2)、油为介质:从传热学原理讲,油的热导率值在 0.12-0.15 W/(m∙k)之间,其比热容为 1.88 J/(g∙k),即温度升高 1 k 时,1 克油 所需的热量为 1.88 J,而水的比热容为 4.184 J/(g∙k),比油高两倍 还要多,且水的热导率在 50 度时为 0.65 W/(m∙k);79 度时为 0.585 W/(m∙k),也远比油大。所以,利用油的特性得出两点:一利用油的 热导率比水小,静止的油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此时比水传热慢,所 以中国烹饪中的热油封面、明油亮芡都是利用其静止时导热慢,同时 散热也慢的特性起保温作用(厨师用手勺搅动油面,提高对流速度, 使加热少快些);二利用它的加热温度域宽、传热慢,升高温度时所
老韧的原料,适宜用低温长时间加热;♦质地脆嫩的原料,适宜用高 温短时间加热。与原料的表面积、加热设备、燃料有关。 2、观察传热介质的表面物相判断火候 传热介质前面已讲过,传热介质在加热过程中物相变化与判断火 候的关系。但与自身的导热系数(或热导率、比例系数)有密切的关 系。 1)、所谓热导率,是指某种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有多种不同的 计算方法,热导率 λ 是材料厚度为 1 米,其两侧温度差为 1 度时,1 平方米面积在 1 秒内所能导过的热量,其单位为 W/(m∙k)。 传热介质 气体 液体 金属 纯铁 一般低碳 钢 热导率 W/(m∙k) 0.05-0.5 0.07-0.7 2.2-420 73 64-67 由此可见,某种材料热到率的大小取决于它的内部结构,分子排 列紧密的热导率大,所以气体的热导率最低。 2)、油为介质:从传热学原理讲,油的热导率值在 0.12-0.15 W/(m∙k)之间,其比热容为 1.88 J/(g∙k),即温度升高 1 k 时,1 克油 所需的热量为 1.88 J,而水的比热容为 4.184 J/(g∙k),比油高两倍 还要多,且水的热导率在 50 度时为 0.65 W/(m∙k);79 度时为 0.585 W/(m∙k),也远比油大。所以,利用油的特性得出两点:一利用油的 热导率比水小,静止的油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此时比水传热慢,所 以中国烹饪中的热油封面、明油亮芡都是利用其静止时导热慢,同时 散热也慢的特性起保温作用(厨师用手勺搅动油面,提高对流速度, 使加热少快些);二利用它的加热温度域宽、传热慢,升高温度时所

需的热量较小的特点,可以使食物原料迅速成熟;三利用食物原料在 传热学特性上的差异,烹制成熟脆软嫩等不同口感菜肴。原则:♦外 脆里嫩—140 度—180 度不同油温;♦里外均酥脆-中油稳-140 度 长时间加热—水分排出;♦软嫩-低油温-60-150 度处理。 3)、水为介质:因水的热导率比油大,比热容比油大,所以用水 作传热介质,能够很快是食物制熟。100 度。利用水的特性得出两点: 沸腾水-因为沸腾强烈的运动,对对流换热系数增大,水从热源吸收 的热量就多,同时传递的热量就多,食物在沸腾的水中加热就能更快 地成熟,短时间的成熟才能保证食物中的水分不过度流失,是质感软 嫩。-活鱼烧菜、蔬菜焯水等。微沸水—因为单位时间的传热量少, 减少水分的过度蒸发。从长时间加热来看,食物从中获得的总热量并 不少,虽然可能使原料中水分流失,但是保证了食物分子间的键断裂, 形成软烂的口感。如焖、烧、煨等。原则:♦质嫩-沸腾水—足汽速 蒸;♦质软烂—微沸长时间—足汽缓蒸。 4)、蒸汽为介质:102 度—120 度。原则:♦质嫩-足汽速蒸; ♦质软烂-足汽缓蒸;♦极嫩-放汽速蒸。 5)、传热介质的能力大小与导热系数有关,但影响导热系数的因 素: ♦、温度: 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是实体部分的导热 能力提高,同时,空隙的对流、导热和辐射作用也都加强,从而使材 料的导热系数增大。对于:气体 Τ ↑, λ ↑ ;液体 Τ ↑, λ ↑; 金属 Τ ↑, λ ↑(合金); 多孔固体 Τ ↑, λ ↓;
需的热量较小的特点,可以使食物原料迅速成熟;三利用食物原料在 传热学特性上的差异,烹制成熟脆软嫩等不同口感菜肴。原则:♦外 脆里嫩—140 度—180 度不同油温;♦里外均酥脆-中油稳-140 度 长时间加热—水分排出;♦软嫩-低油温-60-150 度处理。 3)、水为介质:因水的热导率比油大,比热容比油大,所以用水 作传热介质,能够很快是食物制熟。100 度。利用水的特性得出两点: 沸腾水-因为沸腾强烈的运动,对对流换热系数增大,水从热源吸收 的热量就多,同时传递的热量就多,食物在沸腾的水中加热就能更快 地成熟,短时间的成熟才能保证食物中的水分不过度流失,是质感软 嫩。-活鱼烧菜、蔬菜焯水等。微沸水—因为单位时间的传热量少, 减少水分的过度蒸发。从长时间加热来看,食物从中获得的总热量并 不少,虽然可能使原料中水分流失,但是保证了食物分子间的键断裂, 形成软烂的口感。如焖、烧、煨等。原则:♦质嫩-沸腾水—足汽速 蒸;♦质软烂—微沸长时间—足汽缓蒸。 4)、蒸汽为介质:102 度—120 度。原则:♦质嫩-足汽速蒸; ♦质软烂-足汽缓蒸;♦极嫩-放汽速蒸。 5)、传热介质的能力大小与导热系数有关,但影响导热系数的因 素: ♦、温度: 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是实体部分的导热 能力提高,同时,空隙的对流、导热和辐射作用也都加强,从而使材 料的导热系数增大。对于:气体 Τ ↑, λ ↑ ;液体 Τ ↑, λ ↑; 金属 Τ ↑, λ ↑(合金); 多孔固体 Τ ↑, λ ↓;

♦、密度 ρ:密度小的材料内部空隙多,而因空气的导热系数很 小(0.025-0.08),故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也小。影响:ρ↓ λ↓, 如:冬天双层窗-保温;拔丝冰淇淋-挂糊处理。 ♦、湿度:λ 水›λ 空 ,而更主要的是水分将从高温区域迁移而 携带热量,因此 λ 湿››λ 干料,如干煸豆角、干煸鸡、牛肉等。 3、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满足成菜的火候需要 炸烹炒熘涮汆—达到香嫩脆酥;炖煨焖烧煮扒—达到软烂;烤蒸—时 间控制 4、根据食物原料在加热中的物相变化判断火候 色—判定;大块肉—筷子扎;糖浆—加热 160-180 度,降至160-90 度形成定型玻璃态—出丝。 (第五节烹饪原料熟处理中的传热过程-不讲) 思考题: 1、如果有人说,烹饪过程中食物原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化 学变化,你觉得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2、每一种食物原料,都有自己的熟化温度,这是为什么? 3、从热学原理讲,明火亮灶和无火烹饪有没有区别?为什 么? 4、试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各种类灶具的工作原理? 5、中餐厨师为什么不习惯使用“以度计温” ? 6、火候的传统定义和科学定义有什么区别? 7、使用现代温标测量烹调过程中的温度数值,可否废弃“火候”的 概念?为什么?
♦、密度 ρ:密度小的材料内部空隙多,而因空气的导热系数很 小(0.025-0.08),故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也小。影响:ρ↓ λ↓, 如:冬天双层窗-保温;拔丝冰淇淋-挂糊处理。 ♦、湿度:λ 水›λ 空 ,而更主要的是水分将从高温区域迁移而 携带热量,因此 λ 湿››λ 干料,如干煸豆角、干煸鸡、牛肉等。 3、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满足成菜的火候需要 炸烹炒熘涮汆—达到香嫩脆酥;炖煨焖烧煮扒—达到软烂;烤蒸—时 间控制 4、根据食物原料在加热中的物相变化判断火候 色—判定;大块肉—筷子扎;糖浆—加热 160-180 度,降至160-90 度形成定型玻璃态—出丝。 (第五节烹饪原料熟处理中的传热过程-不讲) 思考题: 1、如果有人说,烹饪过程中食物原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化 学变化,你觉得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2、每一种食物原料,都有自己的熟化温度,这是为什么? 3、从热学原理讲,明火亮灶和无火烹饪有没有区别?为什 么? 4、试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各种类灶具的工作原理? 5、中餐厨师为什么不习惯使用“以度计温” ? 6、火候的传统定义和科学定义有什么区别? 7、使用现代温标测量烹调过程中的温度数值,可否废弃“火候”的 概念?为什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烹饪原料制熟处理的基本原理 8.3 第三节 传热学基本原理.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烹饪原料制熟处理的基本原理 8.2 第二节 烹调加热设备.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烹饪原料制熟处理的基本原理 8.1 第一节烹饪原料制熟处理的目的和意义.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菜肴的组配工艺 7.3 第三节菜肴的营养组配及其人员的要求.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菜肴的组配工艺 7.2 第二节 整套菜肴的组配.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菜肴的组配工艺 7.1 第一节 单一菜肴的组配.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淀粉胶体的性质及烹调应用 6.4 第四节 勾芡技术.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淀粉胶体的性质及烹调应用 6.3 第三节 上浆技术.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淀粉胶体的性质及烹调应用 6.2 第二节 挂糊和拍粉技术.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淀粉胶体的性质及烹调应用 6.1 第一节 淀粉胶体的性质.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烹饪原理的精加工 5.6 第六节 花色热菜的坯形加工.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烹饪原理的精加工 5.5 第五节 肉糜的制作及应用.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烹饪原理的精加工 5.4 第四节 基本料形及应用特征.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烹饪原理的精加工 5.3 第三节 剞花刀工艺.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烹饪原理的精加工 5.2 第二节 刀法种类及适应范围.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烹饪原理的精加工 5.1 第一节 刀工工艺概述.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干货原料涨发和加工制品的处理 4.4 第四节 其他加工制品的处理.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干货原料涨发和加工制品的处理 4.3 第三节 热膨胀涨发工艺原理及实例.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干货原料涨发和加工制品的处理 4.2 第二节 水渗透涨发工艺原理及实例.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干货原料涨发和加工制品的处理 4.1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干制及涨发概述.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烹饪原料加热制熟处理技法 9.1 第一节 预熟处理和成采制熟处理.doc
- 新疆职业大学:《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烹饪原料加热制熟处理技法 9.2 第二节 单一加热技法和复合加热技法.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红茶加工.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茶叶分类.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鲜叶.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绿茶加工.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茶叶精制技术.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花茶窨制.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黄茶加工.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黑茶加工.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白茶加工.doc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青茶加工.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搅拌机械 1.1 第一节 概 述.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搅拌机械 1.2 第二节 搅拌机.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搅拌机械 1.3 第三节 调和机.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搅拌机械 1.4 第四节 混合机.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搅拌机械 1.5 第五节 均质机.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辊压机械 2.1 第一节 辊压理论.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辊压机械 2.2 第二节 辊压机械.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