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农业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

@ 农业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
第九章 农业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

第十章农业发展与中国生态取业 §10-1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10-2国外替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10-3中国生态农业 主菜单 退出
第十章 农业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 §10-1 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10-2 国外替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10-3 中国生态农业 退出 主菜单

§10-1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二、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三、现代农业发展所带来的题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10-1 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一、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二、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三、现代农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退出 主菜单 主目录

§10-1-1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原始农业 利用自然力自发进行物质生产,主要供给自己 (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初级农业形式。 主要形式:刀耕火种(s1 ash and burn),又称转移 农业( shifting agriculture)、轮歇栽 培或撩荒制。 特点:人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干预少,土壤营养平 衡完全依靠自然恢复,土地利用率和生产 水平都很低。 1957年,联合国估计全世界还有两亿人从事原始农业。 主目录主菜单退出
§10-1-1 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一、原始农业 利用自然力自发进行物质生产,主要供给自己 (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初级农业形式。 主要形式:刀耕火种(slash and burn),又称转移 农业(shifting agriculture)、轮歇栽 培或撩荒制。 特 点:人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干预少,土壤营养平 衡完全依靠自然恢复,土地利用率和生产 水平都很低。 1957年,联合国估计全世界还有两亿人从事原始农业。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10-1-1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二、传统农业 是以自给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固定农业。 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未实现现代化,基本上仍 属于传统固定农业。分两类: 圃制:以庄园为单位分林、牧、耕地三部分,定 期轮换,逐渐演变为草田轮作制。存在于 西欧。 有机农业:又称东方农业,以中国的传统固定农业为 代表,最早出现于前汉时期。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10-1-1 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二、传统农业 是以自给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固定农业。 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未实现现代化,基本上仍 属于传统固定农业。分两类: 三 圃 制:以庄园为单位分林、牧、耕地三部分,定 期轮换,逐渐演变为草田轮作制。存在于 西欧。 有机农业:又称东方农业,以中国的传统固定农业为 代表,最早出现于前汉时期。 退出 主菜单 主目录

§10-1-1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有机农业 特点:精耕细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用养 结合,地力常新,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 自己生活的目的 主要措施 精耕细作,利用连作、轮作复种、间作套种、 多熟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太阳能; 采用粮豆轮作、粮肥轮作和施用粪肥等实现养 地,维护地力常新; 以人力、畜力为动力,农牧结合,很少使用商 业能。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10-1-1 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有机农业 特 点:精耕细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用养 结合,地力常新,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 自己生活的目的。 主要措施: 精耕细作,利用连作、轮作复种、间作套种、 多熟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太阳能; 采用粮豆轮作、粮肥轮作和施用粪肥等实现养 地,维护地力常新; 以人力、畜力为动力,农牧结合,很少使用商 业能。 退出 主菜单 主目录

§10-1-1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三、现代农业 主要形式:机械化集约农业( mechanized intensive agriculture)和石油农业。 主要特点: 运用发达的工业能力,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 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 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及商品生产率都大大提高。 20世纪20年代,美国率先实现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 农业现代化,到60年代,占世界耕地40%、人口20%的 工业化国家先后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10-1-1 农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三、现代农业 主要形式:机械化集约农业(mechanized intensive agriculture)和石油农业。 主要特点: 运用发达的工业能力,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 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 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及商品生产率都大大提高。 20世纪20年代,美国率先实现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 农业现代化,到60年代,占世界耕地40%、人口20%的 工业化国家先后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退出 主菜单 主目录

§10-1-2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率先进入现代化农业阶段,显著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经济增长了几十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 财富。 美国玉米生产每公顷所需人工有1945年的1200个减 至1975年的12个,同时产量也由2t/hm2提高至 8t/hm2。 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80年代,其粮 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三。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10-1-2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率先进入现代化农业阶段,显著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经济增长了几十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 财富。 美国玉米生产每公顷所需人工有1945年的1200个减 至1975年的12个,同时产量也由2t/hm2提高至 8t/hm2 。 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80年代,其粮 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三。 退出 主菜单 主目录

§10-1-2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一场“绿色革命” 在大幅度提高作物生产力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推广新品种矮杆小麦、矮杆水稻、杂交水稻; 增施化肥、农药,发展水利。 农业单产、总产大幅度提高。解决18个国家、占世 界总人口56%的人的粮食问题。 中国和印度是实施“绿色革命”的典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主目录 主菜单 退出
§10-1-2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了一场“绿色革命”, 在大幅度提高作物生产力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推广新品种矮杆小麦、矮杆水稻、杂交水稻; 增施化肥、农药,发展水利。 农业单产、总产大幅度提高。解决18个国家、占世 界总人口56%的人的粮食问题。 中国和印度是实施“绿色革命”的典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退出 主菜单 主目录

§10-1-2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正是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在人类历史上首次 解决了饥谨难题。 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世界人口增长了2倍,而同 时世界谷物总产增长了2.3倍,农业总产值增加了 2.4倍。 主目录 主单 退出
§10-1-2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正是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在人类历史上首次 解决了饥谨难题。 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世界人口增长了2倍,而同 时世界谷物总产增长了2.3倍,农业总产值增加了 2.4倍。 退出 主菜单 主目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有机肥料营养及施用.ppt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ppt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复混肥料(掌握主要的复肥品种).ppt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水分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脲酶活性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酶活性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磷酸酶测定(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颗粒分析及手测质地.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过氧化氢酶测定(容量法).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蛋白酶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测定方法.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最大吸湿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障碍因素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稳定凋萎含水量(土壤萎焉含水量)的测定.doc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种群与群落.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ppt
- 《生态学知识》讲义ppt电子课件.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大量营养元素.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第一部分 生物试验工作程序.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一 作物营养失调症状幻灯片观察.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二 氮磷钾肥料对同作物生长的效应.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三 植物营养液培养技术与植物缺素观察.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四 作物根的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五 根系活力的测定.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六 植物根际化学过程.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七 常用氮、磷、钾肥料主要性质的检定.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八 主要化肥的定性鉴定.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九 土壤中的养分的淋洗及其环境效应检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