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复混肥料(掌握主要的复肥品种)

第十四章复混肥料 (掌握主要的复肥品种)
第十四章 复 混 肥 料 (掌握主要的复肥品种)

第一节复混肥料及其 发展方向
第一节 复混肥料及其 发展方向

复混肥料的概念 复合肥料( Compound fertilizer)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元素中两种 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 常用的有二铵、三元素、各种复合 肥、专用肥等
一、复混肥料的概念 ➢复合肥料(Compound fertilizer):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元素中两种 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 ➢常用的有二铵、三元素、各种复合 肥、专用肥等

优缺点 >优点 养分全 副成分少 节省人工 >缺点 养分比例固定 难于满足施肥技术要求
二、优缺点 ➢优点 ❖养分全 ❖副成分少 ❖节省人工 ➢缺点 ❖养分比例固定 ❖难于满足施肥技术要求

三、合肥料的分类 >按有效成分可分为:二元、三元复合肥。 20-20-0,N-P2O5-K2O 三元复合肥,12-10-15 多元复合肥,除含有氮磷钾外,还含有微量元素的 复合肥,12-10-15-2Zn >按制造方法可分为: 化成复合肥料: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复合肥料, 磷酸铵等。 混成复合肥料:把几种单质肥料经机械混合而成。 复混肥,经过再造粒过程;掺混肥(BB肥 Bulk Blending)不经再造粒过程,直接混合施用
三、复合肥料的分类 ➢ 按有效成分可分为:二元、三元复合肥。 20-20-0,N - P2O5 - K2O 三元复合肥,12-10-15 多元复合肥,除含有氮磷钾外,还含有微量元素的 复合肥,12-10-15-2Zn ➢ 按制造方法可分为: ❖化成复合肥料: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复合肥料, 磷酸铵等。 ❖混成复合肥料:把几种单质肥料经机械混合而成。 复混肥,经过再造粒过程;掺混肥(BB肥, Bulk Blending)不经再造粒过程,直接混合施用

有效养分表示法 1)分析式表示法 以N-P2O5-K2O的含量百分数表示,如 15-15-15,表示: 15-15-10-1(B),表示: 20-10-0-2(Zmn),表示: 2)配合式表式法 用N:P2O5:K2O及总浓度的百分数表示, 如:3:1:1,45%,即27-9-9
有效养分表示法 1) 分析式表示法 以N-P2O5-K2O的含量百分数表示,如 15-15-15,表示: 15-15-10-1(B),表示: 20-10-0-2(Zn),表示: 2) 配合式表式法 用N:P2O5 :K2O及总浓度的百分数表示, 如:3:1:1,45%,即27-9-9

分级 总有效养分含量 级别 元>40% 高浓度复混肥料 三元≥30%, 中浓度复混肥料 元≥25% 低浓度复混肥料 二元≥20 低浓度复混肥料
分级 总有效养分含量 级别 三元>40% 高浓度复混肥料 三元≥30%, 中浓度复混肥料 三元≥ 25% 低浓度复混肥料 二元≥ 20% 低浓度复混肥料

优缺点 优点:养分种类多,含量高 大量节省包装、贮存、运输及施用等费用 副成分少,对土壤性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做到平衡施肥工厂化 缺点:复合肥料养分比例固定,不能完全满足各 种土壤、作物对养分比例的不同要求 难于满足不同养分最佳施肥技术的要求
优缺点: 优点:养分种类多,含量高 大量节省包装、贮存、运输及施用等费用 副成分少,对土壤性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做到平衡施肥工厂化 缺点:复合肥料养分比例固定,不能完全满足各 种土壤、作物对养分比例的不同要求; 难于满足不同养分最佳施肥技术的要求

四、氢合肥料的发晨简况 世界:始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一些发 达国家约占化肥消费总量的70% 我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约占化 肥消费总量的20%
四、复合肥料的发展简况 世界:始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一些发 达国家约占化肥消费总量的70% 我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约占化 肥消费总量的20%

五、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 高效化:高浓度的复合肥,美国的聚磷 酸铵(16-62-0)聚磷酸钾(0-57-37) 复合化:掺入多种微量元素,农药和生 长素等物质 液体化:多种液体氮肥,如聚磷酸铵等 >缓效化:氮磷缓效肥料 减少养分固定0
五、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 ➢高效化:高浓度的复合肥,美国的聚磷 酸铵(16-62-0)聚磷酸钾(0-57-37) ➢复合化:掺入多种微量元素,农药和生 长素等物质 ➢液体化:多种液体氮肥,如聚磷酸铵等 ➢缓效化: 氮磷缓效肥料 减少养分固定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水分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脲酶活性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酶活性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磷酸酶测定(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颗粒分析及手测质地.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过氧化氢酶测定(容量法).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蛋白酶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测定方法.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最大吸湿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障碍因素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稳定凋萎含水量(土壤萎焉含水量)的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方法.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脱氢酶活性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doc
- 《土壤理化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土壤酸碱度的测定.doc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ppt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有机肥料营养及施用.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农业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种群与群落.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ppt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ppt
- 《生态学知识》讲义ppt电子课件.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大量营养元素.ppt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第一部分 生物试验工作程序.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一 作物营养失调症状幻灯片观察.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二 氮磷钾肥料对同作物生长的效应.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三 植物营养液培养技术与植物缺素观察.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四 作物根的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doc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五 根系活力的测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