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卤代烃

卤代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烷的结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卤代烷的化学反应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
卤代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烷的结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卤代烷的化学反应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

卤代烃 第一节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 按烃基的 CH3CH2X CH2=CHCH2X CH2X 结构分类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一卤代烃 CHCH2Br 三卤代烃 按卤素 CHF3氟仿(fluroform) 目分 二卤代烃 类 CHCL氯仿(chloroform) CICH,CH,CI连二卤代烃 CHBr3溴仿(Bromoform) CH2Br2 偕二卤代烃 CHI; 碘仿(Iodoform) Br 按卤素连 (CH3).CHCHCI CH,CH CHCH (CH3)C-I 接的碳原 子分类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叔卤代烷
卤代烃 一卤代烃 按烃基的 结构分类 CH3CH2X CH2=CHCH2X X CH2X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按卤素 数目分 类 三卤代烃 二卤代烃 CH3CH2Br ClCH2CH2Cl 连二卤代烃 CH2Br2 偕二卤代烃 CHF3 氟仿(fluroform) CHCl3 氯仿(chloroform) CHBr3溴仿(Bromoform) CHI3 碘仿(Iodoform) 按卤素连 接的碳原 子分类 (CH3 )2CHCH2Cl CH3CH2CHCH3 Br (CH3 )3C-I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叔卤代烷 第一节 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

卤代烃 卤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CH.CH.CH.CH,CI (CH3)CHCH2 F 正丁基氯 异丁基氟 n-butyl chloride isobutyl fluoride 氯化物(chloride) 氟化物(fluoride) CH CH2CHCH, (CH)CI Br 仲丁基溴 叔丁基碘 Sec-butyl bromide Tert--butyl iodide 溴化物bromide) 碘化物iodide)
卤代烃 卤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氯化物(chloride) 氟化物(fluoride) 溴化物 碘化物(iodide) (bromide) CH3CH2CH2CH2Cl 正丁基氯 异丁基氟 仲丁基溴 叔丁基碘 n-butyl chloride (CH3 )2CHCH2F CH3CH2CHCH3 (CH3 )3CI Br isobutyl fluoride Sec-butyl bromide Tert--butyl iodide

卤代烃 命名实例 CH3 Br CH:CH2CH2CH2CCH2CHCH3 CH3 (4R)-2-甲基-4-氯辛烷 (2S,3S-2-氯-3-溴丁烷 Br H CH3CH2CH-CCH2CH2CH2Br H C2Hs (4S-4-甲基-5-乙基-1-溴庚烷 (1R,3)-1,3-二溴环己烷
卤代烃 (4R)-2-甲基-4-氯辛烷 (2S,3S)-2-氯-3-溴丁烷 (4S)-4-甲基-5-乙基-1-溴庚烷 CH3CH2CH2CH2CCH2CHCH3 Cl H CH3 CH3CH2CH C CH2CH2CH2Br CH3 C2H5 H 命名实例 Br H Br H H BrCl H CH3 C C CH3 (1R,3R)-1,3-二溴环己烷

卤代烃 第二节结构和物理性质 一、 碳卤键的特点 极性共价键, 成键电子对偏 向X. 等性杂化sp3不等性杂化sp3 二、键长 C-H C-F C一 C-CI C-Br C一I 110 139 154 176 194 214 (pm)
卤代烃 一、 碳卤键的特点 C X 等性杂化sp3 不等性杂化sp3 C—H C—F C—C C—Cl C—Br C— I 110 139 154 176 194 214 (pm) 第二节 结构和物理性质 极性共价键, 成键电子对偏 向X. 二、键长

卤代烃 三、诱导效应 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所引起的,电子云沿键链 (包括σ键和π键)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或者说是 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s),通常用“I”表示。 -X C H 一1效应 标准 +I效应
卤代烃 由于成键原子电负性不同所引起的,电子云沿键链 (包括σ键和π键)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或者说是 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s),通常用“I”表示。 三、诱导效应 C X C H C Y δ δ + δ δ + I 效应 标 准 + I 效应

卤代烃 从下面几组数据中找找规律: (CH3)CCOOH CH;CH2COOH CH:COOH HCOOH pKa 5.50 4.84 4.76 3.77 +I效应: (CH)C->(CH),CH->CHCH,->CH ICH2COOH BrCH,COOH CICH-COOH FCH>COOH pKa 3.18 2.90 2.86 2.59 -I效应:F-> C1->Br->I-
卤代烃 从下面几组数据中找找规律: (CH3 )3CCOOH CH3CH2COOH CH3COOH HCOOH pKa 5.50 4.84 4.76 3.77 + I 效应: (CH3 ) 3C— > (CH3 ) 2CH— > CH3CH2— > CH3— ICH2COOH BrCH2COOH ClCH2COOH FCH2COOH pKa 3.18 2.90 2.86 2.59 -I 效应:F— > Cl— > Br— > I—

卤代烃 CH3COOH CICH,COOH CICHCOOH CICCOOH pKa 4.76 2.86 1.36 0.63 取代羧酸的酸性与在烃基同一位置上引入基团的 数目有关,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CH3 CH2CH2COOH CICH,CH,CH,COOH CH3CHCICH,COOH CH3CHCHCICOOH pKa 4.82 4.52 4.06 2.80 取代羧酸的酸性与-基团离羧基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远,影响越小,每隔一个共价键,其诱 导效应以几何级数降低
卤代烃 CH3COOH ClCH2COOH Cl2CHCOOH Cl3CCOOH pKa 4.76 2.86 1.36 0.63 取代羧酸的酸性与在烃基同一位置上引入-I基团的 数目有关,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CH3CH2CH2COOH ClCH2CH2CH2COOH CH3CHClCH2COOH CH3CH2CHClCOOH pKa 4.82 4.52 4.06 2.80 取代羧酸的酸性与-I基团离羧基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远,影响越小,每隔一个共价键,其诱 导效应以几何级数降低

卤代烃 比较标准:以H为标准 常见的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表示) NO,>CN>F>CI>Br>I>C=C> OCH3>OH>CHs>C=C>H 常见的给电子基团(给电子诱导效应用+表示) (CH3)C>(CH3)2C>CH3CH2>CH3>H
卤代烃 比较标准:以H为标准 常见的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NO2 > CN > F > Cl > Br > I > CC > OCH3 > OH > C6H5 > C=C > H 常见的给电子基团(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 (CH3 )3C > (CH3 )2C > CH3CH2 > CH3 > H

卤代烃 ◆偶极矩与有机分子的极性 偶极矩大,有机分子的极性大。 ◆电负性与键的分类 C(2.5) F(4.1) C1(2.8) Br(2.7 1(2.2) 差值 1.6 0.3 0.2 0.3 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
卤代烃 ♦偶极矩与有机分子的极性 ♦电负性与键的分类 C (2.5) F (4.1) Cl (2.8) Br (2.7) I (2.2) 差值 1.6 0.3 0.2 0.3 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 偶极矩大,有机分子的极性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杂环化合物.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九章 醛和酮 aldehyde and ketone.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芳香烃.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立体化学基础.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二烯烃 CnH2n-2.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Alkynes and Dienes.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Alkane and Cycloalkane.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烯烃 Alkenes.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Organic Chemistry(负责人:杨雪梅).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药学专业)Organic Chemistry.pdf
- 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2015)Chapter 22 The elements of iron and platinium families.pdf
- 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2015)Chapter 21 The elements of chromium and Manganese family.pdf
- 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2015)Chapter 19 The elements of copper and zinc family.pdf
- 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2015)Chapter 18 Hydrogen and the rare gases.pdf
- 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2015)Chapter 17 The halogens.pdf
- 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2015)Chapter 16 The elements of oxygen family.pdf
- 北京化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2015)Chapter 15 The elements of nitrogen family.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八章 醇、酚和醚.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糖类 saccharide.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pdf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全面解读有机反应类型.pdf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专题讲稿)有机反应规则总结.pdf
- 广东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1章 概论(负责人:马红燕).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4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5章 酸碱滴定法.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6章 络合滴定法.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8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9章 重量分析法.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10章 吸光光度法.pdf
-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11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pdf
-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化学师范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吉林大学:《医用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有机化学)第一章 溶液 1.1 混合物的常用组成标度 1.2 溶液的渗透压力(主讲人:刘松艳).ppt
- 吉林大学:《医用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有机化学)第一章 溶液 1.2(2/2)、第二章 酸碱平衡 2.1 酸碱质子理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