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7.2)其他放大电路

72其他放大电路 72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主要作用是 交流电流放大,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实用中,一般用作输出级或隔离级
7.2其他放大电路 7.2.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主要作用是 交流电流放大,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实用中,一般用作输出级或隔离级

1电路组成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如图721(a)所示,图721 (b)为其交流通路。各元件的作用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基本相同,只是RE除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外,还作为放 大电路空载时的负载。? tUcc RB C V C2 REU。UR1 B R us uo R (a)电路图 (b)交流通路 图72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1.电路组成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如图7.21(a)所示,图7.21 (b)为其交流通路。各元件的作用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基本相同,只是RE除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外,还作为放 大电路空载时的负载。? (a) 电路图 (b) 交流通路 图7.2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静态分析 UcC=IBRB+ UBE+(+BIBRE BE RB+(I+BRE Ic=Bl UcE =UCC- ERE UCC-ICRE
2.静态分析 UCC=IBRB+UBE+(1+β)IBRE IB= IC =βIB UCE=UCC - IERE ≈ UCC - ICRE B E CC BE R R U U + (1+ ) −

3动态分析 (1)电压放大倍数 Ic 十 R βI R PREU。R R R 图72l(c)微变等效电路 由图721(c)可知
3.动态分析 (1) 电压放大倍数 图7.21(c) 微变等效电路 由图7.21(c)可知

b(1+B)RI (1+B)R hrhe +(1+Br te+(l+B)R (2)输入电阻Ri R U I,he+(+B)IR The +(1+B)R 故 R=RB∥R{=RB∥[m+(1+B)R
(2) 输入电阻Ri 故 Ri = RB∥Ri / = RB∥[rbe+(1+β)RL / ] / / / / (1 ) (1 ) [ (1 ) ] (1 ) b e L L b b e L b L i o u r R R I r R I R U U A + + + = + + + = = / / / (1 ) (1 ) b e L b b b e b L b i i r R I I r I R I U R = + + + + = =

3)输出电阻Ro 求输出电阻的等效电路如图722所示 一≥Ic
(3) 输出电阻Ro 求输出电阻的等效电路如图7.22所示

由图722可得 T=I+Ib+Bb=le+(1+ B)lb 饣+(1+B) U n1,+R 式中R=Rs∥RB +r 故R R∥(m2) 1+B 通常R>u+R,所以 +B R +R、n+(R3∥R) 1+β 1+β
由图7.22可得: 式中 = RS∥RB 故 通常RE>> ,所以 e b b e b I = I + I + I = I + (1+ )I / (1 ) E b e RS r U R U + = + + ) 1 //( / + + = = be S o E r R R I U R + + 1 / be RS r + + = + + 1 ( // ) 1 / be S be S B o r R r R R R / RS

综上所述,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输入 电阻高,传递信号源信号效率高;输出电阻低,带负 载能力强;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而接近于1,且输出电 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同,具有跟随特性。因而在实用 中,广泛用作输出级或中间隔离级。 需要说明的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虽然没有电压放 大作用,但仍有电流放大作用,因而有功率放大作用
综上所述,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输入 电阻高,传递信号源信号效率高;输出电阻低,带负 载能力强;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而接近于1,且输出电 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同,具有跟随特性。因而在实用 中,广泛用作输出级或中间隔离级。 需要说明的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虽然没有电压放 大作用,但仍有电流放大作用,因而有功率放大作用

「例75若图721电路中各元件参数为:Uc=12V, RB=240 kQ2, re=3.9 kQ2, Rs=600Q2, RL=12 kQ2,B= 60,C1和C2容量足够大,试求:Au,Ri,Ro 12 解: BR2+(1+B)R2240+(1+60)×39-2344 BE IE≈lc=Blb=60×25=1.5mA be=300+(1+β) 26m 300+(1+60)26mD 1.5 14k 3.9×12 R=RE∥RL ≈2.9kg 3.9+12
[例7.5] 若图7.21电路中各元件参数为:UCC = 12V, RB= 240 kΩ,RE= 3.9 kΩ,RS = 600Ω,RL = 12 kΩ,β= 60,C1和C2容量足够大,试求:Au,Ri,Ro。 解: μA IE≈IC=βIB=60×25=1.5mA rbe= 300+(1+β) =300+(1+60) =1.4 kΩ = RE∥RL= ≈2 .9 kΩ 25 240 (1 60) 3.9 12 (1 ) = + + + + − = B E CC B E B R R U U I E I 26mV mA mV 1.5 26 3.9 12 3.9 12 + / RL

故: (1+B)R (1+60)×29 0.99 be+(1+f)R14+(1+60)×29 R1=RB∥[rbe+(1+B)R]=200∥[14+(1+60)×2.9 102k R rm2+(Rs∥R2)1.4×103+(0.6/240)×10 33 1+B 1+60
故: Ri = RB∥[rbe+(1+β) ] = 200∥[1.4+(1+60)×2.9] = 102 kΩ Ω 0.99 1.4 (1 60) 2.9 (1 60) 2.9 (1 ) (1 ) / / = + + + = + + + = b e L L u r R R A 33 1 60 1.4 10 (0.6// 240) 10 1 ( // ) 3 3 = + + = + + b e S B o r R R R / RL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7.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半导体器件.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技能训练及应用实践.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习题1.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3-3)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3-2)可编阵列逻辑.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3)可编程逻辑器件.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2)半导体存储器.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1).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脉冲型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检测器.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4-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4-2)任意进制计数器.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4-1).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3-3).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7.3)功率放大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8.1-8.2)反馈的基本概念、基本差分放大器.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8.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直流稳压电源.ppt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信源.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广义信道.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信源编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5-2)变换编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5-3)香农编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5-4)音频压缩方法.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5-1)概述.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差错控制.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7-1)同余性质.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7-2)线性分组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7-3)标准阵列译码规则表.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7-4)线性分组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8-1).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8-2)循环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8-3)缩短循环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