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三相交流电路

第4章三相交流电路 目前发电及供电系统都是采用三相交流电。 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流电源,只是三相交流 电其中的一相。工厂生产所用的三相电动机是三 相制供电,三相交流电也称动力电 本章主要介绍三相交流电源、三相负载的联 接及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分析及安全用电常识
目前发电及供电系统都是采用三相交流电。 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流电源,只是三相交流 电其中的一相。工厂生产所用的三相电动机是三 相制供电,三相交流电也称动力电。 本章主要介绍三相交流电源、三相负载的联 接及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分析及安全用电常识。 第4章 三相交流电路

41三相交流电源 A相轼 B相线 C相线 (a)三相对称电源 120 (b)三相电波形图 (c)三相电相量鹵 图4.1三相交流电 U=U sino t B=Umsin(ot-120 uc-Umsin(ot-2400)=Umsin(at+1200) UF3U
u A =Umsinωt uB =Umsin(ωt-1200 ) uC =Umsin(ωt-2400 ) =Umsin(ωt+1200 ) 4.1 三相交流电源 Ul= 3 Up

42三相交流负载 421负载的丫形联结 负载丫形与联结时,线电流l ZB 与相电流、线电压与相电压 的关系为 图4.2三相四线制 A C B C IN=l+IB+IC A B 三相四线制的中线不能断开中线上不允许安装熔断器和开 关
4.2.1 负载的ㄚ形联结 负载ㄚ形与联结时,线电流I l 与相电流Ip 、线电压与相电压 的关系为 三相四线制的中线不能断开,中线上不允许安装熔断器和开 关。 4.2 三相交流负载 = = = l p p p l p U U Z U I I 3 A A A Z U I • • = B B B Z U I • • = C C C Z U I • • = B C A I N I I I • • • • = + +

如果负载Z=2=2称为对 称负载,这时的l=l=l 120 相位互差1200。 IN=l+IB+Ic=0 图4.3对称负载电流相量图 对称负载丫接中线可以省去,构成丫联结三相三线制 额定功率P≤3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均采用丫联结三 相三线制
如果负载ZA =ZB =ZC称为对 称负载,这时的IA =IB =IC 相位互差1200 。 对称负载ㄚ接中线可以省去,构成ㄚ联结三相三线制。 额定功率PN ≤3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均采用ㄚ联结三 相三线制。 = + + = 0 • • • • B C A I N I I I

422负载的△形联结 如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PN≥4kW时,则应釆用△形联结 负载△形联结的特点是 图4.4负载的△形联结 UnU,目负载的△形联 P"结只有三相三线制
如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P N≥4kW时,则应采用△形联结. 负载△形联结的特点是: Ul=Up I l= Ip 三相负载的△形联 结只有三相三线制。 4.2.2 负载的△形联结 3 p l p p p Z U Z U I = =

423三相功率 三相负载总的功率计算形式与负载的联结方式无关 相总的有功功率P=Pa+Pb+P 三相总的无功功率Q=Qa+Qb+Q 三相总的视在功率S=、P2+0 如果负载对称,则P=3 U,I COS o=√3U1 cos p 相总的功率分别为Q=3sn=√3Usm S=3Ul=√3U
三相负载总的功率计算形式与负载的联结方式无关。 三相总的有功功率 P=Pa+Pb+Pc 三相总的无功功率 Q=Qa+Qb+Qc 三相总的视在功率 如果负载对称,则 三相总的功率分别为 4.2.3 三相功率 2 2 S = P + Q = = = = = = p p l l p p l l p p l l S U I U I Q U I U I P U I U I 3 3 3 sin 3 sin 3 cos 3 cos

【例41】图45所示的三 B 相对称负载,每相负载的电 阻R=692,感抗X=89,接 2 入380V三相三线制电源。试 比较丫形和△形联结时三相 4.5例4.1的图 负载总的有功功率。 解:各相负载的阻抗1=√R2+X1=v62+82=109 丫形联结时,负载的相电压U2==380=0 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0 2A 10
如图4.5所示的三 相对称负载,每相负载的电 阻R=6Ω,感抗XL =8Ω,接 入380V三相三线制电源。试 比较ㄚ形和△形联结时三相 负载总的有功功率。 解:各相负载的阻抗 ㄚ形联结时,负载的相电压 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例4.1】 = + = 6 +8 =10 2 2 2 Z R Xl 220V 3 380 3 = = = l p U U 22A 10 220 = = = = Z U I I p l p

负载的功率因数cosq r 6 =0.6 10 故丫形联结时三相总有功功率为 P=√311cos0=√3×380×22×06=87kW 改为△形联结时,负载的相电压Un=U7=380V 负载的相电流1=区N438=004 380 =38A 则线电流l=√3=3 △形联结时的三相总有功功率为 P△=(√30s=380×66×0.6=26.1kW 可见P△=3¥
负载的功率因数 故ㄚ形联结时三相总有功功率为 改为△形联结时,负载的相电压 Up =Ul =380V 负载的相电流 则线电流 I l = I p = ×38=66A △形联结时的三相总有功功率为 P△ = Ul I l cos= ×380×66×0.6=26.1 kW 可见 P△ = 0.6 10 6 cos = = = Z R P = 3Ul I l cos = 3 380220.6 = 8.7kW 38A 10 380 = = = Z U I p p 3 3 3 3 3P

本章小结 相交流发电机产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三相幅值相 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的交流电。 负载星形联结I==√3 负载角形联结U/=U √3 三相有功功率P=P+Pb+P 相负载对称P=3mc0s=√3Wc0s 中线上不允许接熔断器及开关
三相交流发电机产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三相幅值相 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0的交流电。 负载星形联结 I l=Ip 、Ul= Up G g 负载角形联结 Ul=Up、 I l= Ip G d 三相有功功率 P=Pa+Pb+Pc, v 三相负载对称 P=3Up Ip cos= Ul I l cos g 中线上不允许接熔断器及开关。 本章小结 3 3 3

第5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在含有储能元件(电容、电感)的电路中, 当电路的某处联结或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使储 能元件储能或释放能量而导致电路中的电压及电 流产生暂时的变化过程,这个暂时的变化过程称 为电路的暂态。暂态过程发生之前或暂态过程结 束之后的电路状态均称为稳态。 本章主要讨论运用三要素法分析暂态过程中 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常用的RC微积分电路
在含有储能元件(电容、电感)的电路中, 当电路的某处联结或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使储 能元件储能或释放能量而导致电路中的电压及电 流产生暂时的变化过程,这个暂时的变化过程称 为电路的暂态。暂态过程发生之前或暂态过程结 束之后的电路状态均称为稳态。 本章主要讨论运用三要素法分析暂态过程中 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常用的RC微积分电路。 第5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技能训练及应用实践.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习题1.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3-3)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3-2)可编阵列逻辑.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3)可编程逻辑器件.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2)半导体存储器.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集成逻辑电路(5-1).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脉冲型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检测器.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4-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4-2)任意进制计数器.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4-1).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3-3).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动作特点(3-2).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触发器(3-1).ppt
- 清华大学:《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和冒险.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半导体器件.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7.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7.2)其他放大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7.3)功率放大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8.1-8.2)反馈的基本概念、基本差分放大器.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8.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ppt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直流稳压电源.ppt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信源.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广义信道.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信源编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5-2)变换编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5-3)香农编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5-4)音频压缩方法.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5-1)概述.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差错控制.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7-1)同余性质.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7-2)线性分组码.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7-3)标准阵列译码规则表.doc
-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7-4)线性分组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