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解剖学部分,共八章

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文名称英文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授课对象2010级及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西三教学楼202教室第8教学周周三第1-2节第四章颌面部骨第一节上颌骨第二节下颌骨第三节鼻骨第四节颧骨第五节聘骨第六节蝶骨授课章节第七节题骨第七章睡液腺第一节腮腺第三节舌下腺第二节下颌下腺第四节小睡液腺教学目标:掌握1.上、下颌骨、蝶骨、题骨的形态结构结构特点、重要的解剖标志及临床意义2.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导管开口的部位熟悉教学目标1.鼻骨、颧骨、聘骨、舌骨的位置、形态。与要求了解1.整颅骨的构成和数量2.睡液腺的名称、位置、导管开口的部位教学要求:课前复习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教学重点:上、下颌骨、蝶骨、题骨的形态结构结构特点、重要的解剖标志及临床意义教学重点睡液腺的名称、位置、导管开口的部位与难点教学难点:上、下颌骨与周围骨的连接关系及参与构成结构讲授法:针对理论课主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挑选典型图片、用已学解剖学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提出问题,组织同学讨论和回答问题。与手段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与教具:多媒体教具上颌骨(maxilla);下颌骨(mandible);鼻骨(nasalbones);颧骨(zygomatic专业bones);颗骨(temporalbones):腮腺parotidgland: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gland;词汇舌下腺sublingualgland引言部分:3分钟1、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的研究范围、研究特点、重要意义教学内容5分钟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与3、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2分钟时间分配基本部分:第四章颌面部骨
课程 名称 中 文 口腔解剖生理学 英 文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授课对象 2010 级 口腔医学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8 教学周 周 三 第 1-2 节 上课教室 西三教学楼 202 教室 授课章节 第四章 颌面部骨 第一节上颌骨 第二节 下颌骨 第三节鼻骨 第四节颧骨 第五节腭骨 第六节 蝶骨 第七节颞骨 第七章 唾液腺 第一节腮腺 第二节 下颌下腺 第三节 舌下腺 第四节 小唾液腺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 掌握 1. 上、下颌骨、蝶骨、颞骨的形态结构结构特点、重要的解剖标志及临床意义 2. 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导管开口的部位 熟悉 1. 鼻骨、颧骨、腭骨、舌骨的位置、形态。 了解 1. 整颅骨的构成和数量 2. 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导管开口的部位 教学要求: 课前复习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上、下颌骨、蝶骨、颞骨的形态结构结构特点、重要的解剖标志及临床意义 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导管开口的部位 教学难点:上、下颌骨与周围骨的连接关系及参与构成结构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针对理论课主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互动式、启发式:挑选典型图片、用已学解剖学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提出问题,组织同学 讨论和回答问题。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 皮昕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 教具:多媒体 专业 词汇 上颌骨(maxilla);下颌骨(mandible);鼻骨(nasal bones);颧骨(zygomatic bones);颞骨(temporal bones);腮腺 parotid gland;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 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1、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的研究范围、研究特点、重要意义 3 分钟 2、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 5 分钟 3、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 2 分钟 基本部分: 第四章 颌面部骨

第一节上颌骨(maxi1la)面中部重要的支架骨之一,与邻骨关系复杂一、外形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一窦)、四突1、上颌体:内含上颌窦,表面分四个面10分钟前外面(眶下面):后面(下面):内面(鼻面):上面(眶面):2、四突5分钟额突:颧突:聘突:牙槽突: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5分钟1、上颌窦底与牙根关系密切,其下壁与66牙根最近2、上颌窦顶与眶底的关系3、与邻骨连接关系复杂4、骨质比较疏松第二节下颌骨(mandible)面下部主要支架,颌面部骨中唯一能动者一、外形分为水平部-下颌体和垂直部一下颌支1下颌体5分钟2下颌支5分钟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5分钟1、下颌管:走行特点2、构成重要的TMJ,可活动3、位置突出,易受创伤4、附着肌力强,骨质致密,但有薄弱区:频正中联合、频孔区、下颌角,颈部教学内容5、血运欠丰富与6、有影响骨质生长发育的生发中心:如突、下颌角部第三节鼻骨(nasalbones)5分钟时间分配1、位置2、外形第四节额骨(zygomaticbones)5分钟外形近似菱形,有一体(三面)、三突、两孔、1颧骨体2三突3两孔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1为上颌骨与脑颅骨间的主要支架,对构成面部的外形有重要作用2骨及颠弓部位突出,易受创伤3颜骨骨折易向下后内方移位,导致面部外形塌陷4颜骨颜弓骨折内陷移位可压迫题肌或使喙突运动受阻,出现张口受限及疼痛5分钟第五节聘骨(palatinebones)“L”形,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参与硬聘、鼻腔、翼聘窝及翼突窝的形成,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10分钟第六节蝶骨(sphenoidbone)形似蝴蝶,位于颅底正中,枕骨之前,题骨之间。以中线为轴左右两侧对称。包括一体及三对突起。1蝶骨体2蝶骨小翼3蝶骨大翼4蝶骨翼突第七节颗骨(temporalbones)10分钟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参与颅底及颅侧壁的构成。分有四部:1鳞部2乳突3岩部4鼓部第七章睡液腺5分钟第一节腮腺5分钟第二节下颌下腺第三节舌下腺5分钟第四节小唾液腺5分钟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第一节 上颌骨(maxilla)面中部重要的支架骨之一,与邻骨关系复杂 一、外形 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一窦)、四突 1、 上颌体:内含上颌窦,表面分四个面 10 分钟 前外面(眶下面): 后 面(颞下面): 上 面(眶 面): 内 面(鼻 面): 2、 四 突 5 分钟 额 突: 颧 突: 腭 突: 牙槽突: 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5 分钟 1、 上颌窦底与牙根关系密切,其下壁与 6|6 牙根最近 2、 上颌窦顶与眶底的关系 3 、与邻骨连接关系复杂 4 、骨质比较疏松 第二节 下颌骨(mandible) 面下部主要支架,颌面部骨中唯一能动者 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下颌体和垂直部—下颌支 1 下颌体 5 分钟 2 下颌支 5 分钟 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5 分钟 1、 下颌管:走行特点 2、 构成重要的TMJ,可活动 3、 位置突出,易受创伤 4、 附着肌力强,骨质致密,但有薄弱区: 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颈部 5、 血运欠丰富 6、 有影响骨质生长发育的生发中心:如髁突、下颌角部 第三节 鼻骨(nasal bones) 5 分钟 1、位置 2、外形 第四节 颧骨(zygomatic bones) 5 分钟 一、 外形 近似菱形,有一体(三面)、三突、两孔 1 颧骨体 2 三 突 3 两 孔 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为上颌骨与脑颅骨间的主要支架,对构成面部的外形有重要作用 2 颧骨及颧弓部位突出,易受创伤 3 颧骨骨折易向下后内方移位,导致面部外形塌陷 4 颧骨颧弓骨折内陷移位可压迫颞肌或使喙突运动受阻,出现张口受限及疼痛 第五节 腭骨(palatine bones) 5 分钟 “L”形,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参与硬腭、鼻腔、翼腭窝及翼突窝 的形成,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第六节 蝶骨(sphenoid bone) 10 分钟 形似蝴蝶,位于颅底正中,枕骨之前,颞骨之间。以中线为轴左右两侧对称。包括一体 及三对突起。 1 蝶骨体 2 蝶骨小翼 3 蝶骨大翼 4 蝶骨翼突 第七节 颞骨(temporal bones) 10 分钟 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参与颅底及颅侧壁的构成。分有四部: 1 鳞 部 2 乳 突 3 岩 部 4 鼓 部 第七章 唾液腺 第一节腮腺 5 分钟 第二节 下颌下腺 5 分钟 第三节 舌下腺 5 分钟 第四节 小唾液腺 5 分钟

注解讲授内容第四章颌面部骨、上颌骨(maxilla)面中部重要的支架骨之一,与邻骨关系复杂,参与眶腔、口腔、鼻腔、题下窝、翼聘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一)外形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一窦)、四突1上颌体:内含上颌窦,表面分四个面前外面(眶下面):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后面(题下面):以颧牙槽与前外面相隔上面(眶面):眶面骨板很薄,易骨折,上颌窦肿瘤易破坏眶底进入眶内。外后方有眶下裂,向前延伸有眶下管,管内有上牙槽中、前牙槽管内面(鼻面):参与构成鼻腔外侧壁,附丽有下鼻甲2四突额突:与泪骨、眶面构成泪囊窝,通鼻泪管颧突:与颧骨相连突:构成硬聘前3/4,有切牙孔,上通切牙管牙槽突:有牙槽窝,牙槽,硬板(筛状板)等结构(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1、上颌窦底与牙根关系密切,其下壁与66牙根最近2、上颌窦顶与眶底的关系3、与邻骨连接关系复杂4、骨质比较疏松二、下颌骨(mandible)面下部的主要支架,颌面部骨中唯一能动者(一)外形分为水平部--下颌体和垂直部一下颌升枝1下颌体外面:颊结节、正中联合、外斜、顿孔内面:上下顿棘、内斜嗜、颌下腺窝、二腹肌窝牙槽突:内外骨板较上颌骨质密下缘:骨质最坚硬质密2下颌升支喙突:肌突,主要有题肌附丽状突:关节突,上有关节面,颈有翼肌窝外面:咬肌粗隆,下颌支外侧隆突内面: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隆突、下颌舌骨沟、翼肌粗隆(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1、下颌管:走行特点2、构成重要的TMJ,可活动3、位置突出,易受创伤4、附着肌力强,骨质致密,但有薄弱区:正中联合、额孔区、下颌角,颈部5、血运欠丰富6、有影响骨质生长发育的生发中心:如突、下颌角部三、鼻骨四、颤骨(zygomatic bones)(一)外形近似菱形,有一体(三面)、三突、两孔
讲授内容 注解 第四章 颌面部骨 一、上颌骨(maxilla) 面中部重要的支架骨之一,与邻骨关系复杂,参与眶腔、口腔、鼻腔、颞下窝、 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 (一)外形 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一窦)、四突 1 上颌体:内含上颌窦,表面分四个面 前外面(眶下面):重要解剖标志有眶下孔、尖牙窝 后 面(颞下面):以颧牙槽嵴与前外面相隔 上 面(眶 面):眶面骨板很薄,易骨折,上颌窦肿瘤易破坏眶底进入眶内。 外后方有眶下裂,向前延伸有眶下管,管内有上牙槽中、前牙槽管 内 面(鼻 面):参与构成鼻腔外侧壁,附丽有下鼻甲 2 四 突 额 突:与泪骨、眶面构成泪囊窝,通鼻泪管 颧 突:与颧骨相连 腭 突:构成硬腭前 3/4,有切牙孔,上通切牙管 牙槽突:有牙槽窝,牙槽嵴,硬板(筛状板)等结构 (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上颌窦底与牙根关系密切,其下壁与 6|6 牙根最近 2、 上颌窦顶与眶底的关系 3 、与邻骨连接关系复杂 4 、骨质比较疏松 二、下颌骨(mandible) 面下部的主要支架,颌面部骨中唯一能动者 (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下颌体和垂直部—下颌升枝 1 下颌体 外 面:颏结节、正中联合、外斜嵴、颏孔 内 面:上下颏棘、内斜嵴、颌下腺窝、二腹肌窝 牙槽突:内外骨板较上颌骨质密 下 缘:骨质最坚硬质密 2 下颌升支 喙 突:肌突,主要有颞肌附丽 髁状突:关节突,髁上有关节面,髁颈有翼肌窝 外 面:咬肌粗隆,下颌支外侧隆突 内 面: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隆突、下颌舌骨沟、翼肌粗隆 (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下颌管:走行特点 2、 构成重要的TMJ,可活动 3、 位置突出,易受创伤 4、 附着肌力强,骨质致密,但有薄弱区: 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颈部 5、 血运欠丰富 6、 有影响骨质生长发育的生发中心:如髁突、下颌角部 三、鼻骨 四、颧骨(zygomatic bones) (一) 外形 近似菱形,有一体(三面)、三突、两孔

注解讲授内容1颜骨体颊面题面眶面2三突题突上颌突额蝶突3两孔题面孔颧面孔(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1为上颌骨与脑颅骨间的主要支架,对构成面部的外形有重要作用2颧骨及颧弓部位突出,易受创伤3颧骨骨折易向下后内方移位,导致面部外形塌陷4颧骨颧弓骨折内陷移位可压迫题肌或使喙突运动受阻,出现张口受限及疼痛五、聘骨(palatinebones)“L”形,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参与硬聘、鼻腔、翼聘窝及翼突窝的形成,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1水平部构成硬聘后1/4。外侧缘与上颌骨牙槽突共同围成聘大孔。近后缘处横为聘腱膜附着处,后缘中线部为悬雍垂肌的起点2垂直部外侧面纵行的沟与上颌骨体内面及蝶骨翼突前面的沟共同围成翼聘管,上通翼聘窝,下开口于聘大孔六、蝶骨(sphenoidbone)形似蝴蝶,位于颅底正中,枕骨之前,题骨之间。以中线为轴左右两侧对称。包括一体及三对突起。1蝶骨体内含蝶窦,上面为蝶鞍、脑垂体窝2蝶骨小翼是蝶骨体前上部两片三角形的骨板,两侧上下根之间有视神经管,有视神经及眼动脉通过3蝶骨大翼自蝶骨体的两侧伸向外上方,构成颅中窝底,有四面:4蝶骨翼突左右各一对自体部向下方的板状突起,有外板和内板,板间切迹间有聘骨锥突,共同构成翼突窝。七、颗骨(temporalbones)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参与颅底及侧壁的构成。分有四部:1鳞部有内外两面,外面下方有题骨颜突与颧骨突形成颤弓。颧弓根部题鳞下面有关节窝,关节结节。外耳道上壁也由鳞部构成,此部骨折时可能发生脑脊液耳漏2乳突为胸锁乳突肌起始部,乳突内侧有乳突切迹,有二腹肌后腹起始3岩部前面为大脑面,尖端部有三叉神经结压迹,容有三叉神经结。后面为小脑面。下面中份偏外有颈动脉管外口,岩尖有颈动脉管内口。4鼓部位于乳突的前方,是一片卷曲的薄骨板,从前、下、后三方面围绕外耳道,构成外耳道大部及外耳门。后邻乳突有鼓乳裂;前方与鳞部之间为鳞鼓裂八、舌骨(hyoidbone)呈“U”形位于颈中上部。有舌骨体、舌骨大角及舌骨小角。舌骨大角上缘常与舌动
讲授内容 注解 1 颧骨体 颊 面 颞 面 眶 面 2 三 突 颞 突 上颌突 额蝶突 3 两 孔 颧面孔 颞面孔 (二)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为上颌骨与脑颅骨间的主要支架,对构成面部的外形有重要作用 2 颧骨及颧弓部位突出,易受创伤 3 颧骨骨折易向下后内方移位,导致面部外形塌陷 4 颧骨颧弓骨折内陷移位可压迫颞肌或使喙突运动受阻,出现张口受限及疼痛 五、腭骨(palatine bones) “L”形,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参与硬腭、鼻腔、翼腭窝及翼 突窝的形成,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1 水平部 构成硬腭后 1/4。外侧缘与上颌骨牙槽突共同围成腭大孔。近后缘处横嵴为腭腱膜附 着处,后缘中线部为悬雍垂肌的起点 2 垂直部 外侧面纵行的沟与上颌骨体内面及蝶骨翼突前面的沟共同围成翼腭管,上通翼腭 窝,下开口于腭大孔 六、蝶骨(sphenoid bone) 形似蝴蝶,位于颅底正中,枕骨之前,颞骨之间。以中线为轴左右两侧对称。包括 一体及三对突起。 1 蝶骨体 内含蝶窦,上面为蝶鞍、脑垂体窝 2 蝶骨小翼 是蝶骨体前上部两片三角形的骨板,两侧上下根之间有视神经管,有视神经及眼动 脉通过 3 蝶骨大翼 自蝶骨体的两侧伸向外上方,构成颅中窝底,有四面: 4 蝶骨翼突 左右各一对自体部向下方的板状突起,有外板和内板,板间切迹间有腭骨锥突,共 同构成翼突窝。 七、颞骨(temporal bones) 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参与颅底及颅侧壁的构成。分有四部: 1 鳞 部 有内外两面,外面下方有颞骨颧突与颧骨颞突形成颧弓。颧弓根部颞鳞下面有关节 窝,关节结节。外耳道上壁也由鳞部构成,此部骨折时可能发生脑脊液耳漏 2 乳 突 为胸锁乳突肌起始部,乳突内侧有乳突切迹,有二腹肌后腹起始 3 岩 部 前面为大脑面,尖端部有三叉神经结压迹,容有三叉神经结。后面为小脑面。下面 中份偏外有颈动脉管外口,岩尖有颈动脉管内口。 4 鼓 部 位于乳突的前方,是一片卷曲的薄骨板,从前、下、后三方面围绕外耳道,构成外 耳道大部及外耳门。后邻乳突有鼓乳裂;前方与鳞部之间为鳞鼓裂 八、舌骨(hyoid bone) 呈“U”形位于颈中上部。有舌骨体、舌骨大角及舌骨小角。舌骨大角上缘常与舌动

注解讲授内容脉起始部在同一平面第七章睡液腺salivarygland大唾液腺有三对,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形态:不规则三角形,分浅、深两部1.腮腺parotid位置: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缘,下颌后窝内gland导管:从腮腺前部发出,在弓下一横指处,横过咬肌表面,穿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开口处称腮腺管乳头形态:呈卵圆形位置:在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围成下颌下三角2.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内gland导管:经口腔底粘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形态:扁长圆形位置:在舌下深面开口于舌下3.舌下腺sublingualgland导管:大管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
讲授内容 注解 脉起始部在同一平面 第七章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大唾液腺有三对,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形态:不规则三角形,分浅、深两部 1.腮腺 parotid 位置: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缘,下颌后窝内 gland 导管:从腮腺前部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过咬肌表 面,穿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开口处称腮 腺管乳头 形态:呈卵圆形 2.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位置:在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围成下颌下三角 内 gland 导管:经口腔底粘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 形态:扁长圆形 3.舌下腺 sublingual 位置:在舌下襞深面开口于舌下襞 gland 导管:大管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 10 条

教案附页教师参考:口腔颌面外科学,张震康、俞光岩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柏树令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学生参考:教学参考专业书籍: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资料口腔解剖生理学彩色图谱皮昕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专业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有关网址:http://www.cndent.com/admin/cms/1456/index.jsphttp://ss.bjmu.edu.cn/web2008/web/html/1、试述上、下颌骨的形态结构特点。2、上颌骨中的尖牙窝、眶下孔、上颌结节、牙槽的位置与意义。思考题与3、下颌骨的下颌隆凸、额孔、突、下颌孔的位置、穿行结构及意义。作业4、上颌骨牙槽突与上颌窦的关系如何?其临床意义是什么?5、睡液腺的名称、位置、导管开口的部位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说明:1、教案首页和附页不限于一页,每栏均可拉宽,但基本格式与所列条目不能更改或遗漏。2、教案正文的条目允许增加,但不能减少。栏间距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3、所有教案均应以此为框架组织编写。4、中括号【】内的文字均为对相应栏目的要求、解释及说明
教 案 附 页 说明:1、教案首页和附页不限于一页,每栏均可拉宽,但基本格式与所列条目不能更改或遗漏。 2、教案正文的条目允许增加,但不能减少。栏间距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所有教案均应以此为框架组织编写。 4、中括号【】内的文字均为对相应栏目的要求、解释及说明。 教学参考 资料 教师参考: 口腔颌面外科学,张震康、俞光岩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柏树令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解剖生理学彩色图谱 皮昕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专业期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有关网址: http://www.cndent.com/admin/cms/1456/index.jsp http://ss.bjmu.edu.cn/web2008/web/html/ 思考题与 作业 1、 试述上、下颌骨的形态结构特点。 2、 上颌骨中的尖牙窝、眶下孔、上颌结节、颧牙槽嵴的位置与意义。 3、 下颌骨的下颌隆凸、颏孔、髁突、下颌孔的位置、穿行结构及意义。 4、 上颌骨牙槽突与上颌窦的关系如何?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5、 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导管开口的部位 其它 说明 教 学 效 果 与 课 后 分 析

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文名称英文Oralanatomyandphysiology授课对象2010级及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西三教学楼202教室第8教学周周五第1-2节第五章類下颌关节第一节颇下领关节的构成第二节血液供应第三节神经分布第四节题下领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第五节题下领关节的运动授课章节第六章口腔颅面颈部肌第一节表情肌第二节咀嚼肌第三节腭部肌第四节咽部肌第五节喉部肌第六节颈部肌教学目标:掌握:1、题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2、表情肌、咀嚼肌、软聘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熟悉1、题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教学目标2、题下颌关节运动的开闭口运动特点3、咽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与要求了解:1、题下颌关节的血液供应与神经分布2、咽部肌群的位置、起止点、形态和功能。3、颈部肌群的位置、起止、形态和功能教学要求:课前复习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教学重点:题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表情肌、咀嚼肌、软聘肌的名称、位置、教学重点与作用与难点教学难点:题下领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颇下颌关节运动的开闭口运动特点讲授法:针对理论课主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挑选典型图片、用已学解剖学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提出问题,组织同学讨论和回答问题。与手段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二一五规划教材与教具:多媒体教具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关节结节(Articulareminence):突专业(Condyloidprocess);关节盘(Meniscus):表情肌(musclesofexpression):咀词汇嚼肌(musclesofmastication):舌肌(musclesoftongue)引言部分:复习上次课内容、介绍本次课安排。5分钟基本部分:第五章题下颌关节第一节题下颌关节的构成教学内容一、题颌关节一般特征5分钟与1.联动关节时间分配2.负重关节——咀嚼压力3.精细而复杂的调节功能一一语言、发音、表情等。二、颌关节的解部10分钟1.关节窝与关节结节2.状突5分钟
课程 名称 中 文 口腔解剖生理学 英 文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授课对象 2010 级 口腔医学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8 教学周 周 五 第 1-2 节 上课教室 西三教学楼 202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第二节 血液供应 第三节 神经分布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第六章 口腔颅面颈部肌 第一节 表情肌 第二节 咀嚼肌 第三节 腭部肌 第四节 咽部肌 第五节 喉部肌 第六节 颈部肌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 掌握: 1、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2、 表情肌、咀嚼肌、软腭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 熟悉 1、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2、 颞下颌关节运动的开闭口运动特点 3、 咽肌的名称、位置、与作用 了解: 1、 颞下颌关节的血液供应与神经分布 2、 咽部肌群的位置、起止点、形态和功能。 3、 颈部肌群的位置、起止、形态和功能 教学要求: 课前复习系统解剖学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表情肌、咀嚼肌、软腭肌的名称、位置、 与作用 教学难点: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颞下颌关节运动的开闭口运动特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针对理论课主要内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互动式、启发式:挑选典型图片、用已学解剖学知识结合临床应用,提出问题,组织同学 讨论和回答问题。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 皮昕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 教具:多媒体 专业 词汇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结节(Articular eminence);髁突 (Condyloid process);关节盘(Meniscus);表情肌(muscles of expression);咀 嚼肌(muscles of mastication);舌肌(muscles of tongue)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介绍本次课安排。 5 分钟 基本部分: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一、颞颌关节一般特征 5 分钟 1. 联动关节 2. 负重关节━━咀嚼压力 3. 精细而复杂的调节功能━━语言、发音、表情等。 二、颞颌关节的解剖 1. 关节窝与关节结节 10 分钟 2. 髁状突 5 分钟

1.关节盘10分钟2.关节囊5分钟3.关节韧带5分钟第二节血液供应第三节神经分布10分钟第四节题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1、关节窝顶部与颅中窝之间仅有薄骨板相隔。2、关节窝与外耳道、中耳紧密相邻、。3、关节窝内侧为蝶骨。4、题下颌关节的关节囊在其内后部止于鼓鳞裂和岩鳞裂。5分钟第五节题下颌关节的运动下颌运动通常归纳为开闭颌运动,前后运动及侧办运动三种基本形式,通过题下颌关节的转动和滑动来实现。第六章口腔颅面颈部肌5分钟第一节表情肌鼻肌2、1、眼轮匝肌3、口周围肌:口轮匝肌颊肌等第二节咀嚼肌10分钟1、咬肌masseter2、肌temporalis3、翼内肌4翼外肌教学内容第三节聘部肌10分钟与时间分配1.聘帆提肌:起自骨岩部下面,使软聘上提及咽侧壁向内移动2.聘帆张肌:位于聘帆提肌外侧,三角形薄肌。拉紧软聘,单侧收缩可牵拉软聘向一侧。3.聘舌肌:起自舌根外侧缘,,上提舌根,下降聘帆和缩小咽门。4.聘咽肌:起自甲状软骨后缘及咽侧壁,使聘咽弓向中线靠拢,缩小咽门5.聘垂肌(悬雍垂肌):起自聘骨鼻后棘及聘腱膜,牵拉聘垂向上及使聘垂偏向一侧。第四节咽部肌5分钟1.咽缩肌: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2.咽提肌:茎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和聘咽肌。10分钟第六节颈部肌一、颈浅肌群1、颈阔肌2、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二、颈前肌群1、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颊舌骨肌2、舌骨下肌群:肩脚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1. 关节盘 10 分钟 2. 关节囊 5 分钟 3. 关节韧带 5 分钟 第二节 血液供应 第三节 神经分布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10 分钟 1、关节窝顶部与颅中窝之间仅有薄骨板相隔。 2、关节窝与外耳道、中耳紧密相邻、。 3、关节窝内侧为蝶骨嵴。 4、颞下颌关节的关节囊在其内后部止于鼓鳞裂和岩鳞裂。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5 分钟 下颌运动通常归纳为开闭颌运动,前后运动及侧办运动三种基本形式,通过颞下颌关节的 转动和滑动来实现。 第六章 口腔颅面颈部肌 第一节 表情肌 5 分钟 1、 眼轮匝肌 2、 鼻肌 3、口周围肌:口轮匝肌 颊肌等 第二节 咀嚼肌 10 分钟 1、咬肌 masseter 2、 颞肌 temporalis 3、 翼内肌 4、 翼外肌 第三节 腭部肌 10 分钟 1.腭帆提肌:起自颞骨岩部下面,使软腭上提及咽侧壁向内移动 2.腭帆张肌:位于腭帆提肌外侧,三角形薄肌。拉紧软腭,单侧收缩可牵拉软腭向一 侧。 3.腭舌肌:起自舌根外侧缘,,上提舌根,下降腭帆和缩小咽门。 4.腭咽肌: 起自甲状软骨后缘及咽侧壁,使腭咽弓向中线靠拢,缩小咽门 5.腭垂肌(悬雍垂肌) : 起自腭骨鼻后棘及腭腱膜,牵拉腭垂向上及使腭垂偏向一侧。 第四节 咽部肌 5 分钟 1. 咽缩肌: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 2. 咽提肌:茎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和腭咽肌。 第六节 颈部肌 10 分钟 一、颈浅肌群 1、 颈阔肌 2、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二、颈前肌群 1、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颏舌骨肌 2、舌骨下肌群:肩胛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

注解讲授内容第五章题下颌关节第一节题下颌关节的构成一、题颌关节一般特征1.联动关节2.负重关节咀嚼压力3.精细而复杂的调节功能语言、发音、表情等。颌关节的解剖二、关节窝与关节结节状突组成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营养:题线动脉、颌内动脉。1.状突1>形态:椭园形内外径长:20mm前后径短:5—8mm2>.横轴:由前外向后内方向意义:使下颌运动时不易脱位,增加稳定性;前斜面3>.斜面:顶部横嗜分突为后斜面前斜面:较小,后斜面:较宽大4>.内外极:内极较突外极在耳前15mm处皮下可触及5>.颈:前方有翼肌窝,为翼外肌附着处。2.关节窝与关节结节I.下颌窝1>部位:题骨鳞部下方2>.形态:三角形底:关节结节;外缘:颧弓后续部分;内缘:鳞鼓裂;顶:关节后结节3>.深度:婴儿:2.5mm左右;成人:7mm左右;4>.后壁:与外耳道鼓室相隔5>.关节窝的大小:是突的两倍下颌窝以鳞鼓裂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关节窝本体部,容纳突后部:为脂肪结缔组织及部分分腮腺充满意义:关节窝的骨性结构容积比下颌窝小,但明显大于突,II.关节结节:位于颧弓根部前斜面:非主要功能区后斜面:功能面和负重区其斜度与突运动有关
讲授内容 注解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一、颞颌关节一般特征 1. 联动关节 2. 负重关节━━咀嚼压力 3. 精细而复杂的调节功能━━语言、发音、表情等。 二、颞颌关节的解剖 关节窝与关节结节 髁状突 组成 关节盘 关节囊 关节韧带 营养:颞线动脉、颌内动脉。 1. 髁状突 1>. 形态: 椭园形 内外径长: 20mm 前后径短: 5—8mm 2>. 横轴: 由前外向后内方向 意义: 使下颌运动时不易脱位, 增加稳定性; 前斜面 3>. 斜面: 髁顶部横嵴分髁突为 后斜面 前斜面: 较小, 后斜面: 较宽大 4>. 内外极: 内极较突 外极在耳前 15mm 处皮下可触及 5>. 髁颈: 前方有翼肌窝, 为翼外肌附着处。 2. 关节窝与关节结节 I. 下颌窝 1>. 部位: 颞骨鳞部下方 2>. 形态: 三角形 底: 关节结节; 外缘: 颧弓后续部分; 内缘: 鳞鼓裂; 顶: 关节后结节 3>. 深度: 婴儿: 2.5mm 左右; 成人: 7mm 左右; 4>. 后壁: 与外耳道鼓室相隔 5>. 关节窝的大小: 是髁突的两倍 下颌窝以鳞鼓裂为界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关节窝本体部,容纳髁突 后部:为脂肪结缔组织及部分分腮腺充满 意义:关节窝的骨性结构容积比下颌窝小,但明显大于髁突, II. 关节结节: 位于颧弓根部 前斜面: 非主要功能区 后斜面: 功能面和负重区 其斜度与髁突运动有关

注解讲授内容改建活跃3.关节盘1>外形:内外径>前后径上面:前凹后突,下面:凹形,与突相协调。①冠状切面:呈盘状盘侧韧带与突相连,使二者紧密附着,为盘一复合体;特点:内侧部分较外侧部分略厚;②矢状切面:呈S形,可分为前、中、后三带。前带:厚约2mm颗前附着→关节结节前斜面、前方、与翼外肌及下颌前附着→突前斜面关节囊前部相融合。中带:厚度1mm位于关节结节后斜面与突前斜面之间;前后径很短为关节承受咀嚼压力之主要部分后带:厚3mm前后径在三带中最长位于关节窝顶和突顶间后缘与踝突横对齐或稍后:题后附着→鳞鼓裂后方称作双板区,人下颌后附着→突后斜面双板间充满丰富神经、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及交织的静脉网;双板区后方与关节囊相融合。2>.组织结构:由坚韧而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随年龄增长可见到软骨成分特点:抗压力抗摩授力较好可承受咀嚼时对关节的挤压①前带组成:前后方向排列的胶厚纤维和弹力纤维内含神经、血管:②中带组成:纤维素不少于前后带,排列紧密③后带组成:有神经、血管;④双板区组成:上板:胶厚纤维和粗大的弹力纤维;下板:粗大的胶原纤维四、关节囊附着:上前一关节结节项前方约10mm处:上后一鳞鼓裂外一颧弓、关节窝外缘、关节后结节内蝶骨 (蝶鳞裂部)下方一踝颈中央一与关节盘周缘相连组成:韧性很强的纤维性结缔组织,较薄:内衬结缔组织滑膜,含丰富血管:可分泌滑液,有营养、润滑、减少摩擦之作用:毗邻:囊后壁与题骨鼓板间有较丰富的结缔组织和部分腮腺具有一定的可让性,因而可后退少许。临床上可见到突脱位关节囊不撕裂(囊松驰、韧性大)
讲授内容 注解 改建活跃 3. 关节盘 1>. 外形: 内外径>前后径 上面:前凹后突, 下面:凹形,与髁突相协调。 ①冠状切面: 呈盘状 盘侧韧带与髁突相连,使二者紧密附着, 为 盘━髁复合体; 特点:内侧部分较外侧部分略厚; ②矢状切面: 呈 S 形,可分为前、中、后三带。 前带:厚约 2mm 颞前附着→关节结节前斜面 前方 与翼外肌及 下颌前附着→髁突前斜面 关节囊前部相融合。 中带:厚度 1mm 位于关节结节后斜面与髁突前斜面之间; 前后径很短 为关节承受咀嚼压力之主要部分 后带: 厚 3mm 前后径在三带中最长 位于关节窝顶和髁突顶间 后缘与髁突横嵴对齐或稍后; 颞后附着→鳞鼓裂 后方 称作双板区, 下颌后附着→髁突后斜面 双板间充满丰富神经、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及交织 的静脉网; 双板区后方与关节囊相融合。 2>. 组织结构: 由坚韧而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 随年龄增 长可见到软骨成分 特点: 抗压力抗摩授力较好 可承受咀嚼时对关节的挤压 ①前带组成: 前后方向排列的胶厚纤维和弹力纤维内含神经、血管; ②中带组成: 纤维素不少于前后带, 排列紧密 ③后带组成: 有神经、血管; ④双板区组成: 上板: 胶厚纤维和粗大的弹力纤维; 下板: 粗大的胶原纤维 四、关节囊 附着: 上前—关节结节顶前方约 10mm 处; 上后—鳞鼓裂 外—颧弓、关节窝外缘、关节后结节 内_蝶骨嵴(蝶鳞裂部) 下方—髁颈 中央—与关节盘周缘相连 组成:韧性很强的纤维性结缔组织,较薄; 内衬结缔组织滑膜,含 丰富血管;可分泌滑液, 有营养、润滑、减少摩擦之作用; 毗邻:囊后壁与颞骨鼓板间有较丰富的结缔组织和部分腮腺 ──具有一定的可让性,因而可后退少许。 临床上可见到髁突脱位关节囊不撕裂(囊松驰、韧性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成长与发展理论.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Health and illness).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需要与文化.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压力与适应(Stress and adaptation).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护理理论及模式.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护理程序 Nursing Process(华北理工大学:张小丽).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ppt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护理学导论试卷B卷答案).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护理学导论试卷B卷(题目).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护理学导论试卷A卷答案).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护理学导论试卷A卷(题目).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答案).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二章 健康教育(题目).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答案).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一章 护理理论(题目).pdf
-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九章 护理程序(答案).pdf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牙列牙合与颌位、第十五章 口腔功能.doc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doc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doc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各章课堂跟踪练习题(含答案).doc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重点习题及解析.doc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综合试题库及答案.doc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颌位(Mandibular Position).pdf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口腔功能 Oral Functions(下颌运动、咀嚼功能).pdf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ppt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牙列 Dentition.pdf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恒牙及乳牙的盟出及更替.ppt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牙尖交错牙合.pdf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磨牙解剖特点 Anatomical features of molars(恒牙、磨牙组).ppt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尖牙解剖特点 Anatomical features of canines(尖牙组).ppt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前磨牙解剖特点 Anatomical features of premolar(恒牙、前磨牙组).ppt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ppt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牙体解剖生理学.ppt
-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恒牙、切牙组.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口腔粘膜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儿童口腔医学复习题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