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3/7)

二、络合效应及条件稳定常数 00●000
二、络合效应及条件稳定常数

络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1) 有些金属离子在水中能生成含有不同数目 羟基的络合物,例如Fe(OH2+、Fe(OH)2+等。 也有些金属离子在DH值较高时会发生水解, 因此在络合滴定中往往要加入辅助络合剂防止 金属离子在滴定条件下水解,如下例:
1、络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1) 有些金属离子在水中能生成含有不同数目 羟基的络合物,例如:Fe(OH)2+ 、 Fe(OH)2 +等。 也有些金属离子在pH值较高时会发生水解, 因此在络合滴定中往往要加入辅助络合剂防止 金属离子在滴定条件下水解,如下例:

络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2) 用锌离子基准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时,加入 pH=1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目的是: (1)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是滴定的条件的需要。 (②)NH3能与Zm+生成络离子ZnNH)42+,防止生成 Zn(OH山2沉淀的产生。 在此反应中主反应为锌与EDTA的反应,而NH3与Zm+即 为副反应,产生的结果即为络合效应
络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2) 用锌离子基准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时,加入 pH=1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目的是: (1) 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是滴定的条件的需要。 (2) NH3能与Zn2+生成络离子[Zn(NH3 )4 ] 2+ ,防止生成 Zn(OH)2沉淀的产生。 在此反应中主反应为锌与EDTA的反应,而NH3与Zn2+即 为副反应,产生的结果即为络合效应

络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3) M+Y MY M+L-ML,ML2.ML 以M]表示游离金属离子浓度,M'I表示包括游离 金属离子及形成其他配合物的金属离子总浓度(即 除MY外的金属离子总浓度) 定义为 M [M] [M] a称为配合效应常数,在络合剂为L时记作 0ML)° 由6 M M 及 QM(L) 可得:
络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3) M + Y MY ; M + L- ML,ML2 . MLn • 以[M]表示游离金属离子浓度,[M′]表示包括游离 金属离子及形成其他配合物的金属离子总浓度(即 除MY外的金属离子总浓度), 定义为: αM称为配合效应常数,在络合剂为L时记作 αM(L)。 由 及 可得: [ ] [ '] M M M = M ' M M = M M L 1 ( ) =

络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4〉 "M (L)=1+B[L]+B2[L+.+BlL 根据配合物稳定常数表示式和a心定义式 [MY][M] [MY] 可得: K MY aML) [MIIY]IM] [M'TY] 即有: KMY AMOL) K'Y是M存在络合效应时的条件稳定常数,反 映有络合副反应存在下MY配合物的实际稳定程 度
络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4) αM(L)= 1+β1 [L] +β2 [L]2 + . +βn [L]n • 根据配合物稳定常数表示式和αM(L)定义式 • 可得: • 即有: • K' MY 是M存在络合效应时的条件稳定常数,反 映有络合副反应存在下MY配合物的实际稳定程 度。 K MY M Y MY M M M Y MY ' ' ' M(L) MY [ ][ ] [ ] [ ] [ ] [ ][ ] K [ ] = = = M(L) KMY KMY =

配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5) 因a>l,故 lgKY≤lgKY。 若同时考虑EDTA的酸效应和M的配合效应, 条件稳定常数可表示为: [MY] K四 [M][Y] MOy(H) 即lgK"y=gKY一lgaM一lgaY ·为了区别酸效应影响的条件稳定常数,可用K"M来表 示络合效应影响的条件稳定常数
配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5) • 因αM(L) >1,故 lgK'MY < lgKMY。 • 若同时考虑EDTA的酸效应和M的配合效应, 条件稳定常数可表示为: • 即 lg K'' MY = lgKMY- lgαM - lgαY(H) ( ) ' [ ][ ] [ ] M Y H MY MY K M Y MY K = •为了区别酸效应影响的条件稳定常数,可用K'' MY来表 示络合效应影响的条件稳定常数

络合滴定误差及滴定条件(1) 根据林旁(Ringbom) 滴定误差公式: 10pM°-10pM TE= x100% K'Mxc ,式中I0ApM'是滴定终点(ep)与化学计量点 (sp)pM'值之差,即: △pMr=pM'ep-PM'sp 以f10ApM-10一△pM代入滴定误差公式中,取 对数后整理得: IgK'My CMSP=2pTE 21gf 000000 500000000g
2、络合滴定误差及滴定条件(1) • 根据林旁(Ringbom)滴定误差公式: • 式中10△pM'是滴定终点(ep)与化学计量点 (sp)pM'值之差,即: △pM' = pM'ep-pM'sp • 以f=|10△pM' -10-△pM'|代入滴定误差公式中,取 对数后整理得: lgK'MYCM SP= 2pTE + 2lgf 100% ' 10 10 ' ' − = − s p MY M p M p M K c TE

络合滴定误差及滴定条件(2) 在滴定终点时,若△DM很小, 例如△pM=02,TE≤0.1%, 则=0.95, lgf0,pTE=3,求得: gK'MY CMSP≥6 上式为金属离子能准确滴定的条件。 终点的CMP若是0.01molL一1,则: lgk≥8
络合滴定误差及滴定条件(2) • 在滴定终点时,若△pM很小, • 例 如 △ pM=0.2,TE≤0.1%, 则 f=0.95, lgf≈0,pTE=3,求得: lgK'MYCM SP≥ 6 • 上式为金属离子能准确滴定的条件。 • 终点的CM SP若是0.01mol·L-1 ,则: lgK'MY≥ 8

配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8) 如果只考虑EDTA的酸效应而不考虑M+的络 合效应,在上述条件下,有: lgy(D≤lgKY一8 利用gK'≥8和不同pH值条件下的EDTA酸效 应系数表,可以求得金属离子准确滴定时的最低 pH值或最好酸度。 下面讨论一个例题: 000000
配合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8) • 如果只考虑EDTA的酸效应而不考虑Mn+的络 合效应,在上述条件下,有: lgαY(H)≤lgKMY-8 • 利用lgK′MY≥ 8和不同pH值条件下的EDTA酸效 应系数表,可以求得金属离子准确滴定时的最低 pH 值或最好酸度。 • 下面讨论一个例题

例2 用0.02 mo I/L EDTA:标准溶液0.02mol/Zm24 离子溶液,用氨性缓冲溶液调节pH=10。 己知化学计量点时游离氨的浓度为0.10mo1 求此条件下ZnY的条件稳定常数,判断能否准 确滴定。 如何解这道题? 1.先看清要解决的问题:(1)求ZnY的条件稳定常数; (2)在上述条件下能否准确滴定; 2.题目给出的己知数据
• 用0.02mo l/L EDTA标准溶液0.02mol/LZn2+ 离子溶液,用氨性缓冲溶液调节pH=10。 己知化学计量点时游离氨的浓度为0.10mol/L, 求此条件下ZnY的条件稳定常数,判断能否准 确滴定。 如何解这道题? 1.先看清要解决的问题:(1)求ZnY的条件稳定常数; (2)在上述条件下能否准确滴定; 2.题目给出的己知数据 例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2/7).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1/7).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3/3).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2/3).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1/3).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5.5 滴定误差 5.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5.4.3 强酸滴定弱碱 5.4.4 强碱滴定多元酸 5.4.5 强碱滴定混合酸 5.4.6 强酸滴定多元碱.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5.4.2 强碱滴定弱酸.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5.4.1 强酸强碱相互滴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重量分析法(2/2).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重量分析法(1/2).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及评价(6/6).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及评价(5/6).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及评价(4/6).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及评价(3/6).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及评价(2/6).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及评价(1/6).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分析化学导言(主讲:蔡明招).ppt
- 广东工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富集方法.ppt
- 广东工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波谱分析简介.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4/7).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5/7).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6/7).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7/7).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4).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2/4).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3/4).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4/4).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1/4).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2/4).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3/4).ppt
-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4/4).ppt
- 海南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授课教案(化学工程与工艺,授课教师:陈祎平).doc
- 海南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pdf
- 哈尔滨商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化学分析教案.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分析化学教案(药学、制药).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授课教案)药学仪器分析教案.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分析化学实验(共八个).ppt
- 哈尔滨商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科专业)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哈尔滨商业大学:《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科专业)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