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物理学专业《教育与知识能力》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64.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物理学专业《教育与知识能力》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xx405228课程名称 教有知识与能力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先修课程 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 总学时 32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学分数2 一、课程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培养中学物理专任教师的必修核心课程,同时报考国家教师资格 考试必考科目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知识,运用教育知识于中学物理实际教学中, 提升自已的教学能力。要求学生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有深入的了解,学会如何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把控中学生学习心理并进行心理辅导,开展 德育教育工作。为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教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有思想,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 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 关系。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 育和成熟。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 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须 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 发展教有的组成部分(德育、智有、体有、美有、劳动技术教有)及其相互关系。 (二)中学课程 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 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掌握基本

1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xx405228 课程名称 教育知识与能力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先修课程 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 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验 0 学时 学分数 2 一、课程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培养中学物理专任教师的必修核心课程,同时报考国家教师资格 考试必考科目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知识,运用教育知识于中学物理实际教学中, 提升自已的教学能力。要求学生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有深入的了解,学会如何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把控中学生学习心理并进行心理辅导,开展 德育教育工作。为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 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 关系。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 育和成熟。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 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 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 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二) 中学课程 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 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掌握基本

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 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 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 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 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 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 要观点与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了解 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间题解决的因素。 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了解学 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 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 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 理论促进教学。 (五)中学生发展理 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 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间题。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 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 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 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 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 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2 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 中学教学 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 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 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 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 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 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 要观点与趋势。 (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了解 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了解学 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 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 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 理论促进教学。 (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 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 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 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 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 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 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 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有 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 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熟悉德有的主要 内容。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 育途径。了解生存教有、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 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 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了解课堂纪 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 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 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在上本课程前要准备教学设计部分,要充分备课,涉及物理实验仪器部分,需要与 物理实验室老师联系。同时也可以自制作筒单仪器。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教 教学模块 知识点 学时 学模块 1、教育基(1)教育及其了解:教育概述 础知识和产生与发展 理解: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基本原理 (2)教育与社 了解: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会发展 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 文化的关系

3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 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等。 (七) 中学德育 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 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熟悉德育的主要 内容。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 育途径。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 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 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了解课堂纪 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 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 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在上本课程前要准备教学设计部分,要充分备课,涉及物理实验仪器部分,需要与 物理实验室老师联系。同时也可以自制作简单仪器。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教 学模块 教学模块 知识点 学时 1、教育基 础知识和 基本原理 (1)教育及其 产生与发展 (2)教育与社 会发展 了解:教育概述 理解: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 文化的关系 2

(3)教育与了解:人的发展概述 2 人的发展 理解:影响人的发展概述,人的身心发展 (4)教育目的 的一般规律 了解:教育目的的概述 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我国的教育目的 (5)教育制度 理解:教育制度概述,现代学制的产生与2 (6)教育制度 发展,义务教育制度,教师、学生及师生 (7)教育研究 关系 方法 掌握: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方 法,教育研究成国表述 2、中学课课程基础知识了解:课程概述 课 理解:课程组织 我国基础教育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新课程1 课程改革 改革的实施 掌握: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3、中学教(1)教学概理解:教学的含义、意义、基本任务 学 述 理解:教学过程概述 (2)教学过程 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 (3)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与方法 (4)教学组织 形式与教学实 理解: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概述 掌握: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 (5)教学评价原则与方法,教学评价的内容、类型 4、中学生1)认知过程 了解:认知过程 学习心理(2)学习动机 理解:学习动机

4 (3)教育与 人的发展 (4)教育目的 了解:人的发展概述 理解:影响人的发展概述,人的身心发展 的一般规律 了解:教育目的的概述 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我国的教育目的 2 (5)教育制度 (6)教育制度 (7)教育研究 方法 理解:教育制度概述,现代学制的产生与 发展,义务教育制度,教师、学生及师生 关系 掌握: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方 法,教育研究成国表述 2 2、中学课 课 课程基础知识 了解: 课程概述 理解:课程组织 1 我国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新课程 改革的实施 掌握: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 3、中学教 学 (1) 教学概 述 (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 与方法 理解:教学的含义、意义、基本任务 理解:教学过程概述 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2 (4)教学组织 形式与教学实 施 (5)教学评价 理解: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概述 掌握: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 原则与方法,教学评价的内容、类型 2 4、中学生 学习心理 (1)认知过程 (2)学习动机 了解:认知过程 理解:学习动机 3

(3)学习迁移理解:学习迁移 (4)学习策略 掌握:学习策略、学习理论 (5)学习理论 5、中学生 (1)中学生的 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的情绪2 发展心理认知发展 发展: (2)中学生的 情绪发展 (3)中学生的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的情绪 2 人格发展 发展: (4)中学生的 身心发展 6、中学生(1)心理健康理解: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 教育 掌握:心理健康辅导 (2)心理健康 辅导 7、中学德(1)德育概述理解:德育的含义,中学德育的意义与任 育 (2)中学生品 务,中学德育的内容 德发展 理解:品德概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 因素 学握:新时期德育专题,中学生品德发展 的特点 (3)道德发展了解: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德育模式 理论与模式 理解:德育过程概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 (4)德育过程律 (5)中学德有掌握: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方法

5 (3)学习迁移 (4)学习策略 (5)学习理论 理解:学习迁移 掌握:学习策略、学习理论 3 5、中学生 发展心理 (1)中学生的 认知发展 (2)中学生的 情绪发展 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的情绪 发展; 2 (3)中学生的 人格发展 (4)中学生的 身心发展 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的情绪 发展; 2 6、中学生 心理辅导 (1)心理健康 教育 (2)心理健康 辅导 理解:心理健康教育 掌握:心理健康辅导 2 7、中学德 育 (1)德育概述 (2)中学生品 德发展 理解:德育的含义,中学德育的意义与任 务,中学德育的内容 理解:品德概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 因素 掌握:新时期德育专题,中学生品德发展 的特点 3 (3)道德发展 理论与模式 (4)德育过程 (5)中学德育 了解: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德育模式 理解:德育过程概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 律 掌握: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方法 3

的原则、途径 与方法 中学班级(1)中学班级 理解:班集体及其管理,班主任 管理与教管理 掌握:课堂管理,教师心理 师心理 (2)教师心理 合计 /32 航明:1.本表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确定。 2.知识点内容部分中,应填写可能包含的所有知识点,且知识点要求细化,而不是只抄某本教材的某一节的 标题, 3.教学模块是指将后面的知识点组成后的模块名称。它不一定是某教材的章的名字。 4.每一栏学时部分以2课时为宜,最多不超过4课时。 5、本表只填理论数学讲授的内容与课时。 6、标题栏中的“教学模块”不宜组建成教学模块的,改为“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分组讨论、现场参观等方法和手段。 五、学生学习成效考核方式(考查) 考核环节构成 占总成绩 评分依据 (均为100分制) 的比重 期末考试 参加国家统考的成绩 60% 模拟考试 测验闭卷 24% 考勒 病假、公假不扣分,事假扣2分一次,旷课5分一次16% (考核与评价应该以课程目标为指导,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混合式考等,主要分为期末考试( 查).课堂讨论、小论文、期中考试、实验测试、考勒等方式。 如:1、期末考试(占40-50%):(开卷、闭卷,题型及分数) 2.课堂讨论(占10-20%):给出筒单的记分标准 3、小论文(占20-30%,要求:1500-2000字):给出筒单的评分标准 4、考勤及课外阅读和汇报(10-20%)。给出简单的记分标准 六、选用教材 夏丹,陈标编著,《教育知识与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参考资料 6

6 的原则、途径 与方法 中学班级 管理与教 师心理 (1)中学班级 管理 (2)教师心理 理解:班集体及其管理,班主任 掌握:课堂管理,教师心理 2 合计 32 说明:1.本表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确定。 2.知识点内容部分中,应填写可能包含的所有知识点,且知识点要求细化,而不是只抄某本教材的某一节的 标题。 3.教学模块是指将后面的知识点组成后的模块名称。它不一定是某教材的章的名字。 4.每一栏学时部分以 2 课时为宜,最多不超过 4 课时。 5、本表只填理论教学讲授的内容与课时。 6、标题栏中的“教学模块”不宜组建成教学模块的,改为“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讨论、分组讨论、现场参观等方法和手段。 五、学生学习成效考核方式(考查) (考核与评价应该以课程目标为指导,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混合式考核等,主要分为期末考试(考 查)、课堂讨论、小论文、期中考试、实验测试、考勤等方式。 如:1、期末考试(占 40-50%);(开卷、闭卷,题型及分数) 2、课堂讨论(占 10-20%);给出简单的记分标准 3、小论文(占 20-30%,要求:1500-2000 字);给出简单的评分标准 4、考勤及课外阅读和汇报(10-20%))。给出简单的记分标准 六、选用教材 夏丹,陈标 编著,《教育知识与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参考资料 考核环节构成 (均为 100 分制) 评分依据 占总成绩 的比重 期末考试 参加国家统考的成绩 60% 模拟考试 测验闭卷 24% 考勤 病假、公假不扣分,事假扣 2 分一次,旷课 5 分一次 16%

[1]李森编著,《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 [2]国家教师资格教试专用教材,中公教育,http:w,offcn,co画。 大钢起草人:刘长青 大纲审核人:唐淑红 大纲批准人: 谢四莲 日期:2016年2月10日 >

7 [1]李森 编著,《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版。 [2]国家教师资格教试专用教材,中公教育,http://www.offcn.com。 大纲起草人: 刘长青 大纲审核人: 唐淑红 大纲批准人: 谢四莲 日期: 2016 年 2 月 10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