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复合控制系统

Q第八章复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简单控制 系统组合起来的控制一个或同时控制多个参 数的控制系统。 常见复合控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串级控制系统 2.均匀控制系统 3.比值控制系统 4.选择性控制系统 5.分程控制系统 6.多冲量控制系统
第八章 复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简单控制 系统组合起来的控制一个或同时控制多个参 数的控制系统。 常见复合控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串级控制系统 2. 均匀控制系统 3. 比值控制系统 4. 选择性控制系统 5. 分程控制系统 6. 多冲量控制系统

Qs8.1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是指:在对象滞后较大 干扰作用强烈而且频繁的主控制系统中 对局部参数(副参数)进行预先控制以 提高系统总体控制水平的复合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通常包括: 主控制系统:系统目标参数控制系统; 副控制系统:为实现目标参数控制而设置的 辅助参数控制系统
§8.1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是指:在对象滞后较大、 干扰作用强烈而且频繁的主控制系统中, 对局部参数(副参数)进行预先控制以 提高系统总体控制水平的复合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通常包括: – 主控制系统:系统目标参数控制系统; – 副控制系统:为实现目标参数控制而设置的 辅助参数控制系统

Q例:管式加热炉的控制 出口温度 ◆主参数(目标参数) 出口温度 炉温 ◆操纵变量:燃料量 ◆副变量:炉温 燃料量 通过出口温度 原料 调节炉温设定值 原料量变化 炉温变化 出口温度变化 通过燃料量 周节炉温
例: 管式加热炉的控制 主参数(目标参数): 出口温度 操纵变量:燃料量 副变量:炉温 出口温度 炉温 燃料量 原料 原料量变化 炉温变化 出口温度变化 通过燃料量 调节炉温 通过出口温度 调节炉温设定值

串级控制的特 ◆两个回路:主回路、副回路 ◆两个变量:主变量、副变量 ◆改善了对象的特性,有效地克服了滞后 ◆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可应用于负荷 和操作条件变化较大的场合 ☆自适应:自动调整设定值,以保证系统 整体具有较好的控制质量
串级控制的特点 两个回路:主回路、副回路 两个变量:主变量、副变量 改善了对象的特性,有效地克服了滞后 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可应用于负荷 和操作条件变化较大的场合。 ❖自适应:自动调整设定值,以保证系统 整体具有较好的控制质量

Q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的确定 主、副回路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2.副回路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干扰因素 主要干扰应包含在副回路中 在可能条件下,使副回路包含较多的次要 干扰。 3.注意主、副回路的时间匹配,防止“共 振” 4.尽量使副回路包含较少的滞后时间
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的确定 1. 主、副回路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2. 副回路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干扰因素 – 主要干扰应包含在副回路中; – 在可能条件下,使副回路包含较多的次要 干扰。 3. 注意主、副回路的时间匹配,防止“共 振” 4. 尽量使副回路包含较少的滞后时间

Q控制规律与正反作用 ◆控制规律 主回路:无余差—PI、PID控制 副回路:快速反应—纯P控制 ◆正反作用 主回路:根据主、副变量的关系确定正反作 用 副回路:根据系统安全性确定正反作用。 如考虑运行中切除副回路,则副控制器应选 用反作用。 °设定值加大相当于输入信号减小
控制规律与正反作用 控制规律 – 主回路:无余差——PI、PID控制 – 副回路:快速反应——纯P控制。 正反作用 – 主回路:根据主、副变量的关系确定正反作 用; – 副回路:根据系统安全性确定正反作用。 – 如考虑运行中切除副回路,则副控制器应选 用反作用。 • 设定值加大相当于输入信号减小

§8.2均匀控制系统 ◆当系统中具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参数,其 中任意一个参数的稳定必然导致另一个 参数的大幅度变化,而工艺上需要两者 兼顾时,可采用均匀控制。 ◆均匀控制的目标: 两个参数都是变化的,且变化缓慢 两个参数的变化范围都要尽可能小
§8.2 均匀控制系统 当系统中具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参数,其 中任意一个参数的稳定必然导致另一个 参数的大幅度变化,而工艺上需要两者 兼顾时,可采用均匀控制。 均匀控制的目标: – 两个参数都是变化的,且变化缓慢; – 两个参数的变化范围都要尽可能小

均匀控制方案 ◆简单均匀控制 采用简单控制系统,选择适宜的控制参数, 降低单个参数的控制精度 减小放大倍数,延长积分时间,不用微分控制 ◆串级均匀控制 通过两个参数的控制制约调和两个参数的矛 盾 串级均匀控制的主、副回路一般都采用低精 度快反应的纯比例控制。要求高精度时可适当加入 积分作用
均匀控制方案 简单均匀控制 – 采用简单控制系统,选择适宜的控制参数, 降低单个参数的控制精度。 • 减小放大倍数,延长积分时间,不用微分控制。 串级均匀控制 – 通过两个参数的控制制约调和两个参数的矛 盾。 – 串级均匀控制的主、副回路一般都采用低精 度快反应的纯比例控制。要求高精度时可适当加入 积分作用

Q§8.3比值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系统: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符合 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方案 开环比值控制系统:以一个参数的测定值控制另 个参数; 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以一个参数的测定值计算出 另一个参数闭环控制的设定值;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以一个单闭环参数的测定值 计算另一个参数闭环控制的设定值; 变比值控制系统:以第三个参数的大小决定上述控 制系统的比值
§8.3 比值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系统: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符合 一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方案 – 开环比值控制系统:以一个参数的测定值控制另一 个参数; – 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以一个参数的测定值计算出 另一个参数闭环控制的设定值; –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以一个单闭环参数的测定值 计算另一个参数闭环控制的设定值; – 变比值控制系统:以第三个参数的大小决定上述控 制系统的比值

Q§8.4选择性控制系统 ◆两种系统保护措施 硬保护:极限情况下,声光报警,转入人工控制或 停车; 软保护:极限情况下,转入另一种控制模式,进行 自动处理—选择性控制系统。 ◆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选择性控制系统可以分为 类 开关型选择性控制系统:由限位信号切断控制器输 出 连续型选择性控制系统:由限位信号切换为另一个 控制器输出给执行器; 混合型选择性控制系统:采用两个限制信号,同时 进行上述两种控制
§8.4 选择性控制系统 两种系统保护措施 – 硬保护:极限情况下,声光报警,转入人工控制或 停车; – 软保护:极限情况下,转入另一种控制模式,进行 自动处理——选择性控制系统。 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选择性控制系统可以分为 三类; – 开关型选择性控制系统:由限位信号切断控制器输 出; – 连续型选择性控制系统:由限位信号切换为另一个 控制器输出给执行器; – 混合型选择性控制系统:采用两个限制信号,同时 进行上述两种控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简单控制系统.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执行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自动控制仪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显示仪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测量元件与变换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调节对象的特性.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杨建国).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九章 频域稳定性(9.4-9.8).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九章 频域稳定性(9.1-9.3).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八章 频率响应法(2/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八章 频率响应法(1/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七章 根轨迹法(2/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七章 根轨迹法(1/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六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2/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六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1/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五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4/4).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五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3/4).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五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2/4).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五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1/4).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计算机程序控制系统.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总复习).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环工2001化仪习题).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一章 系统描述.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二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运动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三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5 状态重构问题与Luenberger状态观测器 4.6 利用MATLAB设计状态观测器 4.7 伺服系统设计 4.8 利用MATLAB设计控制系统举例.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1 引言 4.2 极点配置问题 4.3 利用MATLAB求解极点配置问题4.4 利用极点配置法设计调节器型系统.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2/2).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1/2).doc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线性系统的多项式矩阵描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1-5.4).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5-5.6)解耦控制问题、跟踪问题——无静差性和鲁棒控制.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7-5.8)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状态重构问题和状态观测器.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数学基础:多项式矩阵理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零极点.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