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5-5.6)解耦控制问题、跟踪问题——无静差性和鲁棒控制

5.5解耦控制问题 动态解耦问题 对象:p个输入,p个输出 x= Axt Bu =Cx G(s=C(S/-A)"B 若系统的初始状态为0,则 n(s)=81(S)4(s)+812(S)2()+…+81p(S)2(S) y2(S)=821(s)4(s)+g2()2(s)+…+82()2(s) yn(s)=8n1(S)1(s)+gn2()l2(s)+…+gm(S)2(s)
5.5 解耦控制问题 一 .动态解耦问题 对象:p个输入,p个输出 若系统的初始状态为0,则 G s C sI A B y Cx x Ax Bu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2 2 2 1 1 2 2 2 2 1 1 1 1 1 2 2 1 y s g s u s g s u s g s u s y s g s u s g s u s g s u s y s g s u s g s u s g s u s p p p p p p p p p p = + + + = + + + = + + +

显然,耦合,即每个控制量控制多个输出量 每个输出量受多个输入量控制 如果引入一适当的补偿器,使每个输入仅控制一个输出 每个输出仅由一个输入控制 则称此系统解耦了。 定义:如果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是非奇异对角矩 阵,则称其为解耦的。 采用状态反馈l(1)=-Kx+Lv K 实值常值矩阵 非奇异常值矩阵 则系统结构如下
显然,耦合,即每个控制量控制多个输出量 每个输出量受多个输入量控制 如果引入一适当的补偿器,使每个输入仅控制一个输出 每个输出仅由一个输入控制 则称此系统解耦了。 定义: 如果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是非奇异对角矩 阵,则称其为解耦的。 采用状态反馈 则系统结构如下:u(t) = −Kx + Lv 非奇异常值矩阵 实值常值矩阵 − − − − − − p p p n L K * *

L B C A K 闭环系统为 x=(A- BK)x+ blu =CX G (s=C(S/-A+BK)BL 研究G(s)什么条件下可解耦
闭环系统为 研究G(s)什么条件下可解耦 A B C K u v L x + y - G s C sI A BK BL y Cx x A BK x BLu K L 1 ( ) ( ) ( ) − • = − + = = − +

g1(S) ()=/82(SN中8(s)=181(82(…,( 定义: O=8(S)分母多项式的次数一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i10i2 p E=lm ig,(s)
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1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i i i i p p = = 其中 i p E s g s d g s i d s i i i i i p i j i j i 1,2, , lim ( ) min{ , , , } 1 ( ) 1 1 2 = = = − = − + → 分母多项式的次数 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例: s2+s+1s2+s+2 s2+2s+1s2+s+4 则 12=2,d1=mn(1,2)-1=0 O21=2,O2=2d2=mn(2,2)-1=1 s+2 E=lir d1+1 g1(s) S→00 s→s2+s+1s2+s+2 E2=lim s*g2(s)=lim s2 3 s2+2s+1s2+s+4
例: [1 3] 4 3 2 1 1 lim ( ) lim [1 0] 2 1 1 2 lim ( ) lim 2, 2, min( 2,2) 1 1 1, 2, min( 1,2) 1 0 4 3 2 1 1 2 1 1 2 ( ) 2 2 2 2 1 2 1 2 2 1 1 2 1 2 2 2 1 1 1 2 1 2 2 2 2 2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s s s E s g s s s s s s s E s g s s d d s s s s s s s s s G s s d s s d s 则

以上定义各个量可从传递函数直接计算出 它们和状态空间描述{A,B,C}的关系? 结论:d是使c,AB≠0的正整数k的最小值 当c;AB=0,Vk<n时,定义d1=n-1 E1=lims4g(s)=c1AB≠0 当系统采用状态反馈后 A→)A-BK B→BL E=EL
以上定义各个量可从传递函数直接计算出 它们和状态空间描述{A,B,C}的关系? 结论: E E L d d B BL A A BK E s g s c A B c A B k n d n d c A B k i i i i d i i d i i k i k i i i i = = → → − = = = − + 当系统采用状态反馈后 当 时 定义 是使 的正整数 的最小值 lim ( ) 0 0, , 1 0 1

定理具有传递函数G(s)的线性定常系统{ABC} 可通过状态反馈(t)=-Kx+Lw解耦的充 分必要条件是E非奇异 E E d1+1 E d+1 如取 K=E-F、L=E-1 d1+1 GKi(S) 0
定理:具有传递函数G(s)的线性定常系统{A,B,C} 可通过状态反馈 解耦的充 分必要条件是E非奇异. 如取 u(t) = −Kx + Lv = E p E E 1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0 0 1 ( ) , 1 1 p p d d KL d p d s s G s K E F L E c A c A F

二.静态解耦 MA, B, C)-iK,L,>A-BK, BL, C 如果闭环系统 (1)渐近稳定 (2)Gx(s)虽为非对角矩阵但皿mnGk() 为非奇异对角常阵 则称{AB,C}是静态解耦的. 注:静态解耦只适于参考输入的各个分量是 阶跃信号的情况
二.静态解耦 如果闭环系统 (1)渐近稳定 (2) 虽为非对角矩阵,但 为非奇异对角常阵 则称{A,B,C}是静态解耦的. 注:静态解耦只适于参考输入的各个分量是 阶跃信号的情况. { , , } { , , } { , } A B C A BK BL C K L ⎯⎯⎯→ − G (s) KL lim ( ) 0 G s KL s→

y(∞)= lim sg(s)(s) lim SGKL(S) P B1 dlim GK(S)3
= = = → → → p KL s p KL s KL s G s s sG s y sG s v s 1 1 {lim ( )} 1 lim ( ) ( ) lim ( ) ( )

可静态解耦的条件: 存在{KL},使{ABC}可静态解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1){ABC}是用状态反馈能镇定的; (2)rankl A B C0|=n+p,且L非奇异 综合步骤 1)首先判断是否满足可静态解耦的条件 (2)按极点配置算法设计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使(A-BK)特 征值均具有负实部; (3)确定稳态增益D=dig(d1…,dn) L=-[C(A-BK)B D,GKI(O=D
可静态解耦的条件: 存在{K,L},使{A,B,C}可静态解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1){A,B,C}是用状态反馈能镇定的; (2) 综合步骤: (1)首先判断是否满足可静态解耦的条件; (2)按极点配置算法,设计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使(A-BK)特 征值均具有负实部; (3)确定稳态增益 (4) , . 0 n p 且L非奇异 C A B rank = + ) ~ , , ~ ( ~ D = diag d 11 dpp L C A BK B D GKL D ~ , (0) ~ [ ( ) ] 1 1 = − − = − − 则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1-5.4).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线性系统的多项式矩阵描述.ppt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1/2).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2/2).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1 引言 4.2 极点配置问题 4.3 利用MATLAB求解极点配置问题4.4 利用极点配置法设计调节器型系统.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5 状态重构问题与Luenberger状态观测器 4.6 利用MATLAB设计状态观测器 4.7 伺服系统设计 4.8 利用MATLAB设计控制系统举例.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三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二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运动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一章 系统描述.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环工2001化仪习题).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总复习).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计算机程序控制系统.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复合控制系统.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简单控制系统.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执行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自动控制仪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显示仪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测量元件与变换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调节对象的特性.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7-5.8)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状态重构问题和状态观测器.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数学基础:多项式矩阵理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零极点.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系统模型和定量分析.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及谐振.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电路中的过渡过程.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线性电路的几个定理.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相量法.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三相电路.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电工电子技术检测题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