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及谐振

第十章正弦交流电路的 频率响应及谐振
1 第十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 频率响应及谐振

第十章正弦交流电路的频 率响应及谐振 §10.1频率响应的概念 §10.2RC电路的频率响应 §10.3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10.4正弦交流电路的并联谐
2 第十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 率响应及谐振 §10.1 频率响应的概念 §10.2 RC电路的频率响应 §10.3 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10.4 正弦交流电路的并联谐振

§10-1网络的频率特性 概念:网络的频率特性是研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 电流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即频域分析)。 网络 传递函数:T(ja)
3 § 10-1 网络的频率特性 概念:网络的频率特性是研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 电流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即频域分析)。 Ui Uo 网 络 i O U U T 传递函数: (j) =

网络函数 电路的频率响应,是电路指定输入与输出的频 率特性,频率响应的研究是通过正弦交流电路 的网络函数来进行的。 定义:在正弦稳态条件下,响应相量与激励相量 之比。 1、策动点函数 响应与激励都属同一端口, (1)策动点阻抗 U/I (2)策动点导纳Y0=I/U
4 电路的频率响应,是电路指定输入与输出的频 率特性,频率响应的研究是通过正弦交流电路 的网络函数来进行的。 网络函数 定义:在正弦稳态条件下,响应相量与激励相量 之比。 1、策动点函数 响应与激励都属同一端口, (1)策动点阻抗 Z0 = U/I (2)策动点导纳 Y0 = I/U • U • I • I • U / • U • I • U • I

2、转移函数响应和激励不在同一端口 (1)转移电压比AU2* (2)转移电流比A1=2 (3)转移阻抗zn (4)转移导纳Y12 UI
5 2、转移函数 响应和激励不在同一端口 (1)转移电压比 AU = • • 1 2 U U (2)转移电流比 Ai = (3)转移阻抗 ZT = (4)转移导纳 YT = • • 1 2 I I • • 1 2 I U • • 1 2 U I • • 1 2 U U • • 1 2 I I • • 1 2 I U • • 1 2 U I

我们用N(jω)来泛指各类函数,一般情况下N(jω)是一个 复数,可表示为: N(jω)=|N(jO)|∠0() 式中|N(jω)丨是网络函数的模,等于响应幅值与激励幅 值之比,是ω的函数—幅频特性 0(o)是N(jo)的辐角,等于响应与激励的相位差,是ω 的函数相频特性
6 我们用N(jω)来泛指各类函数,一般情况下N(jω)是一个 复数,可表示为: N(jω)= ︱N(jω)︱∠θ(ω) 式中︱N(jω)︱是网络函数的模,等于响应幅值与激励幅 值之比,是ω的函数——幅频特性 θ(ω)是N(jω)的辐角,等于响应与激励的相位差,是ω 的函数——相频特性

§10-2RC电路的频率响应 RC低通电路 滤掉输入信号的高频成分,通过低频成分 R 网络的传递函数:T(jo)
7 一、RC低通电路 网络的传递函数: ( ) i o U U T j = UO Ui R C 滤掉输入信号的高频成分,通过低频成分。 § 10-2 RC电路的频率响应

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Tlio-oo- JOC R+ +JO RC 0C 1 ∠- tan Oro +(0 RC =T()∠(o) R
8 ( ) ( ) () () = − + = + = + = = − T RC RC RC C R C U U T i o 1 2 tan 1 1 1 j 1 j 1 j 1 j UO Ui R C 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Tjo ∠- tan ORO +oRC =(o)∠(O) 其中:(()-幅频特性:输出与输入有效值 之比与频率的关系。 pla 相频特性:输出与输入相位差 与频率的关系
9 ( ) ( ) () () = − + = − T RC RC T 1 2 tan 1 1 j --- 幅频特性:输出与输入有效值 之比与频率的关系。 T() 其中: () 相频特性:输出与输入相位差 与频率的关系。 ---

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7(c 幅频特性 T( +(aC) O0:截止频率 0:00 0~0n:带宽 RC 0(o) 相频特性 o(o=tanaRO -45° 90°…1
10 () −90 − 45 相频特性 RC 1 tan − ( )= − 幅频特性 ( ) 2 1 1 RC T + ( )= 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1 RC 1 0 = 2 1 T() 0 0 0 ~ :带宽 0 :截止频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系统模型和定量分析.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零极点.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数学基础:多项式矩阵理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7-5.8)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状态重构问题和状态观测器.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5-5.6)解耦控制问题、跟踪问题——无静差性和鲁棒控制.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1-5.4).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线性系统的多项式矩阵描述.ppt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1/2).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2/2).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1 引言 4.2 极点配置问题 4.3 利用MATLAB求解极点配置问题4.4 利用极点配置法设计调节器型系统.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5 状态重构问题与Luenberger状态观测器 4.6 利用MATLAB设计状态观测器 4.7 伺服系统设计 4.8 利用MATLAB设计控制系统举例.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三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二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运动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一章 系统描述.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环工2001化仪习题).doc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电路中的过渡过程.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线性电路的几个定理.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相量法.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三相电路.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电工电子技术检测题答案.doc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曾令琴).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磁路与变压器.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电子技术中常用半导体器件.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基本放大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组合逻辑电路(曾令琴).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