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系统模型和定量分析

第二章系统模型和定量分析 概述状态空间法中第1、2章内容, 兼复习本科阶段该部分内容
第二章 系统模型和定量分析 概述状态空间法中第1、2章内容, 兼复习本科阶段该部分内容

总的框架 ·模型 分析 综合(即设计) 模型部分 不同表达领域模型间的转换 如何由物理系统得到状态空间表达 ·由输入/输出描述得到状态空间表达(S|SO) 一能控规范形描述 能观测规范形描述 对角形(单极点) 由状态空间描述得到ⅣO描述 理论计算公式G(s)=C(S-A)B+D
一、总的框架 • 模型 分析 综合(即设计) 1. 模型部分 – 不同表达领域模型间的转换 • 如何由物理系统得到状态空间表达 • 由输入/输出描述得到状态空间表达(SISO) – 能控规范形描述 – 能观测规范形描述 – 对角形(单极点) • 由状态空间描述得到I/O描述 – 理论计算公式 G s = C sI − A B + D −1 ( ) ( )

实用计算公式 -AERO det(5I一A (5) a() LR-p1+Rn-x32+:+Rs+R](.95) 两边右乘a(s)(SA (5)I=[Rn15+R,x2+…+R1s+R](sI一A (1.96) ∮十αnl-+∴十a1ls+cl Rn-1”+(Rn2-Rn-1A)-1+……+(R。-R1A)-RA(1.97) 比较s同次幂的系数,得 R 1c! R A+a_,l RaRA+anI R A十an-1 A+an_2l R i- rA+al R1和2士an-1如+∴十a2I RR1A平a永 R聊如+aa-1-2+…十a GO-C(sF =4)B+D CRn_1B-1+CRnB52十“干CR1B 十CRB]+D
– 实用计算公式 两边右乘α(s)(sI-A) 比较s同次幂的系数,得

状态空间表达之间的变换(坐标变换) 使系统的性质更加明显 ·几个性质 化为能控、能观标准形(S丨SO已学过) 化为约当标准形(对角形已学过) 组合系统 化为约当规范形*
– 状态空间表达之间的变换(坐标变换) • 使系统的性质更加明显 • 几个性质 • 化为能控、能观标准形(SISO已学过) • 化为约当标准形(对角形已学过) • 组合系统 – 化为约当规范形*

2.系统分析 定量分析:即第2章的内容,给定初始状态和输入激励,求输出: 叭(;,x,a)c“-x+c“)Bu(z)dr,t≥h (253) 关键是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本科已学过几种计算方法,如直接用定义计算 拉氏变换法、利用凯菜-哈密尔顿定理、 sylvester展开、利用对角形等。 为了向时变线性系统推广,定义了一般形式的状态转移矩阵,见P50。要仔细看。 ·定性分析:分析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第3章)、稳定性(第4章);
2. 系统分析 • 定量分析:即第2章的内容,给定初始状态和输入激励,求输出; – 关键是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本科已学过几种计算方法,如直接用定义计算、 拉氏变换法、利用凯莱-哈密尔顿定理、sylvester展开、利用对角形等。 – 为了向时变线性系统推广,定义了一般形式的状态转移矩阵,见P50。要仔细看。 • 定性分析:分析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第3章)、稳定性(第4章);

3.系统综合 ·各种综合方法,第5章重点讲述的内容
3. 系统综合 • 各种综合方法,第5章重点讲述的内容

二、关于化一般状态空间表达为约当规范形 给定系统{A,B,C,D},当A的特征值两 两相异时,利用特征向量组成变换矩阵, 可化为对角形; 当A的特征值不是两两相异时,有时可以化 为对角形,有时不能化成对角形,只能化 为约当形
二、关于化一般状态空间表达为约当规范形 • 给定系统{A,B,C,D},当A的特征值两 两相异时,利用特征向量组成变换矩阵, 可化为对角形; • 当A的特征值不是两两相异时,有时可以化 为对角形,有时不能化成对角形,只能化 为约当形

例1 0 00-1 A=01 (A-1y=000= 00 L0f021 由于mmk{A-l}=1,故可以找到两个线性无关的相应于A1的列向量 [100],[o10],相应于特征值2的特征向量为-101],故变换矩阵为 O=010 变换后的矩阵为
例1 由于 rank{A−1 I}=1 ,故可以找到两个线性无关的相应于λ1的列向量 [1 0 0]‘,[0 1 0]’,相应于特征值2的特征向量为[-1 0 1]‘,故变换矩阵为 − = 0 0 1 0 1 0 1 0 1 Q 变换后的矩阵为

例2:如果A具有4重特征值λ1和1重特征值λ2 可能的约当形为 λ1;0000 A11:000 「A11:000 000 0::000 00; 0.0λ0 000 00 0:11:0 000 000:1:0 00:0A1:0 000 000·:λ 0000:A λ110:00 0 0 人1 :00 011 00 0 00-00 12-00 0-0 0 00λ11:0 001;0 0 00.00 对角上的分块矩阵称为约当块。一个多重特征值对应几个约当块,各约当块 重数是多少,依赖于A的特性,要做深入研究才能确定
例2:如果A具有4重特征值λ1和1重特征值λ2 可能的约当形为 对角上的分块矩阵称为约当块。一个多重特征值对应几个约当块,各约当块 重数是多少,依赖于A的特性,要做深入研究才能确定

1、约当形的一般形式 (1)约当规范形给定系统的状态方程(153)设其特征值为λ1(1重)2(a2重) …,λ1(1重),(i1+∝2+∴+a)一m,则存在可逆变换阵Q,通过引入变换 Qx,可使状态方程(153)化为如下的约当规范形: 允QAQ北+Q"Bu .|十Ba (1.61) 其中B一Q1B,J为o;×o;阵且具有形式 i〓1,2 (162) J称为相应于特征值λ;的约当小块且具有形式 1b-rtxr阵饣-1,2,…,a (1.63)
1、约当形的一般形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零极点.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数学基础:多项式矩阵理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7-5.8)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状态重构问题和状态观测器.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5-5.6)解耦控制问题、跟踪问题——无静差性和鲁棒控制.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1-5.4).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线性系统的多项式矩阵描述.ppt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1/2).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2/2).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1 引言 4.2 极点配置问题 4.3 利用MATLAB求解极点配置问题4.4 利用极点配置法设计调节器型系统.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5 状态重构问题与Luenberger状态观测器 4.6 利用MATLAB设计状态观测器 4.7 伺服系统设计 4.8 利用MATLAB设计控制系统举例.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三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二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运动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一章 系统描述.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环工2001化仪习题).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总复习).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计算机程序控制系统.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及谐振.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电路中的过渡过程.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线性电路的几个定理.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相量法.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三相电路.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ppt
- 《电路分析》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电工电子技术检测题答案.doc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曾令琴).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磁路与变压器.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电子技术中常用半导体器件.ppt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基本放大电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