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自动控制仪表

第五章自动控制仪表 §5.1概述 控制系统按被调参数的变化规律分类: 定值调节系统:给定值为常数; ●随动调节系统:给定值为变数,要求跟随变化; ●程序控制调节系统:按预定时间顺序控制参数 控制目的的实现: ●通过人为设定或计算机程序直接给出一定的输 出——简单; ●将设定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其差值大小控 制调节器动作,直至差值达到允许的误差范围
第五章 自动控制仪表 §5.1 概述 一、控制系统按被调参数的变化规律分类: ⚫ 定值调节系统:给定值为常数; ⚫ 随动调节系统:给定值为变数,要求跟随变化; ⚫ 程序控制调节系统:按预定时间顺序控制参数。 二、控制目的的实现: ⚫ 通过人为设定或计算机程序直接给出一定的输 出——简单; ⚫ 将设定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其差值大小控 制调节器动作,直至差值达到允许的误差范围

第五章自动控制仪表 §5.1概述 控制仪表的分类 基地式控制仪表 检测、控制、显示组合在一起的一类仪表 单元组合式控制仪表 在系统规定的统一的通讯方式下,按要求给出 相应的控制信号 ●计算机控制系统 以计算机为中心控制单元,以测试仪表、执行 机构等单元为外围设备的系统
第五章 自动控制仪表 §5.1 概述 三、控制仪表的分类: ⚫ 基地式控制仪表 – 检测、控制、显示组合在一起的一类仪表。 ⚫ 单元组合式控制仪表 – 在系统规定的统一的通讯方式下,按要求给出 相应的控制信号。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以计算机为中心控制单元,以测试仪表、执行 机构等单元为外围设备的系统

§52基本控制规律 ●控制规律:控制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 关系 ●按控制目标分类: 限位控制:在输出超出设定的上下限时控制 器改变输出状态; 连续控制:根据测量值与设定值的差异(差 值)连续调整输出(控制参数)
§5.2 基本控制规律 ⚫ 控制规律:控制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 关系。 ⚫ 按控制目标分类: – 限位控制:在输出超出设定的上下限时控制 器改变输出状态; – 连续控制:根据测量值与设定值的差异(差 值)连续调整输出(控制参数)

、限位控制 ●控制规律 控 AB断开,低位,开启阀门 AC导通,高位,关闭阀门 ∫pnm(4B导通) pn(4C导通) CBA ●控制结果: 将液位限制在BC之间
一、限位控制 ⚫ 控制规律 – AB断开,低位,开启阀门; – AC导通,高位,关闭阀门。 控 ( ) ( ) = 导通 导通 p AC p AB p min max ⚫ 控制结果: A ➢将液位限制在BC之间。 B C

限位控制的过渡曲线
限位控制的过渡曲线 p t y t yH yL

限位控制器电路举例 24V DC 控 B B B 电磁阀 AB断开阀门开启;AC接通—阀门关闭
限位控制器电路举例 24V DC 0 A B C 控 A B C AB断开——阀门开启 ; AC接通——阀门关闭 C B 电磁阀

连续控制P|D控制 ●根据输入量与设定值差异的大小连续调整 输出量的大小 分类: P控制—比例控制 PI控制—比例积分控制 PD控制—比例微分控制 PI控制—比例微分积分控制
二、连续控制——PID控制 ⚫ 根据输入量与设定值差异的大小连续调整 输出量的大小。 ⚫ 分类: – P控制——比例控制 – PI控制——比例积分控制 – PD控制——比例微分控制 – PID控制——比例微分积分控制

1.P调节 ●输出量与被控量的差值成正比。 P=Kp·e ●放大倍数Kp:输出量与被控量的差值的 比例系数。 ●比例度δ:控制器输入变化相对值与相应 的输出变化相对值之比的百分数 放大倍数Kp与比例度8成反比
1. P调节 ⚫ 输出量与被控量的差值成正比。 P= KP ·e ⚫ 放大倍数KP:输出量与被控量的差值的 比例系数。 ⚫ 比例度:控制器输入变化相对值与相应 的输出变化相对值之比的百分数。 ➢ 放大倍数KP与比例度成反比

Kp(8)值的影响 ●K值过大(δ值过小) 系统反应过于灵敏,容易造成过度调节,产 生大幅振荡 ●Kp值过小(δ值过大) 系统反应过于迟钝,调节时间长,余差大 ●Kp值(δ值)适中 经过少数几个减幅振荡后,逐渐趋于稳定 有一定的余差
KP( )值的影响 ⚫ KP值过大( 值过小) – 系统反应过于灵敏,容易造成过度调节,产 生大幅振荡。 ⚫ KP值过小( 值过大) – 系统反应过于迟钝,调节时间长,余差大。 ⚫ KP值( 值)适中 – 经过少数几个减幅振荡后,逐渐趋于稳定, 有一定的余差

2.P调节 ●加入积分调节的目的:缩短大偏差的调 节时间,消除余差。 ●积分调节方法:输出量与输入偏差对时 间的积分成正比。 ●对于较大的偏差,容易导致调节时间过 长,调节量过大而出现超调。因而通常 与比例调节共同使用。 p=kpe+ledt
2. PI调节 ⚫ 加入积分调节的目的:缩短大偏差的调 节时间,消除余差。 ⚫ 积分调节方法:输出量与输入偏差对时 间的积分成正比。 ⚫ 对于较大的偏差,容易导致调节时间过 长,调节量过大而出现超调。因而通常 与比例调节共同使用。 = + edt T p K e p 1 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显示仪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测量元件与变换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调节对象的特性.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杨建国).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九章 频域稳定性(9.4-9.8).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九章 频域稳定性(9.1-9.3).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八章 频率响应法(2/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八章 频率响应法(1/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七章 根轨迹法(2/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七章 根轨迹法(1/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六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2/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六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1/2).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五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4/4).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五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3/4).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五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2/4).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五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1/4).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四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3/3).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四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2/3).ppt
- 《现代控制系统 The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 Engineering of PLA》第四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1/3).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执行器.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简单控制系统.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复合控制系统.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计算机程序控制系统.ppt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总复习).doc
-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环工2001化仪习题).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一章 系统描述.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二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运动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三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5 状态重构问题与Luenberger状态观测器 4.6 利用MATLAB设计状态观测器 4.7 伺服系统设计 4.8 利用MATLAB设计控制系统举例.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四章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 4.1 引言 4.2 极点配置问题 4.3 利用MATLAB求解极点配置问题4.4 利用极点配置法设计调节器型系统.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2/2).doc
-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资源(教学讲义)第五章 Lyapunov稳定性分析和二次型最优控制(1/2).doc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线性系统的多项式矩阵描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1-5.4).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5-5.6)解耦控制问题、跟踪问题——无静差性和鲁棒控制.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5.7-5.8)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状态重构问题和状态观测器.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数学基础:多项式矩阵理论.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ppt
-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零极点.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