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_光栅测波长实验

光栅测波长实验

目的要求 1.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2.了解光栅的分光作用及原理,加深对 光的衍射的理解。 3.测定光栅常数和汞灯的钠黄光的波长
目的要求: 1. 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2. 了解光栅的分光作用及原理,加深对 光的衍射的理解。 3. 测定光栅常数和汞灯的钠黄光的波长

实验器材: 分光计,透射光栅,汞灯。 分光计
实验器材: 分光计,透射光栅,汞灯

实验原理 令a表示透光狭缝的宽度,b表示不透光部 分的宽度,则光栅常数d=a+b。当光垂直入射 到光栅面上时,透射光在满足式 sinop=k(k=0,土1,±2,… 的衍射角q方向上有亮条纹出现。对已知波长 的光波,测出其经光栅衍射后的衍射角,并 判定其级次k后,即可测出所用光栅的光栅常 数d,已知光栅常数d,就可以通过测出待测 波长对应的衍射角q后,计算出待测波长
实验原理: 令a表示透光狭缝的宽度,b表示不透光部 分的宽度,则光栅常数d=a+b。当光垂直入射 到光栅面上时,透射光在满足式 dsinφ=kλ(k=0, ±1, ±2, …) 的衍射角φ方向上有亮条纹出现。对已知波长 的光波,测出其经光栅衍射后的衍射角,并 判定其级次k后,即可测出所用光栅的光栅常 数d,已知光栅常数d,就可以通过测出待测 波长对应的衍射角φ后,计算出待测波长

射光 光栅 黄谅 级明条纹 级明条纹 K=-1 中央明条纹 K=+1 K=0 光栅衍射光谱示意图
入射光 光栅 中央明条纹 K=0 一级明条纹 K=+1 一级明条纹 K= -1 绿 黄 光栅衍射光谱示意图 黄 绿

实验内容及步骤: 、分光计调整 平行光管 望远镜 1粗调 调节望远镜、平行光管和载物台下面的螺钉, 使它们都水平。 2细调 )调节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 调节望远镜目镜,看清 ”字形叉丝, 将光栅放在载物台上,缓慢转动小平台或左 右转动望远镜,找到从光栅面反射回来的比 较清晰的亮“十”的像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分光计调整 1.粗调 调节望远镜、平行光管和载物台下面的螺钉, 使它们都水平。 2.细调 (1)调节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 调节望远镜目镜,看清“ ”字形叉丝, 将光栅放在载物台上,缓慢转动小平台或左 右转动望远镜,找到从光栅面反射回来的比 较 清晰的亮“十”的像。 平行光管 望远镜

(2)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在望远镜的视场中看到“十”字反射像后,将载物台转180 度, 找到由光栅另一面反射的“十”像。采取渐近法,使光栅 两 个面的“十”反射像都与“”形叉丝的上交点重合。 2.调节平行光管 (1)调节平行光管使其产生平行光 调节平行光管上狭缝和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在 条清晰的狭缝像。 (2)调节平行光管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3调节光栅 狭缝像 4正式测量
(2)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在望远镜的视场中看到“十”字反射像后,将载物台转180 度, 找到由光栅另一面反射的“十”像。采取渐近法,使光栅 两 个面的“十”反射像都与“ ”形叉丝的上交点重合。 2.调节平行光管 (1)调节平行光管使其产生平行光 调节平行光管上狭缝和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在望远镜中看到一 条清晰的狭缝像。 (2)调节平行光管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3.调节光栅 4.正式测量 测量绿光、黄光Ⅰ和黄光Ⅱ的衍射角 狭缝像

数据处理: 1.列出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2.算出绿色光、黄光Ⅰ和黄光Ⅱ的衍射角。 3.将q绿代入光栅方程,计算出光栅常数d 4.根据光栅常数d,计算出黄光I和黄光 Ⅱ的波长。并算出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 d sino=kh
数据处理: 1. 列出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2. 算出绿色光、黄光Ⅰ和黄光Ⅱ的衍射角。 3. 将φ绿代入光栅方程,计算出光栅常数d。 4. 根据光栅常数d,计算出黄光Ⅰ和黄光 Ⅱ的波长。并算出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 d sinφ=k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实验_霍尔效应的解释.ppt
- 大学物理实验_光学全息照相.ppt
- 大学物理实验_光的干涉现象及应用.ppt
- 大学物理实验_密立根油滴实验.ppt
- 大学物理实验_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ppt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10年增订版PDF电子书(中文翻译版,共十二章,史蒂芬·霍金 著;许明贤、吴忠超 译).pdf
- 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原理与激光束的传输与变换》PPT教学课件.ppt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说明.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振动与波动.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波 动.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量子物理.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5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辐射.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2静电场中的导体.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4电磁感应.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3稳恒电流的磁场.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1真空中的静电场.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热力学第一定律.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气体分子运动论.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2 牛顿运动定律.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5刚体力学.doc
- 大学物理实验_光电效应实验---普朗克常量的测量.ppt
- 《超声波技术》PPT技术报告.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矢量分析.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静电场及其边值问题的解法.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恒定电场与恒定磁场.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电磁波的辐射.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量子论基础(主讲:苏汝铿).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量子论基础(习题课).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2.5 一维谐振子 §2.6 一维薛定谔方程的普遍性质 §2.7 势垒贯穿 §2.8 三维薛定谔方程(辏力场情况)§2.9 氢原子 §2.10 薛定谔方程的经典极限.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矩阵力学基础——力学量和算符(苏汝铿).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矩阵力学基础——表象理论.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5.3 变分法 §5.4 含时微扰 §5.5 跃迁概率 Fermi黄金规则 §5.6 含时微扰与定态微扰论的关系 §5.7 光的发射和吸收、选择定则.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1/2).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2/2).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波函数的位相.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散射理论.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课程总结(主讲:苏汝铿).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多体问题.ppt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1/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