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_光的干涉现象及应用

光的干涉现象及应用 若将来自同一光源的光分成两柬,这两束光经过不同的路径传播后再相遇,一般就会产 生干涉现象—明暗条纹。光的干涉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如用来检查光 学元件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用来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光波波长,用来测量微小厚度和 微小角度等等。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刻地理解等厚干沙现象及其应用 实验原理: 1、等厚干涉 如图1所示,在C点产生干涉,光线和22的光程差为△=2d+2,式中2是因为光由光 疏媒质入射到光密媒质上反射时,有一相位突变引起的附加光程差。 当光程差△=2d+2=(2k+1)/2,即dkM2时产生暗条纹; 当光程差△=2d+2=M/2,即=(k-1/2)2时产生明条纹; 2 因此,在空气薄膜厚度相同处产生同一级的干涉条纹叫等厚干涉条纹 2、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将一个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置于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上则 图1 可组成牛顿环装置。如图2所示。这两束反射光在AOB表面上的某一点E 相遇,从而产生E点的干涉。由于AOB表面是球面,所产生的条纹是明 001mm 暗相间的圆环,所以称为牛顿环,如图3所示。 由图2可知,r2=(2R-d)d 当R》d时,可略去d2,即r2=2Rd
光的干涉现象及应用 若将来自同一光源的光分成两束,这两束光经过不同的路径传播后再相遇,一般就会产 生干涉现象———明暗条纹。光的干涉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如用来检查光 学元件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用来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光波波长,用来测量微小厚度和 微小角度等等。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刻地理解等厚干沙现象及其应用。 实验原理: 1、等厚干涉 如图1所示,在C点产生干涉,光线11`和22`的光程差为△=2d+λ/2 , 式中λ/2是因为光由光 疏媒质入射到光密媒质上反射时,有一相位突变引起的附加光程差。 当光程差 △=2d+λ/2=(2k+1)λ/2, 即d=k λ/2时 产生暗条纹; 当光程差 △=2d+λ/2=kλ/2, 即d=(k-1/2)λ/2时 产生明条纹; 因此,在空气薄膜厚度相同处产生同一级的干涉条纹,叫等厚干涉条纹。 S d 1 1` 2 2` 图1 2、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将一个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置于一块光学平板玻璃上则 可组成牛顿环装置。如图2所示。这两束反射光在AOB表面上的某一点E 相遇,从而产生E点的干涉。由于AOB表面是球面,所产生的条纹是明 暗相间的圆环,所以称为牛顿环,如图3所示。 由图2可知,r 2=(2R-d)d 当R》d 时,可略去d2,即r 2=2Rd

则R=P2/2d若该圆环是第m级暗环,d=m/2, 所以, R=r2/m入 R 实际上,在接触处由于灰尘或压力引起的附加光 B程差,使得牛顿环的级数m和环的中心无法确定, 因此不能用(1)式来测定R。而用(2)式计算R R=(D2-Dn2)/4(m-n) 牛顿环 图2 图 3、劈尖干涉 将两块光学平玻璃重叠在一起,在一端插入一薄纸片,则 在两玻璃板间形成一空气劈尖,如图4所示。K级干涉暗条纹对 应的薄膜厚度为d=W/2k=0时,d=0,即在两玻璃板接触处为 零级暗条纹;若在薄纸处呈现k=N级条纹,则薄纸片厚度为 d’=N2 若劈尖总长为L,再测出 相邻两条纹之间的距离为△x,则暗条纹总数为N=L/△x 即 d’=LM2△x 实验内容: 1、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2、用劈尖干涉法测薄纸片的厚度 数据处理: 列出原始数据和中间结果的表格。 2、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并求出R及R的不确定度,3、求出薄纸片的厚度d及d的不确定 度
3、劈尖干涉: 将两块光学平玻璃重叠在一起,在一端插入一薄纸片,则 在两玻璃板间形成一空气劈尖,如图4所示。K级干涉暗条纹对 应的薄膜厚度为d=kλ/2 k=0时,d=0, 即在两玻璃板接触处为 零级暗条纹;若在薄纸处呈现k=N 级条纹,则薄纸片厚度为 d’=N λ/2 若劈尖总长为L,再测出 相邻两条纹之间的距离为△x,则暗条纹总数为N=L/△x 即 d’=L λ/2 △x 则R=r2 /2d 若该圆环是第m级暗环,d=mλ/2, 所以, R=r2 /mλ (1) 实际上,在接触处由于灰尘或压力引起的附加光 程差,使得牛顿环的级数m和环的中心无法确定, 因此不能用(1)式来测定R。而用(2)式计算R R=(Dm 2- Dn 2 )/4(m-n) λ (2) A B E O Q r R 图2 图3 实验内容: 牛顿环 1、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2、用劈尖干涉法测薄纸片的厚度 L d’ 数据处理: 2、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并求出R及R的不确定度,3、求出薄纸片的厚度d’及d’的不确定 度, 1、列出原始数据和中间结果的表格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实验_密立根油滴实验.ppt
- 大学物理实验_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ppt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10年增订版PDF电子书(中文翻译版,共十二章,史蒂芬·霍金 著;许明贤、吴忠超 译).pdf
- 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原理与激光束的传输与变换》PPT教学课件.ppt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说明.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振动与波动.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第二章 波 动.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量子物理.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5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辐射.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2静电场中的导体.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4电磁感应.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3稳恒电流的磁场.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1真空中的静电场.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热力学第一定律.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气体分子运动论.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2 牛顿运动定律.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5刚体力学.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4功和能.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3动量与角动量.doc
- 《大学物理》课程电子教案(讲义)6狭义相对论基础.doc
- 大学物理实验_光学全息照相.ppt
- 大学物理实验_霍尔效应的解释.ppt
- 大学物理实验_光栅测波长实验.ppt
- 大学物理实验_光电效应实验---普朗克常量的测量.ppt
- 《超声波技术》PPT技术报告.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矢量分析.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静电场及其边值问题的解法.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恒定电场与恒定磁场.ppt
- 《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电磁波的辐射.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量子论基础(主讲:苏汝铿).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量子论基础(习题课).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2.5 一维谐振子 §2.6 一维薛定谔方程的普遍性质 §2.7 势垒贯穿 §2.8 三维薛定谔方程(辏力场情况)§2.9 氢原子 §2.10 薛定谔方程的经典极限.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矩阵力学基础——力学量和算符(苏汝铿).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矩阵力学基础——表象理论.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5.3 变分法 §5.4 含时微扰 §5.5 跃迁概率 Fermi黄金规则 §5.6 含时微扰与定态微扰论的关系 §5.7 光的发射和吸收、选择定则.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1/2).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2/2).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波函数的位相.ppt
- 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散射理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