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83
文件大小:1.51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目录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生国防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11体育16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19形势与政策..22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2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大学物理.34大学物理实验....37线性代数4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57学科基础课计算机专业导论60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64计算机组成原理72数据结构,.75JAVA程序设计.79离散数学84人工智能基础....88数据库原理与应用95

目 录 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1 大学生国防教育.4 高等数学.7 大学英语.11 体育. 16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19 形势与政策 . 22 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2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 大学物理.34 大学物理实验.37 线性代数.4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57 学科基础课 计算机专业导论.6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64 计算机组成原理.72 数据结构.75 JAVA 程序设计.79 离散数学.84 人工智能基础.88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95

计算机技术基础(python)102软件工程,..108操作系统113计算机网络117专业必选课大型数据库应用121LINUX操作系统.....127编译原理132算法设计与分析136思政限选课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139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党史141解码交通强国...143交通大国史话145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147专业(方向)限选课Web应用程序开发152数字图像处理,...159软件项目管理164自然语言处理169机器学习175专业任选课人机交互技术181.NET程序设计.185实用新技术190实用新技术...193大数据处理.198云计算及其应用202数据挖掘..207软件测试技212

计算机技术基础(python) .102 软件工程.108 操作系统.113 计算机网络 . 117 专业必选课 大型数据库应用.121 LINUX 操作系统.127 编译原理.132 算法设计与分析.136 思政限选课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 139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党史. 141 解码交通强国.143 交通大国史话.145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147 专业(方向)限选课 Web 应用程序开发 . 152 数字图像处理.159 软件项目管理.164 自然语言处理.169 机器学习.175 专业任选课 人机交互技术.181 .NET 程序设计.185 实用新技术一.190 实用新技术二.193 大数据处理 . 198 云计算及其应用.202 数据挖掘.207 软件测试技术.212

实用新技术三216创新创业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20创业指导..223就业指导226创新创业选修课手机软件开发....230多媒体技术235网络信息安全.239学术道德与学位论文写作243美育必修课艺术导论245音乐鉴赏..247专业教育实践课入学教育与军训...249C语言课程设计.253计算机组成实训255数据结构设计..257Java课程设计.260数据库课程设计...264工程项目实践...268毕业实.272毕业设计276

实用新技术三.216 创新创业必修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20 创业指导.223 就业指导.226 创新创业选修课 手机软件开发.230 多媒体技术 . 235 网络信息安全.239 学术道德与学位论文写作. 243 美育必修课 艺术导论.245 音乐鉴赏.247 专业教育实践课 入学教育与军训.249 C 语言课程设计. 253 计算机组成实训.255 数据结构设计.257 Java 课程设计. 260 数据库课程设计.264 工程项目实践.268 毕业实习.272 毕业设计.276

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英文名称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课程编号030108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课程学分3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8上机学时:0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后续课程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毕业要求课程目标678权重权重权重重权重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0.20.60.20.4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权重权重权重权重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课程目标0.20.40.4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0.2及与毕业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要求的对3.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权重权重权重权重应关系0.20.40.2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0.6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Y

1 思想道德与法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英文名称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课程编号 030108 开课学期 一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 上机学时:0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 6 7 8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权重 0.2 权重 0.6 权重 0.2 权 重 0.4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 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 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权重 0.2 权重 0.2 权重 0.4 权 重 0.4 3.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 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权重 0.6 权重 0.2 权重 0.4 权 重 0.2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课程概述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任务一: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现状与诉求。(16学时)任务二:提升道德修养水平(支撑课程目标2)知识要点:道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学寸自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课程应知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票德向善的实践应会具体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内容要求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6学时)任务三: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修养(支撑课程目标3)知识要点: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案例教学。(18学时)任务:课程社会实践(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习目标:课程应知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会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内容要求授课建议:(社会实践)1.学生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社会实践小组。根据社会实践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选题可以教师指定或自选。2.实践小组制定实践计划,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3.最终以多媒体课件或实践报告形成成果,并在班内进行交流,以此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师资标准4.知晓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去向;5.爱岗敬业、教书育人:6.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引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2

2 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 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 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 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 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 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 治素养。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支撑课程目标 1) 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 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现状与诉求。(16 学时) 任务二:提升道德修养水平(支撑课程目标 2) 知识要点:道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 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 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6 学时) 任务三: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修养(支撑课程目标 3) 知识要点: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 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把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 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案例教学。(18 学时)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社会实践) 任务:课程社会实践(支撑课程目标 1、2、3) 知识要点:人生与人生观、理想与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 德的本质与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主义法律的特 征和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学习目标: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授课建议: 1.学生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社会实践小组。根据社会实践小组的兴趣和实 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选题可以教师指定或自选。 2.实践小组制定实践计划,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 3.最终以多媒体课件或实践报告形成成果,并在班内进行交流,以此作为评分 的主要依据。 师资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 4.知晓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去向; 5.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6.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引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1.教材的选用必须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教材选用2.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只能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标准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版)。总成绩考核项目评分方式出勤情况(20)通过考勤评分。平时作业(30)作业评分。评价与平时考核(50%)满分考核标准参加社会实践,撰(100)社会实践(50)写实践报告。期末考核(50%)闭卷考试(100)试卷评分。撰写人:章樱馨系(教研室)主任:王先亮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3年8月10日m

3 教材选用 标准 1.教材的选用必须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2.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只能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23 版)。 评价与 考核标准 总成绩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满分 (100) 平时考核(50%) 出勤情况(20) 通过考勤评分。 平时作业(30) 作业评分。 社会实践(50) 参加社会实践,撰 写实践报告。 期末考核(50%) 闭卷考试(100) 试卷评分。 撰写人:章樱馨 系(教研室)主任:王先亮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3 年 8 月 10 日

大学生国防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生国防教育英文名称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课程编号19020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课程性质课程属性必修课公共基础课2课程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0开课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3671.了解我国的国防法规、武装力量以及国防动员的意义、内容和要求:熟悉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0.20.40.20.2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了解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的安全环境和海洋局势;掌握军事交通运输的特殊要求,课程目标了解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各种军事高技术内及与毕业容;了解国家治国的政策和方针。要求的对2.重点掌握国防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清醒认识我国安全环应关系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增强保家卫国的国防意识;把握信0.40.40.404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本专业在国防交通中的作用。3.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具备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关于创新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具备较快适应0.20.40.40.4环境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军事技能:具备工作安全、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高课程概述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4

4 大学生国防教育 “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大学生国防教育 英文名称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课程编号 190202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0 开课单位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3 6 7 8 1.了解我国的国防法规、武装力量以及国防动员的意义、 内容和要求;熟悉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 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 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了解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 的安全环境和海洋局势;掌握军事交通运输的特殊要求, 了解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各种军事高技术内 容;了解国家治国的政策和方针。 0.2 0.4 0.2 0.2 2.重点掌握国防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清醒认识我国安全环 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增强保家卫国的国防意识;把握信 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了解 本专业在国防交通中的作用。 0.4 0.4 0.4 0.4 3.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具备迁移和应用知识 的能力以及关于创新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具备较快适应 环境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军事技能; 具备工作安全、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0.4 0.2 0.4 0.4 课程概述 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 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 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 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高 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 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学生是祖国的未 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 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军事思想,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培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培养同学们的优良作风,无其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砥砺人格,让大学生快速成长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任务一:中国国防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要点:我国的国防政策;我国的国防法规;我国国防的武装力量组织机构;我国国防动员的概况。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我国的国防法规及我国国防动员的概况,理解我国国防的武装力量组织机构。授课建议:4学时,课堂讲授,采用PPT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任务二:国家安全和军事思想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目标2)知识要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含义和内容体系: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和战略格局:清醒认识我国安全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增强保家卫国的国防意识:我国周边海洋安全及战略形势。学习目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清醒认识我国安全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增强保家卫国的国防意识;掌握各阶段军事思想的关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了解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和战略格局。授课建议:6学时,课堂讲授,采用PPT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任务三:现代化战争和信息化装备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目标2)知识要点:信息化战争的概念、特点与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发展概况及趋势:战争对军事交通运输的要求:信息化作战平台。学习目标:准确把握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理解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发展概况及趋势:了解信息化战争的概念、特点与作战样式:了解战争对军事交通运输的要求。课程应知授课建议:6学时,课堂讲授,采用PPT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应会具体任务四:国防交通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目标2)内容要求知识要点:国防交通的概念:国防交通的地位作用:现代战争对国防交通的基本要求;新中国的国防交通法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国防交通的概念,了解国防交通的地位作用,了解新中国的国防交通法规,理解现代战争对国防交通的基本要求。授课建议:4学时,课堂讲授,采用PPT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任务五:国防交通动员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2、目标3)知识要点:国防交通动员的意义;国防交通动员的主体、对象、范围;国防交通动员的准备与实施。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意义,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主体、对象、范围: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准备与实施。授课建议:4学时,课堂讲授,采用PPT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任务六:国防交通运输保障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2、目标3)知识要点:国防交通运输系统:国防交通运输保障的主要任务:国防交通的组织指挥及队伍建设:国防交通保障手段及物资储备。学习目标:了解国防交通运输系统概念,了解国防交通运输保障的主要任务,理解国防交通保障手段及物资储备,理解国防交通的组织指挥及队伍建设;深刻领悟国防交通保障手段及物资储备重要性。授课建议:4学时,课堂讲授,采用PPT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任务七:新时代的使命与挑战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2、目标3)知识要点:各级国防交通机构及主要职责:国防交通面临的新挑战:抢占战略投送制高点的举措有哪些;怎样培养军民复合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学习目标:了解各级国防交通机构及主要职责,了解国防交通面临的新挑战,5

5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军事思想,增强国 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培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培养同学们的优良作风,尤其是吃苦耐劳、艰苦奋 斗的优良品质,砥砺人格,让大学生快速成长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中国国防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 知识要点:我国的国防政策;我国的国防法规;我国国防的武装力量组织机构; 我国国防动员的概况。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我国的国防法规及我国国防动员的 概况,理解我国国防的武装力量组织机构。 授课建议:4 学时,课堂讲授,采用 PPT 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 任务二:国家安全和军事思想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目标 2) 知识要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 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含义和内容体系;当前国 际战略环境和战略格局;清醒认识我国安全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增强保家卫国的 国防意识;我国周边海洋安全及战略形势。 学习目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清醒认识我国安全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增强保 家卫国的国防意识;掌握各阶段军事思想的关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了解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和战略格局。 授课建议:6 学时,课堂讲授,采用 PPT 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 任务三:现代化战争和信息化装备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目标 2) 知识要点:信息化战争的概念、特点与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 求,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发展概况及趋势;战争对军事交通运 输的要求;信息化作战平台。 学习目标:准确把握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理解 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发展概况及趋势;了解信息化战争的概念、特点与作战样式; 了解战争对军事交通运输的要求。 授课建议:6 学时,课堂讲授,采用 PPT 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 任务四:国防交通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目标 2) 知识要点:国防交通的概念;国防交通的地位作用;现代战争对国防交通的基 本要求;新中国的国防交通法规。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国防交通的概念,了解国防交通的地位作用,了解新 中国的国防交通法规,理解现代战争对国防交通的基本要求。 授课建议:4 学时,课堂讲授,采用 PPT 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 任务五:国防交通动员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2、目标 3) 知识要点:国防交通动员的意义;国防交通动员的主体、对象、范围;国防交 通动员的准备与实施。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意义,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主体、对 象、范围;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准备与实施。 授课建议:4 学时,课堂讲授,采用 PPT 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 任务六:国防交通运输保障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2、目标 3) 知识要点:国防交通运输系统;国防交通运输保障的主要任务;国防交通的组 织指挥及队伍建设;国防交通保障手段及物资储备。 学习目标:了解国防交通运输系统概念,了解国防交通运输保障的主要任务, 理解国防交通保障手段及物资储备,理解国防交通的组织指挥及队伍建设;深刻领 悟国防交通保障手段及物资储备重要性。 授课建议:4 学时,课堂讲授,采用 PPT 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 任务七:新时代的使命与挑战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2、目标 3) 知识要点:各级国防交通机构及主要职责;国防交通面临的新挑战;抢占战略 投送制高点的举措有哪些;怎样培养军民复合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 学习目标:了解各级国防交通机构及主要职责,了解国防交通面临的新挑战

理解培养军民复合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途径,掌握抢占战略投送制高点的举措。授课建议:4学时,课堂讲授,采用PPT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专职教师要求:1.具有军事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3.熟悉军事理论课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4.熟悉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师资标准5.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兼职教师要求:兼职教师应是来自军事理论课教学一线的骨干或校内教师中有一定造谐的军事爱好者,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军事理论或对某个领域有较深研究,具有执教能力。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我校军事理论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国防教育教材》。2.本教材以实际案例、知识拓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深入了解,教材选用并树立国防安全、责任意识。标准3.教材突出我国国防军事的最新思想和政策。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价与考试形式:平时考核(30%),期末应知(70%),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核撰写人:系(教研室)主任:学院(部)负责人:时间:年月日6

6 理解培养军民复合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途径,掌握抢占战略投送制高点的举措。 授课建议:4 学时,课堂讲授,采用 PPT 理论授课和学生互动相结合方式。 师资标准 专职教师要求: 1.具有军事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3.熟悉军事理论课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4.熟悉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5.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 实施及评价课程; 兼职教师要求: 兼职教师应是来自军事理论课教学一线的骨干或校内教师中有一定造诣的军事爱好 者,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军事理论或对某个领域有较深研究,具有执教能 力。 教材选用 标准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我校军事理论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国防教育教材》。 2.本教材以实际案例、知识拓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深入了解, 并树立国防安全、责任意识。 3.教材突出我国国防军事的最新思想和政策。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 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评价与 考核 考试形式:平时考核(30%),期末应知(70%),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撰写人: 系(教研室)主任: 学院(部)负责人: 时间: 年 月 日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高等数学课程名称Higher Mathematics英文名称课程编号010101Y、010101T开课学期1、2课程性质课程属性必修课公共基础课课程学分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适用专业总学时:160;其中理论学时:160;实验实践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学时理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开课单位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课程名称先修课程无无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42111.教师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融入德育元素,给学生传播正能量,在课程中,通过挖掘大量和数学、科技有关的传统文化、0.20.2古人智慧,并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0.20.2文化,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b.40.40.40.42.理解一元函数微分学的概念,掌握求导的基本公式,理解用导数的定义表示物理学、力学中的量(例如速度、加速度、课程目标位移等);掌握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掌握函数的极值、最及与毕业值及其在物理学、力学中的应用。理解积分的概念及物理意义,要求的对掌握基本的积分方法。应关系0.40.40.40.43.掌握各类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掌握微分方程在力学、物理学等学科中的实际应用:掌握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有关知识:理解多元函数(以二元函数为例)极限、连续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元函数的求导法则和基本公式,掌握多元函数微分学在几何学、方向导数与梯度、极值与最值等中的应用;理解重积分的定义,会计算重积分,了解重积分在质心坐标、转动惯量、万有引力等问题中的应用:了解曲线积分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曲线积分:了解级数的概念,会判断常数项级数的收敛性,会计算幂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高等数学》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本课程共160学时,10个学分,旨在讲授数列、极限、函数、微课程概述分、积分以及一些基础数学思想的基础课程,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

7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英文名称 Higher Mathematics 课程编号 010101Y、010101T 开课学期 1、2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10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160; 其中理论学时:160;实验实践学时:0;上机学时:0 开课单位 理学院 高等数学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无 无 后续课程 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2 4 11 1. 教师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融入德育元素,给学生传播正能 量,在课程中,通过挖掘大量和数学、科技有关的传统文化、 古人智慧,并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0.2 0.2 0.2 0.2 2. 理解一元函数微分学的概念,掌握求导的基本公式,理解 用导数的定义表示物理学、力学中的量(例如速度、加速度、 位移等);掌握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掌握函数的极值、最 值及其在物理学、力学中的应用。理解积分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掌握基本的积分方法。 0.4 0.4 0.4 0.4 3. 掌握各类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掌握微分方程在力学、物 理学等学科中的实际应用;掌握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有 关知识;理解多元函数(以二元函数为例)极限、连续的基本 概念;掌握多元函数的求导法则和基本公式,掌握多元函数微 分学在几何学、方向导数与梯度、极值与最值等中的应用;理 解重积分的定义,会计算重积分,了解重积分在质心坐标、转 动惯量、万有引力等问题中的应用;了解曲线积分的概念,会 计算简单的曲线积分;了解级数的概念,会判断常数项级数的 收敛性,会计算幂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 0.4 0.4 0.4 0.4 课程概述 《高等数学》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学好其 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本课程共 160 学时,10 个学分,旨在讲授数列、极限、函数、微 分、积分以及一些基础数学思想的基础课程,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