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物联网工程(3+2贯通培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

目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A“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S“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8“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1“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20“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24“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27“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34“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3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40“解码交通强国”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43“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45“交通大国史话”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52“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党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54“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57“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60“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65“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70“CORTEX-M3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7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8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88“LINUXC编程”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92“MATLAB语言”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96“ARM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02“计算机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08“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14“实用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17“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23-
I 目 录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8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1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20 “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24 “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27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34 “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3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40 “解码交通强国”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43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45 “交通大国史话”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5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党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54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57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60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65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70 “CORTEX-M3 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 77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8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88 “LINUX C 编程”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92 “MATLAB 语言”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 96 “ARM 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02 “计算机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08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14 “实用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17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23

“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26“科技论文与专利撰写”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29“ZIGBEE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31“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35“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37“PYTHON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39“CORTEX-M3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42“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452“物联网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48“毕业实习(专业实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51“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155
II “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26 “科技论文与专利撰写”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29 “ ZIGBEE 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31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35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37 “PYTHON 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39 “CORTEX-M3 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 142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45 “物联网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48 “毕业实习(专业实训)”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51 “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155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1-4课程编号030203开课学期必修课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物联网工程专业2课程学分适用专业(3+2贯通培养)课程学时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618课程目标0.4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0.32.能够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0.3“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感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课程概述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一讲、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支撑课程目标1.2)一、知识要点课程应知1.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应会具体2.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内容要求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3.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经验和启示,1
1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英文名称 Situation and Policy 课程编号 030203 开课学期 1-4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3+2 贯通培养) 课程学时 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16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6 7 8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0.4 2.能够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0.3 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0.3 课程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 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 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 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 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形 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第一讲、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支撑课程目标 1.2) 一、知识要点 1. 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采取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 2. 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 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科学指引; 3. 讲清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经验和启示

宣讲这一系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二、学习目标1.了解十八大以来所取得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成就和变革中的作用: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二讲、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支撑课程目标2.3)一、知识要点1.能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能够清晰认识到中华民族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这个伟大的新发展阶段,需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二、学习目标1.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大关系: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三讲、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支撑课程目标2)一、知识要点1.讲清楚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概念和论述的提出,共同富裕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2.讲清楚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新论述。新时代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讲清楚为中央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制定的政策和举措,这些政策和举措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4.讲清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意义,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举措。二、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为实现共同富裕制定的政策:2.深刻认识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系: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
2 宣讲这一系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 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十八大以来所取得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成就和变革中的作用;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二讲、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知识要点 1. 能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 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坚决做到“两 个维护”,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能够清晰认识到中华民族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 这个伟大的新发展阶段,需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二、学习目标 1.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大关系;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 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三讲、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支撑课程目标 2) 一、知识要点 1. 讲清楚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概念和论述的提出,共同富裕概念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 2. 讲清楚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新论述。新时代对推进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讲清楚为中央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制定的政策和举措,这些政策和举 措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 4. 讲清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意义,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 会主义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举措。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为实现共同富裕制定的政策; 2.深刻认识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系;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四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课程目标2)一、知识要点1、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源2、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3、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二、学习目标1.理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2.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高质量发展的举措: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五讲、书写一国两制新篇章(支撑课程目标2.3)一、知识要点1.讲清楚“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功和非凡成就。香港战胜各种风雨,稳步前行:香港同胞实现当家做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2.讲清楚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3.讲清楚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由治及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一定能够续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创造繁荣发展新传奇。二、学习目标1.全面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等概念:2.深刻认识“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六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撑课程目标1.2)1.讲清楚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2.讲清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3.引导青年学生以高度的政治学习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二、学习目标1.理解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2.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3
3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四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课程目标 2) 一、知识要点 1、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2、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 3、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2.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五讲、书写一国两制新篇章(支撑课程目标 2.3) 一、知识要点 1. 讲清楚“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功和非凡成就。香港战 胜各种风雨,稳步前行;香港同胞实现当家做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 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 2. 讲清楚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 3. 讲清楚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由治及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着力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一定能够续写“一国两制”实践 新篇章,创造繁荣发展新传奇。 二、学习目标 1.全面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等概念; 2.深刻认识“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实践规律;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六讲、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撑课程目标 1.2) 1. 讲清楚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党的二十 大召开的重大意义; 2. 讲清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一系列重大决 策、重大部署、重大举措; 3. 引导青年学生以高度的政治学习党的二十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凝聚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二、学习目标 1.理解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内容; 2.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第七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支撑课程目标1.2)1.讲清楚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当今世界,大国博奔加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全球性系统性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2.讲清楚治理安全赤字之策。全球安全倡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既有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径:3.讲清楚中国担当之行。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紧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二、学习目标1.理解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2.深刻认识中国的外交宗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意义: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与青年的使命;三、授课建议1.课时:2学时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师资标准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1.教材的选用和专题的选择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2.参照文件:教育部办公厅《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教材选用3.教材: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公布的《教学要点》编写的《时标准事报告大学生版》3.辅助教材:山东省版《形势与政策》1.考核方式:考查、评分评价与成绩构成:每学期成绩构成:课堂(20-40%)、考勒(10-30%)、书面作业(50-60%)考核标准形成平时成绩,每学期的成绩100%来自于平时的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八个学期的平均成绩为本门课成绩。撰写人:屈会涛系(教研室)主任:屈会涛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5年8月12日1
4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第七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支撑课程目标 1.2) 1. 讲清楚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当今世界,大国博弈加剧,传统安全与非 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全球性系统性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 2. 讲清楚治理安全赤字之策。全球安全倡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 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既有 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路径; 3. 讲清楚中国担当之行。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 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 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当前世界安全的复杂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2.深刻认识中国的外交宗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意义; 3.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与青年的使命; 三、授课建议 1.课时:2 学时 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作业 3.课堂组织:预习、师生互动、课后反馈 师资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爱 岗敬业、教书育人。 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教材选用 标准 1. 教材的选用和专题的选择体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2. 参照文件:教育部办公厅《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3. 教材: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公布的《教学要点》编写的《时 事报告大学生版》 3. 辅助教材:山东省版《形势与政策》 评价与 考核标准 1. 考核方式:考查、评分 成绩构成:每学期成绩构成:课堂(20-40%)、考勤(10-30%)、书面作业(50-60%) 形成平时成绩,每学期的成绩 100%来自于平时的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八个学期的平 均成绩为本门课成绩。 撰写人:屈会涛 系(教研室)主任:屈会涛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5 年 8 月 12 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课程编号030107D二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必修课物联网工程专业3课程学分适用专业(3+2贯通培养)课程学时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8上机学时:0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1.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修课程2.社会主义道德观,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思想道德与法治3.社会主义法治观,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毕业要求课程目标781112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掌握中国近现b代史的一般知识(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等):领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课程目标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与毕业02.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认0要求的对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对历史发展方向和规律的认应关系识能力:提升从历史哲学高度对所学专业价值进行理解的能力。3.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政治观念,具备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正确,思想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课程概述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5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 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课程编号 030107D 开课学期 一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3+2 贯通培养)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 上机学时:0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思想道德与法治 1.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道德观,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 3.社会主义法治观,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 后续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7 8 11 12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掌握中国近现 代史的一般知识(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等);领会近代以 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 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0 0 0 1 2.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确认 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升对历史发展方向和规律的认 识能力;提升从历史哲学高度对所学专业价值进行理解的 能力。 1 0 0 0 3.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政治观念,具备社会责任 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立场正确,思想稳 定。 0 1 0 0 课程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 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 流、本质,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 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任务一中国近代史部分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要点: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和两大历史任务,懂得必须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授课建议: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情况下,实现文本、影像、图片等多种手段的互动沟通,注意不同专业的区别,因材施教,采用专题讲授法、讨论教学法、多课程应知媒体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理论思维的训练。应会具体内容要求任务二中国现代史部分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要点:1.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和深远历史意义。授课建议: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情况下,实现文本、影像、图片等多种手段的互动沟通,注意不同专业的区别,因材施教,采用专题讲授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理论思维的训练。任务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支撑课程目标2、3)知识要点: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热点话题讨论,历史旧址、遗迹、纪念馆等场所的实地考察。也可以通过开展与课程有关的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微电影或微视频大赛、社会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与课程相关的经典著作阅读活动。学习目标: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中去,通过看、听、行、读等去直接感受现实,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课程应知授课建议:5学时,依据教学大纲认真设计和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保应会具体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密切与校内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联系,可联合开展相应的实内容要求践活动。(实验部分)任务二:撰写实践教学报告(支撑课程目标3)知识要点:采取PPT、微视频、纸质作业等多种方式撰写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内容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立场观点积极正面: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体现学生个人情况,与国家、社会、行业重大事项和热点相结合学习目标:锻炼学生的收集、处理调研信息和写作表达的能力:促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授课建议:3学时。要求学生的实践教学报告主题鲜明,内容正确,意义深刻,积极向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6
6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 中国近代史部分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2、3) 知识要点: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 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近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和两大历史任务,懂得必须推翻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 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授课建议: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情况下,实现文本、影像、图片等多种手段 的互动沟通,注意不同专业的区别,因材施教,采用专题讲授法、讨论教学法、多 媒体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理论思维的训练。 任务二 中国现代史部分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2、3) 知识要点:1.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树立“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和深远历史意义。 授课建议: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情况下,实现文本、影像、图片等多种手段 的互动沟通,注意不同专业的区别,因材施教,采用专题讲授法、讨论教学法、多 媒体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理论思维的训练。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实验部分) 任务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支撑课程目标 2、3) 知识要点: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热点话题讨论,历史旧 址、遗迹、纪念馆等场所的实地考察。也可以通过开展与课程有关的主题演讲、知 识竞赛、微电影或微视频大赛、社会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与课程相关 的经典著作阅读活动。 学习目标: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 会中去,通过看、听、行、读等去直接感受现实,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中国近现 代史的发展规律的认识。 授课建议:5 学时,依据教学大纲认真设计和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保 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密切与校内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联系,可联合开展相应的实 践活动。 任务二:撰写实践教学报告(支撑课程目标 3) 知识要点:采取 PPT、微视频、纸质作业等多种方式撰写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内容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立场观点积极正面;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体现学生个人 情况,与国家、社会、行业重大事项和热点相结合 学习目标:锻炼学生的收集、处理调研信息和写作表达的能力;促进理论和实 际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授课建议:3 学时。要求学生的实践教学报告主题鲜明,内容正确,意义深刻, 积极向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知晓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爱岗敬业、教书育人。2.具有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师资标准上学历,或上述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4.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教材选用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国家统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标准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5年版,ISBN978-7-04-059901-5评分方式考核项目出勤情况(20%)通过考勤评分总评平时考核评价与课堂表现及平时作业通过课堂听讲、回答问题的积极性、(50%)成绩考核标准(30%)分组讨论时的表现及作业评分(100第二课堂实践活动(50%)通过实践报告评分)期末考核试卷评分知识应用性试卷(100%)(50%)撰写人:魏范京、孙书娟、黄燕玲系(教研室)主任:张宝运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5年8月15日
7 师资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知晓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2.具有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 上学历,或上述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4.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教材选用 标准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国家统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5 年版,ISBN 978-7-04-059901-5 评价与 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总 评 成 绩 ( 100 ) 平时考核 (50%) 出勤情况(20%) 通过考勤评分 课 堂 表 现 及 平 时 作 业 (30%) 通过课堂听讲、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分组讨论时的表现及作业评分 第二课堂实践活动(50%) 通过实践报告评分 期末考核 (50%) 知识应用性试卷(100%) 试卷评分 撰写人:魏范京、孙书娟、黄燕玲 系(教研室)主任:张宝运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5 年 8 月 15 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名称BasicPrinciplesofMarxism英文名称课程编号二030105A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必修课物联网工程专业3课程学分适用专业(3+2贯通培养)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课程学时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1.通过课程学习,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学学习的一般特先修课程点、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2.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明确大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后续课程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18121.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权重权重权重車课程目标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0. 60.60.60. 6及与毕业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要求的对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应关系2.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权重权重权重权重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0. 40. 40. 40. 4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本课程系高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必修课,综合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课程概述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文名称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课程编号 030105A 开课学期 二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3+2 贯通培养)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践学时:8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思想道德与法治 1.通过课程学习,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学学习的一般特 点、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 2.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明确大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后续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 论、中国近代史纲要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7 8 11 12 1.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 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 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权 重 0.6 权 重 0.6 权 重 0.6 权重 0.6 2.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 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行动指南。 权重 0.4 权重 0.4 权重 0.4 权重 0.4 课程概述 本课程系高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必修课,综合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 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最基础、最重要的 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 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掌握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人工智能专业(创新实验班)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pdf
-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计算机与技术(国际卓越工程师)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pdf
-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pdf
-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本科).pdf
- 广东科技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 版).pdf
- 广东科技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广东科技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年).pdf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计算机学院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年).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一).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数据分析导论》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业务需求建模》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统测试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pdf
-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pdf
-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质量标准).pdf
-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集(2018版).pdf
-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集(2018版).pdf
-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集(2018版).pdf
-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集(2018版).pdf
-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思政课程教学大纲合集(2018版).pdf
-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公共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合集(2022版).pdf
-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集(2022版).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移动设备应用软件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Microcomputer System.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 of Database.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mbedded System.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Process-Oriented Programming.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h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ming.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工程图控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Graphical Programming for Engineering.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pdf
- 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The Language of computer Programm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