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二讲 等线段的证法、等角的证法、和差倍分的证法和定值问题

第二讲 §1.8等线段的证法 >证明线段相等的一般方法 (1)合同三角形的应用 (2)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3)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4)煤介线的应用 B和AC向外做正方形ABEF和ACGH,则BC边上的高线 AD平分FH. 图1.16 ◆△ABC中以AB和AC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D和ACE证明:CD=BE 例2:点C是弦AB的中点,通过C引弦PQ并在此弦两端做圆的切线PX,PY他们交 直线AB于X和Y, 证明:PX=QY,AX=BY 图1.17 例3:AB是圆的直径,从圆上一点C作CD上AB于D,圆在A,C两点的切线相交于E 证明:BE平分CD. 例4:圆的二弦AB与CD相交于圆外一点E,如图,由E引AD的平行线与直线BC相交 于F,作切线FG,G为切点,证明:EF=FG
第二讲 §1.8等线段的证法 ➢ 证明线段相等的一般方法: ➢ (1)合同三角形的应用 ➢ (2)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 (3)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 (4)媒介线的应用 ➢ (5)圆内等量的应用 例1:在△ABC的两边AB和AC向外做正方形ABEF和ACGH,则BC边上的高线 AD平分FH. △ABC中以AB和AC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D和ACE证明:CD=BE 例2:点C是弦AB的中点,通过C引弦PQ并在此弦两端做圆的切线PX,PY他们交 直线AB于X和Y, 证明:PX=QY,AX=BY 例3:AB是圆的直径,从圆上一点C作CD⊥AB于D,圆在A,C两点的切线相交于E, 证明:BE平分CD. 例4:圆的二弦AB与CD相交于圆外一点E,如图,由E引AD的平行线与直线BC相交 于F,作切线FG,G为切点,证明:EF=FG.

§1.9等角的证法 ,证明角相等,主要有以下途径 (1)合回 三角形的应用 (2)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3)平行线的应用: >(4)媒介角的应用: >(5)三角形中内角与外角的关系: (6)圆心角 角,弦切角的关系 (7)相似形的应用. 例1:设AD,BE,CF是△ABC的三条高线,则△DEF称为△ABC的垂足三角形.证 明这些高线平分垂足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 图1.21 图1.22 例2:从圆O外一点P引切线PC,PD,通过弦CD的中点M任作一弦AB求证:PO 平分∠APB 例3:二圆外切于P,一圆在其上一点C的切线交另一圆于A,B求证:PC是∠APB 的外角平分线。 例4:从圆心O向已知直线I作垂线OM,通过垂足M任作两条直线AB和CD,交圆于A, B,C,D.求证:AD,BC交直线I之点P,Q与M等距. 蝴蝶定理来由 蝴蝶定理最先是作为一个征求证明的问题,刊载于1815年的一份通俗杂志《里十日记》上 由于其几何图形形象奇特、貌似蝴螺 ,便以此命名。蝴蝶定理出现过许多优美奇特的解法 其中最早的,应首推霍纳在1815年所给出的证法。至于初等数学的证法,在国外资料中 一般都认为是由一位中学教师斯特温首先提出的,它给予出的是面积证法。 ·至于初等数学的证法,在国外资料中,一般都认为是由一位中学教师斯特温首先提 出的,它给予出的是面积证法,其中应用了面积公式:S=1/2 BCSINA。1985年,在 河南省《数学教师》创刊号上,杜锡录同志以《平面几何中的名题及其妙解》为题, 载文向国内介绍蝴蝶定理 从此蝴螺定理在神州大地到处传开 §1.10和差倍分的证法和定值问题 >证明和差倍分问题的常用定理: >(1)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1.9等角的证法 ➢ 证明角相等,主要有以下途径: ➢ (1)合同三角形的应用; ➢ (2)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 (3)平行线的应用; ➢ (4)媒介角的应用; ➢ (5)三角形中内角与外角的关系; ➢ (6)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的关系; ➢ (7)相似形的应用. 例1:设AD,BE,CF是△ABC的三条高线,则△DEF称为△ABC的垂足三角形.证 明这些高线平分垂足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 例2:从圆O外一点P引切线PC,PD.通过弦CD的中点M任作一弦AB 求证:PO 平分∠APB. 例3:二圆外切于P,一圆在其上一点C的切线交另一圆于A,B 求证:PC是∠APB 的外角平分线. 例4:从圆心O向已知直线 l 作垂线 OM,通过垂足 M 任作两条直线 AB 和 CD,交圆于 A, B,C,D.求证:AD,BC 交直线 l 之点 P,Q 与 M 等距. 蝴蝶定理来由 : 蝴蝶定理最先是作为一个征求证明的问题,刊载于 1815 年的一份通俗杂志《男士日记》上。 由于其几何图形形象奇特、貌似蝴蝶,便以此命名。蝴蝶定理出现过许多优美奇特的解法, 其中最早的,应首推霍纳在 1815 年所给出的证法。至于初等数学的证法,在国外资料中, 一般都认为是由一位中学教师斯特温首先提出的,它给予出的是面积证法。 • 至于初等数学的证法,在国外资料中,一般都认为是由一位中学教师斯特温首先提 出的,它给予出的是面积证法,其中应用了面积公式:S=1/2 BCSINA。1985 年,在 河南省《数学教师》创刊号上,杜锡录同志以《平面几何中的名题及其妙解》为题, 载文向国内介绍蝴蝶定理,从此蝴蝶定理在神州大地到处传开。 §1.10 和差倍分的证法和定值问题 ➢ 证明和差倍分问题的常用定理: ➢ (1)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角被对角线平分 (4)直角 三角形中若有 一个锐角头 130 则斜边是30°角对边的2倍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距三顶点等远 (6)三角形一外角等于不相邻二内角之和等等 例1: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周上任一点到三顶点的连线中,最长的等于其余两线的和 例2: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二倍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 例3:设E为正方形ABCD中CD边的中点, F是CE的中点,则∠DAE=∠BF 证明几何问题方法可灵活机动 ·运用几何方法证明代数问题 ·例1: 设00,b>0,a+b=1求证 5<a+与+b+5s2 例3:证明直角三角形中,弦的立方大于勾股的立方和. 例4:在△ABC的高线AD上任取一点P,设有两条直线BP与AC相交于M,两直线C P与AB相交于N,证明AD平分∠MDN或其外角】 例5:设P为△ABC外接圆周上任一点,则PA2+PB2+PC2=2AE
➢ (2)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角被对角线平分; ➢ (4)直角三角形中若有一个锐角为 30°,则斜边是 30°角对边的2倍; ➢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距三顶点等远; ➢ (6)三角形一外角等于不相邻二内角之和等等 例1: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周上任一点到三顶点的连线中,最长的等于其余两线的和 例2: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二倍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 例3:设E为正方形ABCD中CD边的中点, F是CE的中点,则∠DAE= 证明几何问题方法可灵活机动 • 运用几何方法证明代数问题 • 例1: 例2: 例3:证明直角三角形中,弦的立方大于勾股的立方和. 例4:在△ABC的高线AD上任取一点P,设有两条直线BP与AC相交于M,两直线C P与AB相交于N,证明AD平分∠MDN或其外角. 例5:设P为△ABC外接圆周上任一点,则PA2+PB2+PC2=2AB 1 2 BAF 2 2 2 2 2 2 2 2 0 ,0 , ( ) ( ) ( ) ( ) 2 2 a l b l a b l a b a l b l a l b l + + − + + + − + − + − 设 求证下面不等式 0, 0, 1. 1 1 2 2 2 2 a b a b a b + = + + + 已知 求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九讲 第一类轨迹命题举例、第二类轨迹命题举例.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三讲 关于不等量的证法、共线点的证法.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一讲 关于数学证明、命题的四种变化、逆命题证法、直接证法与间接证法、综合法与分析法\归纳法与演绎法.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案讲义(共十八章).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史概论》课程教案讲义(共十五讲).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Methods of Education Research.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课程教学大纲.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初等数论.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数论》课程教学大纲 Primary Number Theory.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书籍资料)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书籍PDF电子版(OUJILIDE JIHEYUANBEN).pdf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古今数学思想》书籍PDF电子版3(英文版,美国 Morris.Kline)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Volume 3.pdf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古今数学思想》书籍PDF电子版2(英文版,美国 Morris.Kline)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Volume 2.pdf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古今数学思想》书籍PDF电子版1(英文版,美国 Morris.Kline)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Volume 1.pdf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数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资料.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中第五次课题会议成果综述.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浅议概念形成过程的合理性——“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教学思考.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数学能力取决于数学思想方法——由分析2011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得到的启示.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五讲 图形的相等或合同、运动.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八讲 三角形中一些线段的计算、两个常用定理.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六讲 轴反射或轴对称变换、合同变换、位似变换和相似变换、初等几何变换的应用.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十一讲 几何作图问题的意义与作用、尺规作图、定位作图与活位作图.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十七讲 体积的概念、求立体体积的基础.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十三讲 等分圆周、十等分圆周、黄金分割(外内比,中外比).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十二讲 轨迹交截法.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十五讲 关于凸多面体的欧拉定理、正多面体.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十六讲 空间几何变换.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十四讲 正射影,平行射影、二面角,垂直平面、多面体.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十讲 第二类轨迹命题举例、第三类轨迹命题举例、轨迹探求法.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几何研究讲义)第四讲 共圆点的证法.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代数研究讲义)第一章 数与数系.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代数研究讲义)第三章 函数.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代数研究讲义)第二章 式.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代数研究讲义)第五章 不等式.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初等代数研究讲义)第四章 方程.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方法研讨)01 研究性学习.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方法研讨)02 课题学习法.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方法研讨)03 问题学习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