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三章 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3.3)

§5垂直运动的计算 垂直运动:它与云雨现象密切相关,知道垂直运动的信息是重要的。气象上常 规台站不进行垂直速度的观测,依靠计算。 大尺度大气运动在垂直向满足准静力平衡,即在此方程中,重力和气压梯度力是 大项,比加速度等项大几个量级。故气象上预报垂直速度也不是直接使 用垂直运动方程 ~10m/s 天气尺度 ,中到大雨。 1、运动学法 ax ay a(p)=a(po)+(Po-p n\./O oy
§5 垂直运动的计算 垂直运动:它与云雨现象密切相关,知道垂直运动的信息是重要的。气象上常 规台站不进行垂直速度的观测,依靠计算。 大尺度大气运动在垂直向满足准静力平衡,即在此方程中,重力和气压梯度力是 大项,比加速度等项大几个量级。故气象上预报垂直速度也不是直接使 用垂直运动方程。 天气尺度: ,中到大雨。 w m s 2 10− ~ ⎟⎟⎠⎞ ⎜⎜⎝⎛ ∂∂ + ∂∂ = − ∂∂ yv xu pω dp yv xu dp p pp p ∫p ∫ ⎟⎟⎠⎞ ⎜⎜⎝⎛ ∂∂ + ∂∂ = − ∂∂0 0 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 v x u p p p p y v x u p p p p 0 0 0 0 ω ω ω ω 1、运动学法

§5垂直运动的计算 式中 (地 po-p 利用 8或 RT pg w(z)p(z)g=-wlzoplzog+(Po-p ar oy w()=n(2)B=2(a+a pga ay ⊥P6T (z) RT Po-P/Ouov P 8 P
§5 垂直运动的计算 ( ) ( ) ∫ − ≡ pp dp p p 0 0 1 () () ( ) ( ) ( ) ⎟⎟⎠⎞ ⎜⎜⎝⎛ ∂∂ + ∂∂ − = − + − yv xu w z ρ z g w z0 ρ z0 g p0 p ω ≅ −ρgw ω pg RT 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 v x u p p p g RT w z pT p T y v x u g p p w z w z 0 0 0 0 0 0 0 ρ ρ ρ 式中: 利用 或

§5垂直运动的计算 实际中涉及散度的计算:例如,采用中央差分法 Ou, u(xo+d)-uxo-d) v(o+d-v(o-d) 2d 2d J x-d 10%的风观测误差将导致100%的散度误差。 优点:简单 缺点:不精确
§5 垂直运动的计算 ( ) ( ) ( )( ) d v y d v y d d u x d u x d y v x u 2 2 0 0 0 + − 0 − + + − − = ∂ ∂ + ∂ ∂ 实际中涉及散度的计算:例如,采用中央差分法 x-d x x+d y+d y y-d ' u u u , v v v = g + ′ = g + y v x u y v x u y v x u y v x u g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的风观测误差将导致100%的散度误差。 优点:简单 缺点:不精确

§5垂直运动的计算 2、绝热法 +u-+y at ax ay +u+v-t OX 只要位势高度和温度资料具备,就可计算m或形 优点:位势高度和温度观测精度高 缺点:局地温度变化的计算需的间隔小,但实际4次/天,精度差 注意:层结中性时,不能应用
§5 垂直运动的计算 2、绝热法 Cp Q T y v x u t − = ⎟⎟⎠⎞ ⎜⎜⎝⎛ ∂∂ + ∂∂ + ∂∂ σ 2ω ω σ 2 T σ 2 y v x u t T y v x u t g g ⎟⎟⎠⎞ ⎜⎜⎝⎛ ∂∂ + ∂∂ + ∂∂ = ⎟⎟⎠⎞ ⎜⎜⎝⎛ ∂∂ + ∂∂ + ∂∂ = 只要位势高度和温度资料具备,就可计算 或 , 优点:位势高度和温度观测精度高 缺点:局地温度变化的计算需的间隔小,但实际4次/天,精度差 注意:层结中性时,不能应用。 ϖ w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三章 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3.2).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三章 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3.1).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2.2).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2.1).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一章 引论(1.2).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一章 引论(1.1)大气:人类生存的环境(谭本馗).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习题作业(下).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习题作业(上).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指导(讲义)等厚干涉.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指导(讲义)示波器.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指导(讲义)单臂电桥测电阻.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指导(PPT讲稿)双踪示波器的使用.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指导(PPT讲稿)等厚干涉.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指导(PPT讲稿)单臂电桥测电阻.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课堂讨论会_学生讲演稿——关于两体问题的分析.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课堂讨论会_学生讲演稿——带电小球的碰撞.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课堂讨论会_学生讲演稿——带电小球对心碰撞(固定一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课堂讨论会_学生讲演稿——对小球运动的研究.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课堂讨论会_学生讲演稿——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ppt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四章 大气中的涡旋运动(4.1).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四章 大气中的涡旋运动(4.2).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四章 大气中的涡旋运动(4.3).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五章 大气边界层(5.1).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五章 大气边界层(5.2).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六章 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准地转理论(6.1).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六章 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准地转理论(6.2).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六章 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准地转理论(6.3).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七章 大气中的波动(7.1).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七章 大气中的波动(7.2).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七章 大气中的波动(7.3).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八章 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稳定度理论(8.1).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教案讲义_第八章 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稳定度理论(8.2).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名词.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思考题.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大气中的涡旋运动.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自由大气中的平衡运动.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大气边界层.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中纬度天气尺度系统动力学:准地转理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