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Zoology(含实验大纲)

“动物学Zoology”教学大纲课程编码:25GA5361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开课学期:4学分/周学时:3/3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教材、参考书:1.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江静波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脊椎动物学,丁汉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4.脊椎动物学(修订本),杨安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5.动物生物学(第2版),许崇任、程红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动物生物学(第4版),陈小麟、方文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一、课程简介“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动物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在联系,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分类方法。为学生学习“动物生理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后续课程奠定理论知
“动物学Zoology”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25GA5361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 开课学期:4 学分/周学时 :3/3 课程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无 教材、参考书: 1.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 郑光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江静 波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脊椎动物学,丁汉波,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1984。 4.脊椎动物学(修订本),杨安 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动物生物学(第2版),许崇任、 程红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动物生物学(第4版),陈小麟、 方文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它研 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 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动物 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结合动物进化发展的内 在联系,掌握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 发展的主要规律、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分类方 法。为学生学习 “动物生理学”、“生态 学”、“发育生物学”等后续课程奠定理论知

识与技能基础,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章目编号学时章目名称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生物分界、动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和动物的1系统进化。1绪论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界。理解动物的系统进化。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重点、难点:动物的系统进化3教学内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原生动物门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2原生动物门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掌握原生动物门代表动物眼虫、变形虫、间日疮原虫和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重点、难点:草履虫的结构和接合生殖;间日疮原虫的生活史。教学内容: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胚胎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教学目标:了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多细胞动物的3据。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受精、卵裂、囊胚、原起源肠胚的特点及其形成方式。重点、难点: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几个阶段的形成方式教学内容: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常见类群和胚胎1发育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4多孔动物门理解多孔动物门的胚胎发过程和多孔动物为什么又被称为侧生动物。掌握多孔动物门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重点、难点:多孔动物门的胚胎发育过程教学内容:二胚层与辐射对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3征;水的结构及生活史;水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特征及重要种类;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发展,教学自标: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5腔肠动物门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门分纲依据和系统发展。掌握水、鼓枝虫等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重点、难点:水的结构和生殖
识与技能基础,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 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 章目编号 章目名称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学时 1 绪论 教学内容:生物分界、动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和动物的 系统进化。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界。理解动物的系统进化。掌 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重点、难点:动物的系统进化 1 2 原生动物门 教学内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鞭毛 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 原生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 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掌握原生动物门代表动物 眼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和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 史。 重点、难点:草履虫的结构和接合生殖;间日疟原虫 的生活史。 3 3 多细胞动物的 起源 教学内容: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胚 胎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 教学目标:了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 据。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受精、卵裂、囊胚、原 肠胚的特点及其形成方式。 重点、难点: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中几个阶段的形成 方式 1 4 多孔动物门 教学内容: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常见类群和胚胎 发育过程。 教学目标:了解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 理解多孔动物门的胚胎发过程和多孔动物为什么又被称 为侧生动物。掌握多孔动物门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多孔动物门的胚胎发育过程。 1 5 腔肠动物门 教学内容:二胚层与辐射对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 征;水螅的结构及生活史;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的特征及重要种类;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类群。 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门分纲依据和系 统发展。掌握水螅、薮枝虫等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 活史。 重点、难点:水螅的结构和生殖。 3

教学内容:三胚层与两侧对称;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3征和分类依据;涡虫纲、吸虫纲和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寄生虫的结构特点及感染途径;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类群及寄生性扁形动物的研究进展和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理解6扁形动物门两侧对称和中胚层现出的意义;寄生扁形动物的染病信息途径、症状及防治方法;扁形动物门的分纲依据和系统发展史: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掌握华枝睾吸虫、猪带终虫等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生活史及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点。重点、难点:寄生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教学内容:原腔动物的共同特征;虫的结构和生活1史;重要寄生线虫的结构特点及感染途径;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原腔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线虫在科学研1假体腔动物究中的重要价值;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展。理解原腔动物的共同特征和重要寄生线虫的危害。掌握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重点、难点: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教学内容:分节与真体腔;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3分类依据;寡毛纲、多毛纲和蛭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群及8环节动物门系统发展。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及有关类群与人类的关系。掌握分节和真体腔出现在动物演化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真体腔的概念;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腹足3纲、掘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河蚌、乌贼的适应性结构及生活史;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类及其分类地位;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教学目标: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系统发展。理9软体动物门解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类的分类地位。掌握不同类群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结构特点。重点、难点:体腔退化;不同类群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结构特点。10节肢动物门教学内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5类;甲壳动物亚门、蛛形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主要分类依据、昆虫纲主要自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种;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6 扁形动物门 教学内容:三胚层与两侧对称;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 征和分类依据;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及 常见种类;寄生虫的结构特点及感染途径;扁形动物门 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类群及寄生 性扁形动物的研究进展和扁形动物门的系统发展;理解 两侧对称和中胚层现出的意义;寄生扁形动物的染病信 息途径、症状及防治方法;扁形动物门的分纲依据和系 统发展史;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原 则。掌握华枝睾吸虫、猪带绦虫等代表动物的结构特 点、生活史及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寄生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 3 7 假体腔动物 教学内容:原腔动物的共同特征;蛔虫的结构和生活 史;重要寄生线虫的结构特点及感染途径;假体腔动物 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原腔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线虫在科学研 究中的重要价值;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展。理解原腔动 物的共同特征和重要寄生线虫的危害。掌握蛔虫的结构 特点和生活史。 重点、难点:蛔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 1 8 环节动物门 教学内容:分节与真体腔;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 分类依据;寡毛纲、多毛纲和蛭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 类;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群及 系统发展。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及有关类群与人类 的关系。掌握分节和真体腔出现在动物演化中的重要作 用。 重点、难点:真体腔的概念;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 3 9 软体动物门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腹足 纲、掘足纲、双壳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河蚌、乌贼 的适应性结构及生活史;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类及其分 类地位;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系统发展。理 解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重要经济软体动物种类的分类 地位。掌握不同类群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结构特 点。 重点、难点:体腔退化;不同类群对各自生活方式的 适应性结构特点。 3 10 节肢动物门 教学内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 类;甲壳动物亚门、蛛形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昆 虫纲的特征及其主要分类依据、昆虫纲主要目的主要特 征和代表种;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5

教学目标:发了解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各类群的分类依据及系统发展。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掌握附肢具关节、混合体腔等特征;昆虫纲的分类方法及主要自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重点、难点:混合体腔的概念;各类群适应性生活特征。教学内容: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海百合纲、海星1纲、蛇尾纲、海胆纲和海参纲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种类;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11棘皮动物门教学目标:了解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系统发展;棘皮动物的经济价值。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掌握内骨骼、水管系等特征。重点、难点:水管系、对称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半索动物门的结构特征和重要类群;半索0.5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的地位。12半索动物门教学目标:了解半索动物的原始特征和进步特征。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的地位教学内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起源与进1化。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了解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和13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理解并掌握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和文昌鱼的结构特征,0.5教学内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代表动物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14圆口纲教学目标: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理解并掌握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重点、难点: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5教学内容: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类的起源和演化;鱼类的洄游。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洄游及鱼类的起源、演化。理15鱼纲解鱼纲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的经济鱼类。理解并掌握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水陆环境的差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3栖类对陆生生活适应性及不完善性;两栖纲各目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教学自标:了解水陆环境的差异及两栖类的起源和演16两栖纲化。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两栖纲的主要类群。掌握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重点、难点:两栖纲的骨骼特征;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
教学目标:发了解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各类群的 分类依据及系统发展。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对各自生 活方式的适应性。掌握附肢具关节、混合体腔等特征; 昆虫纲的分类方法及主要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 重点、难点:混合体腔的概念;各类群适应性生活特 征。 11 棘皮动物门 教学内容: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海百合纲、海星 纲、蛇尾纲、海胆纲和海参纲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种类;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系统发展; 棘皮动物的经济价值。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掌握内骨 骼、水管系等特征。 重点、难点:水管系、对称方式的改变。 1 12 半索动物门 教学内容:半索动物门的结构特征和重要类群;半索 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的地位。 教学目标:了解半索动物的原始特征和进步特征。理 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的地位。 0.5 13 脊索动物门 教学内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起源与进 化。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了解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和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理解并掌握脊索动物门、脊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和文昌鱼的结构特征。 1 14 圆口纲 教学内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代表动物—— 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 教学目标: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理解并掌握七鳃 鳗的适应性特征。 重点、难点:七鳃鳗的适应性特征。 0.5 15 鱼纲 教学内容: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类的起 源和演化;鱼类的洄游。 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洄游及鱼类的起源、演化。理 解鱼纲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目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的经 济鱼类。理解并掌握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5 16 两栖纲 教学内容:水陆环境的差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 栖类对陆生生活适应性及不完善性;两栖纲各目主要特 征和代表动物;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 教学目标:了解水陆环境的差异及两栖类的起源和演 化。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两栖纲的主要类群。掌握两 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 重点、难点:两栖纲的骨骼特征;两栖类对陆生生活 的适应性及不完善性。 3

教学内容: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3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爬行纲各目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教学目标:了解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类的起源和17爬行纲演化。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爬行纲的主要类群;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掌握爬行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重点、难点: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类的辐射演化5教学内容: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鸟类各生态类群的主要特征和类群;鸟类的繁殖与迁;鸟类的起源和演化。鸟纲18教学目标:了解鸟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群及鸟类的起源和辐射演化。理解各生态类群的主要特征;鸟类的繁殖与迁徙。掌握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重点、难点: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教学内容:恒温、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中的4意义;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进步特征;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哺乳类的起源和演化。19哺乳纲教学目标:了解哺乳纲的进步特征及起源和演化。理解哺乳纲的主要特征。掌握恒温、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中的意义。重点、难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教学内容: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世界动物地理划分1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20动物地理分布教学目标:了解世界动物地理划分。理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重点、难点:动物规律分布的原因三、教学方式与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图片、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感性认识。在传授主干基础知识的同时,精选与动物相关的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和重大事件,将其与动物学教学内容相对应,实现经典与现代的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把握动物学的时代发展
17 爬行纲 教学内容: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 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爬行纲 各目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教学目标:了解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类的起源和 演化。理解代表动物的结构及爬行纲的主要类群;羊膜 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掌握爬行动物对陆生 生活的适应性。 重点、难点:羊膜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爬行类的辐射演化。 3 18 鸟纲 教学内容: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 性;鸟类各生态类群的主要特征和类群;鸟类的繁殖与 迁徙;鸟类的起源和演化。 教学目标:了解鸟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类群及鸟类的起 源和辐射演化。理解各生态类群的主要特征;鸟类的繁 殖与迁徙。掌握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 重点、难点: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性。 5 19 哺乳纲 教学内容:恒温、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中的 意义;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进步特征;原兽亚纲、后 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哺乳类的起 源和演化。 教学目标:了解哺乳纲的进步特征及起源和演化。理 解哺乳纲的主要特征。掌握恒温、胎生、哺乳及其在动 物演化史中的意义。 重点、难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4 20 动物地理分布 教学内容: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世界动物地理划分 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动物地理划分。理解影响动物分 布的因素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 重点、难点:动物规律分布的原因。 1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辅助教 学手段,直观展示图片、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和建立感性认识。在传授主干基础知识的同 时,精选与动物相关的最新学科研究成果和重 大事件,将其与动物学教学内容相对应,实现 经典与现代的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把握动物学的时代发展

脉络,并借助网络、文献,促进学生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四、考核方式闭卷试卷五、成绩评定方式平时考查10%、期中考试50%、期终考试40%。“动物学实验ZoologyExperiments”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5GA5441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总学时/总学分:64/2开课时间:第4学期课程类别:必修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个(10学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动物学"实践教学部分之一,主要进行显微镜的使用、动物标本采集、观察与解剖及生物绘图等实验技能训练。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代表动物的采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观察、解剖,要求同学掌握部分代表动物的采集方法,了解其野外生活环境和习性。掌握各类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依据,学会动物学中常用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解剖技巧,为学习“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动物标本的观察,熟悉动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及编写,掌握分类方法,认识常见的动
脉络,并借助网络、文献,促进学生的延伸和 拓展学生。 四、考核方式 闭卷试卷 五、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考查10%、期中考试50%、期终考试 40%。 “动物学实验Zoology Experiments”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5GA5441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师范) 总学时/总学分:64/2 开课时间:第4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1个 (10学时 )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动物学”实践教学部分之一,主要 进行显微镜的使用、动物标本采集、观察与解 剖及生物绘图等实验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代表动物的采集、外部形态、内部结 构的观察、解剖,要求同学掌握部分代表动物 的采集方法,了解其野外生活环境和习性。掌 握各类动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依据,学会动物 学中常用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解剖技巧,为学 习“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 验”、“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等后续课程打下 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动物标本的观察,熟悉动物分类检索表 的使用及编写,掌握分类方法,认识常见的动

物种类。了解各类动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方法等。掌握各种类的形态特征描述的方法。通过综合设计实验的训练,学会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三、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解镜、显微投影仪、电子天平、pH计等。常用工具: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吸管、大头针、解剖针、解剖剪、解剖刀或手术刀、骨钳、镊子、放大镜、蜡盘、解剖盘等。四、实验教学方式及要求教师总体讲解,同学按要求独立或2-3人合作完成实验。课堂上要求同学边看书、边操作、边记录、边思考。课后要求按时完成堂上作业或实验报告。五、考核方式及评分1.考核方式:实验操作考试。2.评分:平时成绩70%、考试成绩30%。六、教材或参考书与学习资源1.方展强、肖智,动物学实验指导,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白庆笙、王英永等,动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黄诗笔、卢欣,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七、实验项目设置
物种类。了解各类动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方法 等。掌握各种类的形态特征描述的方法。 通过综合设计实验的训练,学会动物学研究的 基本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显微镜、解剖镜、显微投影仪、电子天平、 pH计等 。 常用工具: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 纸、吸管、大头针、解剖针、解剖剪、解剖刀 或手术刀、骨钳、镊子、放大镜、蜡盘、解剖 盘等。 四、实验教学方式及要求 教师总体讲解,同学按要求独立或2-3人合作 完成实验。 课堂上要求同学边看书、边操作、边记录、 边思考。课后要求按时完成堂上作业或实验报 告。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 1.考核方式:实验操作考试。 2.评分:平时成绩70%、考试成绩30%。 六、教材或参考书与学习资源 1.方展强、肖智,动物学实验指导,长 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白庆笙、王英永等,动物学实验,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 (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黄诗笺、卢欣,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七、实验项目设置

项目实验仪器实验开设内容提要实验项目名称序号学时套数属性要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草履虫等原生动作、草履虫及其他原生动物的151套/人11物观察、草履虫的采集与野外观察动物生活史、各类生殖细胞多细胞动物早期(精子、卵)文昌鱼等代表231套/人11胚胎发育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装片或切片及模型水(活水、装片、切片、生殖)、涡虫(活涡虫、装3水、涡虫等1套/人1片、切片);多孔动物门、腔41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代表动物蛔虫的解剖、切片;寄生扁虫虫等寄生线虫(华枝睾吸虫、姜片虫、肝片141套/人14及寄生虫卵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终虫)及虫卵;假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虾蚓的采集与野外观察;虾蚓5蚯蚓等环节动物51套/人11解剖、虾蚓横切切片;常见环节动物河蚌、乌贼等软河蚌和乌贼的解剖;常见软体61131套/人动物体动物蝗虫、沼虾等节虫蝗虫、沼虾的解剖;常见节肢71套/人113肢动物动物昆虫纲分目性状的采集;昆虫1841昆虫纲分目纲主要目代表;分类检索表的1套/人使用;棘皮动物门代表动物鲫或鲤的外部形态及内容结构11931套/人鲫或鲤的解部解剖鱼纲分类性状的采集;鱼类特1套/小征描述;分类检索表的使用与1011鱼纲的分类3组编写;各目代表及常见经济鱼类11蛙的解剖蛙的外部形态及内容结构解剖31套/人I1两栖动物的采集与野外观察;两栖纲、爬行纲两栖纲、爬行纲的分类性状;112115的分类各目代表动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写家鸽的外部形态及内容结构解11331家鸽的解剖1套/2人剖
项 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仪器 套数 实验 属性 开设 要求 1 草履虫等原生动 物 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 作、草履虫及其他原生动物的 观察、草履虫的采集与野外观 察 5 1套/人 1 1 2 多细胞动物早期 胚胎发育 动物生活史、各类生殖细胞 (精子、卵)、文昌鱼等代表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装片或切 片及模型 3 1套/人 1 1 3 水螅、涡虫等 水螅(活水螅、装片、切片、 生殖)、涡虫(活涡虫、装 片、切片);多孔动物门、腔 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代表动 物 4 1套/人 1 1 4 蛔虫等寄生线虫 及寄生虫卵 蛔虫的解剖、切片;寄生扁虫 (华枝睾吸虫、姜片虫、肝片 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 及虫卵;假体腔动物代表动物 4 1套/人 1 1 5 蚯蚓等环节动物 蚯蚓的采集与野外观察;蚯蚓 解剖、蚯蚓横切切片;常见环 节动物 5 1套/人 1 1 6 河蚌、乌贼等软 体动物 河蚌和乌贼的解剖;常见软体 动物 3 1套/人 1 1 7 蝗虫、沼虾等节 肢动物 蝗虫、沼虾的解剖;常见节肢 动物 3 1套/人 1 1 8 昆虫纲分目 昆虫纲分目性状的采集;昆虫 纲主要目代表;分类检索表的 使用;棘皮动物门代表动物 4 1套/人 1 1 9 鲫或鲤的解剖 鲫或鲤的外部形态及内容结构 解剖 3 1套/人 1 1 10 鱼纲的分类 鱼纲分类性状的采集;鱼类特 征描述;分类检索表的使用与 编写;各目代表及常见经济鱼 类 3 1套/小 组 1 1 11 蛙的解剖 蛙的外部形态及内容结构解剖 3 1套/人 1 1 12 两栖纲、爬行纲 的分类 两栖动物的采集与野外观察; 两栖纲、爬行纲的分类性状; 各目代表动物;分类检索表的 编写 5 1 1 1 13 家鸽的解剖 家鸽的外部形态及内容结构解 剖 3 1套/2人 1 1

家免的外部形态及内容结构解31套/3人14家免的解剖部鸟纲各生态类群的结构特点;鸟纲和哺乳纲的15鸟纲和哺乳纲的分类性状、各I3-分类目代表动物:动物名录整理八、综设、创新性实验项目介绍涉及实项的内目项目名验容或开设目的及要求称序属知识性号点腔肠动物学习实验动物的或扁培养;学习查阅形动文献;初步进行水螂综实验设计、准物的(或涡基础合备、组织实施虫)的知设实验现象的观生物学计察、记录、数据识;研究动物的整理、分析及培养科研小论文的撰写训练。方法等。1.综设、创新性实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师布置、说明要求。(2)同学查阅文献,2-3人一组初拟实验方案。(3)教师审阅,提出修改建议(4)同学修订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5)同学提交实验论文(6)教师评阅
14 家兔的解剖 家兔的外部形态及内容结构解 剖 3 1套/3人 1 1 15 鸟纲和哺乳纲的 分类 鸟纲各生态类群的结构特点; 鸟纲和哺乳纲的分类性状、各 目代表动物;动物名录整理 3 1 1 1 八、综设、创新性实验项目介绍 项 目 序 号 项目名 称 实 验 属 性 开设目的及要求 涉及 的内 容或 知识 点 1 水螅 (或涡 虫)的 生物学 研究 综 合 设 计 学习实验动物的 培养;学习查阅 文献;初步进行 实验设计、准 备、组织实施、 实验现象的观 察、记录、数据 的整理、分析及 科研小论文的撰 写训练。 腔肠 动物 或扁 形动 物的 基础 知 识; 动物 培养 方法 等。 1.综设、创新性实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 (1)教师布置、说明要求。 (2)同学查阅文献,2-3人一组初拟实验 方案。 (3)教师审阅,提出修改建议。 (4)同学修订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 (5)同学提交实验论文。 (6)教师评阅

2.综设、创新性实验评价方式:综设实验成绩由实验设计(50%)和实验论文(50%)两部分组成。计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2.综设、创新性实验评价方式:综设实验成绩由实验设计(50%)和实验论文(50%)两部分组成。计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5%
2.综设、创新性实验评价方式: 综设实验成绩由实验设计(50%)和实验 论文(50%)两部分组成。计入平时成绩,占 平时成绩的15%。 2.综设、创新性实验评价方式: 综设实验成绩由实验设计(50%)和实验论文(50%)两部分组成。计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 绩的1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3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光形态建成(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植物生长物质(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细胞信号转导(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细胞信号转导.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光形态建成.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29 考玛斯蓝染料结合法.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30 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28 光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27 赤霉素(GA3)对芹菜生长的影响.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26 不同浓度的IBA(或不同温度、或不同的空气湿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doc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绪论.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1章 原生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2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3章 多孔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4章 腔肠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5章 扁形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6章 假体腔动物.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7章 环节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8章 软体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09章 节肢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0章 触手冠动物.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1章 棘皮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2章 半索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3章 脊索动物门.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4章 圆口纲.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5章 鱼纲.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6章 两栖纲.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7章 爬行纲.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8章 鸟纲.docx
- 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9章 哺乳纲.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