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七章 力系的平衡(7.2)桁架内力的计算

工程力学(C) (18)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队力学系韩斌
工程力学(C)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韩斌 (18)

§72桁架内力的计算 72.1桁架的特点及内力 1.桁架的特点 (1)全部为直杆,各直杆两端铰接组成结构, 构成平面桁架或空间桁架。 (2)各杆不计自重,且全部载荷(主动力)均 作用在节点处。 (3)各杆均为二力杆(拉杆或压杆) D B
§7 .2 桁架内力的计算 7.2.1 桁架的特点及内力 1. 桁架的特点 (1)全部为直杆,各直杆两端铰接组成结构, 构成平面桁架或空间桁架。 (2)各杆不计自重,且全部载荷(主动力)均 作用在节点处。 (3)各杆均为二力杆(拉杆或压杆) A B C D E F P P P

2.桁架的内力 研究桁架结构中的任意 二力杆,如AB,有: D E B 假想在O处将AB切断, 则BO对AO的作用为一分布力系, 该力系可简化为一个力F 同理,OB段受AO的作用力为F BE 根据AO或OB的平衡方程有: Fo=F=E=FB FA dE5 BE
2. 桁架的内力 A B FA FO = FO 研究桁架结构中的任意 二力杆,如AB,有: 假想在O处将AB切断, 则BO对AO的作用为一分布力系, 该力系可简化为一个力 FO 同理,OB段受AO的作用力为 FO O FO FO FB O B FA A O FB 根据AO或OB的平衡方程有: FO FO = FA = FB = FA = FB A B C D E F P P P

B F或F称为二力杆的内力。可用代数值F表示。 力杆内力的符号规定: 二力杆的内力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AB AB F CD B AB杆内力FAB为正 CD杆内力FcD为负 通常约定二力杆的内力未知时按受拉假设: 当求得二力杆的内力为正时,即为受拉, 当求得二力杆的内力为负时,即为受压
通常约定二力杆的内力未知时按受拉假设: 当求得二力杆的内力为正时,即为受拉, 当求得二力杆的内力为负时,即为受压。 FO FO FB O B FA A O 或 FO 称为二力杆的内力。可用代数值FO表示。 FO 二力杆内力的符号规定: 二力杆的内力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A B FAB FAB AB杆内力FAB为正 C D FCD FCD CD杆内力FCD为负

3.桁架内力分析步骤 (1)判断桁架是否为静定结构 ★桁架若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外界的支承条 件是否为静定? ★桁架作为一个整体本身是否为静定桁架? 作为一个整体的桁架中,杆数为S,节点数为n, 静定桁架:S=2n-3 静不定(超静定)桁架:S>2n-3 (2)先从桁架中找出零杆和等轴力杆 零杆内力为零的二力杆 等轴力杆内力相同的二力杆 (3)利用节点法或截面法求解杆的内力
3. 桁架内力分析步骤 (1)判断桁架是否为静定结构 (2) 先从桁架中找出零杆和等轴力杆 零杆——内力为零的二力杆 等轴力杆——内力相同的二力杆 (3)利用节点法或截面法求解杆的内力 作为一个整体的桁架中,杆数为S,节点数为n , 静定桁架:S=2n - 3 静不定(超静定)桁架:S > 2n - 3 桁架若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外界的支承条 件是否为静定? ★ ★ 桁架作为一个整体本身是否为静定桁架?

可判断出零杆和等轴力杆的情况: 0 无主动力的三杆节 点,其中二杆共线 等轴力杆 无主动力的不 0扦0杆共线二杆节点 0杆 不共线的二杆节点 F 主动力沿其中一杆 无主动力,共线的二杆节 点或两两共线的四杆节点 等轴力杆 两对等轴力杆
可判断出零杆和等轴力杆的情况: 无主动力的三杆节 点,其中二杆共线 0杆 等轴力杆 无主动力的不 0杆 0杆 共线二杆节点 F 不共线的二杆节点, 主动力沿其中一杆 0杆 无主动力,共线的二杆节 点或两两共线的四杆节点 等轴力杆 两对等轴力杆

还可利用对称性: 等轴力杆 F 注意:桁架中的零杆,不承担载荷,只起到维 持结构几何稳定性的作用。故虽列平衡方程时 零杆不起作用,但不可将零杆去掉。 求桁架的内力通常有两种方法: 节点法和截面法
还可利用对称性: F 等轴力杆 求桁架的内力通常有两种方法: 节点法和截面法。 注意:桁架中的零杆,不承担载荷,只起到维 持结构几何稳定性的作用。故虽列平衡方程时 零杆不起作用,但不可将零杆去掉

722节点法 因各杆间通过销钉联接,取销钉为研究对象,外 力及各杆对销钉的作用力为汇交力系。 以节点D为例: 从桁架中取出销钉D为分离体,画出受力图。 当各杆的内力设为受拉时,各杆对销钉的作用力的 方向由节点指向外,沿杆的方向作用。 D E B F
7.2.2 节点法 因各杆间通过销钉联接,取销钉为研究对象,外 力及各杆对销钉的作用力为汇交力系。 以节点D为例: 当各杆的内力设为受拉时,各杆对销钉的作用力的 方向由节点指向外,沿杆的方向作用。 P F1 F2 F3 D 从桁架中取出销钉D为分离体,画出受力图。 A B C D E F P P P

每个节点可建立2个平衡方程,对有n个节点、S根杆 的静定桁架,共有2n个独立方程,此外,对桁架整体 共有S+3个未知力S个未知内力、3个对桁架整体的未 知外部约束力),各杆的内力可根据各节点的平衡方 程一步步求得。 节点法的求解步骤: (1)先列桁架整体的平衡方程,求出支座约束力。 (2)依次对各节点取分离体列平衡方程。 (3)首先取只有二杆的节点,再依次取只有二个 未知力的节点。 (4)各杆内力统一设为拉力(即各 节点处力矢从节点向外) F
每个节点可建立2个平衡方程,对有n个节点、S根杆 的静定桁架,共有2n个独立方程,此外,对桁架整体, 共有S+3个未知力(S个未知内力、3个对桁架整体的未 知外部约束力),各杆的内力可根据各节点的平衡方 程一步步求得。 P F1 F2 F3 D 节点法的求解步骤: (1)先列桁架整体的平衡方程,求出支座约束力。 (2)依次对各节点取分离体列平衡方程。 (3)首先取只有二杆的节点,再依次取只有二个 未知力的节点。 (4)各杆内力统一设为拉力(即各 节点处力矢从节点向外)

例题 §7力系的平衡 例题7 B 判断结构中的零杆和等轴力杆
例 题 7 §7 力系的平衡 例题 判断结构中的零杆和等轴力杆。 F F F A B C O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七章 力系的平衡(7.1)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五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例题.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三章 复合运动(3.4)点的复合运动的矢量法求解.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三章 复合运动例题2.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五章 梁的内力 剪力弯矩方程 剪力弯矩图.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附录 I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ppt
- 中国宇航出版社:《飞行器结构力学》教材PDF电子书(共五章,梁立孚、刘石泉、齐辉).pdf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刚体的平面运.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点的合成运动.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点的一般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2/2).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点的一般运动和刚体的基本运动(1/2).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摩擦.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空间力系.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力偶系.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虚位移原理(静动法).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动量矩定理.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动量定理.pps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八章 虚位移原理(8.1-8.3).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八章 虚位移原理(8.4)虚位移原理.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九章 变形体静力学概述及一般杆件的内力分析.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七章 压杆稳定.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八章 实验应力分析(18.1-18.7).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八章 实验应力分析(18.8-18.11).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九章 动能定理.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二十章 动量原理(20.1-20.4).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二十章 动量原理(20.5-20.6)动量矩、动量矩定理.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二十章 动量原理(20.7)动力学基本定理的综合应用.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二十一章 达朗贝尔原理.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二十二章 变形固体的动力失效问题.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三章 复合运动.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二章 扭转.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三章 梁的弯曲.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四章 组合变形.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五章 能量法.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十六章 静不定结构.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三章 复合运动(3.1-3.4).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三章 复合运动(3.5)刚体的复合运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