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第十三章 动能定理

§13-1力的功 、力的功 力的功是力在一段路程内对物体作用的积累效应 的度量。力做功的结果是使物体的机械能发生变化 1、常力功的计算 常力在直线位移下所作的功 W=Fcos日·s=F·s 力的功是代数量 A
§13-1 力的功 一、力的功 力的功是力在一段路程内对物体作用的积累效应 的度量。力做功的结果是使物体的机械能发生变化 1、常力功的计算 常力在直线位移下所作的功 W = F cosθ s = F s 力的功是代数量 A1 A2 s F

2、变力功的计算 (1)自然表达式 M 则力在微段路径上 dr 所作元功为: SW=Fcos a ds= Fs A 在整个路径S上所 作功为: A, W= Fcos ads=
2、变力功的计算 A1 A2 M M ds dr r F x y ( z 1)自然表达式 则力在微段路径上 所作元功为: W = F s = F s cos d 在整个路径 上所 作功为: S = = 2 1 2 1 cos d A A A A W F s F s

(2)矢量表达式 则力在微段路径上所作元功为: OW=F·dr 在整个路径S上所作功为: ∫F:d (3)直角坐标表达式 F=Fi+Fj+Fk dr=dxi+dy j+dzk
(2)矢量表达式 则力在微段路径上所作元功为: W == F dr 在整个路径 S 上所作功为: W F r A A = 2 1 d (3)直角坐标表达式 F = F x i + F y j + F z k dr = dxi + dy j + dzk

ow=Fdx+Fdy+F dz w=Ja(Fdx+dy+ Fdz 2、常见力功的计算 (1)重力的功 重力作功与路径无关,只与起始位置重心的高度差 有关。 W=mg(h-h)
W F x F y F z = x d + y d + z d ( ) 2 1 W F x F y F z x y z A = A d + d + d 2、常见力功的计算 (1)重力的功 重力作功与路径无关,只与起始位置重心的高度差 有关。 ( ) W = mg h2 −h1

(2)弹性力的功 弹性力作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其实位置重心的高度 差有关。 弹性力:F=kδ8=k(-) 弹性力的功:W=。(82-2 其中: 0分别为始末位置弹簧的边形量
(2)弹性力的功 弹性力作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其实位置重心的高度 差有关。 弹性力: ( ) 0 F = k = k r −l 弹性力的功: ( ) 2 2 2 1 2 = − k W 1 1 0 = r −l 2 2 0 = r −l 其中: 分别为始末位置弹簧的边形量

(3)作用于定轴转动刚体上的力、力偶的功 刚体转过微小角位移后力所作的功为: SW=Fdr=Fds= f rdo :医F 其中,力对轴之矩为: M (F)=Fr 。do SW=M(F).do
(3)作用于定轴转动刚体上的力、力偶的功 r d F F τ Fb F n 刚体转过微小角位移后力所作的功为: W = F dr = F ds = F rd 其中,力对轴之矩为: M (F) F r z = W = M z (F)d

刚体转过一定角位移后力所作的功为: W=M(F).do 当力对轴之矩(力偶矩)为常量时: W=M.P,-)
刚体转过一定角位移后力所作的功为: ( ) = 2 1 d W M z F 当力对轴之矩(力偶矩)为常量时: ( ) 2 −1 = W M z

§13-2动能定理 动能 1、质点的动能T=-m 2 2、质点系的动能T mv 2 (1)平移刚体的动能 2 T 2
§13-2 动能定理 一、动能 1、质点的动能 2 2 1 T = mv 2、质点系的动能 = 2 2 1 i i T m v (1)平移刚体的动能 i C v = v 2 2 2 1 2 1 i i m vC T = m v =

2)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 T 2 .v. 1.0 2 m2) 定轴转动刚体对转动 轴的转动惯量
(2)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 ( )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i i z i i i i m r J T m v m r = = = = vi = ri 2 z i i J = m r --定轴转动刚体对转动 轴的转动惯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动量矩定理.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动量定理.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pps
- 大庆石油学院:《水力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稿).doc
- 淳安电大:《土力学及基础工程》PPT教学课件(共五章).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附录 截面的几何性质.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9章 压杆稳定.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8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7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6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弯曲应力.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3章 扭转.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2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7章 材料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6章 动荷载 交变应力.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应变分析 电阻应变计法基础.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压杆稳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3章 能量法.pdf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虚位移原理(静动法).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力偶系.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空间力系.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摩擦.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点的一般运动和刚体的基本运动(1/2).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点的一般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2/2).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点的合成运动.pps
- 安徽理工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刚体的平面运.pps
- 中国宇航出版社:《飞行器结构力学》教材PDF电子书(共五章,梁立孚、刘石泉、齐辉).pdf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附录 I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五章 梁的内力 剪力弯矩方程 剪力弯矩图.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三章 复合运动例题2.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三章 复合运动(3.4)点的复合运动的矢量法求解.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五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例题.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七章 力系的平衡(7.1)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七章 力系的平衡(7.2)桁架内力的计算.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八章 虚位移原理(8.1-8.3).ppt
-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册)第八章 虚位移原理(8.4)虚位移原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