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共二十六个实验)

目录实验1根的形态特征实验2茎的形态特征3实验3叶的形态特征-6实验4花的组成-9实验5花序类型、花程式和花图式-12-14实验6果实的组成及类型-17实验7种子和幼苗的组成及类型实验8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及细胞内后含物质的检定-19-21实验9植物的组织类型实验10根的结构23-25实验11茎的结构实验12叶的结构2729实验13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萌发-31实验14胚珠和胚的发育-33实验15藻类植物-36实验16地衣植物及苔藓植物实验17蕨类植物-38-40实验18裸子植物42实验19被子植物(一)-46实验20被子植物(二)-49实验21被子植物(三)实验22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52实验23综合设计实验1植物形态与解剖结构的观察研究-5556实验24综合设计实验2不同因素对花粉粒萌发的影响57实验25综合设计实验3藻类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59实验26综合设计实验4特定区域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60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华南师大校园及广州市近郊部分植物简介64156附录I显微镜使用与生物制片技术附录II根、茎、叶、花、花序、果实、种子等相关图版175
目录 实验 1 根的形态特征-1 实验 2 茎的形态特征-3 实验 3 叶的形态特征-6 实验 4 花的组成-9 实验 5 花序类型、花程式和花图式-12 实验 6 果实的组成及类型-14 实验 7 种子和幼苗的组成及类型-17 实验 8 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及细胞内后含物质的检定-19 实验 9 植物的组织类型-21 实验 10 根的结构-23 实验 11 茎的结构-25 实验 12 叶的结构-27 实验 13 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萌发-29 实验 14 胚珠和胚的发育-31 实验 15 藻类植物-33 实验 16 地衣植物及苔藓植物-36 实验 17 蕨类植物-38 实验 18 裸子植物-40 实验 19 被子植物(一)-42 实验 20 被子植物(二)-46 实验 21 被子植物(三)-49 实验 22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52 实验 23 综合设计实验 1 植物形态与解剖结构的观察研究-55 实验 24 综合设计实验 2 不同因素对花粉粒萌发的影响-56 实验 25 综合设计实验 3 藻类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57 实验 26 综合设计实验 4 特定区域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59 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制作-60 华南师大校园及广州市近郊部分植物简介-64 附录 I 显微镜使用与生物制片技术-156 附录 II 根、茎、叶、花、花序、果实、种子等相关图版-175

说明:校园及广州近郊常见的植物种类约1100种(包括变种和栽培种),对易混淆的种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中苔藓植物3科4种,蕨类植物21科30种,裸子植物8科35种,被子植物139科约1000种。蕨类植物的排列按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科名前的号码为该科的系统序列号;科下等级按拉丁文的字母顺序编排。科号苔藓植物门种子植物种子植物科号种子植物科号种子植物科号地钱科芭蕉科287金缕梅科151葡萄科193天南星科302曲尾藓科2413072白花丹科金栗兰科千屈菜科卫矛科173葫芦藓科白花菜科36金鱼藻科17蔷薇科143无患子科198堇菜科40茄科蕨类植物百合科293250梧桐科130柏科锦葵科尊荨麻科212P1松叶蕨科G6132169五加科P2石松科半边莲科244景天科45茜草科232五果科85P3卷柏科报春花科240菊科238201101清风藤科西番莲科259P5木贼科车前科242爵床科青藤科13A仙人掌科107P9莲座蕨科唇形科264壳斗科163秋海棠科104仙茅科318酱草科69苦苣苔科256忍冬科233苋科63P11紫其科19P13海金沙科大戟科136腊梅科145瑞香科81小檗科兰科3262878P15里白科灯心草科327三白草科小二仙草科171藜科61213252P19蚌壳蕨科冬青科伞形科玄参科197桑科P21鳞始蕨科豆科(3科)146楝科167旋花科251杜鹃花科215蓼科57莎草科331280P22骨碎补科鸭跖草科P25凤尾蕨科杜英科128A柳叶菜科77山茶科108杨柳科156P27铁线蕨科杜仲科152龙舌兰科313山矾科225杨梅科159P32铁角蕨科毅树科露兜树科315山榄科222野牡丹科1201288G784G2P33金星蕨科番荔枝科罗汉松科山龙眼科银杏科231P34乌毛蕨科番木瓜科106萝科杉科G5榆科165防己科2364P38秒锣科落葵科商陆科59雨久花科296凤梨科马鞭草科P45水龙骨科286263十字花科39鸢尾科3077542P50苹科凤仙花科71马齿苋科56石榴科远志科303马钱科228306芸香科194P51槐叶苹科浮萍科石蒜科橄榄科196G12石竹科53267P52满江红科买麻藤科泽泻科7411裸子植物海桑科牛儿苗科67使君子科121樟科88毛科15221G1苏铁科海桐花科柿树科猪笼草科27G2银杏科禾本科332茅膏菜科48鼠李科190竹芋科292红木科91美人蕉科291薯科311249G3南洋杉科紫草科红树科122木兰科1266223G4松科水鳖科紫金牛科2818G5杉科胡椒科木麻黄科164睡莲科紫茉莉科83葫芦科松科211G6柏科103木棉科131G4紫树科G7罗汉松科黄杨科154木科229苏铁科G1紫葳科257G12买麻藤科夹竹桃科230南洋杉科G3桃金娘科118棕榈科314姜科290牛栓藤科20694天料木科
说明: 校园及广州近郊常见的植物种类约 1100 种(包括变种和栽培种),对易混淆 的种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中苔藓植物 3 科 4 种,蕨类植物 21 科 30 种,裸子 植物 8 科 35 种,被子植物 139 科约 1000 种。蕨类植物的排列按秦仁昌系统,裸 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科名前的号码为该科的系统序列 号;科下等级按拉丁文的字母顺序编排。 苔藓植物门 种子植物 科号 种子植物 科号 种子植物 科号 种子植物 科号 地钱科 芭蕉科 287 金缕梅科 151 葡萄科 193 天南星科 302 曲尾藓科 白花丹科 241 金粟兰科 30 千屈菜科 72 卫矛科 173 葫芦藓科 白花菜科 36 金鱼藻科 17 蔷薇科 143 无患子科 198 蕨类植物 百合科 293 堇菜科 40 茄科 250 梧桐科 130 P1 松叶蕨科 柏科 G6 锦葵科 132 荨麻科 169 五加科 212 P2 石松科 半边莲科 244 景天科 45 茜草科 232 五桠果科 85 P3 卷柏科 报春花科 240 菊科 238 清风藤科 201 西番莲科 101 P5 木贼科 车前科 242 爵床科 259 青藤科 13A 仙人掌科 107 P9 莲座蕨科 唇形科 264 壳斗科 163 秋海棠科 104 仙茅科 318 P11 紫萁科 酢酱草科 69 苦苣苔科 256 忍冬科 233 苋科 63 P13海金沙科 大戟科 136 腊梅科 145 瑞香科 81 小檗科 19 P15 里白科 灯心草科 327 兰科 326 三白草科 28 小二仙草科 78 P19蚌壳蕨科 冬青科 171 藜科 61 伞形科 213 玄参科 252 P21鳞始蕨科 豆科(3 科) 146 楝科 197 桑科 167 旋花科 251 P22骨碎补科 杜鹃花科 215 蓼科 57 莎草科 331 鸭跖草科 280 P25凤尾蕨科 杜英科 128A 柳叶菜科 77 山茶科 108 杨柳科 156 P27铁线蕨科 杜仲科 152 龙舌兰科 313 山矾科 225 杨梅科 159 P32铁角蕨科 椴树科 128 露兜树科 315 山榄科 222 野牡丹科 120 P33金星蕨科 番荔枝科 8 罗汉松科 G7 山龙眼科 84 银杏科 G2 P34乌毛蕨科 番木瓜科 106 萝藦科 231 杉科 G5 榆科 165 P38 桫椤科 防己科 23 落葵科 64 商陆科 59 雨久花科 296 P45水龙骨科 凤梨科 286 马鞭草科 263 十字花科 39 鸢尾科 307 P50 苹科 凤仙花科 71 马齿苋科 56 石榴科 75 远志科 42 P51槐叶苹科 浮萍科 303 马钱科 228 石蒜科 306 芸香科 194 P52满江红科 橄榄科 196 买麻藤科 G12 石竹科 53 泽泻科 267 裸子植物 海桑科 74 牻牛儿苗科 67 使君子科 121 樟科 11 G1 苏铁科 海桐花科 88 毛茛科 15 柿树科 221 猪笼草科 27 G2 银杏科 禾本科 332 茅膏菜科 48 鼠李科 190 竹芋科 292 G3 南洋杉科 红木科 91 美人蕉科 291 薯蓣科 311 紫草科 249 G4 松科 红树科 122 木兰科 1 水鳖科 266 紫金牛科 223 G5 杉科 胡椒科 28 木麻黄科 164 睡莲科 18 紫茉莉科 83 G6 柏科 葫芦科 103 木棉科 131 松科 G4 紫树科 211 G7 罗汉松科 黄杨科 154 木樨科 229 苏铁科 G1 紫葳科 257 G12买麻藤科 夹竹桃科 230 南洋杉科 G3 桃金娘科 118 棕榈科 314 姜科 290 牛栓藤科 206 天料木科 94

实验1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一、目的学会鉴别根的各种形态,为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打下基础。二、内容(参考附录II,摘自《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下同)1、根的形态与分类根通常是植物体向主中伸长的部分,用以支持植物体和由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的营养器官,一般不生芽,决不生叶和花。观察项目定义观察植物按发生情况分当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的根主根金腰箭,花生称为主根。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就在一定部位产生分支,形侧根金腰箭,花生成侧根,侧根上仍能产生新的分支。种子萌发不久,主根萎缩而发生许多与主根难于区须根水稻别的成簇的根。定根主根和侧根都有一定的发生位置,因此又称定根。植物除能由种子产生定根外,还能从茎、叶、老根不定根和胚轴上产生根,这些根产生的位置不固定,统称不定根,不定根也可能产生侧根。凡主根粗壮发达,主根和侧根有明显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为直根系。主根不发达或很早就停止生长,由茎基部产生的不须根系定根组成的根系。按生存时间分在一年内,从植物种子萌发至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的一年生根根。从第一年植物种子萌发越冬至翌年开花结果后即枯二年生根死的根。多年生根生存三年以上的根。按生长场所分地生根生于地下的根。水生根水生植物的根气生根石斛兰,绿萝生于地面上的根,如附生植物的根。寄生根伸入寄主植物组织的根,如寄生植物的根。苑丝子,桑寄生有些植物的营养器官,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特殊根变态类的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型现象称为营养器官变态。由下胚轴和主根发育而来,植物的营养贮藏在变态肉质直根萝卜,葫萝卜根内,以供抽苔和开花使用。块根番薯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来,根内细胞贮藏大量的淀
实验 1 植物根的形态特征 一、目的 学会鉴别根的各种形态,为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打下基础。 二、内容(参考附录 II,摘自《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下同) 1、根的形态与分类 根通常是植物体向土中伸长的部分,用以支持植物体和由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料的营养 器官,一般不生芽,决不生叶和花。 观察项目 定义 观察植物 按发生情况分 主根 当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的根 称为主根。 金腰箭,花生 侧根 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就在一定部位产生分支,形 成侧根,侧根上仍能产生新的分支。 金腰箭,花生 须根 种子萌发不久,主根萎缩而发生许多与主根难于区 别的成簇的根。 水稻 定根 主根和侧根都有一定的发生位置,因此又称定根。 不定根 植物除能由种子产生定根外,还能从茎、叶、老根 和胚轴上产生根,这些根产生的位置不固定,统称 不定根,不定根也可能产生侧根。 直根系 凡主根粗壮发达,主根和侧根有明显区别的根系称 为直根系。 须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很早就停止生长,由茎基部产生的不 定根组成的根系。 按生存时间分 一年生根 在一年内,从植物种子萌发至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的 根。 二年生根 从第一年植物种子萌发越冬至翌年开花结果后即枯 死的根。 多年生根 生存三年以上的根。 按生长场所分 地生根 生于地下的根。 水生根 水生植物的根 气生根 生于地面上的根,如附生植物的根。 石斛兰,绿萝 寄生根 伸入寄主植物组织的根,如寄生植物的根。 菟丝子,桑寄生 根 变 态 类 型 有些植物的营养器官,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特殊 的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这种 现象称为营养器官变态。 肉质直根 由下胚轴和主根发育而来,植物的营养贮藏在变态 根内,以供抽苔和开花使用。 萝卜,葫萝卜 块根 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来,根内细胞贮藏大量的淀 番薯

粉等营养物质,一株植物可形成多个块根。玉米植株在靠近地面的茎节上,生出一些不定根,支持根玉米,榕树它们向下伸入土中,有支持植株、增强吸收的作用一些植物的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茎上生出不定根攀援根常春藤以固着于其他支持物表面而攀援上升。一些生长在沿海或沼泽地带的植物产生一部分向上落羽杉呼吸根生长的根,适宜输送空气。有些寄生植物的茎缠绕在寄主茎上,他们的不定根寄生根菀丝子形成吸器侵入寄主体内吸收水分和有机养料。根瘤细菌侵入豆科植物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根瘤结构。是高等植物根与某些真菌的共生体。有内生菌根、菌根外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2、植物整体情况观察项目【|定义观察植物按生长场所分陆生植物生长在陆地。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附着在别种植物或物体上生长,但并不依赖别种植附生植物物供给养料。着生在别种植物体上,!以其特殊的器官吸收寄主植寄生植物物的养料而生活。可分为地上性寄生植物和地下性菀丝子,无根藤:檀香寄生植物。三、思考题1、根主要有哪些特征在识别种类时易于加以利用?2、解释直根系和须根系,并各举一例
粉等营养物质,一株植物可形成多个块根。 支持根 玉米植株在靠近地面的茎节上,生出一些不定根, 它们向下伸入土中,有支持植株、增强吸收的作用。 玉米,榕树 攀援根 一些植物的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茎上生出不定根, 以固着于其他支持物表面而攀援上升。 常春藤 呼吸根 一些生长在沿海或沼泽地带的植物产生一部分向上 生长的根,适宜输送空气。 落羽杉 寄生根 有些寄生植物的茎缠绕在寄主茎上,他们的不定根 形成吸器侵入寄主体内吸收水分和有机养料。 菟丝子 根瘤 根瘤细菌侵入豆科植物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 结构。 菌根 是高等植物根与某些真菌的共生体。有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2、植物整体情况 观察项目 定义 观察植物 按生长场所分 陆生植物 生长在陆地。 水生植物 生长在水中。 附生植物 附着在别种植物或物体上生长,但并不依赖别种植 物供给养料。 寄生植物 着生在别种植物体上,以其特殊的器官吸收寄主植 物的养料而生活。可分为地上性寄生植物和地下性 寄生植物。 菟丝子,无根藤;檀香 三、思考题 1、根主要有哪些特征在识别种类时易于加以利用? 2、解释直根系和须根系,并各举一例

实验2植物茎的形态特征一、目的学会鉴别茎的各种形态,为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打下基础。二、内容(参考附录)茎是叶和花等器官着生的轴,通常在叶腋生有芽,由芽发生茎的分枝,即枝条和小枝条。茎或枝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各节之间的距离叫节间。叶与其着生的茎所成的夹角称为叶胶。观察项目「定义观察植物茎种类(按茎质地、分枝、生长状态、生存期等分)植物茎显著木质化而木质部极发达者。分为乔木本植物白兰木和灌木,常绿和落叶。植物茎木质化程度低而为草质,开花结果后即草本植物菜心枯死的植物。有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松树,喜树灌木含笑,大红花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基部常分枝。半灌木是或多或少带灌木状的植物。是一切具有长而细弱、不能直立,只能倚附其藤本葡萄,炮仗花他植物或物体支持向上攀升的植物。可分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茎完全隐藏在地下,地面上只看到叶和花梗的无茎植物植物。茎的形态叶痕番木瓜、鸡蛋花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维管束痕叶痕上可见维管束着生的痕迹。番木瓜、鸡蛋花沙梨芽鳞痕芽鳞苞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在形成周皮过程中,在原来气孔位置下面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产生一团圆球形、皮孔榕树、苦楝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称补充细胞。由于补充细胞增多,向外胀大突出,形成的裂口。通过皮孔,茎内细胞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假茎外形类似茎,但其是由叶鞘包裹而成。花叶艳山姜、香蕉芽的类型着生位置固定,顶芽(顶端),腋芽(叶腋)。定芽一个叶通常有一个腋芽,也有一个叶腋有几个大红花、县花芽,中央的为主芽(腋芽),旁边的为副芽。不定芽在茎的节间、老茎、叶片、根长出的芽。顶芽大红花、蒲桃在枝顶着生的芽。腋芽在叶腋着生的芽。芽外没有鳞片,只有幼叶包住,草本植物,热裸芽沙梨、含笑、茶带、亚热带潮湿地区的木本植物。芽外有鳞片(变态叶)包住,预防冬天的低温鳞芽和干旱
实验 2 植物茎的形态特征 一、目的 学会鉴别茎的各种形态,为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打下基础。 二、内容(参考附录) 茎是叶和花等器官着生的轴,通常在叶腋生有芽,由芽发生茎的分枝,即枝条和小枝条。 茎或枝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各节之间的距离叫节间。叶与其着生的茎所成的夹角称为叶 腋。 观察项目 定义 观察植物 茎种类(按茎质地、分枝、生长状态、生存期等分) 木本植物 植物茎显著木质化而木质部极发达者。分为乔 木和灌木,常绿和落叶。 白兰 草本植物 植物茎木质化程度低而为草质,开花结果后即 枯死的植物。有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 菜心 乔木 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 松树,喜树 灌木 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基部常分枝。 含笑,大红花 半灌木 是或多或少带灌木状的植物。 藤本 是一切具有长而细弱、不能直立,只能倚附其 他植物或物体支持向上攀升的植物。可分木质 藤本和草质藤本。 葡萄,炮仗花 无茎植物 茎完全隐藏在地下,地面上只看到叶和花梗的 植物。 茎的形态 叶痕 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番木瓜、鸡蛋花 维管束痕 叶痕上可见维管束着生的痕迹。 番木瓜、鸡蛋花 芽鳞痕 芽鳞苞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沙梨 皮孔 在形成周皮过程中,在原来气孔位置下面的木 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产生一团圆球形、 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称补充细胞。由于补充 细胞增多,向外胀大突出,形成的裂口。通过 皮孔,茎内细胞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榕树、苦楝 假茎 外形类似茎,但其是由叶鞘包裹而成。 花叶艳山姜、香蕉 芽的类型 定芽 着生位置固定,顶芽(顶端),腋芽(叶腋)。 一个叶通常有一个腋芽,也有一个叶腋有几个 芽,中央的为主芽(腋芽),旁边的为副芽。 大红花、昙花 不定芽 在茎的节间、老茎、叶片、根长出的芽。 顶芽 在枝顶着生的芽。 大红花、蒲桃 腋芽 在叶腋着生的芽。 裸芽 芽外没有鳞片,只有幼叶包住,草本植物,热 带、亚热带潮湿地区的木本植物。 沙梨、含笑、茶 鳞芽 芽外有鳞片(变态叶)包住,预防冬天的低温 和干旱

包括一个生长锥及其周围的突起(附属物),包枝芽括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幼叶和腋芽原基。大红花、番木瓜、含笑是节间很短没有发育的枝条。是花或花序的原始体,外观较叶芽肥大,内含花芽花或花序各部的原基。芽形成后能继续生长,活动,当年生长为枝条小驳骨、竹、红背桂活动芽或花的芽。休眠芽茎基部的芽,不活动,成休眠状态。按生长习性分直立茎松、大王椰子茎垂直于地面。缠绕茎茎螺旋状缠绕于他物上,缠绕有左右方向。五爪金龙、鸡屎藤用卷须、小根、吸盘或其他特有的卷附器官攀攀援茎爬山虎、水瓜、绿萝登于他物上,这种植物所具有的茎。匍甸茎茅莓、崩大碗茎平卧于地上,节上生根。长枝节间长,进行营养生长时形成的枝条。沙梨、银杏,松短枝节间短,能产生花芽的枝条。分枝类型主茎顶芽生长旺盛,形成直立粗壮主于,而侧单轴分枝松、落羽杉、桉枝的发育程度远不如主茎。侧枝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次级侧枝。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死亡或生长极慢,或分化为花芽,而靠近顶芽的一个腋芽迅速发展成为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不久,这一新枝的顶合轴分枝蒲桃、龙眼、石栗芽又同样停止生长,再由其侧下的一个腋芽发育成枝条,如此重复进行。这样形成的主轴是一段很短的主茎与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顶芽生长出一段主茎后,停止发育,或分化为假二叉分花芽,而其下两侧对生侧芽同时发育形成新枝,牛繁缕、茉莉、石竹枝新枝的顶芽和侧芽生长活动与主茎相同,如此继续发育。由项端分生组织一分为二所致,多见于低等植铺地二叉分枝物。禾本科植物分枝方式特殊,在四、五叶期,茎基部节上的某些腋芽发育为新枝,同时在发生新枝的节上形成不定根。禾本科植物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葉。新枝的基部以后还可再形成新分枝。水稻等作物产生分枝的节称为分节,藥水稻、小麦位的高低与分的成穗率密切相关。藻位愈低,其分藥发生愈早,容易成穗;分位越高,分发生越迟,生长期短,往往不能成穗,而成无效分。无效分消耗植物养分,降低产量。茎变态类型根状茎横向生长于土壤之中,外形与根有些相根状茎似,但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退化的叶和竹、莲腋芽,腋芽可长成地上枝,同时在节上产生不
枝芽 包括一个生长锥及其周围的突起(附属物),包 括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幼叶和腋芽原基。 是节间很短没有发育的枝条。 大红花、番木瓜、含笑 花芽 是花或花序的原始体,外观较叶芽肥大,内含 花或花序各部的原基。 活动芽 芽形成后能继续生长,活动,当年生长为枝条 或花的芽。 小驳骨、竹、红背桂 休眠芽 茎基部的芽,不活动,成休眠状态。 按生长习性分 直立茎 茎垂直于地面。 松、大王椰子 缠绕茎 茎螺旋状缠绕于他物上,缠绕有左右方向。 五爪金龙、鸡屎藤 攀援茎 用卷须、小根、吸盘或其他特有的卷附器官攀 登于他物上,这种植物所具有的茎。 爬山虎、水瓜、绿萝 匍匐茎 茎平卧于地上,节上生根。 茅莓、崩大碗 长枝 节间长,进行营养生长时形成的枝条。 沙梨、银杏,松 短枝 节间短,能产生花芽的枝条。 分枝类型 单轴分枝 主茎顶芽生长旺盛,形成直立粗壮主干,而侧 枝的发育程度远不如主茎。侧枝也以同样的方 式形成次级侧枝。 松、落羽杉、桉 合轴分枝 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死亡或生长极慢,或分化 为花芽,而靠近顶芽的一个腋芽迅速发展成为 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不久,这一新枝的顶 芽又同样停止生长,再由其侧下的一个腋芽发 育成枝条,如此重复进行。这样形成的主轴是 一段很短的主茎与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 蒲桃、龙眼、石栗 假 二 叉 分 枝 顶芽生长出一段主茎后,停止发育,或分化为 花芽,而其下两侧对生侧芽同时发育形成新枝, 新枝的顶芽和侧芽生长活动与主茎相同,如此 继续发育。 牛繁缕、茉莉、石竹 二叉分枝 由顶端分生组织一分为二所致,多见于低等植 物。 铺地蜈蚣 分蘖 禾本科植物分枝方式特殊,在四、五叶期,茎 基部节上的某些腋芽发育为新枝,同时在发生 新枝的节上形成不定根。禾本科植物这种分枝 方式称为分蘖。新枝的基部以后还可再形成新 枝。水稻等作物产生分枝的节称为分蘖节,蘖 位的高低与分蘖的成穗率密切相关。蘖位愈低, 其分蘖发生愈早,容易成穗;分蘖位越高,分 蘖发生越迟,生长期短,往往不能成穗,而成 无效分蘖。无效分蘖消耗植物养分,降低产量。 水稻、小麦 茎变态类型 根状茎 根状茎横向生长于土壤之中,外形与根有些相 似,但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退化的叶和 腋芽,腋芽可长成地上枝,同时在节上产生不 竹、莲

定根。由根状茎的先端膨大而来,有节和节间,节上有鳞叶,腋芽,顶芽。根状茎由茎基部的叶腋块茎长出,在末端膨大,是为块茎,块茎上有一个马铃薯,天麻个芽眼,是节所在地,上有鳞叶,但早落见不到,芽眼上有鳞芽。地下茎极度缩短成鳞茎盘,基部有不定根,最鳞茎洋葱、蒜、水仙、百合外面的几片鳞片变成干膜质,起保护作用。是短而肥大的地下茎。由长入土中纤甸枝顶端球茎发育而来。球茎有明显的节与节间,节上具褐荸荠、慈姑色膜状鳞叶和腋芽,其顶端有顶芽。枝条变态为刺,具有保护作用,称为茎刺或枝茎刺柚、山楂、枸杞、钩藤。刺。茎卷须枝条变成卷须,攀援用。葡萄,瓜类茎扁平、叶状、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叶叶状茎县花、竹节蓼则退化成鳞片状、针状,甚至缺失。一些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叶常退化,而茎肥大肉质茎仙人掌多汁,呈绿色,不仅可贮藏水分和养料,还可进行光合作用。三、思考题1、从外形区分,根和茎有何不同?2、选取10种植物,根据观察内容列表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根系、生长场所、根变态类型:茎种类、生长习性、分枝类型、变态类型等。3、在野外,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茎形态特征的描述?
定根。 块茎 由根状茎的先端膨大而来,有节和节间,节上 有鳞叶,腋芽,顶芽。根状茎由茎基部的叶腋 长出,在末端膨大,是为块茎,块茎上有一个 个芽眼,是节所在地,上有鳞叶,但早落见不 到,芽眼上有鳞芽。 马铃薯,天麻 鳞茎 地下茎极度缩短成鳞茎盘,基部有不定根,最 外面的几片鳞片变成干膜质,起保护作用。 洋葱、蒜、水仙、百合 球茎 是短而肥大的地下茎。由长入土中纤匐枝顶端 发育而来。球茎有明显的节与节间,节上具褐 色膜状鳞叶和腋芽,其顶端有顶芽。 荸荠、慈姑 茎刺 枝条变态为刺,具有保护作用,称为茎刺或枝 刺。 柚、山楂、枸杞、钩藤。 茎卷须 枝条变成卷须,攀援用。 葡萄,瓜类 叶状茎 茎扁平、叶状、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叶 则退化成鳞片状、针状,甚至缺失。 昙花、竹节蓼 肉质茎 一些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叶常退化,而茎肥大 多汁,呈绿色,不仅可贮藏水分和养料,还可 进行光合作用。 仙人掌 三、思考题 1、从外形区分,根和茎有何不同? 2、选取 10 种植物,根据观察内容列表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根系、生长场所、根变态类 型;茎种类、生长习性、分枝类型、变态类型等。 3、在野外,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茎形态特征的描述?

实验3植物叶的形态特征一、目的1、学会鉴别和描述叶的各种形态,为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打下基础。2、学习制作叶的干制标本的基本方法。二、内容和方法(参考附录)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器官。叶包括叶柄、叶片和托叶。1、完全叶和不完全叶观察枇杷、沙梨等叶,区分叶片、叶柄和托叶,这些都是完全叶;观察菜心抽苔时的嫩叶,只有叶片无叶柄,为无柄叶;观察大叶相思的叶,它是叶柄的变态(可对照幼苗标本来认识其叶的形态)。2、禾本科植物的叶观察水稻叶,区分叶片、叶鞘和叶枕,然后再细看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腹面,识别叶舌和叶耳,它们有何功能?3、叶序是指叶在茎或枝上的排列方式。叶序定义观察植物茎生叶着生于茎上或枝上的叶。基生叶植物的茎极度缩短而极不明显,其叶如从根上生出。莲花状丛生基生叶集中生成一莲花状。互生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着生1片叶。对生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着生2片叶。轮生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着生3片以上的叶。簇生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着生1片叶,但节间极度缩短。4、叶型是区别植物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指叶片的形状,也适用于萼片、花瓣等扁平的器官。还包括叶尖、叶基、叶缘、叶裂等情况。叶片形状定义观察植物针形细长而顶尖如针,横切面三角形或菱形。长而狭,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且全长略等条形、线形宽,两侧边缘近平行。长约为宽的4-5倍,中部或中部以下最宽,披针形向上下两端渐狭。长约为宽的4-5倍,中部以上最宽,向下渐倒披针形狭。矩圆形长约为宽的3-4倍,两侧边缘略平行。长约为宽的3-4倍,两侧边缘不平行而呈弧椭圆形形,顶、基两端略相等。卵形形如鸡卵。中部以下较宽。心形长宽比例如卵形,但基部宽圆而凹缺。三角形基部宽呈平截形,三边几相等。楔形上端宽,而两侧向下成直线渐变狭。扇形顶端宽而圆,向下渐狭,如扇状。带形宽阔而特别长的长形叶
实验 3 植物叶的形态特征 一、目的 1、学会鉴别和描述叶的各种形态,为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打下基础。 2、学习制作叶的干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二、内容和方法(参考附录)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器官。叶包括叶柄、叶片和托叶。 1、完全叶和不完全叶 观察枇杷、沙梨等叶,区分叶片、叶柄和托叶,这些都是完 全叶;观察菜心抽苔时的嫩叶,只有叶片无叶柄,为无柄叶;观察大叶相思的叶,它是叶柄 的变态(可对照幼苗标本来认识其叶的形态)。 2、禾本科植物的叶 观察水稻叶,区分叶片、叶鞘和叶枕,然后再细看叶片和叶鞘 相接处的腹面,识别叶舌和叶耳,它们有何功能? 3、叶序 是指叶在茎或枝上的排列方式。 叶序 定义 观察植物 茎生叶 着生于茎上或枝上的叶。 基生叶 植物的茎极度缩短而极不明显,其叶如从根上生出。 莲花状丛生 基生叶集中生成一莲花状。 互生 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着生 1 片叶。 对生 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着生 2 片叶。 轮生 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着生 3 片以上的叶。 簇生 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着生 1 片叶,但节间极度缩短。 4、叶型 是区别植物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指叶片的形状,也适用于萼片、花 瓣等扁平的器官。还包括叶尖、叶基、叶缘、叶裂等情况。 叶片形状 定义 观察植物 针形 细长而顶尖如针,横切面三角形或菱形。 条形、线形 长而狭,长约为宽的 5 倍以上,且全长略等 宽,两侧边缘近平行。 披针形 长约为宽的 4-5 倍,中部或中部以下最宽, 向上下两端渐狭。 倒披针形 长约为宽的 4-5 倍,中部以上最宽,向下渐 狭。 矩圆形 长约为宽的 3-4 倍,两侧边缘略平行。 椭圆形 长约为宽的 3-4 倍,两侧边缘不平行而呈弧 形,顶、基两端略相等。 卵形 形如鸡卵。中部以下较宽。 心形 长宽比例如卵形,但基部宽圆而凹缺。 三角形 基部宽呈平截形,三边几相等。 楔形 上端宽,而两侧向下成直线渐变狭。 扇形 顶端宽而圆,向下渐狭,如扇状。 带形 宽阔而特别长的长形叶

多汁,长度超过其宽度许多倍,横切面多少管状成圆形,中空。长而细狭,大部分带革质的叶片,自基部至钻形顶端渐变细瘦而顶端尖。鳞形小而形如鱼鳞状。叶片顶端卷须状、芒尖、尾尖、渐尖、锐尖、截形等叶片基部心形、戟载形、截形、盾状、楔形、抱茎等叶缘全缘、波状、锯齿、反卷、缺刻、有睫毛等叶片分裂浅裂、半裂、深裂、全裂,羽状、掌状等5、脉序指叶脉分布的方式,由主脉、侧脉和小脉组成。主脉(中脉)是位于叶片中央的较粗壮的一条,侧脉是由主脉两侧发出的第一次分支,小脉(细脉)是联结各侧脉间的次级脉。脉序定义观察植物侧脉与主脉平行达叶顶或自中脉分出走向叶缘而没平行脉有显明的小脉联结。直出平行脉水稻、虎尾兰侧脉从主脉基部发出,与主脉平行达叶顶。侧出平行脉侧脉自主脉分出走向叶缘而没有显明的小脉联结。美人蕉、姜花盾状叶或掌状叶的脉从叶柄顶部放射状发出,无明显辐射平行脉蒲葵、莲的小脉联结。从基部发出几条主脉,两侧的脉弧曲达叶顶,无明显弧状平行脉竹、车前草小脉联结。网状脉叶脉数回分枝而有小脉相互联结成网。羽状脉侧脉由中脉分出排成羽毛状。茉莉、红背桂掌状脉麻、番木瓜有几条等粗的主脉由叶柄顶端射出,成掌状。银杏叉状脉脉全为叉状分枝。三出脉由基部或远离基部发出三条等粗的主脉。樟树、阴香6、单叶和复叶每个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称为单叶。有两片至多片分离的叶片生在一个总叶柄或总叶轴上,称为复叶:这些叶片称为小叶,小叶本身的柄称为小叶柄:小叶的托叶称为小托叶。定义复叶类型观察植物羽状复叶侧生小叶排列在总叶柄的两侧成羽毛状。紫藤、月季、朱缨花奇数羽状复叶顶端生有1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单数。月季、蚕豆偶数羽状复叶顶端生有2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双数。花生、荔枝、朱缨花一回羽状复叶总叶柄两侧不分枝而具一列小叶。黄槐、麻楝总叶柄两侧分枝1次,分枝两侧再着生羽状蓝花楹、朱缕花二回羽状复叶排列的小叶。总叶柄两侧分枝2次,最末回分枝两侧再着三回羽状复叶南天竹、幌伞枫、广东菜豆树生羽状排列的小叶。掌状复叶木棉、鹅掌藤小叶集中在总叶柄顶端,排列如手掌状。三出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三出掌状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着生于叶柄顶端,小叶柄云南黄素馨
管状 多汁,长度超过其宽度许多倍,横切面多少 成圆形,中空。 钻形 长而细狭,大部分带革质的叶片,自基部至 顶端渐变细瘦而顶端尖。 鳞形 小而形如鱼鳞状。 叶片顶端 卷须状、芒尖、尾尖、渐尖、锐尖、截形等 叶片基部 心形、戟形、截形、盾状、楔形、抱茎等 叶缘 全缘、波状、锯齿、反卷、缺刻、有睫毛等 叶片分裂 浅裂、半裂、深裂、全裂,羽状、掌状等 5、脉序 指叶脉分布的方式,由主脉、侧脉和小脉组成。主脉(中脉)是位于叶片 中央的较粗壮的一条,侧脉是由主脉两侧发出的第一次分支,小脉(细脉)是联结各侧脉间 的次级脉。 脉序 定义 观察植物 平行脉 侧脉与主脉平行达叶顶或自中脉分出走向叶缘而没 有显明的小脉联结。 直出平行脉 侧脉从主脉基部发出,与主脉平行达叶顶。 水稻、虎尾兰 侧出平行脉 侧脉自主脉分出走向叶缘而没有显明的小脉联结。 美人蕉、姜花 辐射平行脉 盾状叶或掌状叶的脉从叶柄顶部放射状发出,无明显 的小脉联结。 蒲葵、莲 弧状平行脉 从基部发出几条主脉,两侧的脉弧曲达叶顶,无明显 小脉联结。 竹、车前草 网状脉 叶脉数回分枝而有小脉相互联结成网。 羽状脉 侧脉由中脉分出排成羽毛状。 茉莉、红背桂 掌状脉 有几条等粗的主脉由叶柄顶端射出,成掌状。 蓖麻、番木瓜 叉状脉 脉全为叉状分枝。 银杏 三出脉 由基部或远离基部发出三条等粗的主脉。 樟树、阴香 6、单叶和复叶 每个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称为单叶。有两片至多片分离的叶片生 在一个总叶柄或总叶轴上,称为复叶;这些叶片称为小叶,小叶本身的柄称为小叶柄;小叶 的托叶称为小托叶。 复叶类型 定义 观察植物 羽状复叶 侧生小叶排列在总叶柄的两侧成羽毛状。 紫藤、月季、朱缨花 奇数羽状复叶 顶端生有 1 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单数。 月季、蚕豆 偶数羽状复叶 顶端生有 2 小叶,小叶的数目为双数。 花生、荔枝、朱缨花 一回羽状复叶 总叶柄两侧不分枝而具一列小叶。 黄槐、麻楝 二回羽状复叶 总叶柄两侧分枝 1 次,分枝两侧再着生羽状 排列的小叶。 蓝花楹、朱缨花 三回羽状复叶 总叶柄两侧分枝 2 次,最末回分枝两侧再着 生羽状排列的小叶。 南天竹、幌伞枫、广东菜豆树 掌状复叶 小叶集中在总叶柄顶端,排列如手掌状。 木棉、鹅掌藤 三出复叶 由三片小叶组成。 三出掌状复叶 由三片小叶组成,着生于叶柄顶端,小叶柄 云南黄素馨

等长或不等长,排列为掌状。由三片小叶组成,顶端小叶着生在延伸的叶刺桐、野葛三出羽状复叶轴上,排列为羽状。是含有三小叶而只有顶端一个小叶发育成单身复叶柚、葫芦茶熟的叶。7、叶的变态类型叶的变定义观察植物态类型叶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包在鳞芽外具保护作用:根状茎(如竹、藕)、球茎(荸荠)、块茎(马铃薯)等变态茎鳞叶上退化的鳞叶或鳞片:百合、洋葱的鳞茎上肉质具贮藏组织的鳞叶。叶卷须叶或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有攀援作用。叶刺叶变为刺状。捕虫叶叶变态成盘状或瓶状,适于捕虫。叶状柄叶片退化,叶柄扁平似叶状。苞片萼片外方的变态叶,有保护作用。总苞生于花序基部的变态叶,起保护作用。8、叶镶嵌在野外选择1-2种植物,观察叶镶嵌现象,注意其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迭而成镶嵌状态。三、实际操作利用课外时间,到野外采集叶片各种各样的标本,压成干标本,并注明各种形态的名称。采集的标本按叶片的形状、叶尖的形状、叶基的形状和叶缘的形状等各采几种。注:叶干标本的简易制作采集完整的老叶(幼叶没有代表性),把其逐一展开夹在草纸(或旧杂志)上,然后在草纸上再压上一些厚书,每天更换一次纸,经4-5天后,当叶片展开和干燥后,即可把其钉或用透明胶粘在图画纸或笔记本上保存。四、思考题1、选取10种植物,根据观察内容列表填写相关信息。包括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叶裂、叶柄、叶序、脉序、单复叶、托叶、叶的变态类型等,至少包括2种单子叶植物。2、试述营养器官形态特征在植物系统分类中的作用和意义。3、试述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类型的来源及其作用。附:描述范例:大戟科红背桂(红背桂花)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Lour.(直根系。)常绿灌木,高1~2m,全株无毛。分枝多,具白色乳汁。单叶,对生,稀互生或3片轮生;托叶早落:叶柄短,长约5mm;叶片纸质,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5cm
等长或不等长,排列为掌状。 三出羽状复叶 由三片小叶组成,顶端小叶着生在延伸的叶 轴上,排列为羽状。 刺桐、野葛 单身复叶 是含有三小叶而只有顶端一个小叶发育成 熟的叶。 柚、葫芦茶 7、叶的变态类型 叶 的 变 态类型 定义 观察植物 鳞叶 叶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包在鳞芽外具保护作用;根状茎 (如竹、藕)、球茎(荸荠)、块茎(马铃薯)等变态茎 上退化的鳞叶或鳞片;百合、洋葱的鳞茎上肉质具贮藏组 织的鳞叶。 叶卷须 叶或叶的一部分变成卷须,有攀援作用。 叶刺 叶变为刺状。 捕虫叶 叶变态成盘状或瓶状,适于捕虫。 叶状柄 叶片退化,叶柄扁平似叶状。 苞片 萼片外方的变态叶,有保护作用。 总苞 生于花序基部的变态叶,起保护作用。 8、叶镶嵌 在野外选择 1-2 种植物,观察叶镶嵌现象,注意其相邻两节的叶,总是 不相迭而成镶嵌状态。 三、实际操作 利用课外时间,到野外采集叶片各种各样的标本,压成干标本,并注明各种形态的名称。 采集的标本按叶片的形状、叶尖的形状、叶基的形状和叶缘的形状等各采几种。 注: 叶干标本的简易制作 采集完整的老叶(幼叶没有代表性),把其逐一展开夹在草纸 (或旧杂志)上,然后在草纸上再压上一些厚书,每天更换一次纸,经 4-5 天后,当叶片展 开和干燥后,即可把其钉或用透明胶粘在图画纸或笔记本上保存。 四、思考题 1、选取 10 种植物,根据观察内容列表填写相关信息。包括叶形、叶尖、叶基、叶缘、 叶裂、叶柄、叶序、脉序、单复叶、托叶、叶的变态类型等,至少包括 2 种单子叶植物。 2、试述营养器官形态特征在植物系统分类中的作用和意义。 3、试述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类型的来源及其作用。 附:描述范例: 红背桂(红背桂花)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大戟科 (直根系。)常绿灌木,高 1~2m,全株无毛。分枝多,具白色乳汁。单叶,对生,稀互 生或 3 片轮生;托叶早落;叶柄短,长约 5mm;叶片纸质,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 5~15c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植物学习题集(各章节练习,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蕨类植物复习(含答案).doc
- 《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林业和园林植物资源生物学术语 Essential terms of forest and horticultural plant resources.docx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植物学试题B卷2(无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植物学试题A卷1(无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1-2012年第二学期植物学试题B卷(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1-2012年第二学期植物学试题A卷(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年第一学期植物学试题B卷(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年第二学期植物学试题B卷(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年第一学期植物学试题A卷(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年第二学期植物学试题A卷(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9-2010年第一学期植物学试题B卷(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9-2010年第一学期植物学试题A卷(含参考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分类学).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形态解剖学).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讲稿)分子生物学概论.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讲稿)实验技术概论.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讲稿)血浆清蛋白分离、纯化与鉴定.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讲稿)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脂蛋白.pdf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植物细胞.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Botany(主讲:林正眉).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一节 根.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二节 茎.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三节 叶.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地衣(Lichen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藻类植物.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4.2-4.9).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4.1-4.3).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苔藓植物 Bryophyta.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phyta).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图解分化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 Angiosperm.ppt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一章).doc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果蝇(Drodophila melanogaster)的观察与试验设计.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