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二讲 线性子空间

第二讲线性子空间 一、线性子空间的定义及其性质 1.定义:设是数域K上的线性空间V的一个非空子集合,且对V已有的线 性运算满足以下条件 (1)如果Xy∈M,则X+ye (2)如果κ∈Ⅵ,k∈k,则k∈Ⅵ, 则称Ⅵ是V的一个线性子空间或子空间。 2.性质:(1)线性子空间Ⅵ与线性空间V享有共同的零元素; (2)Ⅵ中元素的负元素仍在Ⅵ中。 E证明(1)0x=0 ∵x∈V1∈p v中的零元素也在Ⅵ中,Ⅵ与V享有共同的零元素。 (2)Vx∈H1 (-1)=(-为∈V1封闭性 中元素的负元素仍在ⅵ中 3.分类:子空间可分为平凡子空间和非平凡子空间 平凡子空间:{0和V本身 非平凡子空间:除以上两类子空间 4.生成子空间:设XX:Mm为V中的元素,它们的所有线性组合的集合 kx|k∈K,i=1,2…m 也是V的线性子空间,称为由X、:‰m生(张)成的子空间,记
第二讲 线性子空间 一、线性子空间的定义及其性质 1. 定义:设 V1是数域 K 上的线性空间 V 的一个非空子集合,且对 V 已有的线 性运算满足以下条件 (1) 如果 x、y V1,则 x+y V1; (2) 如果 x V1,k K,则 kx V1, 则称 V1是 V 的一个线性子空间或子空间。 2. 性质:(1)线性子空间 V1与线性空间 V 享有共同的零元素; (2)V1中元素的负元素仍在 V1中。 [证明](1) 0x = 0 1 x V V V 中的零元素也在 V1中,V1与 V 享有共同的零元素。 (2) 1 x V (-1)x=(-x) V1 封闭性 V1中元素的负元素仍在 V1中 3. 分类:子空间可分为平凡子空间和非平凡子空间 平凡子空间:{0}和 V 本身 非平凡子空间:除以上两类子空间 4. 生成子空间:设 x1、x2、·、xm为 V 中的元素,它们的所有线性组合的集合 1 | , 1,2 m i i i i k x k K i m = = 也是 V 的线性子空间,称为由 x1、x2、·、xm生(张)成的子空间,记

为∠(X、:m或者SamⅪ、X2:Mm)。 若X、2:Mm线性无关,则 dm(kn、X2.:Xm)=m 5.基扩定理:设Ⅵ是数域K上的线性空间的一个m维子空间,X、X 始是Ⅵ1的一个基,则这m个基向量必可扩充为Ⅵ的一个基;换 言之,在Ⅵ中必可找到m个元素m+1、m+:,使得X X2:始成为W的一个基。这n-m个元素必不在Ⅵ中。 二、子空间的交与和 1定义:设Ⅵ、V是线性空间∨的两个子空间,则 nn2={x|x∈V1,x∈V2 V+V2={x+ylx∈V1,y∈l2} 分别称为Ⅵ和的交与和。 2定理:若和M是线性空间V的两个子空间,则∩2,收+收均为v的 子空间 证明(1)Vx,y∈h∩V2 +y∈v1x+y∈V2 V∩v2 vx∈∩V2k∈K kx∈V, 2 v∩v2 V∩v2是v的一个线性子空间 (2)Vx,x2∈H1Vy1,y2∈V2 (x1+y)∈V1+V2(x2+y2)∈V1+V2(x1+x2)∈V1(y1+y2)∈2
为 L(x1、x2、·、xm)或者 Span(x1、x2、·、xm)。 若 x1、x2、·、xm线性无关,则 dim{L(x1、x2、·、xm)}=m 5. 基扩定理:设 V1是数域 K 上的线性空间 Vn 的一个 m 维子空间,x1、x2、·、 xm 是 V1的一个基,则这 m 个基向量必可扩充为 Vn 的一个基;换 言之,在 Vn 中必可找到 n-m 个元素 xm+1、xm+2、·、xn,使得 x1、 x2、·、xn 成为 Vn 的一个基。这 n-m 个元素必不在 V1中。 二、子空间的交与和 1.定义:设 V1、V2是线性空间 V 的两个子空间,则 V V x x V x V 1 2 1 2 = | , V V x y x V y V 1 2 1 2 + = + | , 分别称为 V1和 V2的交与和。 2.定理:若 V1和 V2是线性空间 V 的两个子空间,则 V V 1 2,V1+V2均为 V 的 子空间 [证明](1) 1 2 x y V V , 1 x y V + 2 x y V + 1 2 + x y V V 1 2 x V V k K 1 kx V 2 kx V 1 2 kx V V V V 1 2 是 V 的一个线性子空间。 (2) 1 2 1 x x V , 1 2 2 y y V , 1 1 ( ) x y + + V V 1 2 2 2 ( ) x y + + V V 1 2 1 2 ( ) x x + V1 1 2 ( ) y y + V2

(x1+y)+(x2+y2)=(x1+x2)+(y+y2)∈H1+2 Vk∈Kkx1∈Vk1∈H2 k(x, +y)=k,+ky Ek+v V+V2是V的子空间。 4.维数公式:若Ⅵ、是线性空间V的子空间,则有 dim(Vi+Ve)+ dim(Vin Va)= dim+ dimv2 证明设am= nz dime=1n2 dim(Vin vi=m 需要证明dim+Vy=n1+n2-m 设Ⅺ、:期m是v∩v的一个基,根据基扩定理 存在1)y、y:m-m∈,使Ⅺ、炤:m、y、y:m1-m成为的 个基; 2)z1、2;zmn2-m∈v,使Ⅺ、、;‰m、z1、z2;zm2-m 成为的一个基; 考察焖:期my、y:‰n1-mz、z2:Zn2-m 若能证明它为Ⅵ+的一个基,则有dim(v+V)=n+n2-m 成为基的两个条件 1)它可以线性表示M+V中的任意元素 2)线性无关 显然条件1)是满足的,现在证明条件2),采用反证法。 假定上述元素组线性相关,则存在一组不全为0的数k、k2:km卩2、p2 pn-m、q、q2:qn2-m使 ∑kx+∑p+∑q=1=0
1 1 2 2 1 2 1 2 1 2 ( ) ( ) ( ) ( ) x y x y x x y y V V + + + = + + + + k K 1 1 kx V 1 2 ky V 1 1 1 1 1 2 k x y kx ky V V ( ) + = + + + V V 1 2 是 V 的子空间。 4. 维数公式:若 V1、V2是线性空间 V 的子空间,则有 dim(V1+V2)+ dim(V1 V2)= dimV1+ dimV2 [证明] 设 dimV1=n1, dimV2=n2, dim(V1 V2)=m 需要证明 dim(V1+V2)=n1+n2-m 设 x1、x2、·、xm是 V1 V2的一个基,根据基扩定理 存在 1)y1、y2、·、yn1-m V1,使 x1、x2、·、xm、y1、y2、·、yn1-m成为 V1的一 个基; 2)z1、z2、·、zn2-m V2,使 x1、x2、·、xm、z1、z2、·、zn2-m 成为 V2的一个基; 考察 x1、x2、·、xm、y1、y2、·、yn1-m、z1、z2、·、zn2-m, 若能证明它为 V1+V2的一个基,则有 dim(V1+V2)=n1+n2-m。 成为基的两个条件: 1) 它可以线性表示 V1+V2中的任意元素 2) 线性无关 显然条件 1)是满足的,现在证明条件 2),采用反证法。 假定上述元素组线性相关,则存在一组不全为 0 的数 k1、k2、·、km、p1、p2、·、 pn1-m、q1、q2、·、qn2-m使 0 i i i i i i k x p y q z + + =

令=∑q=∈V2,则 ∑kx+∑Py=-∈V2但EH∩V2 根据基扩定理∑kx∈H∩V2yEn2,;期y、2 yn-m成为Ⅵ的一个基 同理:q1=0k=0 这与假设矛盾,所以上述元素线性无关,可作为M+V的一个基。 dim(viVa)=ni+ n2-m 子空间的直和 1.定义:设V、V是线性空间V的子空间,若其和空间Ⅵ+V中的任一元素 只能唯一的表示为Ⅵ的一个元素与v的一个元素之和,即 vx∈V1+V2,存在唯一的y∈、z∈V2,使x=y+,则称V+V2 为佐与的直和,记为V⊕V2 子空间的直和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和,仍然是 VI+V2=x+ylxEV, yEV2) 反映的是两个子空间的关系特殊。 2.定理:如下四种表述等价 (1)V+V2成为直和VH2 (2)V∩v2=0} (3)dim(Vi+V2)=dimWit dimv2 (4)、2:X为Ⅵ的基,yy:y为的基,则X、X2:X
令 i i 2 z q z V = ,则 i i i i 2 k x p y z V + = − 但 V V 1 2 根据基扩定理 i i k x V V 1 2 i y V V 1 2 , x1、x2、·、xm、y1、y2、·、 yn1-m成为 V1的一个基 0 i = p 同理: 0 i q = 0 i k = 这与假设矛盾,所以上述元素线性无关,可作为 V1+V2的一个基。 dim(V1+V2)=n1+n2-m 三、子空间的直和 1. 定义:设 V1、V2是线性空间 V 的子空间,若其和空间 V1+V2中的任一元素 只 能 唯一 的表 示为 V1 的一 个 元素 与 V2 的 一个 元素 之和 , 即 1 2 + x V V ,存在唯一的 1 y V 、 2 z V ,使 x y z = + ,则称 V V 1 2 + 为 V1与 V2的直和,记为 V V 1 2 子空间的直和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和,仍然是 V V x y x V y V 1 2 1 2 + = + | , , 反映的是两个子空间的关系特殊。 2. 定理:如下四种表述等价 (1) V V 1 2 + 成为直和 V V 1 2 (2) V V 1 2 =0 (3)dim(V1+V2)=dimV1+ dimV2 (4)x1、x2、·、xs为 V1的基,y1、y2、·、yt为 V2的基,则 x1、x2、·、xs

y、y2:y为V+V2的基 证明(2)和(3)的等价性显然 采用循环证法:(1)→(2)→(4)→(1) (1)→(2):已知V+V2=H⊕V2 假定x≠0且x∈V1∩V2,则 0=0+0=x+(-x) 0∈1+V2,0∈V1,0∈V,,x∈V1,-x∈V 说明对0元素存在两种分解这与直和的定义矛盾所以假定不成立 在V∩v2中只能存在0元素,即nv2={0} (2)→(4):已知H∩V2=0 成为基的两个条件 1)可以线性表示+v中的任意元素 2)线性无关 x∈V、y∈H2,存在如下坐标表示式 sx ∑ x+y可表示v+v中的任元素, X、X:Xy地:y可表示v+v中的任意元素。 假设X、Ⅺ、X、y、y、y线性相关,即存在不全为0的 52…,3,n22,…,n1使 5x+∑my
y1、y2、·、yt为 V V 1 2 + 的基 [证明](2)和(3)的等价性显然 采用循环证法:(1) → (2) → (4) → (1) (1) → (2):已知 V V 1 2 + =V V 1 2 假定 x 0 且 1 2 x V V ,则 0 0 0 ( ) = + = + − x x 1 2 0 + V V , 1 0V , 2 0V , 1 x V , 2 − x V 说明对 0 元素存在两种分解,这与直和的定义矛盾,所以假定不成立, 在 V V 1 2 中只能存在 0 元素,即 V V 1 2 =0 (2) → (4):已知 0 1 2 V V = 成为基的两个条件: 1) 可以线性表示 V1+V2中的任意元素 2)线性无关 1 x V 、 2 y V ,存在如下坐标表示式 1 s i i i x x = = 1 t i i i y y = = x y + 可表示 V1+V2中的任一元素, x1、x2、·、xs、y1、y2、·、yt可表示 V1+V2中的任意元素。 假设 x1、x2、···、xs、y1、y2、···、yt 线性相关,即存在不全为 0 的 1 2 1 2 , , , , , , , s t 使 1 s i i i x = 1 t i i i y = + =0

而x=25x∈Hy=∑ny∈V2 ∑5 x∈1∩V2 0 同理7=2=…==0 这与其线性相关性矛盾,X、X:Xy地:y线性无关 Ⅺ、:Xs、y、y2:y可作为V1+V2的基 (4)→(1):已知(4)成立 在Ⅺ、X2:X、y、y2:y这组基下 x∈V1+V2存在唯一的坐标5152,…,5,1,n2,…使 X=∑5x+∑ny xEH∑ny∈n2 V+V2成为直和 作业:P25-26,11、12、13
而 1 s i i i x x = = V1 1 t i i i y y = = V2 1 s i i i x = =-y V2 1 s i i i x = V V 1 2 1 s i i i x = =0 1 2 0 = = = = s 同理 1 2 0 = = = = t 这与其线性相关性矛盾,x1、x2、·、xs、y1、y2、·、yt线性无关 x1、x2、·、xs、y1、y2、·、yt可作为 V V 1 2 + 的基 (4) → (1):已知(4)成立 在 x1、x2、·、xs、y1、y2、·、yt这组基下 1 2 + x V V 存在唯一的坐标 1 2 1 2 , , , , , , , s t 使 x= 1 s i i i x = 1 t i i i y = + 1 s i i i x = V1 2 1 t i i i y V = V V 1 2 + 成为直和 作业:P25-26,11、12、1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一讲 线性空间.doc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资源(MATLAB版)序言、目录.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十三讲 Penrose广义逆矩阵(1).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十二讲 满秩分解与奇异值分解.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十一讲 矩阵的QR分解.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十讲 矩阵的三角分解.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九讲 矩阵微分方程.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六讲 Jordon标准形的变换与应用.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三讲 线性变换及其矩阵.doc
- 《小波分析》系列讲座7.doc
- 《小波分析》系列讲座6.doc
- 《小波分析》系列讲座5.doc
- 《小波分析》系列讲座4.doc
- 《小波分析》系列讲座3.doc
- 《小波分析》列讲座2.doc
- 《小波分析》系列讲座1—初见小波.doc
- 《小波分析》系列讲座.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ppt
- 浙江大学:《数值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Numerical Methods fo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5 微分方程组与高阶方程 System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Higher-Order Equations §6 边值问题的数值解 Boundary-Value Problems.ppt
- 浙江大学:《数值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双语版)第九章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Numerical Methods fo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4 线性多步法 Multistep Method.ppt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四讲 矩阵的对角化.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五讲 对角化与 Jordan标准形.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七讲 矩阵级数与矩阵函数.doc
- 《矩阵论》课程教学讲义:第八讲 矩阵函数的求法.doc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1.1)函数.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1.3)极限.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1.5)极限的运算法则.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1.8)函数的连续性.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2.1)导数的概念.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习题课).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2.3)函数的微分.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3.2)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最大值与最小值.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2.2)导数的求导法则、求导公式.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3.1)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3.4)曲线的凹凸与拐点.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3.5)曲线的曲率.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不定积分(4.1)不定积分的概念.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不定积分(4.2)换元积分法.ppt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不定积分(4.3)分部积分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