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12.3)§ 12.3 强子的夸克结构与强相互作用

§123强子的夸克结构与强相互作用 核子有内部结构:高能电子散射 强子共振态 1.强子的夸克结构 将已知的强子按同位旋第三分量T3和奇异数S在二维平面上排 列,可以得到有完美对称性的分类图。所有这些图都可以由三个粒子 u、d、s(以及它们的反粒子)的简单结构(图12-10)耦合而成(图 1211)。这三种粒子可被认为是构成强子的基本单元,历史上被取名 为夸克,u、d和s被称为是夸克的三种味。夸克模型是1964年由盖尔 曼( Murry Gell-Mann)和茨维威革( George zweig)分别独立地提 出的
§ 12.3 强子的夸克结构与强相互作用 核子有内部结构: 高能电子散射 强子共振态 1. 强子的夸克结构 将已知的强子按同位旋第三分量T3和奇异数S在二维平面上排 列,可以得到有完美对称性的分类图。所有这些图都可以由三个粒子 u、d、s(以及它们的反粒子)的简单结构(图12-10)耦合而成(图 12.11)。这三种粒子可被认为是构成强子的基本单元,历史上被取名 为夸克,u、d和s被称为是夸克的三种味。夸克模型是1964年由盖尔 曼(Murry Gell-Mann)和茨维威革(George Zweig)分别独立地提 出的

自旋0介子 自旋1介子 S 1/-1/2 +1/2+1 -1/2 +1/2+1 T3 n +1/2+1 -3/2-1-1/2 +1/2+1+3/2 T A 自旋1/2重 Q 自旋3/2重子 图129介子和重子在同位旋对奇异数二维图上的排列

qq(自旋0或1) 1-121/2 +1/2+1 T du dds -3/2-1-1/2S +1/2+1+3/2 ddd d dds ud (自旋3/2) dss\-2 p uss 图1210基本的三夸克反夸克图 图12-11夸克反夸克耦合以及三夸克耦合

从强子的夸克结构中,可以得出夸克的一些基本性质。 表12-4夸克的基本性质 夸克自旋 电荷(e) 同位旋(T,T3) 重子数 奇异数 1/2 2/3 (12,1/2) 1/3 1/2 -1/3 (1/2,-1/2) 1/3 1/2 1/3 (0,0) 1/3
从强子的夸克结构中,可以得出夸克的一些基本性质。 表12-4 夸克的基本性质 夸克 自旋 电荷( e) 同位旋(T, T3) 重子数 奇异数 u 1/2 2/3 (1/2,1/2) 1/3 0 d 1/2 -1/3 (1/2,-1/2) 1/3 0 S 1/2 -1/3 (0,0) 1/3 -1

当把三个相同夸克(比如uuu)耦合成总自旋3/2的强子基 态(l-=0)时,出现了三个全同费米子在同一个量子态上的 问题,违反了公认的泡利不相容原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 法,是引入一个新的自由度—色,夸克可以在色自由度 上取不同的量子数的值:红(R)、蓝(B)和绿(G)比 如可被认为△是夸克组合 uRuBU。类似的,反夸克 带反色,同种色和反色相加为无色,三种色等量混合也为无 色。实验上至今没有观察到带色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色 禁闭”现象。“色禁闭”要求我们在给出强子波函数时,色的 部分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对于重子,夸克波函数写作: 佐t.vvv spin space flavor color (12.3-1)
当把三个相同夸克(比如uuu)耦合成总自旋3/2的强子基 态(l=0)时,出现了三个全同费米子在同一个量子态上的 问题,违反了公认的泡利不相容原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 法,是引入一个新的自由度——色,夸克可以在色自由度 上取不同的量子数的值:红( R)、蓝( B)和绿( G)比 如可被认为 是夸克组合 。类似的,反夸克 带反色, 同种色和反色相加为无色,三种色等量混合也为无 色。实验上至今没有观察到带色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 “ 色 禁闭 ”现象。 “色禁闭 ”要求我们在给出强子波函数时,色的 部分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对于重子,夸克波函数写作: Δ++ GBR uuu )13.12( = spin space flavorΨΨΨΨΨ color −

其中平是反对称色波函数,可用符号表示如: RGB+BRG+GBr-RBG-BGR-Grb(12.3-2) 而对于正反夸克组成的介子,对称的色波函数为: color RR+GG+BB+rR+GG+bb(12.3-3 无色的要求使我们无法构筑2夸克或4夸克态等。引入色 自由度以后,夸克的种类增加了三倍,这会影响到反应过 程的统计性。比如ee→强子过程会由于色自由度而使反 应道增加,也就是使截面增大,这已为实验所证实
其中Ψcolor是反对称色波函数,可用符号表示如: RGB[ BRG GBR RBG BGR )23.12(]GRB 61 Ψcolor = −−−++ − 而对于正反夸克组成的介子,对称的色波函数为: )33.12(]BBGGRRBBGGRR[ 61 Ψcolor +++++= − 无色的要求使我们无法构筑2夸克或4夸克态等。引入色 自由度以后,夸克的种类增加了三倍,这会影响到反应过 程的统计性。比如 强子过程会由于色自由度而使反 应道增加,也就是使截面增大,这已为实验所证实。 ee −+ →

按照量子色动力学(QCD),夸克 间的相互作用是由交换胶子来实现的, 胶子的静止质量为0、自旋为1。胶子所 代表的相互作用就是强相互作用,也叫 色相互作用、色力或色场等。强作用只 发生在带色的粒子之间,色的地位如同 电磁相互作用里的电荷,因此,又把色 称为色荷。 夸克的色的性质在强作用中是可以被 图12-12RB胶子在红 改变的,这就要求胶子也要带色,胶子 和蓝夸克间交换 本身也能与其它带色粒子(夸克和胶 子)发生强相互作用
按照量子色动力学(QCD),夸克 间的相互作用是由交换胶子来实现的, 胶子的静止质量为 0、自旋为 1。胶子所 代表的相互作用就是强相互作用,也叫 色相互作用、色力或色场等。强作用只 发生在带色的粒子之间,色的地位如同 电磁相互作用里的电荷,因此,又把色 称为色荷。 夸克的色的性质在强作用中是可以被 改变的,这就要求胶子也要带色,胶子 本身也能与其它带色粒子(夸克和胶 子)发生强相互作用

在3色空间,应当有8种独立的胶子。胶子存在的真 实性已有实验依据:三喷注现象 胶子可以转化为正反夸克对,正反夸克对也可湮没 成胶子。在平衡条件下,强子内部就必然还存在附加的 数目有一定涨落的正反夸克对,它们的量子数互相抵 消,因而对强子的内秉物理性质(各种量子数)没有贡 献。我们把这些夸克称作海夸克。与此相对应,把前面 谈到的决定强子性质的夸克称作价夸克,它们也在强子 的反应与衰变中表现出来。高能散射实验证明,强子内 部的夸克和胶子所带的动量分别约占强子动量的一半。 夸克所带的动量主要归价夸克所有,海夸克所占很少
在3色空间,应当有8种独立的胶子。胶子存在的真 实性已有实验依据:三喷注现象 胶子可以转化为正反夸克对,正反夸克对也可湮没 成胶子。在平衡条件下,强子内部就必然还存在附加的 数目有一定涨落的正反夸克对,它们的量子数互相抵 消,因而对强子的内秉物理性质(各种量子数)没有贡 献。我们把这些夸克称作海夸克。与此相对应,把前面 谈到的决定强子性质的夸克称作价夸克,它们也在强子 的反应与衰变中表现出来。高能散射实验证明,强子内 部的夸克和胶子所带的动量分别约占强子动量的一半。 夸克所带的动量主要归价夸克所有,海夸克所占很少

2.夸克模型中的反应与衰变 (1)强相互作用不能改变夸克的味,而只能将夸克重新组 (2)夸克和反夸克可以成对的产生或湮没,与正负电子的情 形类似; (3)弱作用可以改变夸克的味,同时发射或吸收玻色子, 如: u→d+W u→>d+W s→)u+W s→u+W+
2. 夸克模型中的反应与衰变 (1)强相互作用不能改变夸克的味,而只能将夸克重新组 合; (2)夸克和反夸克可以成对的产生或湮没,与正负电子的情 形类似; (3) 弱作用可以改变夸克的味,同时发射或吸收玻色子, 如: − + + − +→ +→ +→ +→ WusWus WduWdu

它们的逆过程也成立。但是通过中性玻色子来改变夸克的味 是禁止的,比如s→d+Z0是不成立的,中性过程只能 是夸克对的产生或湮没如z0→u+u r(ud)+p(ud)→r(u)+△(u) 的基本过程是,d+d→u+u即一对正负夸克的湮没和 另一对正负夸克的产生。 由于强作用不改变夸克的味,因此一些守恒定律,如 奇异数、重子数守恒等,在反应的夸克模型中自然满足。 在ee→ hadrons反应中,一般是正负电子先湮没 成虚光子,光子再变成若干对正负夸克
它们的逆过程也成立。但是通过中性玻色子来改变夸克的味 是禁止的,比如 是不成立的,中性过程只能 是夸克对的产生或湮没如 。 0 +→ Zds uuZ0 +→ π p(uud))d(u π )u(u Δ )(uuu + 0 ++ +→+ 的基本过程是, 即一对正负夸克的湮没和 另一对正负夸克的产生。 由于强作用不改变夸克的味,因此一些守恒定律,如 奇异数、重子数守恒等,在反应的夸克模型中自然满足。 在 反应中,一般是正负电子先湮没 成虚光子,光子再变成若干对正负夸克。 +→+ uudd ee → hadrons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12.2)§12.2 强子及其共振态.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12.1)§12.1 粒子与高能碰撞.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原子核反应(9.7-9.11)§9.7 核反应的三阶段描述和核反应机制 §9.8 光学模型 §9.9 复合核模型 §9.10 直接反应 §9.11 重离子核反应.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原子核反应(9.1-9.6).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核结构模型(8.7-8.8)§ 8.7 原子核的高自旋态与超形变 § 8.8 原子核的非核子自由度.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核结构模型(8.4-8.6)§ 8.4 集体模型的概念 § 8.5 转动能级和振动能级 § 8.6 变形核的基态性质.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核结构模型(8.1-8.3)§ 8.1 幻数存在的实验根据 § 8.2 原子核的壳模型 § 8.3 壳模型的应用.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γ跃迁(7.6-7.8)§7.6 级联γ辐射的角关联 §7.7 穆斯堡尔效应 §7.8 实验研究核衰变能级图.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γ跃迁(7.4-7.5)§7.4 内转换 §7.5 同核异能态.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γ跃迁(7.1-7.3)§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7.2 γ跃迁概率 §7.3 选择定则.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β衰变(6.9-6.10)§6.9 轨道电子俘获 §6.10 宇称不守恒问题.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β衰变(6.1-6.8).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α衰变(5.3-5.4)§5.3 α 衰变的基本理论 §5.4 质子及重离子放射性.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α衰变(5.1-5.2)§5.1 α 衰变的能量 §5.2 α 衰变的实验规律.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相互作用(4.3-4.4)§4.3.3 核力的主要性质 §4.3.4 核力介子场理论简介.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相互作用(4.2)§4.3.2 核子-核子散射.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相互作用(4.1)§ 4.1 § 4.2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概念 §4.3 核力及其基本性质 §4.3.1 氘核基态.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粒子源与粒子的测量.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放射性和稳定性(2.6-2.9)§2.6 原子核的结合能 §2.7 原子核稳定性的经验规律 §2.8 原子核的液滴模型 §2.9 原子核结合能的半经验公式.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放射性和稳定性(2.1-2.5)§2.1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2.2 放射性平衡 §2.3 人工放射性的生长 §2.4 放射性活度单位 §2.5 放射性鉴年法(radioactive dating).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12.4-12.6)§12.4 弱相互作用与弱电统一理论 §12.5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12.6 标准模型及其发展.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学基础(13.1)§13.1 大爆炸及其实验依据.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学基础(13.2)§13.2 早期宇宙中的粒子与核相互作用.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学基础(13.3-13.4)§13.3 恒星中的核反应 §13.4 宇宙中的中微子.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学大纲_教学目的(吴思诚).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学大纲_内容提要(吴思诚).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学大纲_教学要求(吴思诚).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学大纲_实验选题——独立实验.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学大纲_实验选题——独立实验.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学大纲_实验选题——开放型研究实验.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实验报告_CVD金刚石膜生长.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实验报告_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VD金刚石膜.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实验报告_关于金刚石结晶中五次对称轴的研究.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实验指导(图片版).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学生成果_综合物理实验报告示例(周卓为、周良玉).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学生成果_开放性研究型实验示例(张淼、白凡).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学生成果_学生材料物理模块答辩示例(蔡金明、李亮).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案(独立实验)_1-3 塞曼效应.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案(独立实验)_1-4 X射线标识谱与吸收.pdf
- 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Laboratory》课程教案(独立实验)_1-6 振动拉曼光谱.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