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年)

目录《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超密集无线组网》课程教学大纲4《创新创业活动》课程教学大纲..8《多抽样率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2《多域感知与信息融合》课程教学大纲..16..19《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3《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课程教学大纲..28《高等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32《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课程教学大纲...38《光纤宽带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42《行业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基于FPGA的通信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5..49《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课程教学大纲《集成光电子芯片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53...57《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大纲《近代光信息处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61..65《卡尔曼滤波及其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69《空天地智能信息网络》课程教学大纲..73《空天信息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0《空天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雷达目标智能识别》课程教学大纲....85.88《雷达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92《绿色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6《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嵌入式信息处理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00《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05..109《人工智能中的矩阵方法》课程教学大纲.114《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目 录 《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 《超密集无线组网》课程教学大纲.4 《创新创业活动》课程教学大纲.8 《多抽样率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2 《多域感知与信息融合》课程教学大纲.16 《分数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9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课程教学大纲.23 《高等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28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课程教学大纲.32 《光纤宽带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8 《行业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42 《基于 FPGA 的通信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5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课程教学大纲.49 《集成光电子芯片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53 《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大纲.57 《近代光信息处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61 《卡尔曼滤波及其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65 《空天地智能信息网络》课程教学大纲.69 《空天信息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3 《空天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0 《雷达目标智能识别》课程教学大纲.85 《雷达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88 《绿色网络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2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96 《嵌入式信息处理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00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05 《人工智能中的矩阵方法》课程教学大纲.109 《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课程教学大纲.114

.118《射频识别协议架构与安全认证》课程教学大纲...121《深度强化学习与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水中机器人实训》课程教学大纲..125.129《通信网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33《通信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37《图像处理与图像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图像理解与识别》课程教学大纲.141..145《网络协议工程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150《微波射频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54《微纳米信息系统与智能硬件》课程教学大纲....158《卫星通信智能抗干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63《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大纲..166《无线通信先进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70《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教学大纲.175《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79..183《现代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89《信号检测与估计》课程教学大纲.193《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97《虚拟现实仿真系统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01《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203《遥感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06《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211《语义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智慧城市与物联网》课程教学大纲...215..219《智能网络协同计算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27《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31
《射频识别协议架构与安全认证》课程教学大纲.118 《深度强化学习与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21 《水中机器人实训》课程教学大纲.125 《通信网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29 《通信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33 《图像处理与图像理解》课程教学大纲.137 《图像理解与识别》课程教学大纲.141 《网络协议工程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145 《微波射频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50 《微纳米信息系统与智能硬件》课程教学大纲.154 《卫星通信智能抗干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58 《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大纲.163 《无线通信先进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66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70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教学大纲.175 《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79 《现代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183 《信号检测与估计》课程教学大纲.189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93 《虚拟现实仿真系统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97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201 《遥感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03 《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206 《语义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11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课程教学大纲.215 《智能网络协同计算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19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27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31

《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专业实践课程编码COM571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考查Enterprisepractice口公共必修课学分8口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128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课程特点实验学时0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V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备知识能力)电子信息类:适用学科/专业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学位类别(领域)085402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085410人工智能(智能信息通信))一、课程教学目标《专业实践》主要针对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间题引导学生进行企业行业实践。本门课程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侧重实务和应用,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本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一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的必修环节。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本学科企业在研究、生产过程中的新需求、新技术,重视工程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启发科研思路。企业行业实践须依托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科技处立项的在研科研项目,在实践基地进行,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企业行业实践,学分由学院按规定程序认定1
1 《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专业实践 课程编码 COM571 英文名称 Enterprise practice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8 总学时 128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电子信息类: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085410 人工智能(智能信息通信))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实践》主要针对电子信息类企业在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企业行业实践。本门课程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侧重实务和应用,强调实用 性和综合性。本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的必修环节。课程教学目标主要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本学科企业在研究、生产过程中的新需求、 新技术,重视工程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启发科研思路。企业行业实践须依托电子与通信工 程方向科技处立项的在研科研项目,在实践基地进行,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企 业行业实践,学分由学院按规定程序认定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导师在具体科研项目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企业行业实践机会,实习单位的选择可以随着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发展、科研项目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导师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报实践计划,提出具体实践方案和考核指标,学生实践结束后提交工程实践作品和报告。三、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结合学科研究方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企业实际需求,定期阅读本学科高水平论文,及时跟进本学科先进技术,并开展工程应用实践。本课程要求学生实践结束后提交工程实践作品和报告。四、课程思政内容1.通过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了解本学科企业在研究、生产过程中的新需求、新技术,重视工程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荣誉感;2.通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相关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启发科研思路,激发其刻苦学习,力争将来突破西方技术封锁,确立更多以我国技术为主的国际标准,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避免受制于人。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教学目标通过平时考勤,提交工程实践报告和作品来评价;六、课程成绩评定学生成绩由导师根据学生平时实践表现、工程实践报告和作品质量进行评定。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本课程为专业实践,实践内容随着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发展、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无固定教材,参考书主要为本学科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编制(任课教师)岳新伟2024.06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曹林、周金和2024.06李学华批准(主管院长)2024.062
2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导师在具体科研项目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企业行业实践机会,实习单 位的选择可以随着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发展、科研项目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导师在制定学生 培养计划时报实践计划,提出具体实践方案和考核指标,学生实践结束后提交工程实践作品 和报告。 三、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结合学科研究方向的最新 发展动态和企业实际需求,定期阅读本学科高水平论文,及时跟进本学科先进技术,并 开展工程应用实践。本课程要求学生实践结束后提交工程实践作品和报告。 四、课程思政内容 1.通过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了解本学科企业在研究、生产过程中的新需求、新技术, 重视工程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荣誉感; 2.通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相关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启发科研思路, 激发其刻苦学习,力争将来突破西方技术封锁,确立更多以我国技术为主的国际标准,要掌 握核心技术和标准,避免受制于人。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 教学目标通过平时考勤,提交工程实践报告和作品来评价; 六、课程成绩评定 学生成绩由导师根据学生平时实践表现、工程实践报告和作品质量进行评定。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为专业实践,实践内容随着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发展、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动态 调整,无固定教材,参考书主要为本学科国内外高水平期刊。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岳新伟 2024.06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曹林、周金和 2024.06 批准(主管院长) 李学华 2024.06

《专业实践考核表》研张三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导师姓名李四2001/200456科研项目到款依托科研项目额/合同额(万15/60嵌入式系统开发及研发名称元)企业行业实践北京无敌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名称企业行业实践研发无人机通信组网资源优化算法及研发内容企业行业实践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时间是否有企业行口否口是(不少于1万字报告附后)业实践报告企业行业实践口优秀(90-100),口良好(80-90),口中等(70-80),口及格(60-70)完成情况口不及格实践基地意见:基地项目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导师意见:导师签字:年月日学院意见:主管院长签字:年月日2
3 《专业实践考核表》 学生姓名 张三 班级/学号 研 2001/200456 导师姓名 李四 依托科研项目 名称 嵌入式系统开发及研发 科研项目到款 额/合同额(万 元) 15/60 企业行业实践 基地名称 北京无敌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行业实践 及研发内容 研发无人机通信组网资源优化算法 企业行业实践 时间 2021 年 9 月 1 日至 2023 年 3 月 1 日 是否有企业行 业实践报告 是(不少于 1 万字报告附后) 否 企业行业实践 完成情况 优秀(90-100),良好(80-90),中等(70-80),及格(60-70), 不及格 实践基地意见: 基地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超密集无线组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ICE507超密集无线组网Ultra-Dense Wireless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考查Networks公共必修课学分2口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具备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概率论等相关课程知识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一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超密集无线组网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部署更加密集的基站,包络宏基站、微基站以及微微基站,能够提升频谱复用效率,实现百倍量级的系统容量提升。本门课程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非学位课、电子信息类一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的非学位课。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理论部分教学,使学生掌握超密集无线组网的结构、原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超密集无线组网技术在5G及未来通信中的应用。4
4 《超密集无线组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超密集无线组网 课程编码 ICE507 英文名称 Ultra-Dense Wireless Networks 考核方式 □考试 □√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具备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概率论等相关课程知识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类—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 一、课程教学目标 超密集无线组网作为 5G 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部署更加密集的基站,包络宏基站、微 基站以及微微基站,能够提升频谱复用效率,实现百倍量级的系统容量提升。本门课程是信 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非学位课、电子信息类—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的非学位课。 课程教学目标为: 通过理论部分教学,使学生掌握超密集无线组网的结构、原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超密 集无线组网技术在 5G 及未来通信中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了解异构网、超密集网络的发展过程及基本概念,掌握异构网结构原理及各组成部分关系,包括宏小区、微小区、微基站、1异构网、超密集网络概论与系统结构宏基站、豪微微小区等,掌握超密集网络4架构及其特点,包括分布式网络架构、集中式网络架构,掌握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架构以及其特点了解D2D通信技术发展过程,掌握D2D通信模型和组网场景,了解D2D组网中的资源分配方式,包括基于标准化进程的D2DD2D通信技术资源分配方式以及基于D2D簇的通信模型及策略,了解D2D通信的探测、建立维护和释放流程了解干扰管理方案分类,包络基于网络侧的干扰管理以及基于终端侧的干扰管理,了解CoMP三种应用场景,了解三类时域干扰协调技术并掌握基于切换的动态小区开3超密集网络中干扰管理技术关流程,了解频域干扰协调技术,掌握三X种LTE-A中先进接收机的原理,包括终端干扰抑制接收机、基于网络辅助的终端干扰抑制/删除接收机以及终端内多个数据流间的干扰抑制/删除接收机了解多层次异构融合网络的资源管理架构,了解无线接入控制分类,掌握无线频密集网络的资源管理与优化谱资源分配主要技术,掌握基于密集无线64网络公平性的频谱资源分配算法,了解功率控制场景以及对应的资源管理方法S
5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异构网、超密集网络概论与系统结构 了解异构网、超密集网络的发展过程及基 本概念,掌握异构网结构原理及各组成部 分关系,包括宏小区、微小区、微基站、 宏基站、豪微微小区等,掌握超密集网络 架构及其特点,包括分布式网络架构、集 中式网络架构,掌握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 架构以及其特点 4 2 D2D 通信技术 了解 D2D 通信技术发展过程,掌握 D2D 通 信模型和组网场景,了解 D2D 组网中的资 源分配方式,包括基于标准化进程的 D2D 资源分配方式以及基于 D2D 簇的通信模型 及策略,了解 D2D 通信的探测、建立维护 和释放流程 4 3 超密集网络中干扰管理技术 了解干扰管理方案分类,包络基于网络侧 的干扰管理以及基于终端侧的干扰管理, 了解 CoMP 三种应用场景,了解三类时域干 扰协调技术并掌握基于切换的动态小区开 关流程,了解频域干扰协调技术,掌握三 种 LTE-A 中先进接收机的原理,包括终端 干扰抑制接收机、基于网络辅助的终端干 扰抑制/删除接收机以及终端内多个数据 流间的干扰抑制/删除接收机 8 4 密集网络的资源管理与优化 了解多层次异构融合网络的资源管理架 构,了解无线接入控制分类,掌握无线频 谱资源分配主要技术,掌握基于密集无线 网络公平性的频谱资源分配算法,了解功 率控制场景以及对应的资源管理方法 6

了解异构小区中上、下行功率控制模型及相对应的基于纳什均衡功率分配策略,了解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和发展趋势,5异构网移动性管理6掌握两种异构网络下增强微小区发现机制,了解异构融合网络跨层切换机制并掌握异构网络跨层切换概率分析了解5种典型场景部署方式及其特点,包括智能家庭、城市交通、户外场地、高速未来无线网络的部署场景及组网应6铁路以及桥洞隧道,了解未来无线网络应4用用,包络在智能配用电领域以及军事领域应用三、教学方法理论部分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参与的间题研讨为辅的教学方法。依据讲授内容需要,在课后布置间题供学生课后研究,下次课前进行专门研讨。四、课程思政内容1.揭示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坚持不解的精神,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造、努力探索新方法的精神。2.通过对移动通信前沿技术的介绍与分析,阐述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在5G等领域的先进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3.通过对比不同系统的网络架构、不同关键技术等课程中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采用随机渗透式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法将强国梦想与专业紧密结合、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紧密结合,并激发学生用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通过实施理论部分教学来达成;达成情况通过期末评价和平时小组课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六、课程成绩评定本课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考查采用提交学术论文或超密集网络仿真设计报告的形式来进行,主要依据学生提交材料的综合水平来评定,其中学术论文主要考查研究现状综述、创新点、论据与结果6
6 5 异构网移动性管理 了解异构小区中上、下行功率控制模型及 相对应的基于纳什均衡功率分配策略,了 解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和发展趋势, 掌握两种异构网络下增强微小区发现机 制,了解异构融合网络跨层切换机制并掌 握异构网络跨层切换概率分析 6 6 未来无线网络的部署场景及组网应 用 了解 5 种典型场景部署方式及其特点,包 括智能家庭、城市交通、户外场地、高速 铁路以及桥洞隧道,了解未来无线网络应 用,包络在智能配用电领域以及军事领域 应用 4 三、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参与的问题研讨为辅的教学方法。依据讲授内容 需要,在课后布置问题供学生课后研究,下次课前进行专门研讨。 四、课程思政内容 1.揭示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培 养学生敢于创造、努力探索新方法的精神。 2.通过对移动通信前沿技术的介绍与分析,阐述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在 5G 等领域的先进 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3. 通过对比不同系统的网络架构、不同关键技术等课程中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辩证 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采用随机渗透式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法将强国梦想与专业紧密结合、与学生的职业 生涯紧密结合,并激发学生用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通过实施理论部分教学来达成;达成情况通过期末评价和平时小组课题研讨相结合的方 式来评价; 六、课程成绩评定 本课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 60%,平时成绩占 40%。 期末成绩考查采用提交学术论文或超密集网络仿真设计报告的形式来进行,主要依据学 生提交材料的综合水平来评定,其中学术论文主要考查研究现状综述、创新点、论据与结果

等;超密集网络仿真设计报告主要考查系统参数设计是否合理,仿真架构难度、工作量和完成情况等。平时成绩评定主要依据课堂考勤、课堂研讨与小组互动等综合评定。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陶小峰,徐缙,张平.超密集无线组网[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参考书:[1]朱剑驰,刘佳敏,曾捷等.5G超密集组网技术[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2]TrungQ.Duong,XiaoliChu,Himal A.Suraweera.Ultra-DenseNetworksfor5GandBeyond:Modelling,Analysis,andApplications[M.美国:WILEY出版社,2019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巩译编制(任课教师)2024.6曹林、周金和2024.6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李学华2024.6批准(主管院长)7
7 等;超密集网络仿真设计报告主要考查系统参数设计是否合理,仿真架构难度、工作量和完 成情况等。 平时成绩评定主要依据课堂考勤、课堂研讨与小组互动等综合评定。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陶小峰,徐缙,张平.超密集无线组网[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 参考书: [1]朱剑驰,刘佳敏,曾捷等.5G 超密集组网技术[M].北京: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 电出版社,2017 [2] Trung Q. Duong, Xiaoli Chu, Himal A. Suraweera. Ultra-Dense Networks for 5G and Beyond: Modell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M].美国: WILEY 出版社,2019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巩译 2024.6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曹林、周金和 2024.6 批准(主管院长) 李学华 2024.6

《创新创业活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EE5073创新创业活动Innovation and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entrepreneurshipactivities口公共必修课学分1口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团专业选修课总学时16口补修课口其他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课程特点实验学时16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学科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电子信息类一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一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中设立非学位实践类选修课--“创新创业活动”。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层面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实践环节,通过为学生提供多种类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专业基本技能和独立工作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实现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通过文献研究对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现途径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得出有效结论:8
8 《创新创业活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创新创业活动 课程编码 EE5073 英文名称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1 总学时 16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16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学科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电子信息类—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推 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 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中设立非学位实践类选修课-“创新创业活动”。本 门课程属于专业层面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实践环节,通过为学生提供多种类的创新创业实 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 培养,使学生在专业基本技能和独立工作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实现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 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 1. 通过文献研究对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现途径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得出有效结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高等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一).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电气电子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传感、驱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DSP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多媒体图像通信》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现代通信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集成电路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物理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A.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高等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二).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工程领导力》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大学:某学院应用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数字信号基带传输MATLAB仿真实验.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MATLAB仿真基础实验.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模拟调制解调MATLAB仿真实验.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数字示波器使用和信号源测试实验.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数字调制解调实验.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脉冲调制解调实验.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数字基带编译码实验.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通信原理(第6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PDF电子版,1/4,第1-4章).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通信原理(第6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PDF电子版,2/4,第5-6章).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通信原理(第6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PDF电子版,3/4,第7-9章).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通信原理(第6版)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PDF电子版,4/4,第10-14章).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通信原理重点串联(共十章).doc
- 《通信原理》课程参考教材:《通信原理学习指导》书籍PDF电子版(编著:钱学荣、王禾,电子工业出版社).pdf
-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系统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序论.ppt
-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系统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信号 Signals and Spectra.ppt
-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系统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随机过程.ppt
-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系统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