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轧制原理)第四章 金属纵向流动时的前滑与后滑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6
文件大小:95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轧制原理)第四章 金属纵向流动时的前滑与后滑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四章金属纵向流动时的前滑与后滑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及实测>前滑的理论计算>影响前滑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金属纵向流动时的前滑与后滑 主要内容 Ø 基本概念及实测 Ø 前滑的理论计算 Ø 影响前滑的因素分析 

3.1基本概念前滑:轧件的出口速度V大于轧辊线速度v的现象称为前口滑,用Sh表示,其值可由下式计算:Vh-V×100%v可见Vh和Sh只知其一,则二者均可得。若能测得Vh,则Sh可求得,故由该式得到的Sh值也称实测(或实际)前滑。但实测出口速度Vh十分麻烦,一般采用实测Sh,然后利用上式反算V

3.1 基本概念 p 前滑:轧件的出口速度 大于轧辊线速度v的现象称为前 滑,用 表示,其值可由下式计算: 可见 和 只知其一,则二者均可得。若能测得 ,则 可 求得,故由该式得到的 值也称实测(或实际)前滑。但实测 出口速度 十分麻烦,一般采用实测 ,然后利用上式反算 vh Sh S = 100%  v v v h h vh vh vh vh Sh Sh Sh Sh

基本概念口S,的实测将轧辊表面刻出两个相距为L(A一→B)的小坑,如图所示轧件通过后,测出留在其表面上的两个凸痕的间距Lh,即可求得实测的前滑值,这是因为:Lh - LHVh·t-v.tVh-VLHv.tV前滑的实测

基本概念 p 的实测 将轧辊表面刻出两个相距为 (A→B)的小坑,如图所示 轧件通过后,测出留在其表面上的两个凸痕的间距 ,即可求 得实测的前滑值,这是因为: Sh LH Lh 前滑的实测 H h h h H L L L v t v t v t v v v S         h 

基本概念口后滑:轧件的入口速度√小于轧辊在入口处线速度的水平分速度的现象称为后滑。其值的大小可由下式计算:Sh =cosa-"tx100%v·cosα前后滑Sh、SH与出入口速度v、V及延伸系数u的关系口(1)前滑Sh与入口速度VH的关系根据前滑的定义,轧件出口速度为Vh=V·(1+Sh)(1)F若已知前滑值,即可求得Vh,由秒体积相等:VH2Hu可见出口速度Vh与入口速度VH仅差一个延伸系数。将(1)式带入(2)式,则入口速度为vμ=.v(1+S,)(3)可见若得到前滑S也可求得入口速度VH

基本概念 p 后滑:轧件的入口速度 小于轧辊在入口处线速度的水平分 速度的现象称为后滑。其值的大小可由下式计算: p 前后滑 、 与出入口速度 、 及延伸系数μ的关系 (1) 前滑 与入口速度 的关系 根据前滑的定义,轧件出口速度为 ⑴ 若已知前滑值,即可求得 ,由秒体积相等: ⑵ 可见出口速度 与入口速度 仅差一个延伸系数。 将⑴式带入⑵式,则入口速度为 ⑶ 可见若得到前滑 也可求得入口速度 。 vH 100% cos cos        v v v S H H Sh SH h v Hv Sh vH   h Sh v  v  1 vh h h H h H v v F F v     1 = vh vH   H h v   v  1 S 1  Sh vH

基本概念(2)Sh与S的关系将(3)式代入后滑的定义式,则有:1+Shv·cosα-v.(4)1+ShuSH=1v·cosau·cosα(3)Sh S与u的关系1+Sh由(4)式解出μ,u:(1- S)cosα由以上分析可知:①若能得到Sh,则Vh、VH均可得;②Vh与VH的计算式仅差U③当μ和α一定时,P则I%H

基本概念 (2) 与 的关系 将⑶式代入后滑的定义式,则有: ⑷ (3) 、 与μ的关系 由⑷式解出μ, 由以上分析可知: ①若能得到 ,则 、 均可得;② 与 的计算式仅差μ; ③当μ和α一定时, ↑,则 ↓。 Sh S H      cos 1 1 cos 1 cos .         h h H S v S v v S Sh S H   (1 ) cos 1     H h S S Sh vh vH vH vh Sh S H

前滑的理论计算前滑的计算模型:口(1)Fink式:根据前滑的定义,S,的实际值为S, =Vh-"_h-1(1)VA(2)可见只需确定Vh/v即可。根据秒体积相等,有Vh=.Vh其中,v,=vcos,h,=h+D(1-cos),代入(2)式有Vh=} [h+ D(1 - cos )] ·cosh将此式代入(1)中,并整理:(3) ==. (1- cosy)·(D·cos- h)

前滑的理论计算 p 前滑的计算模型∶ (1)Fink式:根据前滑的定义, 的实际值为 ⑴ 可见只需确定 即可。根据秒体积相等,有 ⑵ 其中, ,代入⑵式有 将此式代入⑴中,并整理: ⑶ h S  1   v v v v v S h h h v v h   v h h vh   cos , (1 cos ) v  v  h  h  D  [ (1 cos )] cos 1   h  D   v h vh (1 cos ) ( cos ) 1 D h h Sh        

前滑的理论计算(2) Ekelund式 :因很小,在(3)式中,令 1-cos=2·sin2/2~2 /2 而 cos~,1S,=≤.(D-1)(4)则(3)式变为2.h此即Eklund前滑式,可知它是Fink式的近似与简化(3) Dresden式:2Dy22.R若D/h>>1,则可将(4)式中的1略去,则 Sh2hh此即Dresden前滑式,该式又是Ekelund式的近似与简化由上可见,S,=f(D,h,"),因D和h在具体的生产实际中均可给出,故若求Sh,关键是中性角y的确定

前滑的理论计算 (2)Ekelund式 : 因γ很小,在⑶式中,令 ,而 , 则⑶式变为 ⑷ 此即Eklund前滑式,可知它是Fink式的近似与简化。 (3)Dresden式: 若 ,则可将⑷式中的1略去,则 此即Dresden前滑式,该式又是Ekelund式的近似与简化。 由上可见, ,因D和h在具体的生产实际中均可给出, 故若求 ,关键是中性角γ的确定。 1 cos 2 sin 2 2 2 2        cos   1 ( 1) 2 2    h D Sh  D h  1 R h h D Sh     2 2 2   S f (D, h, ) h  Sh

中性角的确定口巴甫洛夫式:若:①接触面上全滑动:t=f·p;②单位压力p沿接触弧均匀分布;③△b=0。则:α22B若轧制过程有张力,只需将前后张力Qh,Q代入力的平衡方程,则可得:+(Qh-QH)/(4f ·p·R)/=若不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则利用巴甫洛夫式计算不准

中性角的确定 p 巴甫洛夫式: 若:①接触面上全滑动: ;②单位压力p沿接触弧均匀 分布;③ 。则: 若轧制过程有张力,只需将前后张力 代入力的平衡方 程,则可得: 若不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则利用巴甫洛夫式计算不准。   f  p b  0 ) 2 (1 2        Qh QH , ) 2 (1 2        (Q Q ) (4 f p R) h H    

中性角的确定口利用单位压力沿接触弧上的分布函数求:单位压力p在中性面处达到最大值,且Ph=PH,将二者的单位压力公式带入即可解出中性角y或中性面高度h。因此计算p的表达式不同,则给出的y计算式亦不同,例如采利柯夫式(适冷热轧薄带),Bland-Ford式(适于冷轧薄板),Sims式(适于热轧中厚板)等均可导出各自的中性角计算模型。详细求解见后面的单位压力计算

中性角的确定 p 利用单位压力沿接触弧上的分布函数求: 单位压力p在中性面处达到最大值,且 ,将二者的单位 压力公式带入即可解出中性角γ或中性面高度 。因此计算p的 表达式不同,则给出的γ计算式亦不同,例如采利柯夫式(适 冷热轧薄带),Bland-Ford式(适于冷轧薄板),Sims式(适于 热轧中厚板)等均可导出各自的中性角计算模型。详细求解见 后面的单位压力计算。 h H p  p h

影响前滑的因素分析口轧辊直径的影响(1)一般规律:D↑,S,且当D400mm,D个,S个(增大趋缓),如图所示(2) 分析:①由Fink的前滑式可以看出,前滑值是随辊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当辑径增加时,咬入角就要降低,而摩擦角β保持常数,所以稳定轧制阶段的剩余摩擦力相应地增加,由此导致金属塑性流动速度的增加,也就是前滑的增加

影响前滑的因素分析 Sh Sh h S  p 轧辊直径的影响 (1) 一般规律:D↑, ↑,且当D400mm,D↑, ↑(增大趋缓),如图所示。 (2) 分析: ①由Fink的前滑式可以看出,前滑值是随辊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当辊径增加时,咬入角 就要降低,而摩擦角 保持常数,所以稳定轧制阶段的剩余摩 擦力相应地增加,由此导致金属塑性流动速度的增加,也就是 前滑的增加。 α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