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历史是什么〔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84
文件大小:6.98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历史是什么〔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历史是什么? 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著 商务印书馆

房 言 荷兰历史学家盖尔说过一句很机智的话:“历史是一场 永无休止的辩论”。对于“什么是历史?”这个历史学中的根本 问题,也是众说纷纭,看来同样要继续辩论下去。现在,摆在 我们面前的是英国久负盛名的史学家卡尔(1892-)0对 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的答案颇具独到的见解,富有启发性, 但自然只是一家之言。 卡尔在本书中所表述的中心思想,就是“把历史当作一个 不断前进的过程,历史学家则在这过程之中随之前进”(146 页)。他认为,历史学家的著作是他所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 的反映,是“由时间与地点在内的环境塑造成的”(43页)。 “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 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28页)由于 历史学家对于过去的解释,对于有意义的和有联系的东西的 选择,是随着新目标的在前进中的不断出现而改进的,因此 他又说,历史是“过去的事件跟前进中出现的将来的目标之间 的谈话”(135页)。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把新的解释与旧的解 释不加区别,等量齐观。卡尔举例说,历史学家一度曾以宪法 和政治为根据来解释过去。后来,当经济和社会的目标开始 女装高在长乐际关不史家史,-生结接租多,影有大齿是多海指 1

代替了宪法和政治的目标时,历史学家们便转而从经济和社 会方面来解释过去。“既然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的任务,比起 具有政治和宪法目标的任务来,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代表更宽 广的和更先进的阶段,那么,从经济和社会方面来解释历史便 可以说代表着比单纯的政治解释更为先进的历史阶段。”(135 页)这些看法,无疑含有正确的因素,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但是,卡尔毕竟是一位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他在阐明上 述主张的同时,又往往流露出一些唯心主义的、甚至自相矛盾 的观点。他想把“规律”的概念排除于科学之外,而代之以“假 设”的概念。他说,二十世纪的科学家不再象十八、九世纪的 同行们那样相信规律的存在了,“如今,无论科学家或历史学 家都怀着一种比较谨慎适中的愿望,想从一个不完整的假设 向另一个不完整的假设前进”(64页)。他断言,无论是马尔 萨斯关于人口的规律、拉萨尔关于工资的铁的规律,还是马克 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所有这些提法都“显得既有些陈旧,同时也有些傲慢”(60 页),对于马克思所说的“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他也认为“这不能 算作一条规律”,“却是一种有益的假设”(62页)。卡尔的这 种看法实质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与实用主义者所谓的 真理都是应用的假设基本上一样了。但是,客观真理是存在 的。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科学分析,已为实践所 证明,它确确实实是真理,而不是什么“有益的假设”。 当然,任何一个历史学家,不论是多么伟大的历史学家, 都不可能穷竭真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谁要是在这里猎取 3

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末他是 不会有什么收获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3卷第 129页)。但是,这绝不是说,一切历史学家的著作彼此一样 无非都是些不完整的假设。我们在记住上述恩格斯的那段话 的同时,不可忽略:唯物主义辩证法包含着相对主义,但并不 归结为相对主义。“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 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 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列宁选集中文版第2卷 第136页)盖尔和卡尔的观点,在指出历史评价永远在变化之 中这一点上是对的,但他们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相对主义,而 不懂得或不承认“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同上书第 133页)。 卡尔对于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也有一 些比较正确的看法。他承认伟大人物的历史作用,但反对把 “伟大人物放在历史之外,认为这些人是依仗他们的伟大强使 历史依从自已”(55一56页)的看法。他还指出,“认定个人天 才是历史的创造力量的愿望,是历史意识的初级阶段的特 点。(45页)对干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卡尔则认为“历 史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个数目的问题。”(50页)他说:“一切有 效果的运动都只有很少几个领导人物,但是有大批的追随者, 而这并不是说这大批人对他们的取得胜利毫不重要。数目在 历史里是举足轻重的。”(51页)但是,这不单纯是个数目的问 题。要知道,量的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化为质的差别。 马克思曾以协作为例,说明“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 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举重、转 3

绞车,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等)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 别。”(《资本论第一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62页) 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产生了“新力量”。这只是 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至于伟大的革命运动,那是“只有当千 百万人万众一心、一致奋起的时候,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列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7卷第76页)历史归根到底是由人 民群众创造的。 对于历史有无价值的问题,卡尔是持肯定意见的。他指 出,历史学家必须进行概括,并通过概括,“把从一连串事件中 所获得的教训运用到另外一连串事件上去”(70页),从而“为 将来的行动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南。”(72页)他不赞成那种认 为人们向历史学不到任何东西的看法,说这是“为大量显著的 事实所批驳的”(70页)。 最后,我们有必要注意一下作者在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 乐观精神。他明确宣告他对社会的未来,对历史的未来充满 信心,在本书的结束语中说了下面这样一段颇有诗意的话: “刘易士·纳密尔爵小:警告我,叫我远远避开计划和理想,奥 克肖特教授告诉我,我们不是朝·个特定的目标进发,最重要 的就是小心别让人把船弄得摇晃不定,波珀教授想依靠小小 的点滴管理,在路上保留下那个原有的亲爱的丁字形拐角,特 雷弗·罗珀教授对准大嚷大叫的激进派人士的鼻子打了一 拳,而莫里森教授则呼吁以理智的保守精神写出历史,在这时 候,我将展望这个在动乱中的世界,在阵阵副痛中的世界,而 且将借用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大家用得有些陈旧了的词句回答 说:‘可是地球还是运行呀,’”(171页)卡尔是一位资产阶级

历史学家,而且是已经没落的大英帝国的一位资产阶级历史 学家,但是他仍然毫不气馁地要追求历史的未来,不满足于点 滴的改良,也不怕在惊涛骇浪中翻船。我们,人民中国的无产 阶级历史学家、难道不应该比他更信心百倍地展望共产主义 的光明远景,充分发挥历史科学的战斗作用,竭心尽力地为四 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吗? 齐华甫 一九八O年十月三日

目 录 第一章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1 第二章社会与个人.29 第三章历史,科学和道德.58 第四章历史中的因果关系· .93 第五章作为进步的历史.118 第六章在扩展中的天地.146 索引. 172

第一章历史学家和历史 学家的事实 历史是什么?为了免得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或者 提得多余,我打算在本文中引用两段与第一版和第二版剑桥 近代史>分别有关的文章。阿克顿在1896年10月就他负责 编写的这部著作向创桥大学出版部的委员们提出了一个报 告,其中这样写道: 这是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有用的方式,把十九世纪将要 遗留给后代的知识详加纪载的绝好机会。.根据恰当的 分工,我们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也是能使国际研究 中的最新文献和最成熟的结论深入人心的。 在我们这一代还不可能有终极的历史。然而我们能够 抛弃因袭的历史。既然一切情报资料都可能得到,每一问 题都有可能加以解决,我们也就能够指出从这一历史过渡 到另一历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到达的境地。@ 几乎整整六十年以后,乔治·克拉克教授国在他为第二 版《剑桥近代史>写的总导论中,对阿克顿及其合作编著者相 O&剑桥近代史:本书缘起,作者及其编写经过(The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Its Otigin,Authorship and Produ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ss,1907),第10-12页。 ②原文为George Clark。一译者

信有一天终将产生“终极的历史”这一提法作了评论,接着 指出: 后世的历史学家并不向往这么一种前景。他们希望自 己的工作一再被后人超过。他们认为过去的知识是通过不 止一个人的头脑而流传下来的,并且是经由他们“加工处理 过”的。因此,这种知识不可能包括一些基本的、与个人无 关的、任什么也改变不了的因素.这样的探索仿佛是无 止境的,可是有些缺乏耐心的学者却在怀疑主义之中找安 慰,至少是在这样一种学说之下找安慰,这就是:既然所有 的历史判断都牵涉到人和观点,而此人此一观点跟彼人彼 一观点又各有千秋,因而便不会有“客观的”历史真实了①。 学者们彼此大相径庭的地方,正是这一领域有待于探究的所 在。我希望我本人还能够赶得上时代,因而认为十九世纪九 十年代所写的东西无非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也还不会先 进到这样一种地步,乃至醉心于这样一种看法,即二十世纪五 十年代所写的任何东西必然都是很有道理的。的确,你们可 能已经想到,这种探素容易超出范围,涉及甚至比历史的性质 这种问题还要广泛得多的题目。阿克顿跟乔治·克拉克爵士 的冲突,反映了在他们两个提出两种看法的这一段时期之间、 我们整个的社会观的改变。阿克顿说出了一种积极的信念, 这是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能明辨是非的自信心。乔治·克拉 克爵士则跟垮掉的一代的惶惑不安以及心意缭乱的怀疑主义 起了共鸣。当我们试图回答历史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我们的 ①g新编剑桥近代史》,第1卷(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957),第24-25页。 2

回答便有意或无意地反映出我们自己在这时代的地位,而 且也构成了对另一范围较广泛的问题的回答的一部分,这个 问题便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生活于其中的 这个社会。我并不担心我的课题在精心的考察之下,显得有 些琐细平凡。我所担心的只是,我提出了这么个既广泛又重 要的问题,显得有些不揣冒咔。 十九世纪是个尊重事实的伟大时代。《艰难时世①这部 小说里的葛雷格来德先生说:“我所需要的是事实.生活之 中所需要的只有事实而已。”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总的说来是 同意他的。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当朗克很正当地抗议把历 史当作说教时,他说历史学家的任务只在于“如实地说明历史 (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这句并不怎么探刻的格言却 得到惊人的成功。德国,英国,甚至法国的三代的历史学家在 走入战斗行列时,就是这样像念咒文似的高唱这些有魔力的 词句的:“如实地说明历史”-一这句咒文也像大多数咒文一 样,编制出来就在于使他们自己释去一肩重负,不再进行独立 思考。实证主义者,力主把历史当作科学,因而对于崇拜事实 这一点给予了很大的影响。实证主义者说,首先确定事实,然 后从这些事实之中得出结论。在英国,这种历史观恰恰适合 于从洛克到伯特兰·罗素的作为英国哲学主流的经验主义的 传统。经验主义关于知识的理论是预先假定主体与客体之间 的完全分离。事实,就像感官印象一样,从外界向观察者袭 ①《艰难时世》是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54年发表的长 篇小说。葛雷格来德是书中主人翁之一。一译者 3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