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13
文件大小:797.0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英国工业革命 第三章 17、18 世纪的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四章 北美独立战争 第五章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第六章 1794 年到 1815 年的法国与欧洲。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 第七章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独立国家的形成 第八章 19 世纪 30、40 年代的西欧主要国家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十章 1848 年欧洲革命 第十一章 19 世纪 50、60 年代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在世界历史上,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资 产阶级革命,那就是16世纪末的尼德兰革命。但是,它的影响是微小的, 而目革命的结果,尼德兰并沿有走上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英国盗应 个大国用堆翻了封律制度。立了资木士义 度。这次革命也推动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加速了欧洲封建 制度的崩溃。在英国革命期间及革命后出现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哲学思想 也促进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兴起。因此,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标志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革命的背景 (一)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 早在15世纪末,在英国东部及西南地区就开始了圈地运动。这个运动 到16世纪未及17世纪初更加猛烈,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促成的。第一, 到16世纪末,由于工业的发展及城市的成长,增加了对于农产品的需求, 于是原料品及粮食价格扶摇直上。在这个情况下,经营生产粮食的大农场是 有利可图的,这就推动地主投入圈地运动的热潮。第二,到17世纪初,封 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 地主看到 把土 出租络 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对自己更为有利。这也是刺激地主进行疯 狂的圈地的重要因素。 圈地运动造成了巨大的后果。第一,它实现了农业的直接生产者(农民】 与生产手段(土地)分离的过程,使英国成为原始积累的典型国家。脱离士 地的农民 方面为工业资本主义提供 方面也为工业创造了 场,因为农民消失的过程,也就是农民家庭手工业被破坏的过程。第二, 地的结果,在英国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对于农民的封挂削过 渡到农衣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资本主义剥削。地主在圈地之后,往往把土地 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有的则自己经营资本主义农场 变而为农业资本家 农业资本家在 大规模的农场上采用雇佣劳动进行农业生 这种农场在经济 上相当于工业中的手工工场。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的地主所得的地租已 经不是封建地租,而是资本主义地租了。资本主义地租是建立在剥削农业工 人的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农业资本家把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地 主。因此, 地主便成了农业工人的间接的剥削者 由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 由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主所得的资本主义地租总是提到很高的水 平,因之他们的收入是很可观的。进行了圈地的地主,无论是亲身经营资本 主义农场也好,还是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也好,他们都与资本主义发生

第一章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在世界历史上,在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资 产阶级革命,那就是 16 世纪末的尼德兰革命。但是,它的影响是微小的, 而且革命的结果,尼德兰并没有走上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则第一次在欧洲的一个大国里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 度。这次革命也推动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加速了欧洲封建 制度的崩溃。在英国革命期间及革命后出现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哲学思想 也促进了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兴起。因此,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标志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革命的背景 (一)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 早在 15 世纪末,在英国东部及西南地区就开始了圈地运动。这个运动 到 16 世纪末及 17 世纪初更加猛烈了,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促成的。第一, 到 16 世纪末,由于工业的发展及城市的成长,增加了对于农产品的需求, 于是原料品及粮食价格扶摇直上。在这个情况下,经营生产粮食的大农场是 有利可图的,这就推动地主投入圈地运动的热潮。第二,到 17 世纪初,封 建的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地主看到把土地出租给 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对自己更为有利。这也是刺激地主进行疯 狂的圈地的重要因素。 圈地运动造成了巨大的后果。第一,它实现了农业的直接生产者(农民) 与生产手段(土地)分离的过程,使英国成为原始积累的典型国家。脱离土 地的农民一方面为工业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为工业创造了市 场,因为农民消失的过程,也就是农民家庭手工业被破坏的过程。第二,圈 地的结果,在英国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对于农民的封建剥削过 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资本主义剥削。地主在圈地之后,往往把土地 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有的则自己经营资本主义农场,一变而为农业资本家。 农业资本家在大规模的农场上采用雇佣劳动进行农业生产。这种农场在经济 上相当于工业中的手工工场。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的地主所得的地租已 经不是封建地租,而是资本主义地租了。资本主义地租是建立在剥削农业工 人的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农业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地 主。因此,地主便成了农业工人的间接的剥削者。由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 由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地主所得的资本主义地租总是提到很高的水 平,因之他们的收入是很可观的。进行了圈地的地主,无论是亲身经营资本 主义农场也好,还是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也好,他们都与资本主义发生

密切的关系了, 有了很大的发展。17世纪上期,资本主义农场一般都使用人工肥料,在排水 及土壤改进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许多农场己使用新农具甚至农业机器了 (加播种机) ,这些农业技术及方法的改进,只有在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场 上才有口 能实现。结果,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而产量比封建农业经济提 高了三四倍 不过,圈地运动及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7世纪上期,只限于东部 及西南地区,而西北部及北部地区依然保存着古老的封建农业经济。处在地 主的封建剥削下面的农民,在法律上分为两种, 为白由持有农 一为公簿 持有农 地 建依附关系比前者为甚, 社会地位亦较前者为 不过二者都向地主缴纳封建地租。封建地租早在13、14世纪以来就已采取 货币地租形式,而且货币地租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公簿持有农除了向地主 缴纳封建地租外,还要负担一系列苛捐杂税:当本人死后子嗣继承份地时, 必须向地主缴纳“死后税”,在把土地转让给他人时,要纳“许可税”。地 还可以向公簿持有农 课以罚金, 并且强迫他们为 1己提供劳役 1647年长期国会登记册上的记载,在德拉姆郡南部斯托克顿主教的一所庄园 里,公簿持有农必须替地主修理水磨,替地主运粮食到德拉姆城,替地主收 割干草,否则要交纳40先令的免役金。他们“犯罪”时还得受庄园法庭审 判。实际上, 这一切县农权制金 影响,货币购买力大大 是许多地主不顾传统习惯,提高了货币地 额,从而加强了对于农民的剥削。 (二)工商业的发展 呢绒工业是英的“民族”工业,革命前呢绒生产遍及全国各个城市及 广大农村。早在16世纪,在呢绒业中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有的采取分 散的工场手工业形式,也有的发展到集中的手工工场阶段。有些集中的手工 工场的规模口相当大了,加伦墩商人:缪尔·米科在白己的工场里同时雇用 甘立只不可行销王国外 到17出幻上坐相 在古老的行 会手工业中也生长出资本主义要素来。行会的上层分子,亦即富裕的作坊主 人通过残酷地剥削工匠及学徒而致富,并且扩大了经营规模,因之这样的作 坊逐渐地便带有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性质。除了呢绒业而外,在制铁等部门 也产生了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 随着工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也兴隆起来。英国不但出口呢绒等工业产 品,而且还入口大量原料。英国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贸易公司进行的,其中 最古老的要算“商人冒险公司”。大商人每年从对外贸易中获利甚多。英国 商人还参加非洲奴求贸易,甚至有人从事海盗活动

密切的关系了,也就是都资产阶级化了。马克思把这样的贵族地主称为新贵 族,以有别于封建贵族。第三,在经过圈地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农场上,生产 有了很大的发展。17 世纪上期,资本主义农场一般都使用人工肥料,在排水 及土壤改进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许多农场已使用新农具甚至农业机器了 (如播种机)。这些农业技术及方法的改进,只有在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场 上才有可能实现。结果,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而产量比封建农业经济提 高了三四倍。 不过,圈地运动及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到 17 世纪上期,只限于东部 及西南地区,而西北部及北部地区依然保存着古老的封建农业经济。处在地 主的封建剥削下面的农民,在法律上分为两种,一为自由持有农,一为公簿 持有农。后者对地主的封建依附关系比前者为甚,社会地位亦较前者为低。 不过二者都向地主缴纳封建地租。封建地租早在 13、14 世纪以来就已采取 货币地租形式,而且货币地租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公簿持有农除了向地主 缴纳封建地租外,还要负担一系列苛捐杂税:当本人死后子嗣继承份地时, 必须向地主缴纳“死后税”,在把土地转让给他人时,要纳“许可税”。地 主还可以向公簿持有农任意课以罚金,并且强迫他们为自己提供劳役。据 1647 年长期国会登记册上的记载,在德拉姆郡南部斯托克顿主教的一所庄园 里,公簿持有农必须替地主修理水磨,替地主运粮食到德拉姆城,替地主收 割干草,否则要交纳 40 先令的免役金。他们“犯罪”时还得受庄园法庭审 判。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农奴制残余。到 17 世纪上半期,由于价格革命的 影响,货币购买力大大降低,于是许多地主不顾传统习惯,提高了货币地租 额,从而加强了对于农民的剥削。 (二) 工商业的发展 呢绒工业是英国的“民族”工业,革命前呢绒生产遍及全国各个城市及 广大农村。早在 16 世纪,在呢绒业中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有的采取分 散的工场手工业形式,也有的发展到集中的手工工场阶段。有些集中的手工 工场的规模已相当大了,如伦敦商人萨缪尔·米科在自己的工场里同时雇用 了数千个工人,其产品还可以行销于国外。到 17 世纪上半期,在古老的行 会手工业中也生长出资本主义要素来。行会的上层分子,亦即富裕的作坊主 人通过残酷地剥削工匠及学徒而致富,并且扩大了经营规模,因之这样的作 坊逐渐地便带有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性质。除了呢绒业而外,在制铁等部门 也产生了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也兴隆起来。英国不但出口呢绒等工业产 品,而且还入口大量原料。英国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贸易公司进行的,其中 最古老的要算“商人冒险公司”。大商人每年从对外贸易中获利甚多。英国 商人还参加非洲奴隶贸易,甚至有人从事海盗活动

手工工场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金融事业的发展。英国最早 履行银行职能的是“金匠 “金匠” 接受私人存款,也对外贷款和兑换货 币。这可以说是银行的萌芽。伦敦是英国贸易及金融事业的中心,而商业☒ 又是伦敦商业金融事业的中心。伦敦交易所开设于1568年,它不但在英国, 而且在全欧洲也有很大的影响。 的道来。到1了出幻上坐期。蓝仍是个农业国家农业在整个国 民经济中还占优势。到1665年, 英国农业资本(包括土地房屋及农具)价 值等于2.1亿镑,而其他的资本价值(包括工商业)只等于4000万镑。 英国的工商业与外国相比,也不算是最先进的,英国无论在生产技术和 产品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荷兰和法国。英国工商业发展虽然不大,但是英 国资本主义总的发展却比欧洲其他国家有更大的成就。这是因为英国资本主 义在农业中的渗透程度,是为其他国家所不及的。 (三)经济变动下的英国社会阶级状况 圈地运动大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 首先是原来是统一的贵族分裂 成为互相敌对的两大集团。在东部及西南部的农村里出现了直接间接与资本 主义农业发生关系的贵族 一新贵族。新贵族主要是从中、小贵族(乡绅 转变而来的,因为参加圈地的绝大多数是这些乡绅。 新贵族的十地财立不斯地扩大,宫利八世在宗教改革时拍卖的寺院 地 大部分落到新贵族手中。17世纪初国王詹如 地时,有 半为新贵族买去。1625~1634年的十年间全国出卖土地总值为23万镑 而新贵族仅仅133人就买到一半以上的土地。新贵族还投资到工商业,成为 身兼工商业者的土地所有者。同时,新贵族也经常由商人来补充自己的队 伍.很多大商人由买到 一变而为地主 他们从破产的封建贵族手中头 到土地后 出利 给农 业资本家, 收资本 、地柱 从而跻 于新贵族集 团。新贵族所处的地位异常优越, 他们和旧式封建贵族享受同样的特权及政 治地位,而经济地位却比旧贵族为高。就是和工商业资产阶级比起来,新声 族也有很多优截的条件,因为他们本身多半相任地方官吏,可以利用特权及 政治地位发展自己的经济 断贵族的地 产事实上不是封律性的财产 而是资 产阶级性的财 。他们的经济与工业资本主 互相适应 因而他们与资 级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而且由于有的新贵族兼营工商业,也由于新贵族不 新由商人补充,所以新贵族与资立阶级之间便自然而然地律立了同盟。新贵 族的国会议员在下院充当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法院里以陪审员的身份袒护 资产阶级的利益。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联盟中,后 者总是 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新贵族也有其苦恼,这是因为他们受到骑士领有制的压抑。在英 国,从中世纪以来一直保存着所谓骑士领有制,在这个制度下,英国每一个

手工工场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金融事业的发展。英国最早 履行银行职能的是“金匠”,“金匠”接受私人存款,也对外贷款和兑换货 币。这可以说是银行的萌芽。伦敦是英国贸易及金融事业的中心,而商业区 又是伦敦商业金融事业的中心。伦敦交易所开设于 1568 年,它不但在英国, 而且在全欧洲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说来,到 17 世纪上半期,英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在整个国 民经济中还占优势。到 1665 年,英国农业资本(包括土地房屋及农具)价 值等于 2.1 亿镑,而其他的资本价值(包括工商业)只等于 4000 万镑。 英国的工商业与外国相比,也不算是最先进的,英国无论在生产技术和 产品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荷兰和法国。英国工商业发展虽然不大,但是英 国资本主义总的发展却比欧洲其他国家有更大的成就。这是因为英国资本主 义在农业中的渗透程度,是为其他国家所不及的。 (三)经济变动下的英国社会阶级状况 圈地运动大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首先是原来是统一的贵族分裂 成为互相敌对的两大集团。在东部及西南部的农村里出现了直接间接与资本 主义农业发生关系的贵族——新贵族。新贵族主要是从中、小贵族(乡绅) 转变而来的,因为参加圈地的绝大多数是这些乡绅。 新贵族的土地财产不断地扩大,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时拍卖的寺院土 地,大部分落到新贵族手中。17 世纪初国王詹姆士一世出卖王领土地时,有 一半为新贵族买去。1625~1634 年的十年间全国出卖土地总值为 23 万镑, 而新贵族仅仅 133 人就买到一半以上的土地。新贵族还投资到工商业,成为 身兼工商业者的土地所有者。同时,新贵族也经常由商人来补充自己的队 伍,很多大商人由于买到土地一变而为地主。他们从破产的封建贵族手中买 到土地后,就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从而跻身于新贵族集 团。新贵族所处的地位异常优越,他们和旧式封建贵族享受同样的特权及政 治地位,而经济地位却比旧贵族为高。就是和工商业资产阶级比起来,新贵 族也有很多优越的条件,因为他们本身多半担任地方官吏,可以利用特权及 政治地位发展自己的经济。新贵族的地产事实上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 产阶级性的财产。他们的经济与工业资本主义互相适应,因而他们与资产阶 级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而且由于有的新贵族兼营工商业,也由于新贵族不 断由商人补充,所以新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便自然而然地建立了同盟。新贵 族的国会议员在下院充当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法院里以陪审员的身份袒护 资产阶级的利益。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联盟中,后 者总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新贵族也有其苦恼,这是因为他们受到骑士领有制的压抑。在英 国,从中世纪以来一直保存着所谓骑士领有制,在这个制度下,英国每一个

地主的土地都不算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在法律上,国王是全国最高的土地 所有者,全国土地都属于他所有,而地主贵族的土地则被认为是从国王那里 领到的,因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是有条件的,他的领有土地,是以向国王履 行一定的封建义务为前提的。最早,贵族地主为了履行封建义务,必须为国 王服军役。从12世纪以来,这个义务又为“盾牌钱”所代替,即由地主缴 纳货币 税, 以代替服军役。 除“盾牌钱”以外, 地主还要负担各种贡际 其中有所谓“ 助钱 ,这是地主的长子接受骑士衔、长女出嫁以及国王作战 被俘时为了拿钱赎取而必须缴纳的。其次是继承税,亦即地主子嗣继承采邑 时所应纳的税。以上总称为骑士捐。但是,使地主更难以忍受的是,在骑士 领有制下面,在他们死后而子女尚未成人时,他们的土地要暂时归国王所派 来的官 在管 国王甚至 干涉地 L的婚姻问题 如果当主 人不愿受干涉的话,必须缴纳“婚姻费 其数量也是不少的。 于女成年时 还必须向国王纳特别捐,然后才能领回土地。此外,在国王官吏管理土地期 间,他们还任意侵吞地主财产。而且,在16、17世纪,国王还以最高土地 所右的身公 干洗地主的图地, 并且对圈地者处以罚金。17世纪初,地主 由于圈地而纳给国王的罚金,构成国王收 、的主要来源 总之,封建的骑士领有制到17世纪已经与大部分的土地所有者阶级的 存在条件处于尖锐的矛盾状态。新贵族的土地所有制在经济上并不是封建 的,而是资产阶级的,但是在法律上,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却继续受到国王的 限制 这过王的们的发为不利因 他们迫切要求废除骑士领有制 以便把自己的封建财产 变》 无条件的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未参加圈地运动的封建贵族依旧经营古老的封建经济,靠剥削农民的封 建地租而生活。他们中间还有不少人担任官职或国教教会僧侣。“价格革命” 的结果.他们的固定的地租收入减少了,因而他们的生活下降,负情累累者 大右人在 亦复不少。 这些旧贵族虽然经济地位下降了 但是他们在政治上是统治阶级,他们的命运是与封建专制制度 紧密地联在 起的。因此,他们和国教教会的僧侣一样,都是最反动的集团。 资产阶级句括农业资本家和城市工商业资立阶级。农业资本家有不少人 是从自由持有农转化而来的,他们经营资本主义农场,使用雇佣工人。16世 纪的“价格革命” 使他们发财 以他们在经济地位上 与新贵族相埒 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势力也有所抬头。但是在城市资产阶 级中间势力最大的是大商人大金融家。大金融家很早就与宫廷发生关系,并 且扮演了向国家放贷的高利贷者的角色。大商人也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末 及17世纪初,英国专制政府实行贸易独占制度:在对外贸易方面,只有从 政府领取特 许状的贸易公司方能在 地区进行独占 般商人不得 足其间。因此,参加独占贸易公司的大商人,个个发了大财。这样的大商人 全国只有两百人左右。大独占贸易公司靠独占地位而任意高拾物价,因之经 过这些公司从海外购买原料的手工工场也大吃其亏。在这个清况下,广大

地主的土地都不算是他自己的私有财产。在法律上,国王是全国最高的土地 所有者,全国土地都属于他所有,而地主贵族的土地则被认为是从国王那里 领到的,因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是有条件的,他的领有土地,是以向国王履 行一定的封建义务为前提的。最早,贵族地主为了履行封建义务,必须为国 王服军役。从 12 世纪以来,这个义务又为“盾牌钱”所代替,即由地主缴 纳货币捐税,以代替服军役。除“盾牌钱”以外,地主还要负担各种贡赋, 其中有所谓“助钱”,这是地主的长子接受骑士衔、长女出嫁以及国王作战 被俘时为了拿钱赎取而必须缴纳的。其次是继承税,亦即地主子嗣继承采邑 时所应纳的税。以上总称为骑士捐。但是,使地主更难以忍受的是,在骑士 领有制下面,在他们死后而子女尚未成人时,他们的土地要暂时归国王所派 来的官吏管理。在管理期间,国王甚至干涉地主女儿的婚姻问题,如果当事 人不愿受干涉的话,必须缴纳“婚姻费”,其数量也是不少的。子女成年时, 还必须向国王纳特别捐,然后才能领回土地。此外,在国王官吏管理土地期 间,他们还任意侵吞地主财产。而且,在 16、17 世纪,国王还以最高土地 所有者的身份,干涉地主的圈地,并且对圈地者处以罚金。17 世纪初,地主 由于圈地而纳给国王的罚金,构成国王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总之,封建的骑士领有制到 17 世纪已经与大部分的土地所有者阶级的 存在条件处于尖锐的矛盾状态。新贵族的土地所有制在经济上并不是封建 的,而是资产阶级的,但是在法律上,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却继续受到国王的 限制,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他们迫切要求废除骑士领有制, 以便把自己的封建财产变为无条件的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未参加圈地运动的封建贵族依旧经营古老的封建经济,靠剥削农民的封 建地租而生活。他们中间还有不少人担任官职或国教教会僧侣。“价格革命” 的结果,他们的固定的地租收入减少了,因而他们的生活下降,负债累累者, 大有人在,因而变卖土地者,亦复不少。这些旧贵族虽然经济地位下降了, 但是他们在政治上是统治阶级,他们的命运是与封建专制制度紧密地联在一 起的。因此,他们和国教教会的僧侣一样,都是最反动的集团。 资产阶级包括农业资本家和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农业资本家有不少人 是从自由持有农转化而来的,他们经营资本主义农场,使用雇佣工人。16 世 纪的“价格革命”使他们发财了,所以他们在经济地位上,与新贵族相埒。 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势力也有所抬头。但是在城市资产阶 级中间势力最大的是大商人大金融家。大金融家很早就与宫廷发生关系,并 且扮演了向国家放贷的高利贷者的角色。大商人也占有重要地位。16 世纪末 及 17 世纪初,英国专制政府实行贸易独占制度:在对外贸易方面,只有从 政府领取特许状的贸易公司方能在指定地区进行独占贸易,一般商人不得插 足其间。因此,参加独占贸易公司的大商人,个个发了大财。这样的大商人, 全国只有两百人左右。大独占贸易公司靠独占地位而任意高抬物价,因之经 过这些公司从海外购买原料的手工工场也大吃其亏。在这个情况下,广大

中、小商人及手工工场主都反对独占制度 在农村,人口众多的仍是以公簿持有农为主的自耕农,他们负担着沉重 的封建义务,因此他们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自己的份地成为自己 的真正的财产。在圈地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流浪者,生活无着,到处靠乞讨为 生,其艰难困苦,是一言难尽的。他们渴望收回失去的土地,并且使土地变 为白口的财立 ,在资本主义农场中劳动的农业工人 其状况也并不好多少 其工资甚为菲薄,远远落在粮食价格后面。在1540一1640年的100年间, 小麦价格上升三倍,而工资只增加两倍。 在手工工场中工作的雇佣工人,也极度贫困,其工资收入远远不足以糊 口。手工业作坊的工匠及学徒,在师傅的剥削下, 也讨过若半饥半物的牛活」 城市劳动人民也备受专制国家的政治压迫 他们享受不到任何自由及权利 他们也被剥夺了选举权,政府官吏及地方贵族可以任意欺凌他们 残酷的剥肖削及地主的圈地行为, 一再引起劳动人民的反抗。农民反对封 建地主剥削的斗争,反对圈地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城市劳动者反抗言人 的斗争以及反对专制政府的税吏和地方治安法官的斗争,也此伏彼起。 进入17世纪以后 新的 更大规模的发展。 1607年5日 英 国中部的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圈地斗争,数千农民,自称为“平等派” 手持镰刀和棍棒、叉子,动手拆毁栅栏,填平沟洫,夺回被圈的土地。他们 坚决表示:“宁肯英勇地死去,也不愿缓慢地死于贫困。”附近的居民运来 食物 、工具,以支持他们的斗争。但是,这次运动遭到无情的镇压。到17 记20年代, 仪民 发, 席卷了西部及南部各君 20年 代 反圈地运动在东部诸郡也高涨起来,自称“沼泽派”的农民英勇地反抗地主 圈占公共沼泽地的行为。 城市的反抗斗争也加强了。1617年,在伦敦爆发了手工业作坊学徒工运 动,1622年,格罗斯特郡又发生失业工人的暴动,失业者成群结队闯进富人 家中,夺走食物。1639 ~1640年在伦敦又出现了失业工人及贫民的示威运 动。 (四)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清教徒运动 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英国早先也是个天主教国家, 到16世纪也发生 了宗教改革。不过,英国的宗教改革是在国王亨利八世手中完成的。在这次 宗教改革中,享利八世切新了英国教会与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关系,并日在 1534年宣布自己为英用教会的首脑,同时封闭了七百多所天主教寺院,没服 了寺院的士地。经过宗教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为实 吉利国教教会(简称国教 教会),其教义、组织及仪式与原来的天主教教会无重大区别,仍保存了 教制及各级教会的士土地财产。与天主教不同的只是在于它的最高领导权从罗 马教皇转到英国国王手中罢了。诚然,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国教教义发生

中、小商人及手工工场主都反对独占制度。 在农村,人口众多的仍是以公簿持有农为主的自耕农,他们负担着沉重 的封建义务,因此他们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自己的份地成为自己 的真正的财产。在圈地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流浪者,生活无着,到处靠乞讨为 生,其艰难困苦,是一言难尽的。他们渴望收回失去的土地,并且使土地变 为自己的财产。在资本主义农场中劳动的农业工人,其状况也并不好多少, 其工资甚为菲薄,远远落在粮食价格后面。在 1540~1640 年的 100 年间, 小麦价格上升三倍,而工资只增加两倍。 在手工工场中工作的雇佣工人,也极度贫困,其工资收入远远不足以糊 口。手工业作坊的工匠及学徒,在师傅的剥削下,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城市劳动人民也备受专制国家的政治压迫,他们享受不到任何自由及权利, 他们也被剥夺了选举权,政府官吏及地方贵族可以任意欺凌他们。 残酷的剥削及地主的圈地行为,一再引起劳动人民的反抗。农民反对封 建地主剥削的斗争,反对圈地的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城市劳动者反抗富人 的斗争以及反对专制政府的税吏和地方治安法官的斗争,也此伏彼起。 进入 17 世纪以后,斗争有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发展。1607 年 5 月,英 国中部的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圈地斗争,数千农民,自称为“平等派”, 手持镰刀和棍棒、叉子,动手拆毁栅栏,填平沟洫,夺回被圈的土地。他们 坚决表示:“宁肯英勇地死去,也不愿缓慢地死于贫困。”附近的居民运来 食物、工具,以支持他们的斗争。但是,这次运动遭到无情的镇压。到 17 世纪 20 年代,农民运动又勃然爆发,席卷了西部及南部各郡。到 30 年代, 反圈地运动在东部诸郡也高涨起来,自称“沼泽派”的农民英勇地反抗地主 圈占公共沼泽地的行为。 城市的反抗斗争也加强了。1617 年,在伦敦爆发了手工业作坊学徒工运 动,1622 年,格罗斯特郡又发生失业工人的暴动,失业者成群结队闯进富人 家中,夺走食物。1639~1640 年在伦敦又出现了失业工人及贫民的示威运 动。 (四)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清教徒运动 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英国早先也是个天主教国家,到 16 世纪也发生 了宗教改革。不过,英国的宗教改革是在国王亨利八世手中完成的。在这次 宗教改革中,亨利八世切断了英国教会与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关系,并且在 1534 年宣布自己为英国教会的首脑,同时封闭了七百多所天主教寺院,没收 了寺院的土地。经过宗教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为英吉利国教教会(简称国教 教会),其教义、组织及仪式与原来的天主教教会无重大区别,仍保存了主 教制及各级教会的土地财产。与天主教不同的只是在于它的最高领导权从罗 马教皇转到英国国王手中罢了。诚然,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国教教义发生

一些变化,有些地方接近大陆上的新教,但是仍旧保存了天主教的不少痕 迹 日益成长起来的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逐渐地感到英国国教不利于本身 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国教教会成了国王手中的工具,是巩固专制制度 的古柱,第一,闲数数会的僧侣奢铭放荡,残酷地剥数徒,这昆然影响 提倡节约的资产阶级积累资金及扩大工商业活 第 国教教会保存了许 多天主教教会的仪式及习惯:斋戒、祈祷及礼拜等繁文缛节,这些东西对于 终日忙碌的资产阶级说来,是浪费时光的。为了反对国教,英国资产阶级新 贵族便借用了现成的加尔文教教义作为斗争的武器。这里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加尔文数数义话合路立阶级口味 加尔文教教义的中心内容是宿命 它认为: 是上帝的选民 要得到 还救1 而另 人贝 注定要永世受地狱之苦。第一种人不需要任何善行都能“得救”第二种人则 任何善行都“拯救”不了,因为世上一切都由上帝预先安排好了,非人类的 意志所能左右。加尔文教怀认为人们不管做什么职业,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 老出成结正明他是上帝的洗民加他县 一个实业家 他的买卖做得越 好越成功 容易成为选民 区样, 到中世纪天主教会束缚的资 从此可以用上帝的名义,把他们自己认为是“世界使命”的商业活动神圣化 了。第二,加尔文教又废除“偶像崇拜”的华美仪式及讨厌的教会勒索,取 消荒诞的纪念日,这一切都有利于资产阶级。第三,加尔文教的组织比较民 主,因而合乎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要求 英国加尔文教又称清教,这是由于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教会里的天主教 残余而得名。清教最早出现于16世纪60年代。它 开始就以战斗姿态出现 猛烈地攻击国教教会僧侣的道德“败坏”及生活“糜烂”,而提出“严肃' 的、“勒劳”的生活理相。实际上这是原始积累时代被理相化了的资立阶级 生活方式。不这样,资产阶级便不能发财。清教徒主张排除教会里的一切华 美的装饰,如圣像、祭坛和花玻璃等 他们反对用祈祷书来祈祷, 反对在提 到基督时鞠躬,反对用十字架为受洗者祝福,反对在读福音书时起立。国教 教会继续保持这些仪式,清教徒则宁愿在家中作礼拜。实质上,在清教徒“简 化”、“廉价”的要求后面隐藏着追求利润及积累资本的欲望。清教徒通常 身着黑袍, 打粉朴素 华丽袍服的封建贵族及国 侣恰成鲜明的对 比。他们不苟言笑,把跳舞、音乐及嬉游看作是恶魔的引诱和罪恶的根源 到17世纪上半期,虽然清教徒在英国居民中的数目日益增多,但是仍 有不少居民信仰英国国教,而且在英国西北部还有不少天主教徒。但是清教 教义最明显地表现了上升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清教徒宣传新的资产阶级道 德和新的宗教的、政治的组织形式,他们在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团结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不过,清教徒并不是清一色的,早在16世纪末就发生分裂,分裂为长 老会派和独立派。最富有的集团一一大资产阶级上层新贵族 一主张严格地

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接近大陆上的新教,但是仍旧保存了天主教的不少痕 迹。 日益成长起来的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逐渐地感到英国国教不利于本身 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国教教会成了国王手中的工具,是巩固专制制度 的支柱;第二,国教教会的僧侣奢侈放荡,残酷地剥削教徒,这显然影响了 提倡节约的资产阶级积累资金及扩大工商业活动;第三,国教教会保存了许 多天主教教会的仪式及习惯:斋戒、祈祷及礼拜等繁文缛节,这些东西对于 终日忙碌的资产阶级说来,是浪费时光的。为了反对国教,英国资产阶级新 贵族便借用了现成的加尔文教教义作为斗争的武器。这里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加尔文教教义颇适合资产阶级口味。加尔文教教义的中心内容是宿命 论,它认为:有一种人是上帝的选民,注定要得到“拯救”,而另一种人则 注定要永世受地狱之苦。第一种人不需要任何善行都能“得救”第二种人则 任何善行都“拯救”不了,因为世上一切都由上帝预先安排好了,非人类的 意志所能左右。加尔文教还认为人们不管做什么职业,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 表现出成绩,证明他是上帝的选民。假如他是一个实业家,他的买卖做得越 好越成功,就越容易成为选民。这样,受到中世纪天主教会束缚的资产者, 从此可以用上帝的名义,把他们自己认为是“世界使命”的商业活动神圣化 了。第二,加尔文教又废除“偶像崇拜”的华美仪式及讨厌的教会勒索,取 消荒诞的纪念日,这一切都有利于资产阶级。第三,加尔文教的组织比较民 主,因而合乎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要求。 英国加尔文教又称清教,这是由于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教会里的天主教 残余而得名。清教最早出现于 16 世纪 60 年代。它一开始就以战斗姿态出现, 猛烈地攻击国教教会僧侣的道德“败坏”及生活“糜烂”,而提出“严肃” 的、“勤劳”的生活理想。实际上这是原始积累时代被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 生活方式。不这样,资产阶级便不能发财。清教徒主张排除教会里的一切华 美的装饰,如圣像、祭坛和花玻璃等。他们反对用祈祷书来祈祷,反对在提 到基督时鞠躬,反对用十字架为受洗者祝福,反对在读福音书时起立。国教 教会继续保持这些仪式,清教徒则宁愿在家中作礼拜。实质上,在清教徒“简 化”、“廉价”的要求后面隐藏着追求利润及积累资本的欲望。清教徒通常 身着黑袍,打扮朴素,与身穿华丽袍服的封建贵族及国教僧侣恰成鲜明的对 比。他们不苟言笑,把跳舞、音乐及嬉游看作是恶魔的引诱和罪恶的根源。 到 17 世纪上半期,虽然清教徒在英国居民中的数目日益增多,但是仍 有不少居民信仰英国国教,而且在英国西北部还有不少天主教徒。但是清教 教义最明显地表现了上升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清教徒宣传新的资产阶级道 德和新的宗教的、政治的组织形式,他们在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团结了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不过,清教徒并不是清一色的,早在 16 世纪末就发生分裂,分裂为长 老会派和独立派。最富有的集团——大资产阶级上层新贵族——主张严格地

按照加尔文教会的形式改组国教教会,这些人被称为“长老会派”。他们要 求长老(年长者)在教会中起主要作用,地方教会会议及中央教会会议应由 长老组成,长老应当担当与天主教的主教差不多的角色,由他们督促信徒们 奉行统一的教会仪式,并且严厉惩罚破坏教会纪律的人。长老会派认为长老 不但应该在教会中保持领导地位,而且也应该在国家中起领导作用。独立派 主张每个宗教团体都应该独立于国家政权及一切教会权力之外 信徒不成 该服从教皇和国王,也不应当服从长老及其宗教会议,他们提倡每 一位信徒 都享有宗教信仰上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当然是在加尔文教教义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圣经》的理解自由地“说教”和“预言”。与长老会派 不同,独立派分成许多小教派,在组织上是涣散的。属于独立派的有中等资 阶级新贵族, 也有部分农民和城市平民 (五)英国专制制度与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开始 早在15世好末,英国就开始形成专制制度,在制度下,国王权十 是至高无上的 他凭借各种专制机构统治和压榨人民 并且以维护封建贵成 的利益及封建剥削制度为己任。最重要的专制机构有枢密会议(枢密大臣是 因王的左右手,协助因王统治国家)、星法院(是专门负责镇压叛乱贵族的 机关)、高等法院(最初是压迫天主教徒的机关,后来变为迫害清教徒的工 具)、国王裁判所(古老的司法机构)以及作为国王的精神统治机构的国教 教会。 因王不仅是政治 最高统治 而且 也是大十 国王领 包括庄园、森林及狩猎园等,它们遍及全国各地。国王领地收入在1617年 为8万镑,其面积之大,可以概见。 但是,专制主义在英国从未发展到法国那样强大的地步:第一,尚未形 成庞大的官僚系统,在地方上还保留贵族的自治机关,地方各级行政人员都 是地方贵族自己选 出的,而不是由 王任 第 国王没 有常备军 国家 有事时只能临时召集民兵。第三,英国有国会,国会的存在是对王权的 限制,而在法国,等级代表机关一 “三级会议”早己停开了。英国国王没 有经常的、固定的财政收入,平时国王及宫廷只能靠田王领地的地租及骑士 们有特殊的金钱需要 一旦发生战争,国王便不得不召集 要求 司意他向臣民征收临时捐税。这就是为什么国会能够从中世 纪以来在英国继续存在下来的原因。 英国国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议员是由国王任命的大贵族、高级僧侣 及富人组成的。上院可以对下院通时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可以驳回下院所调 过的不利于自己的法律。但是批准新税的权力却属于下院 加里下院不后 国王是无权征收新税的。下院议员人数较多,议员的选举在各州区 城市举行,每七年选举一次。在各州,只有乡绅及每年收入达40先令的自 由持有农方能享有选举权。乡绅在地方上势力很大,因此从地方上选进国会

按照加尔文教会的形式改组国教教会,这些人被称为“长老会派”。他们要 求长老(年长者)在教会中起主要作用,地方教会会议及中央教会会议应由 长老组成,长老应当担当与天主教的主教差不多的角色,由他们督促信徒们 奉行统一的教会仪式,并且严厉惩罚破坏教会纪律的人。长老会派认为长老 不但应该在教会中保持领导地位,而且也应该在国家中起领导作用。独立派 主张每个宗教团体都应该独立于国家政权及一切教会权力之外,信徒既不应 该服从教皇和国王,也不应当服从长老及其宗教会议,他们提倡每一位信徒 都享有宗教信仰上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当然是在加尔文教教义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圣经》的理解自由地“说教”和“预言”。与长老会派 不同,独立派分成许多小教派,在组织上是涣散的。属于独立派的有中等资 产阶级新贵族,也有部分农民和城市平民。 (五)英国专制制度与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开始 早在 15 世纪末,英国就开始形成专制制度,在专制制度下,国王权力 是至高无上的,他凭借各种专制机构统治和压榨人民,并且以维护封建贵族 的利益及封建剥削制度为己任。最重要的专制机构有枢密会议(枢密大臣是 国王的左右手,协助国王统治国家)、星法院(是专门负责镇压叛乱贵族的 机关)、高等法院(最初是压迫天主教徒的机关,后来变为迫害清教徒的工 具)、国王裁判所(古老的司法机构)以及作为国王的精神统治机构的国教 教会。国王不仅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而且也是大土地所有者。国王领地 包括庄园、森林及狩猎园等,它们遍及全国各地。国王领地收入在 1617 年 为 8 万镑,其面积之大,可以概见。 但是,专制主义在英国从未发展到法国那样强大的地步:第一,尚未形 成庞大的官僚系统,在地方上还保留贵族的自治机关,地方各级行政人员都 是地方贵族自己选出的,而不是由国王任命。第二,国王没有常备军,国家 有事时只能临时召集民兵。第三,英国有国会,国会的存在是对王权的一个 限制,而在法国,等级代表机关——“三级会议”早已停开了。英国国王没 有经常的、固定的财政收入,平时国王及宫廷只能靠国王领地的地租及骑士 捐维持生活。如有特殊的金钱需要,或者一旦发生战争,国王便不得不召集 国会,要求国会同意他向臣民征收临时捐税。这就是为什么国会能够从中世 纪以来在英国继续存在下来的原因。 英国国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议员是由国王任命的大贵族、高级僧侣 及富人组成的。上院可以对下院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可以驳回下院所通 过的不利于自己的法律。但是批准新税的权力却属于下院,如果下院不同 意,国王是无权征收新税的。下院议员人数较多,议员的选举在各州及一些 城市举行,每七年选举一次。在各州,只有乡绅及每年收入达 40 先令的自 由持有农方能享有选举权。乡绅在地方上势力很大,因此从地方上选进国会

的代表多半出身乡绅。至于城市选举,则因地而异,有些城市从来就有选举 权,有些城市则用金钱从国王那里买到选举权,更有些城市根本无权参加选 举。大多数城市的洗举操在宫商大两手中,因而当选的多是他们。这样,英 国国会本身是颜不民主的,但是它却起了限制王权的作用。 革闲专制主义在发居上大体可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起干15世 迄于16世纪下期 大体上相当于 都铎王朝统 时期 阶段起于16 世纪未,迄于17世纪革命的爆发,大部分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在第 一阶段,专制主义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起了保护作 用,因此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但是到第二阶段就不同了, 一方面资产 阶特别是断贵族的财京口指加 政府的任意支配 而开始进行反 抗斗争 是通过国会) 他们的目的便 是夺取政权,以便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 专制王校 究竞是封建贵族专政的政权,君主是封建势力的最高代表和体现,他眼看资 产阶级新贵族日益壮大,日益威胁封建统治,于是便开始镇压资产阶级新贵 族的反抗。因此,专制政府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斗争, 位 这个斗争 在斯图亚特 主英国后便开始了 1603年,都铎王朝的最后 ·个统治者伊丽莎白女王逝世,由于无嗣,遵 照女王遗嘱,苏格兰王詹姆士继承为英因国王,是为詹姆士一世。此后便开 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一世虽然身兼苏格兰和英国国王,但这 两个国家并未合并。詹姆士 一出提“王叔神樱道 子的,固王是上帝派到地上来统治人民的,因此国王的地 是神 圣不可侵犯 的,臣民必须礼之若神明。国王既受命于上帝,则其不受地上法律的限制 乃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又胡说什么“围干是法律的创立者,而非法律创浩困 王”。因出,国于是招然干法律之上的.他对待白己的行为只能向上帝负声 人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王的命令 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 他1口钠 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他还说:国会的权力也是》 国王得来的,它的使命只能是向国王提出自己的愿望,而无权讨论国王的行 动。“议论上帝.是渎神:议论君主.是叛乱。我不容许议论我的政权” 色摄十不旧为专制主义暴政大浩邀论,而日怀加竖推行反动政带。他成 狂地迫害清教徒。 1604年的 议上公然威胁清教徒 们。同年,他还颁布命令,无条件地禁止非国教的任何教派组织的存在及酒 动。结果,许多清教徒由于在国内存身不下去,而逃往荷兰或北美。 除了宗教迫害之外,他还加紧搜刮人民。詹姆士的宫廷生活奢侈腐化, 弄得入不敷出,因此他不得不一再召开国会,要求因会同意他征收新税。1614 年国会利用这个 因此 解散了 此后 七年没有召开国会。在这个期间,詹姆士一世想尽一切手段增加自己的收 入。1618年他开始实行国内独占制度:只有从政府买到独占特许权的企业公 司才有权利贩卖某些商品,其中包括肥皂、植物油、煤、盐、纸、皮革、破

的代表多半出身乡绅。至于城市选举,则因地而异,有些城市从来就有选举 权,有些城市则用金钱从国王那里买到选举权,更有些城市根本无权参加选 举。大多数城市的选举操在富商大贾手中,因而当选的多是他们。这样,英 国国会本身是颇不民主的,但是它却起了限制王权的作用。 英国专制主义在发展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起于 15 世纪 末,迄于 16 世纪下期,大体上相当于都铎王朝统治时期;第二阶段起于 16 世纪末,迄于 17 世纪革命的爆发,大部分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在第 一阶段,专制主义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起了保护作 用,因此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但是到第二阶段就不同了,一方面资产 阶级特别是新贵族的财富日益增加,经济力量日益强大,他们不甘心受专制 政府的任意支配,而开始进行反抗斗争(主要是通过国会),他们的目的便 是夺取政权,以便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专制王权 究竟是封建贵族专政的政权,君主是封建势力的最高代表和体现,他眼看资 产阶级新贵族日益壮大,日益威胁封建统治,于是便开始镇压资产阶级新贵 族的反抗。因此,专制政府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占主要地 位。这个斗争在斯图亚特王朝入主英国后便开始了。 1603 年,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伊丽莎白女王逝世,由于无嗣,遵 照女王遗嘱,苏格兰王詹姆士继承为英国国王,是为詹姆士一世。此后便开 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一世虽然身兼苏格兰和英国国王,但这 两个国家并未合并。詹姆士一世提倡“王权神授说”。他说:王权是上帝授 予的,国王是上帝派到地上来统治人民的,因此国王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 的,臣民必须礼之若神明。国王既受命于上帝,则其不受地上法律的限制, 乃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又胡说什么“国王是法律的创立者,而非法律创造国 王”。因此,国王是超然于法律之上的,他对待自己的行为只能向上帝负责, 人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王的命令。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 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他还说:国会的权力也是从 国王得来的,它的使命只能是向国王提出自己的愿望,而无权讨论国王的行 动。“议论上帝.是渎神;议论君主.是叛乱。我不容许议论我的政权”。 詹姆士不但为专制主义暴政大造舆论,而且还加紧推行反动政策。他疯 狂地迫害清教徒,在 1604 年的一次会议上公然威胁清教徒,表示要驱逐他 们。同年,他还颁布命令,无条件地禁止非国教的任何教派组织的存在及活 动。结果,许多清教徒由于在国内存身不下去,而逃往荷兰或北美。 除了宗教迫害之外,他还加紧搜刮人民。詹姆士的宫廷生活奢侈腐化, 弄得入不敷出,因此他不得不一再召开国会,要求国会同意他征收新税。1614 年国会利用这个机会,要求他实行改革。因此他便解散了国会。此后,一连 七年没有召开国会。在这个期间,詹姆士一世想尽一切手段增加自己的收 入。1618 年他开始实行国内独占制度:只有从政府买到独占特许权的企业公 司才有权利贩卖某些商品,其中包括肥皂、植物油、煤、盐、纸、皮革、玻

璃等人民生活必需品。专卖商可以以原价的三倍出售这些商品。估计当时国 王由于出卖独占特许权,每年可得七八万镑的收入 但是,这样做,詹姆士一世还不满足,他又实行日用品采买优先制,宫 廷的采买官可以在市场上任意以贬低的价格强购农民、小生产者及小商人的 物品,然后以三倍的价钱抛售。他又异想天开地实行鬻卖爵位的办法,定男 爵价格为1000镑」 子爵为10,000镑, 伯爵为20,000镑。此外,他又令 各州州长向居民强制借债。 詹姆士一世的这种无限制的搜政策,特别是独占制度及日用品采买优 先制,严重地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因而民愤极大。 对内是这样倒行逆施,对外政策亦乖张失措,大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利 当时,英国海外贸易殖民事业的强大敌人是西班牙,因此英国资产阶级 要求英国专制政府实行打击西班牙海上力量的政策。但是,詹姆士 世却为 西班牙实行友好政策。这是因为在他看来,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联合起 来,有助于巩固自己对英国的专制统治。他的对外政策,引起英国资产阶级 的极大不满。 (六)专制制度的危机与革命的成熟 1625年詹姆士一世身死,王子查理即位,是为查理一世。他和其父一样, 相信“王权神授说”, 而利轻浮,犹有村之 他继续推行搜刮政策。 通过州长,向各州富人强制借债,但是遭到 于是凡拒绝贷款者,均被逮捕入狱。由于强制借债政策失败,查理一世 乃在1628年召集国会,指望国会同意征收新税。这一届国会在资产阶级新 贵族的领袖约翰·义律和约翰·皮姆等人的领导下,乘机向国王提出“权利 墙原书”,要求国王采纳。在原书中了见占要求. 未经国会同 意 不得强制 向 民借 债和征税:第 除非依据法庭判决及国家法律,不 得逮捕任何人或剥夺其财产:第三,不许按照战时法速捕人:第四,在普通 人民家中不得驻扎军队。同时国会答应拨出35万镑作为国王接受请愿书的 条件。查理一世经讨考虑之后,才锄强接受了请原书中的要求。 但是,这并没有缓和国王和国会之间的斗争 。不久又发生了国王征收时 税与磅税的争端。吨税是对入口的酒类征收的入口税,磅税是对出口的羊毛 等物品征收的出口税。过去,每逢新王即位时,国会就照例授权国王终身征 收这两种税捐。但是这次查理一世即位后,国会只同意他征收一年,而国于 则坚持要求终身征税权。由于英国每年进出口额甚大,这两种税是一笔很大 的收入 占国王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因此,查理一世不顾国会的决定, 年地派官征收这两种关税。 1629年秋,因会针对因王强行征税的做法,宣布交纳吨税及磅税的商人 为“自由的叛徒”。查理一世恼羞成怒,下令解散国会,于是英国开始了无

璃等人民生活必需品。专卖商可以以原价的三倍出售这些商品。估计当时国 王由于出卖独占特许权,每年可得七八万镑的收入。 但是,这样做,詹姆士一世还不满足,他又实行日用品采买优先制,宫 廷的采买官可以在市场上任意以贬低的价格强购农民、小生产者及小商人的 物品,然后以三倍的价钱抛售。他又异想天开地实行鬻卖爵位的办法,定男 爵价格为 1000 镑,子爵为 10,000 镑,伯爵为 20,000 镑。此外,他又令 各州州长向居民强制借债。 詹姆士一世的这种无限制的搜刮政策,特别是独占制度及日用品采买优 先制,严重地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因而民愤极大。 对内是这样倒行逆施,对外政策亦乖张失措,大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利 益。当时,英国海外贸易殖民事业的强大敌人是西班牙,因此英国资产阶级 要求英国专制政府实行打击西班牙海上力量的政策。但是,詹姆士一世却对 西班牙实行友好政策。这是因为在他看来,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联合起 来,有助于巩固自己对英国的专制统治。他的对外政策,引起英国资产阶级 的极大不满。 (六)专制制度的危机与革命的成熟 1625 年詹姆士一世身死,王子查理即位,是为查理一世。他和其父一样, 相信“王权神授说”,而刚愎轻浮,犹有过之。 他继续推行搜刮政策。他通过州长,向各州富人强制借债,但是遭到拒 绝。于是凡拒绝贷款者,均被逮捕入狱。由于强制借债政策失败,查理一世 乃在 1628 年召集国会,指望国会同意征收新税。这一届国会在资产阶级新 贵族的领袖约翰·义律和约翰·皮姆等人的领导下,乘机向国王提出“权利 请愿书”,要求国王采纳。在请愿书中列举了四点要求:第一,未经国会同 意,不得强制向人民借债和征税;第二,除非依据法庭判决及国家法律,不 得逮捕任何人或剥夺其财产;第三,不许按照战时法逮捕人;第四,在普通 人民家中不得驻扎军队。同时国会答应拨出 35 万镑作为国王接受请愿书的 条件。查理一世经过考虑之后,才勉强接受了请愿书中的要求。 但是,这并没有缓和国王和国会之间的斗争。不久又发生了国王征收吨 税与磅税的争端。吨税是对入口的酒类征收的入口税,磅税是对出口的羊毛 等物品征收的出口税。过去,每逢新王即位时,国会就照例授权国王终身征 收这两种税捐。但是这次查理一世即位后,国会只同意他征收一年,而国王 则坚持要求终身征税权。由于英国每年进出口额甚大,这两种税是一笔很大 的收入,占国王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因此,查理一世不顾国会的决定,年复 一年地派官征收这两种关税。 1629 年秋,国会针对国王强行征税的做法,宣布交纳吨税及磅税的商人 为“自由的叛徒”。查理一世恼羞成怒,下令解散国会,于是英国开始了无

国会统治时期达11年之久。在这11年中,查 一世肆无忌惮地推行反动的 高压政策及搜刮政策。 大主教劳德在查理一世的指使下,厉行宗教压迫政策,迫害的对象不仅 有独立派,而且也有长老会派。镇压机器开动了,星法院和高等法院不断逮 捕清教徒,在审问时施加种种非刑拷打。1630年苏格兰人雷顿由于著书攻击 主教制而被捕,不但被处以1 罚金,而且惨遭毒打, 被割掉耳朵后, 处终身监禁。1637年,长老会派分子普林尼等三人被捕,也处以终身监禁, 罪名是他们诽谤大主教。 在这个期间,反动政簧特别表现在财政方面,查理一世不但继续征收吨 税及磅税,而且还想出各种花样翻新的办法来搜刮全国居民。英国困王拥有 大片大片的森林领地, 而且靠近国王森 须地的民间 常常被国王官吏 划入王领森林范围之内。1634年,查理一世突然下令勘查国王森林地界,并 且规定:无论何人,凡其土地“侵犯”国王森林地界者,必须交出罚金。这 种讹诈政策使得许多地主被罚,从而给专制政府带来数万镑的收入。1630 1634年间,国王又以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向圈地者课以罚款。实际 专制政府并不想认真禁 只不过借此机会向圈地的地 主们进行勒 索而已。政府又恢复了古老的船税,这个措施不但损害了地主的利益,而且 也大大地加重了城市广大居民的经济负担。原来早在诺尔曼时代,英国海岸 频遭海盗侵袭,为了防备海盗,政府曾向沿海居民征用船只。实际上,这种 征用船口的九法后来久不田了 但 杏甲 出在1634在售口蓝闲海 岸有被袭击的危险 船税令 在沿海诸州征收船税 1636~163 年,这个法令又推行到内地诸州,要求全体居民都必须交纳船税 这个法令遭到许多人的反抗,如白金汉州的富户约翰·汉普登就带头拒 绝交纳船税,尽管他应该交纳的船税不过20先令 更严重的是,查理一世无限制地推行工商业独占制度。在1629年至164( 年间,英国许多消费品的生产及出卖的独占权都被交给 些大商人、大企业 公司,国王在授予独占权时,获得了大量金钱。被划人独占的消费品种类极 为广泛,其中包括肥皂、盐、铁、煤、砖、玻璃、皮革、淀粉、火药、麻布、 染料、钮扣、酒、啤酒、油脂、针和别针等差不多所有的日常用品 实行 无限制的独占政策, 其影响所及 至为广泛 正常的工商业开始倍 滞,消费品价格腾踊,失业人数遽增。煤的独占,不但直接影响煤的生 而且还间接地影响了利用煤为燃料的其他生产部门。如治金工业便由于煤价 高涨而形衰退。没有得到专卖权的企业家便只好歇业或解雇工人,这就造成 T人失业及掉饿。 一部分资产阶级感到生意前途暗淡,而不得不携带资本移 另外则有不少信仰清 的资 阶级 商人及农民迁往美洲。留在国内的广大居民都感到生活的道路被堵死了,为 了自己的前途,只有与专制政府进行坚决的斗争

国会统治时期达 11 年之久。在这 11 年中,查理一世肆无忌惮地推行反动的 高压政策及搜刮政策。 大主教劳德在查理一世的指使下,厉行宗教压迫政策,迫害的对象不仅 有独立派,而且也有长老会派。镇压机器开动了,星法院和高等法院不断逮 捕清教徒,在审问时施加种种非刑拷打。1630 年苏格兰人雷顿由于著书攻击 主教制而被捕,不但被处以 1 万镑罚金,而且惨遭毒打,被割掉耳朵后,判 处终身监禁。1637 年,长老会派分子普林尼等三人被捕,也处以终身监禁, 罪名是他们诽谤大主教。 在这个期间,反动政策特别表现在财政方面,查理一世不但继续征收吨 税及磅税,而且还想出各种花样翻新的办法来搜刮全国居民。英国国王拥有 大片大片的森林领地,而且靠近国王森林领地的民间土地又常常被国王官吏 划入王领森林范围之内。1634 年,查理一世突然下令勘查国王森林地界,并 且规定:无论何人,凡其土地“侵犯”国王森林地界者,必须交出罚金。这 种讹诈政策使得许多地主被罚,从而给专制政府带来数万镑的收入。1630~ 1634 年间,国王又以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向圈地者课以罚款。实际 上,专制政府并不想认真禁止圈地,只不过借此机会向圈地的地主们进行勒 索而已。政府又恢复了古老的船税,这个措施不但损害了地主的利益,而且 也大大地加重了城市广大居民的经济负担。原来早在诺尔曼时代,英国海岸 频遭海盗侵袭,为了防备海盗,政府曾向沿海居民征用船只。实际上,这种 征用船只的办法后来久已不采用了。但是,查理一世在 1634 年借口英国海 岸有被袭击的危险,颁布了“船税令”,在沿海诸州征收船税。1636~1637 年,这个法令又推行到内地诸州,要求全体居民都必须交纳船税。 这个法令遭到许多人的反抗,如白金汉州的富户约翰·汉普登就带头拒 绝交纳船税,尽管他应该交纳的船税不过 20 先令。 更严重的是,查理一世无限制地推行工商业独占制度。在 1629 年至 1640 年间,英国许多消费品的生产及出卖的独占权都被交给一些大商人、大企业 公司,国王在授予独占权时,获得了大量金钱。被划人独占的消费品种类极 为广泛,其中包括肥皂、盐、铁、煤、砖、玻璃、皮革、淀粉、火药、麻布、 染料、钮扣、酒、啤酒、油脂、针和别针等差不多所有的日常用品。 实行无限制的独占政策,其影响所及,至为广泛。正常的工商业开始停 滞,消费品价格腾踊,失业人数遽增。煤的独占,不但直接影响煤的生产, 而且还间接地影响了利用煤为燃料的其他生产部门。如冶金工业便由于煤价 高涨而形衰退。没有得到专卖权的企业家便只好歇业或解雇工人,这就造成 工人失业及挨饿。一部分资产阶级感到生意前途暗淡,而不得不携带资本移 往国外,主要是荷兰。另外则有不少信仰清教的资产阶级、小手工业者、小 商人及农民迁往美洲。留在国内的广大居民都感到生活的道路被堵死了,为 了自己的前途,只有与专制政府进行坚决的斗争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