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二章(2-4)电阻的等效变换

课题:电阻的等效变换 主要内容: 1、等效的概念 2、电阻的串、并联 3、电阻的Y型连接和△形连接的 等效变换
主要内容: 1、等效的概念 2、电阻的串、并联 3、电阻的 Y 型连接和 形连接的 等效变换 课题:电阻的等效变换

、电路等效的概念 当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路用另外的 电路代替后,未被代替部分的电压电流均 保持不变,则称可以替换的两个电路为等 效电路。 如果一个二端网络N1端钮的伏安关系 与另一个二端网络N2端钮的伏安关系相同, 则称N1与N2是相互等效的二端网络
一、电路等效的概念 当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路用另外的 电路代替后,未被代替部分的电压电流均 保持不变,则称可以替换的两个电路为等 效电路。 如果一个二端网络N1端钮的伏安关系 与另一个二端网络N2端钮的伏安关系相同, 则称N1与N2是相互等效的二端网络

例如: R R R R R R
例如: - us + R1 R2 R3 R4 R 1 1 / i + u _ - us + Req R 1 1 / i + u _

1、电压电流保持不变是指等效电路以外的 部分,即“对外等效”。 等效电路以内的部分,其电路特性可能 不同。 思考: 等效电路相互代替后,被替代部分端钮上和 以外的部分的伏安关系都完全相同。 当两个电 路的1A2+v 2 时,u=2V 试判断1 和2是否 4V 等效
1、电压电流保持不变是指等效电路以外的 部分,即“对外等效”。 2、等效电路以内的部分,其电路特性可能 不同。 思考: 等效电路相互代替后,被替代部分端钮上和 以外的部分的伏安关系都完全相同。 + - + - 4V 2 u i + - 5V 3 u 1 i 2 当两个电 路的i=1A 时,u=2V 试判断1 和2是否 等效

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的串联 多个电阻顺序相连,流过同一电流的连接方式
1、电阻的串联 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多个电阻顺序相连,流过同一电流的连接方式。 R1 R3 R2 a i b + _ us N1 R a b N2 i + _ us

串联电阻电路的特点: 1)所有电阻流过同一电流 2)等效电阻:R=> k k=1 3)电阻分压公式:
1)所有电阻流过同一电流; 2)等效电阻: 3)电阻分压公式: 串联电阻电路的特点: u R R u N k k m m = = 1 s = = N k R Rk 1 eq

2、电阻的并联 多个电阻首端相连、末端相连, 施加同一电压的连接方式
2、电阻的并联 多个电阻首端相连、末端相连, 施加同一电压的连接方式。 i2 i1 i G2 G1 + _ a b us G a b N2 i + _ us

并联电阻电路的特点: 1)所有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2)等效电导: k k=1 3)电阻分流公式: Z =1
i G G i N k k m m = = 1 1)所有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2)等效电导: 3)电阻分流公式: 并联电阻电路的特点: = = N k G Gk 1 eq

3、两个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熟记) 1)串联 R RI + R R u R+ R 2 2)并联 尺 12 尺,+R R R 尺,+R
1)串联 2)并联 3、两个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熟记) u R R R u u R R R u 1 2 2 2 1 2 1 1 + = + i R1 R2 = u1 u2 + + _ _ + u _ a b i R R R i i R R R i 1 2 1 2 1 2 2 1 + = + = i2 i1 i R2 R1 + _ a b u

例 已知:Is=16.5mA,Rs=2kg2, Rr=40k9,R2=10k92,R3=25k92,求I1、I2和
例: IS I1 I2 I RS 3 R1 R2 R3 已知: IS =16.5mA, RS =2k , R1=40k ,R2=10k ,R3=25k ,求I1、I2和 I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二章(2-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一章(1-10)基尔霍夫定律.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复功率和最大传输功率.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九章(9-8)串联电路的谐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九章(9-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九章(9-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九章(9-1)阻抗和导纳.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八章(8-3)相量法与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八章(8-1)复数与正弦量.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五章(5-3)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及直流电阻电路模块小结.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五章(5-1)运算放大器及比例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四章(4-6)对偶原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四章(4-4)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四章(4-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四章(4-1)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三章(3-6)结点电压法.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三章(3-5)回路电流法.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三章(3-4)支路电流法和网孔电流法.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三章(3-1)电路的图及其独立方程数.ppt
- 《鲁棒控制》(英文版) Chapter 7 Design of Robust Compensators based on Theory.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二章(2-5)电源的等效变换及输入电阻.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八章 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二章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九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六章 系统扩展及接口技术.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七章 单片机的测控.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三章 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四章 中断系统与定时.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五章 串行接口.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一章 概述.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教学指南.doc
- 《自动控制》第三章 工控机的常用控制算法.ppt
- 《线性多变量系统》讲义ppt电子课件.ppt
-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第十章(10-3)PID调节器的设计.doc
-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第三章(3-4)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doc
-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第三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doc
-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第三章(3-4-2)传递函数方框图的等效变换.doc
-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第三章(3-4-3)直流电动机与伺服电动机的传递函数.doc
-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第三章(3-6)习题.doc
-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