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三章(3-5)回路电流法

课题:回路电流法 主要内容: 1、回路电流法 2、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 流法的比较
主要内容: 1、回路电流法 2、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 、回路电 流法的比较。 课题:回路电流法

34回路电流法 (loop current method) 1回路电流法→以基本回路中的回路电流为未知量 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 ●基本思想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假想每个回路中 有一个回路电流。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的 线性组合表示。来求得电路的解 a 独立回路为2。选图示的两个独立 R 回路,支路电流可表示为 In+ h usi l1 /2 b /2
3.4 回路电流法 (loop current method) ⚫基本思想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假想每个回路中 有一个回路电流。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的 线性组合表示。来求得电路的解。 1.回路电流法 以基本回路中的回路电流为未知量 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 i1 i3 uS1 uS2 R1 R2 R3 b a + – + – i2 i l1 i l2 独立回路为2。选图示的两个独立 回路,支路电流可表示为: 2 2 1 1 1 3 2 l l l l i i i i i i i = − = =

●列写的方程 回路电流在独立回路中是闭合的,对每个相关节点均流进一 次,流出一次,所以KCI自动满足。因此回路电流法是对独立回 路列写KVL方程,方程数为 与支路电流法相比, b-(m-1)方程数减少n1个。 2方程的列写回路1:Rin+Rtn-h)st+s2=0 a 回路2:R2(i2-i)+R3in-ls2=0 整理得 R inRo (R1+ R2)in-R2in=usI-us2 SI Rin+(r2+R)in=us2 b
回路电流在独立回路中是闭合的,对每个相关节点均流进一 次,流出一次,所以KCL自动满足。因此回路电流法是对独立回 路列写KVL方程,方程数为: ⚫列写的方程 与支路电流法相比, 方程数减少n-1个。 回路1:R1 i l1+R2 (i l1- i l2 )-uS1+uS2=0 回路2:R2 (i l2- i l1 )+ R3 i l2 -uS2=0 整理得: (R1+ R2 )i l1-R2 i l2=uS1-uS2 - R2 i l1+ (R2 +R3 )i l2 =uS2 b − (n −1) i1 i3 uS1 uS2 R1 R2 R3 b a + – + – i2 i l1 i l2 2. 方程的列写

观察可以看出如下规律: R1=R1+R2回路1的自电阻。等于回路1中所有电阻之和。 R2=R2+R3回路2的自电阻。等于回路2中所有电阻之和。 自电阻总为正。 R12=R21=-R2回路1、回路2之间的互电阻。 当两个回路电流流过相关支路方向相同时,互电阻取 正号;否则为负号。 n=ls1-2回路1中所有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un=ls2回路2中所有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当电压源电压方向与该回路方向一致时,取负号;反之 取正号
R11=R1+R2 回路1的自电阻。等于回路1中所有电阻之和。 观察可以看出如下规律: R22=R2+R3 回路2的自电阻。等于回路2中所有电阻之和。 自电阻总为正。 R12= R21= –R2 回路1、回路2之间的互电阻。 当两个回路电流流过相关支路方向相同时,互电阻取 正号;否则为负号。 ul1= uS1-uS2 回路1中所有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ul2= uS2 回路2中所有电压源电压的代数和。 当电压源电压方向与该回路方向一致时,取负号;反之 取正号

由此得标准形式的方程:R1in+R12i2=n Ruin+rain=us 对于具有=b-(n-1)个回路的电路,有: Ruin+rin..+RuiFusil R2jin+Ruin+. +r2iiFus22 Rnintrnint. +Ruiusu 其中: RAk:自电阻(为正) +: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同 R:互电阻 :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反 0:无关
R11i l1+R12i l2 =uSl1 R12i l1+R22i l2 =uSl2 由此得标准形式的方程: 对于具有 l=b-(n-1) 个回路的电路,有: 其中: Rjk:互电阻 + : 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同 - : 流过互阻的两个回路电流方向相反 0 : 无关 R11i l1+R12i l2+ …+R1l i ll=uS11 … R21i l1+R22i l2+ …+R2l i ll=uS22 Rl1 i l1+Rl2 i l2+ …+Rll i ll=uSll Rkk:自电阻(为正)

例1.用回路电流法求解电流 解1独立回路有三个,选网孔为独立回路 (Rs+R+ R)i-ri2-R4i3=Us R,G1+(R1+R2+ R5)i2-Rsi3=0 R4i1-R5i2+(R3+R4+Rs)i3=0 表明 (1)不含受控源的线性网络 Rk=R,系数矩阵为对称阵 (2)当网孔电流均取顺(或逆时 针方向时,R均为负
例1.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电流 i. 解1 独立回路有三个,选网孔为独立回路: i1 i3 i2 S US (R + R1 + R4 )i 1 − R1 i 2 − R4 i 3 = − R1 i 1 + (R1 + R2 + R5 )i 2 − R5 i 3 = 0 − R4 i 1 − R5 i 2 + (R3 + R4 + R5 )i 3 = 0 (1)不含受控源的线性网络 Rjk=Rkj , 系数矩阵为对称阵。 (2)当网孔电流均取顺(或逆时 针方向时,Rjk均为负。 表明 2 3 i = i − i RS R5 R4 R3 R1 R2 US + _ i

解2只让一个回路电流经过R支路 (Rs+R+R4)1-R1i2-(R1+R4)i3=Us R1i1+(R1+R2+R5)i2+(R1+R2)i3=0 (R1+R4)1+(R1+R2)i2+(R1+R2+R3+R4)3=0 R 特点 Rs (1)减少计算量 U (2)互有电阻的识别难度加 R 大,易遗漏互有电阻
RS R5 R4 R3 R1 R2 US + _ i 解2 只让一个回路电流经过R5支路 S US (R + R1 + R4 )i 1 − R1 i 2 − (R1 + R4 )i 3 = − R1 i 1 + (R1 + R2 + R5 )i 2 + (R1 + R2 )i 3 = 0 − (R1 + R4 )i 1 + (R1 + R2 )i 2 + (R1 + R2 + R3 + R4 )i 3 = 0 i1 i3 i2 2 i = i 特点 (1)减少计算量 (2)互有电阻的识别难度加 大,易遗漏互有电阻

回路法的一般步骤: (1)选定lb-(n-1)个独立回路,并确定其绕行方向; (2)对个独立回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其KⅥL方程; (3)求解上述方程,得到个回路电流; (4)求各支路电流(用回路电流表示) (5)其它分析
回路法的一般步骤: (1) 选定l=b-(n-1)个独立回路,并确定其绕行方向; (2) 对l 个独立回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其KVL方程; (3)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l 个回路电流; (5) 其它分析。 (4) 求各支路电流(用回路电流表示);

3.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处理 引入电流源电压,增加回路电流和电流源电流的关系方程。 例 (Rs+rI+R4)i-Rii2-R4i3=US R11+(R1+R2)2=U4电流源看作电 压源列方程 R41+(R3+R4)3=-0 R R 增补方程: R岛 R
3.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处理 ⚫ 引入电流源电压,增加回路电流和电流源电流的关系方程。 例 RS R4 R3 R1 R2 US + _ iS U _ + i1 i3 i2 S US (R + R1 + R4 )i 1 − R1 i 2 − R4 i 3 = − R1 i 1 + (R1 + R2 )i 2 = U − R4 i 1 + (R3 + R4 )i 3 = −U 2 3 i i i S = − 电流源看作电 压源列方程 增补方程:

选取独立回路,使理想电流源支路仅仅属于一个回路 该回路电流即l B(Rs+R+RAi,,i,-(R,+RAi=U 为已知电流,实际减少了一方程 (R1+R4川1+(R1+R2)i2+(R1+R2+R3+R4)i3=0 R
⚫ 选取独立回路,使理想电流源支路仅仅属于一个回路, 该回路电流即 IS 。 RS R4 R3 R1 R2 US + _ iS i1 i3 i2 S US 例 (R + R1 + R4 )i 1 − R1 i 2 − (R1 + R4 )i 3 = − (R1 + R4 )i 1 + (R1 + R2 )i 2 + (R1 + R2 + R3 + R4 )i 3 = 0 S i = i 2 为已知电流,实际减少了一方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三章(3-4)支路电流法和网孔电流法.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三章(3-1)电路的图及其独立方程数.ppt
- 《鲁棒控制》(英文版) Chapter 7 Design of Robust Compensators based on Theory.pdf
- 《鲁棒控制》(英文版) Chapter 6 Robust Design for Multivariable Systems.pdf
- 《鲁棒控制》(英文版) Chapter 5 robustness Analysis for Multivariable Systems.pdf
- 《鲁棒控制》(英文版) Chapter 4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variable Systems.pdf
- 《鲁棒控制》(英文版) chap 3 Nominal and Robust Performance.pdf
- 《鲁棒控制》(英文版) chap 2 Nominal and robust stability.pdf
- 《鲁棒控制》(英文版) chap 1 Preamble.pdf
- 电子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总复习(电阻电路的分析、动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分析).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4年期末考试题.doc
- 电子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4年考试题参考答案.doc
- 电子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doc
- 电子科技大学:《电路分析基础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讲 电源设计.ppt
- 西南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九章 状态空间描述法.ppt
- 西南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 采样系统理论.ppt
- 西南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理论.ppt
- 西南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ppt
- 西南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ppt
- 西南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 根轨迹法.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三章(3-6)结点电压法.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四章(4-1)叠加定理和替代定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四章(4-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四章(4-4)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四章(4-6)对偶原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五章(5-1)运算放大器及比例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五章(5-3)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及直流电阻电路模块小结.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八章(8-1)复数与正弦量.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八章(8-3)相量法与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九章(9-1)阻抗和导纳.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九章(9-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九章(9-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九章(9-8)串联电路的谐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复功率和最大传输功率.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一章(1-10)基尔霍夫定律.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二章(2-1)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二章(2-4)电阻的等效变换.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专题讲稿)第二章(2-5)电源的等效变换及输入电阻.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八章 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ppt
- 《单片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二章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