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口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一个区域的自然、经 济、社会条件下,对规划区域现时土地资源 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 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一个区域的自然、经 济、社会条件下,对规划区域现时土地资源 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 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具体来说是: 目 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和质量、结构与分 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 分析,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 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揭示各种士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 空间配置上合理和不合理,匹配和不匹配的 关系,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 ,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 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具体来说是: 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和质量、结构与分 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 分析,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 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 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 空间配置上合理和不合理,匹配和不匹配的 关系,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 ,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 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 制规划的重要依据。分析现状,为了警示未来 日的: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制定 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 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 制规划的重要依据。分析现状,为了警示未来 目的: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制定 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 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时应注意掌握的情况 (1)了解区域的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社会) (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 (3)士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其特点 (4)土地利用的效果及其评价 (5)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时应注意掌握的情况 (1)了解区域的土地利用条件(自然、社会) (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 (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其特点 (4)土地利用的效果及其评价 (5)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1.分析已利用各种类型的面积及其比例。 2.未利用地的面积及其比例。 3.分析各种地貌、土壤类型和坡度等状况下的土 地面积及比例。 4.从绝对量和人均量上分析各种利用类型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1.分析已利用各种类型的面积及其比例。 2.未利用地的面积及其比例。 3.分析各种地貌、土壤类型和坡度等状况下的土 地面积及比例。 4.从绝对量和人均量上分析各种利用类型

二)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物质条件,各部门生 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都是以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作 为其活动范围,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 用地上的比例关系 >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古地的比重及其 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 土地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重要的物质条件,各部门生 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都是以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作 为其活动范围,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 用地上的比例关系 ➢ 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 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时,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方 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依据基期年 各类用地面积数据,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 比例关系;也可以依据多年各类用地面积, 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比例关系的动态变化 情况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时,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方 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依据基期年 各类用地面积数据,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 比例关系;也可以依据多年各类用地面积, 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比例关系的动态变化 情况

表6 1949-2002年中国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率 Tab.7-16 Structure fluctuation ratio of land use of China in1949-2002单位:% 年代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及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结构变化率 工矿用地 1949 10.19 0.17 19.54 34.26 0.50 0.25 2.30 32.79 - 1978 14.05 0.54 20.79 28.45 1.97 0.72 3.62 29.86 17.48 1996 13.70 1.00 23.90 28.00 2.50 0.60 4.50 25.80 26.50(9.96) 1999 13.59 1.05 24.01 27.81 2.58 0.60 2.93 27.43 23.60(3.74) 2000 13.50 1.10 24.10 27.70 2.60 0.60 2.90 27.50 23.70(0.46) 2001 13.50 1.10 24.30 27.80 3.00 1.00 1.26 28.04 24.50(1.78) 2002 13.25 1.14 24.26 27.72 2.63 0.23 3.07 27.70 23.303.50) 结构变化率 20.45 4.85 24.12 38.08 12.28 2.29 6.56 30.41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环比结构变化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原则.pdf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论.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导论.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旅游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农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第十七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十章 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第二十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第十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pdf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df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主讲:傅敏).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化学与环境——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与治理.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化学与环境——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克隆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诺贝尔化学奖之启迪(主讲:方明建).ppt
- 《工业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胡欣欣).pdf
- 《工业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pdf
- 《工业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资源环境综合分析.pdf
- 《工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pdf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及设计.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农田复合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水体污染修复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壤恢复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污染生态修复.ppt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及设计.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土壤恢复生态工程.doc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综合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农田复合生态工程.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壤污染生态修复.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养殖业生态工程(畜牧业).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水体污染修复生态工程.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工程.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