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第七章土地供给量预测 土地供给概述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不同用地利用的潜力分析
第七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土地供给概述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不同用地利用的潜力分析

1.1土地供给概念 土地供给分为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 土地自然供给:指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土地资 源总量,具有固定不变和无弹性的特点,如全球土地自然供 给量为1.49亿平方公里(陆地为土地)或5.1亿平方公里(全 球表面为土地);我国土地自然供给量为60万平方公里 土地经济供给:指土地自然供给中的人类实际利用部分, 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而有所扩张,具有弹性的特点
1.1 土地供给概念 土地供给分为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 土地自然供给:指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土地资 源总量,具有固定不变和无弹性的特点,如全球土地自然供 给量为1.49亿平方公里(陆地为土地)或5.1亿平方公里(全 球表面为土地);我国土地自然供给量为960万平方公里 土地经济供给:指土地自然供给中的人类实际利用部分, 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而有所扩张,具有弹性的特点

1.2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 (1)土地自然供给量:各种土地自然供给量,占土地经 济供给的基础和前提; (2)知识和技能:人类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原来不能利用的土地变为可以利用; (3)交通运输条件: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原来不 便利用的土地可以利用,降低了成本; (4)土地利用集约度:随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土地经 济供给随之增加; (5)现代科技发展:化纤业发展代替了部分棉布,直接 影响棉田的经济供给
1.2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 (1)土地自然供给量:各种土地自然供给量,占土地经 济供给的基础和前提; (2)知识和技能:人类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原来不能利用的土地变为可以利用; (3)交通运输条件: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原来不 便利用的土地可以利用,降低了成本; (4)土地利用集约度:随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土地经 济供给随之增加; (5)现代科技发展:化纤业发展代替了部分棉布,直接 影响棉田的经济供给

1.3提高土地经济供给的主要途径 (1)开垦土地 (2)土地集约利用:增加投入 (3)土地政策与制度 (4)调节消费需求 (5)发展新型工业:替代效应 (6)土地生产能力的保持
1.3 提高土地经济供给的主要途径 (1)开垦土地 (2)土地集约利用:增加投入 (3)土地政策与制度 (4)调节消费需求 (5)发展新型工业:替代效应 (6)土地生产能力的保持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开发 土地供给量来源 整理 复垦 三种主要潜力来源
开发 整理 复垦 土地供给量来源 2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三种主要潜力来源

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土地潜力 也称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 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 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可分解为现实潜力和潜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包括5个方面的含义:光合生产潜力、光温 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气候一土壤生产潜力、现实生产 潜力。这些生产潜力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产水平。即理论最 高产量—最高投入水平下的产量一实际气候或自然降水 下的产量上限—作物最大限度利用气候或土壤资源的产量 现实条件下可能实现的产量水平
土地潜力 也称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 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 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可分解为现实潜力和潜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包括5个方面的含义:光合生产潜力、光温 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现实生产 潜力。这些生产潜力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产水平。 即理论最 高产量——最高投入水平下的产量——实际气候或自然降水 下的产量上限——作物最大限度利用气候或土壤资源的产量 ——现实条件下可能实现的产量水平。 2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土地资源 评价与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工程 土地集约 土地整理 复垦与生态修复 利用技术与工程
土地整理 复垦与生态修复 土地集约 利用技术与工程 土地资源 评价与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工程

2.1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区别: 土地开发: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土地复垦:侧重于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 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是综合性的利 用和技术过程。 ·土地整理:它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 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 包括市地整理和农地整理
区别: 土地开发: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土地复垦:侧重于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 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是综合性的利 用和技术过程。 土地整理:它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 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 包括市地整理和农地整理。 2.1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土地开发含义: 1、指土地利用范围的扩大,即对未利用 土地的开发,如把荒山、荒滩、海洋等转 化为可利用的土地: 2、指土地利用深度的开发。 如把已经利用但利用尚不充分,生 产效益低下的土地,包括中低产田、盐 碱地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的老城区 等加以改造提高,使其利用充分,效益 提高。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土地开发 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 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 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生活中 的作用的过程

全国约有海涂面积200万公顷,其中可用 于围垦的淤泥质海岸的海涂资源有120万 公顷。 ●我国沿海一带的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短 缺的现象最为突出。海涂资源开发的意 义重大。 宜农荒地资源的开发
宜农荒地资源的开发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原则.pdf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论.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规划基础数据预测.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导论.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旅游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五章 农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第十七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十章 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论证方法 第二十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第十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pdf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df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主讲:傅敏).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化学与环境——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与治理.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化学与环境——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克隆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诺贝尔化学奖之启迪(主讲:方明建).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绿色化学与科技发展.ppt
- 重庆工商大学:《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能源安全与新能源开发利用.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ppt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ppt
- 《工业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胡欣欣).pdf
- 《工业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pdf
- 《工业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资源环境综合分析.pdf
- 《工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pdf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及设计.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农田复合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水体污染修复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壤恢复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污染生态修复.ppt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及设计.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土壤恢复生态工程.doc
- 《生态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综合生态工程.ppt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农田复合生态工程.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土壤污染生态修复.doc
- 《生态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养殖业生态工程(畜牧业).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