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思考题

思考题: 概念:行为动机需要激励 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期望值效价 强化归因 问题:1、人类行为的激励模式是什么, 画图并解释。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如何运用。 3、阿尔得夫的需要理论与马斯洛理论的 不同点是什么? 4、高成就需要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培 训和提高人的成就需要?
思考题: 概念:行为 动机 需要 激励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期望值 效价 强化 归因 问题:1、人类行为的激励模式是什么, 画图并解释。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如何运用。 3、阿尔得夫的需要理论与马斯洛理论的 不同点是什么? 4、高成就需要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培 训和提高人的成就需要?

5、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如何应用? 6、期望理论的公式的含义是什么?应用期望理论 应注意哪些问题? 7、试解释豪斯的激励模式公式的意义。 8、试用学过的理论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图 9、强化的手段有哪些强化应注意哪些问题(原则)? 10、简述维纳的归因思想。 11、简述凯利的归因理论。 12、试用学过的激励理论分析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5、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如何应用? 6、期望理论的公式的含义是什么?应用期望理论 应 注意哪些问题? 7、试解释豪斯的激励模式公式的意义。 8、试用学过的理论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图 。 9、强化的手段有哪些强化应注意哪些问题(原则)? 10、简述维纳的归因思想。 11、简述凯利的归因理论。 12、试用学过的激励理论分析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七章态度理论 第一节态度的概述 、什么是态度 米态度:是个人对态度对象(包括人、事和物)较为固定 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构成的内在心 理倾向。 态度的构成:认知、情感、意向 二、态度的特征: 1、社会性 2、指向性 3、内隐性
第七章 态度理论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一、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个人对态度对象(包括人、事和物)较为固定 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构成的内在心 理倾向。 *态度的构成:认知、情感、意向 二、态度的特征: 1、社会性 2、指向性 3、内隐性

4、协调性 5、稳定性 6、态度的核心 三、态度与偏见 偏见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是指某个人对人、对 己、对事、对团体等所持有的缺乏事实根据的态度。 偏见的信息来源问题 2、偏见属于刻板印象 3、偏见的极端化倾向 4、偏见的个体特点 5、从众心理与偏见
4、协调性 5、稳定性 6、态度的核心 三、态度与偏见 偏见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是指某个人对人、对 己、对事、对团体等所持有的缺乏事实根据的态度。 1、偏见的信息来源问题 2、偏见属于刻板印象 3、偏见的极端化倾向 4、偏见的个体特点 5、从众心理与偏见

四、态度的功能 1、态度与学习效率 2、态度与工作效率 3、态度与社会认知及判断 4、态度与人的忍耐力 5、态度与团体活动 6、态度的激励作用
四、态度的功能 1、态度与学习效率 2、态度与工作效率 3、态度与社会认知及判断 4、态度与人的忍耐力 5、态度与团体活动 6、态度的激励作用

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与转 、概述 *态度的形成就是指从没有某种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从 简单的态度到复杂的态度,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的态 度的过程。 态度的转变就是指人的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 二、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过程 1、服从(顺从) 2、同化 3、内化 三、影响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因素与方法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转 一、概述 *态度的形成就是指从没有某种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从 简单的态度到复杂的态度,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的态 度的过程。 *态度的转变就是指人的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 二、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过程 1、服从(顺从) 2、同化 3、内化 三、影响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因素与方法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需要与愿望的满是、知识和信 息、个人所属的团体、个性特点、社会文化 2、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从信息接受者来看:自己原有态度体系的特点、个性特 点、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发出者或宣传者角度来看:宣传者的权威、宣传 者的个性特点、与被宣传者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交流过程来看:宣传形式、宣传方式、宣传内容 宣传要求等 3、态度转变的几种方法: 米参与活动
1、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需要与愿望的满足、知识和信 息、个人所属的团体、个性特点、社会文化 2、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从信息接受者来看:自己原有态度体系的特点、个性特 点、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发出者或宣传者角度来看:宣传者的权威、宣传 者的个性特点、与被宣传者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交流过程来看:宣传形式、宣传方式、宣传内容、 宣传要求等 3、态度转变的几种方法: *参与活动

*增多接触 角色扮演 *利用团体规范
*增多接触 *角色扮演 *利用团体规范

第三节态度转变的理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是由若干知识、观念、观点信念等 组成,在有关联的各认知因素之间有的是协调的,有的 不协调的。 解决不协调关系的方式: 1、改变某种认知元素,使双方趋于协调 2、强调某种认知元素的重要性,使双方趋于协调; 3、增添新的认知元素,以缓和双方的矛盾。 二、海德的P0X模型 平衡结构:
第三节 态度转变的理论 一、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是由若干知识、观念、观点信念等 组成,在有关联的各认知因素之间有的是协调的,有的 不协调的。 *解决不协调关系的方式: 1、改变某种认知元素,使双方趋于协调; 2、强调某种认知元素的重要性,使双方趋于协调; 3、增添新的认知元素,以缓和双方的矛盾。 二、海德的P—O—X模型 平衡结构:

P + X P X P+ X 不平衡结构: X P X 三、纽科姆的ABX模型
不平衡结构: 三、纽科姆的A—B——X模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务与方法.ppt
-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复习题.ppt
- 《管理心理学》 第十章(11-2) 领导行为与管理续.ppt
- 《管理心理学》 第十章(10-2) 领导行为与管理.ppt
-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十五章,主讲:王天申).ppt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PPT电子课件(共十章,编著:黄维德、董临萍).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九章 财务报表分析的其他领域.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八章 股东利益分析.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七章 获利能力分析.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六章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五章 短期流动性及偿债能力分析.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四章 财务报表数据的特征.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三章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础.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二章 财务报表(告)概要.ppt
- 北京大学:《MBA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章 财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ppt
-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教学大纲.ppt
-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第四章 新产品开发与价值 工程.ppt
-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第六章 市场营销.ppt
-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第五章 质量管理.ppt
-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第二章 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ppt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汇编).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共八章).doc
- 《管理游戏》教学案例 第一章 管理系统.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现代管理概述.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管理原理.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决策.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组织.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领导.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激励.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控制.doc
-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文化.doc
- 武汉大学:《市场营销管理》 电子课件(共九讲).ppt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共十章).ppt
- 《ERP原理与管理思想》电子课件讲义.ppt
- 《ERP内部集成的应用》讲义电子课件.ppt
- 《项目管理与ERP的实施》讲义.ppt
- 《管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总论.ppt
- 《管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决策.ppt
- 《管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组织.ppt
- 《管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篇 领导.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