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7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

实验 7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 一、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 a 、叶绿素 b 、胡 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它们与类囊体膜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 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 开。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时,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红光量 子,称为萤光现象。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因而可与 碱起皂化作用,产生的盐可溶于水中,利用此法可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 H + 所取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形成绿色的铜代叶 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被破坏,故常用此法制做标本;叶绿素分子的化学性质也很不稳定, 易受强光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新鲜植物叶片。 (二)试剂 • 95 %乙醇(或丙酮)。 • 碳酸钙。 • 石英砂。 • 汽油(纯净无色的)。 • 苯。 • 醋酸铜粉末。 • 50 %醋酸。 •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20g 氢氧化钾用 100 mL 甲醇溶解,盛在具塞的试剂瓶中。 • 醋酸铜–醋酸溶液:用 50 %醋酸 100 mL 溶入醋酸铜 6 g ,用时加蒸馏水 4 倍稀释。 (三)仪器设备 天平,剪刀,研钵,漏斗,培养皿一套(底和盖直径相同),蒸发皿,滤纸条( 2 cm × 5 cm 左右),圆形滤纸,蒸发皿,电热吹风机,小烧杯,试管,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移液 管,滴管,玻棒。 三、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荧光现象的观察 称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 2 ~ 3 g ,去掉中脉 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 5 mL 95 %乙醇,研磨成匀浆,再加 5 mL
实验 7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 一、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 a 、叶绿素 b 、胡 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它们与类囊体膜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 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 开。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时,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红光量 子,称为萤光现象。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因而可与 碱起皂化作用,产生的盐可溶于水中,利用此法可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 H + 所取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形成绿色的铜代叶 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被破坏,故常用此法制做标本;叶绿素分子的化学性质也很不稳定, 易受强光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新鲜植物叶片。 (二)试剂 • 95 %乙醇(或丙酮)。 • 碳酸钙。 • 石英砂。 • 汽油(纯净无色的)。 • 苯。 • 醋酸铜粉末。 • 50 %醋酸。 •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20g 氢氧化钾用 100 mL 甲醇溶解,盛在具塞的试剂瓶中。 • 醋酸铜–醋酸溶液:用 50 %醋酸 100 mL 溶入醋酸铜 6 g ,用时加蒸馏水 4 倍稀释。 (三)仪器设备 天平,剪刀,研钵,漏斗,培养皿一套(底和盖直径相同),蒸发皿,滤纸条( 2 cm × 5 cm 左右),圆形滤纸,蒸发皿,电热吹风机,小烧杯,试管,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移液 管,滴管,玻棒。 三、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荧光现象的观察 称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 2 ~ 3 g ,去掉中脉 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 5 mL 95 %乙醇,研磨成匀浆,再加 5 mL

95 %乙醇,提取 3 ~ 5 min ,过滤于试管中,再用 3 mL 95 %乙醇冲洗残渣。对浓的叶绿 体色素提取液观察透射光和反射光的颜色,解释其原因。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 1 )取一张圆形滤纸(最好用色层析滤纸剪成圆形)。在滤纸的圆心戳一圆形小孔,另取 一张滤纸条( 2cm × 5cm 左右,纸条的宽度主要根据培养皿的高度确定)。用滴管吸取浓叶 绿素提取液滴在纸条的一边,使色素扩展的宽度限制在 0.5 cm 以内,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后, 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将纸沿着长度的方向卷成纸捻,这样浸过叶绿体色素的一边恰在纸捻的 一端。 ( 2 )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 3 )在培养皿中放蒸发皿,蒸发皿内加入适量汽油和 2 ~ 3 滴苯,将插有纸捻的圆形滤 纸平放在培养皿上,使滤纸的下端(无色素的一端)浸入汽油中,迅速用同一直径的培养皿盖 上。此时,叶绿体色素在推动剂的推动下沿着滤纸向四周移动,不久即可看到被分离的各种色 素的同心圆环。 ( 4 )待汽油将要到达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待汽油挥发后,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3. 叶绿体色素的其他理化性质 将本实验步骤 1 中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溶液用 95 %乙醇稀释一倍,进行以下实验: ( 1 )皂化作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分离) 用移液管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5 mL 于试管中,加入 1.5 mL 20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充 分摇匀。片刻后,加入 5 mL 苯,摇匀,再沿试管壁慢慢加入 1.5 mL 蒸馏水,轻轻混匀(不 要激烈摇荡),静置在试管架上,可看到溶液逐渐分为两层,下层是稀乙醇的溶液,其中溶有 皂化叶绿素 a 和 b, 上层是苯溶液,其中溶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 2 ) H + 和 Cu 2+ 对叶绿素分子中 Mg 2+ 的取代作用 ① 取 2 支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2 mL ,作为对照。第二支试管中加叶绿体 色素提取液 5 mL ,再加入数滴 50 %醋酸,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② 当溶液变褐色后,倒出一半于另一试管中,加入醋酸酮粉末少许,于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与未加醋酸铜的一半相比较。 ③ 另取醋酸铜溶液 20 mL 左右,加入于烧杯中。取新鲜植物叶片 2 片,放入溶液中,用酒 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并记录叶片的颜色变化,直至颜色不再变化为止。解释原因。 ( 2 )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① 取 4 支小试管,其中两支各加入 5 mL 用水研磨的叶片匀浆,另外两支各加入 2.5 mL 叶 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并用 95 %乙醇稀释 1 倍。 ② 取 1 支装有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的试管和 1 支装有水研磨叶片匀浆的试管,放在直射 光下,另外两支放到暗处, 40 min 后对比观察颜色有何变化,解释其原因。 ③ 另取本实验中用圆形滤纸层析分离成的色谱一张,通过圆心裁成两半,一半放在直射日光 下,另一半放在暗中,半小时后比较两张色谱上的四种色素的颜色各有何变化
95 %乙醇,提取 3 ~ 5 min ,过滤于试管中,再用 3 mL 95 %乙醇冲洗残渣。对浓的叶绿 体色素提取液观察透射光和反射光的颜色,解释其原因。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 1 )取一张圆形滤纸(最好用色层析滤纸剪成圆形)。在滤纸的圆心戳一圆形小孔,另取 一张滤纸条( 2cm × 5cm 左右,纸条的宽度主要根据培养皿的高度确定)。用滴管吸取浓叶 绿素提取液滴在纸条的一边,使色素扩展的宽度限制在 0.5 cm 以内,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后, 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将纸沿着长度的方向卷成纸捻,这样浸过叶绿体色素的一边恰在纸捻的 一端。 ( 2 )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 3 )在培养皿中放蒸发皿,蒸发皿内加入适量汽油和 2 ~ 3 滴苯,将插有纸捻的圆形滤 纸平放在培养皿上,使滤纸的下端(无色素的一端)浸入汽油中,迅速用同一直径的培养皿盖 上。此时,叶绿体色素在推动剂的推动下沿着滤纸向四周移动,不久即可看到被分离的各种色 素的同心圆环。 ( 4 )待汽油将要到达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待汽油挥发后,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3. 叶绿体色素的其他理化性质 将本实验步骤 1 中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溶液用 95 %乙醇稀释一倍,进行以下实验: ( 1 )皂化作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分离) 用移液管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5 mL 于试管中,加入 1.5 mL 20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充 分摇匀。片刻后,加入 5 mL 苯,摇匀,再沿试管壁慢慢加入 1.5 mL 蒸馏水,轻轻混匀(不 要激烈摇荡),静置在试管架上,可看到溶液逐渐分为两层,下层是稀乙醇的溶液,其中溶有 皂化叶绿素 a 和 b, 上层是苯溶液,其中溶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 2 ) H + 和 Cu 2+ 对叶绿素分子中 Mg 2+ 的取代作用 ① 取 2 支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2 mL ,作为对照。第二支试管中加叶绿体 色素提取液 5 mL ,再加入数滴 50 %醋酸,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② 当溶液变褐色后,倒出一半于另一试管中,加入醋酸酮粉末少许,于酒精灯上微微加热,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与未加醋酸铜的一半相比较。 ③ 另取醋酸铜溶液 20 mL 左右,加入于烧杯中。取新鲜植物叶片 2 片,放入溶液中,用酒 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并记录叶片的颜色变化,直至颜色不再变化为止。解释原因。 ( 2 )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① 取 4 支小试管,其中两支各加入 5 mL 用水研磨的叶片匀浆,另外两支各加入 2.5 mL 叶 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并用 95 %乙醇稀释 1 倍。 ② 取 1 支装有叶绿体色素乙醇提取液的试管和 1 支装有水研磨叶片匀浆的试管,放在直射 光下,另外两支放到暗处, 40 min 后对比观察颜色有何变化,解释其原因。 ③ 另取本实验中用圆形滤纸层析分离成的色谱一张,通过圆心裁成两半,一半放在直射日光 下,另一半放在暗中,半小时后比较两张色谱上的四种色素的颜色各有何变化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6 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5 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4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3 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2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20 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张东向).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9 逆境对植物的伤害(电导仪法).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8 果实、蔬菜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7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6 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5 IAA 的生物鉴定(芽鞘伸长法).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4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8 叶绿体色素的定量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植物的营养生长.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9 植物叶绿素的分离制备.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基因工程与固定化细胞.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微生物工程下游工程简介.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发酵实例.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菌种来源.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发酵培养基.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生物反应器(发酵罐).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灭菌工程及空气净化、第六章 种子扩大培养.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气液质量传递.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发酵操作方式及发酵动力学.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发酵工艺控制.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发酵过程的参数检测.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一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蛋白酶产生菌.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二 淀粉酶产生菌的紫外线诱变育种.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三 米曲霉固体发酵制曲.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四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摇瓶发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