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Education Science
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学 外文名称:education science 课程编码:1410102C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教育课程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教师教育各本、专科学生 先修课程:通识教育课和基础课 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教育类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重心,以情境中的 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像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其教育理论价值 在于帮助未来教师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改善自己 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 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对像是院各教学系师范类的学生,这些学生未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其一,能初步 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其二,着重在知识 理论、观念上训练师范生,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欲望;其三,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基本素 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了解层次,了解教育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第二,理解层次, 深入理解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第三,掌握层次,在理解教育学相关规律的基础上, 把心理学、教育学、所学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作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二)本课程教学体系 公共教育学从三大块来构建其内容体系:第一大块是教育原理,它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含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 能、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提高对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大块是教 育管理,它围绕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 增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意识:第三大块是教育实践,它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含教学基本工作、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等)而展 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学的实践意识。 教学重点:教育基本概念课程教师教学论等 教学难点: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理论等 (三)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安排: 第一章绪论与教育概述(4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掌握教育、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的概念;2、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史;3、明确学习教育学的意义;4、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与教育学概念: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学习教育学意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2、教学难点: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的含义 一、 教育学、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科 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像 第二节教育的概述 、 教育的内涵 教育的产生 三、教育的发展 四、当代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内涵及动因:中外教育改革的理论: 五、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五、我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六、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 第四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学 外文名称:education science 课程编码:1410102C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教育课程 总学时: 48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教师教育各本、专科学生 先修课程:通识教育课和基础课 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教育类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重心,以情境中的 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其教育理论价值 在于帮助未来教师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改善自己 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 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对象是院各教学系师范类的学生,这些学生未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其一,能初步 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其二,着重在知识、 理论、观念上训练师范生,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欲望;其三,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基本素 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了解层次,了解教育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第二,理解层次, 深入理解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第三,掌握层次,在理解教育学相关规律的基础上, 把心理学、教育学、所学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作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二)本课程教学体系 公共教育学从三大块来构建其内容体系:第一大块是教育原理,它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含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 能、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提高对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大块是教 育管理,它围绕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 增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意识;第三大块是教育实践,它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含教学基本工作、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等)而展 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学的实践意识。 教学重点:教育基本概念 课程 教师 教学论等 教学难点: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课程理论等。 (三)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安排: 第一章 绪论与教育概述(4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掌握教育、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的概念;2、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史;3、明确学习教育学的意义;4、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与教育学概念;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学习教育学意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2、教学难点: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的含义 一、教育学、教育科学和教育学科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二、教育的产生 三、教育的发展 四、当代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的内涵及动因:中外教育改革的理论: 五、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五、我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六、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 第四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教育?比较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异同 2、教育学的研究对像是什么?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我们应怎样学好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的构成(5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掌握教师的概念、性质、职业角色定位;2、了解教师的作用、地位、任务与劳动特点;3、了解教师的权利、义务好素养以及培 养提高:4、了解学生的角色定位、特点、学生的发展以及影响因素;5、理解教育的影响以及各因素的特点与关系。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师的作用、任务、劳动特点以及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特点以及各因素的影响 2、教学难点:教师的概念、性质、职业角色定位;教育的影响以及各因素的特点。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职业角色定位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 三、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一)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育人价值);教师的社会作用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1、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的经济地位 3、教师的政治地位 4、教师的职业声望 四、教师的任务、劳动特点 (一)教师的任务: (二)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独特创造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师劳动的强烈示范性;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影响 性;教师劳动的任务繁重性:教师劳动的高度责任性。 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教学计划、履行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各 方面教育,组织各种活动;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制止各种有害于学生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 教学水平 六、教师的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师德(思想素质) (二)现代人的素质 要有进取意识、独立意识、民主精神、主人翁态度、群体意识、守时惜时等。 (三)渊博的知识 (1)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2)具有比较渊博的相关学科文化科学基础知识;(3)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 (4)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四)多方面的能力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2)表达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6)自我调控能力: (7)人际交往能力等。 (8)掌握教育科学规律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 (五)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身心素质) 六、教师成长的实现—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一)教师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 (二)培养提高教师的主要途径: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教育? 比较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异同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我们应怎样学好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5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掌握教师的概念、性质、职业角色定位;2、了解教师的作用、地位、任务与劳动特点;3、了解教师的权利、义务好素养以及培 养提高;4、了解学生的角色定位、特点、学生的发展以及影响因素;5、理解教育的影响以及各因素的特点与关系。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师的作用、任务、劳动特点以及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特点以及各因素的影响 2、教学难点:教师的概念、性质、职业角色定位;教育的影响以及各因素的特点。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职业角色定位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 三、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一)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育人价值);教师的社会作用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1、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的经济地位 3、教师的政治地位 4、教师的职业声望 四、教师的任务、劳动特点 (一)教师的任务; (二)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独特创造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教师劳动的强烈示范性;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影响 性;教师劳动的任务繁重性;教师劳动的高度责任性。 五、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教学计划、履行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各 方面教育,组织各种活动;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制止各种有害于学生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 教学水平。 六、教师的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师德(思想素质) (二)现代人的素质 要有进取意识、独立意识、民主精神、主人翁态度、群体意识、守时惜时等。 (三)渊博的知识 (1)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2)具有比较渊博的相关学科文化科学基础知识;(3)广泛的文化艺术修养; (4)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四)多方面的能力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2)表达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6)自我调控能力; (7)人际交往能力等。 (8)掌握教育科学规律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 (五)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身心素质) 六、教师成长的实现——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一)教师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 (二)培养提高教师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学生 一、学生的角色定位一地位 (一)学生的本质—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1、学生是独特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5、学生是完整的人。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社会地位受法律保护;2、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来的社会公民。 二、学生的特点 (一)主动性: (二)未完成性:(三)开放性;(四)独特性:(五)创造性 三、学生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的含义 (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1、家庭;2、学校:3、社会 第三节教育影响 一、教育内容 (一)概念 (二)教育内容的特点 二、教育方法 (一)概念 (二)特点 三、教育技术 四、教育情境 (一)内涵 (二)教育情境的分类 (三)教育情境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教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导和主体论:主体间性论 二、教师、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三、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 教师的职业性质与角色定位是什么? 2、 教师任务与劳动特点有哪些? 3、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4、学生的特点有哪些?应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5、教育内容的特点有哪些? 6、试述教育情境及其分类。 第三章教育功能(5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教育的功能及其类型:2、了解个体发展及其特征以及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3、理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4、熟悉教 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个体发展及其特征 2、教学难点: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一、 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的分类: 三、教育的主要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教育功能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育人功能) 个体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一)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 (二)教育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第二节 学 生 一、学生的角色定位——地位 (一)学生的本质——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1、学生是独特的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5、学生是完整的人。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社会地位受法律保护;2、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来的社会公民。 二、学生的特点 (一)主动性;(二)未完成性;(三)开放性;(四)独特性;(五)创造性 三、学生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的含义 (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1、家庭;2、学校;3、社会 第三节 教育影响 一、教育内容 (一)概念 (二)教育内容的特点 二、教育方法 (一)概念 (二)特点 三、教育技术 四、教育情境 (一)内涵 (二)教育情境的分类 (三)教育情境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教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主导和主体论;主体间性论 二、教师、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三、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教师的职业性质与角色定位是什么? 2、教师任务与劳动特点有哪些? 3、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4、学生的特点有哪些?应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5、教育内容的特点有哪些? 6、试述教育情境及其分类。 第三章 教育功能(5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教育的功能及其类型;2、了解个体发展及其特征以及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3、理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4、熟悉教 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个体发展及其特征 2、教学难点: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二、教育功能的分类: 三、教育的主要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教育功能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育人功能) 一、个体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一)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 (二)教育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三)教育促进人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四、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促进人主体性的发展 2、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3、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第三节教育的杜会功能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一)社会物质生产制约教育的发展(水平与速度;结构与内容) (二)社会政治制约教育发展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 2、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3、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三、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社会公民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教育的普及推进社会政治变革;通过传播先进思想,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可促进社会政治民 主化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融合功能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教育功能及其分类 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3、教育对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有那些? 4、 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5、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 6、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第四章当代中国教育(4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掌握教育目的及其制约因素;2、了解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3、了解教育制度及其建立的依据:4、了解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 度:5、理解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任务;6、了解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内容。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目的及其制约因素:教育制度及其建立的依据 2、教学难点:对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及其制约因素: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 3、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4、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实施 第二节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1、 教育制度及其建立的基本依据 2、 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当代中国的学制改革: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 3、当代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概述、内容、任务。 第二节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1、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特征: 2、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3、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教育目的及其制约因素,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3、 教育制度及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 4、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内容各有哪些?。 第五章当代世界教育思潮(2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终身教育及其特征:2、理解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3、了解教育国际化及其趋势:4、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终身教育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是: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的理解
(三)教育促进人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四、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促进人主体性的发展 2、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3、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一)社会物质生产制约教育的发展(水平与速度;结构与内容) (二)社会政治制约教育发展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 2、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3、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三、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社会公民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教育的普及推进社会政治变革;通过传播先进思想,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可促进社会政治民 主化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融合功能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教育功能及其分类 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3、教育对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有哪些? 4、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5、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 6、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4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掌握教育目的及其制约因素;2、了解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3、了解教育制度及其建立的依据;4、了解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 度;5、理解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任务;6、了解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内容。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目的及其制约因素;教育制度及其建立的依据 2、教学难点:对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及其制约因素;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 3、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4、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实施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1、 教育制度及其建立的基本依据 2、 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当代中国的学制改革;中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 3、 当代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概述、内容、任务。 第二节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1、 教育现代化的概念与特征; 2、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3、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教育目的及其制约因素;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3、教育制度及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 4、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内容各有哪些?。 第五章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2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终身教育及其特征;2、理解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3、了解教育国际化及其趋势;4、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终身教育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是: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的理解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终身教育思潮 1、终身教育思潮产生及其背易 2、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3、 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 5、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 第二节全民教育思潮 1、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背景 2、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 3、全民教育思潮的发展 4、全民教育思潮在中国与印度的实践、 第二节教育国际化思潮 1、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形成及原因 2、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3、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4、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终身教育及其特征: 2、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是什么? 3、 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趋势各有哪些? 4、你是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的?。 第六章学生素质及其培养(6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理解学生素质的层次与结构;2、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培养措施:3、了解学生科学素质及其培养4、理解学生道德素质及其 培养;5、理解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6、掌握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培养措施 教学难点是: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生素质的层次与结构 1、 素质的内涵 2、学生素质的层次 3、学生社会文化素质的结构 第二节学生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1、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2、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3、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第三节学生科学素质及其培养 1、学生科学素质的结构 2、科学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3、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措施 第四节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 1、 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 2、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3、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 第五节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 1、学生审美素质的结构 2、 审美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3、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措施 第六节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 1、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 2、班主任工作 3、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 4、课外活动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学生素质的层次有哪些方面? 2、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培养措施各有哪些? 3、学生科学素质的结构与培养措施有哪些? 4、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5、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有哪些?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1、终身教育思潮产生及其背景 2、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3、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 5、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实践 第二节 全民教育思潮 1、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背景 2、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 3、全民教育思潮的发展 4、全民教育思潮在中国与印度的实践、 第二节 教育国际化思潮 1、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形成及原因 2、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3、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4、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终身教育及其特征; 2、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是什么? 3、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趋势各有哪些? 4、你是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的?。 第六章 学生素质及其培养(6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理解学生素质的层次与结构;2、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培养措施;3、了解学生科学素质及其培养4、理解学生道德素质及其 培养;5、理解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6、掌握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培养措施 教学难点是: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生素质的层次与结构 1、 素质的内涵 2、学生素质的层次 3、学生社会文化素质的结构 第二节 学生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1、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2、心理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3、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第三节 学生科学素质及其培养 1、学生科学素质的结构 2、科学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3、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措施 第四节 学生道德素质及其培养 1、 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 2、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3、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 第五节 学生审美素质及其培养 1、 学生审美素质的结构 2、 审美素质教育过程的分析 3、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措施 第六节 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 1、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 2、班主任工作 3、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 4、课外活动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学生素质的层次有哪些方面? 2、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培养措施各有哪些? 3、学生科学素质的结构与培养措施有哪些? 4、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5、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有哪些?
第七章课程(5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课程的内涵、类型和制约课程的因素 2、掌握历史上对课程影响的几种理论 3、了解国外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和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 4、了解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的内涵、类型和制约课程的因素;国外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和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学难点是:历史上对课程影响的几种理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概述 1、课程的概念及其意义:课程;制约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 2、课程的类型:从课程形态看;从课程存在方式看;从课程设置形式看;从课程开发过程看。 3、课程与教学 第二节课程的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我国中小学课程:课程计划:教材的编写; 2、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 ①改革的背景: ②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③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④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 ⑤新课程的标准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课程?制约课程的因素有哪些? 2、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有哪些? 4、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哪些? 第八章教学的意义、任务与过程(3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 了解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论: 3、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论的理解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1、教学的内涵 2、 教学的意义 3、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内涵 2、教学过程的特点 3、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4、制约教学过程的因素 5、教学过程阶段理论 6、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中的几种必然联系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④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各有哪些? 2、你对教学过程性质是如何认识的?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都有哪些? 第九章教学的原则与方法(4课时)
第七章 课程(5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课程的内涵、类型和制约课程的因素 2、掌握历史上对课程影响的几种理论 3、了解国外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和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 4、了解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的内涵、类型和制约课程的因素;国外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和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学难点是:历史上对课程影响的几种理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的概述 1、课程的概念及其意义:课程;制约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 2、课程的类型:从课程形态看;从课程存在方式看;从课程设置形式看;从课程开发过程看。 3、课程与教学 第二节 课程的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我国中小学课程:课程计划;教材的编写; 2、我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 ①改革的背景; ②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③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④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 ⑤新课程的标准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课程?制约课程的因素有哪些? 2、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有哪些? 4、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哪些? 第八章 教学的意义、任务与过程(3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论; 3、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论的理解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1、教学的内涵 2、教学的意义 3、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内涵 2、教学过程的特点 3、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4、制约教学过程的因素 5、教学过程阶段理论 6、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中的几种必然联系——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④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各有哪些? 2、你对教学过程性质是如何认识的?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都有哪些? 第九章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4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何谓教学原则以及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2、理解并熟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运用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原则 1、什么是教学原则:概念;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教学原则的意义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③启发创造原则 ④循序新进的原则: ⑤因材施教的原则: ⑥直观性原则: ⑦巩固性原则 ⑧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内涵:概念;意义:指导思想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 3、国外新兴教学方法简介:发现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八字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5、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6、学生学习方法与指导 (1)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与途径 (2)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归因;学会听课;掌握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①研究性学习;②动手活动:③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④小课题与长作业: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教学原则?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什么是教学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环节与评价(5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及其辅助形式 2、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能分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熟悉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的基本环节 4、了解教学评价的种类、原则、方法,并了解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教学工作 5、了解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等 教学难点是教学评价、班级授课制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活动课时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合作学习等。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①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②课的类型与结构 (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还有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3)班级授课制的两种变式—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3、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课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1)类型:备课包括学期、单元、课时备课三种类型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何谓教学原则以及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2、理解并熟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运用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原则 1、什么是教学原则:概念;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教学原则的意义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③启发创造原则 ④循序渐进的原则; ⑤因材施教的原则; ⑥直观性原则; ⑦巩固性原则 ⑧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内涵:概念;意义;指导思想。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 3、国外新兴教学方法简介:发现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八字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5、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6、学生学习方法与指导 (1)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与途径 (2)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归因;学会听课;掌握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①研究性学习;②动手活动;③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④小课题与长作业;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教学原则?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什么是教学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环节与评价(5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及其辅助形式 2、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能分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熟悉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的基本环节 4、了解教学评价的种类、原则、方法,并了解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教学工作 5、了解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等 教学难点是教学评价、班级授课制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活动课时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合作学习等。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①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②课的类型与结构 (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还有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3)班级授课制的两种变式——复式教学与现场教学、 3、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课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1)类型:备课包括学期、单元、课时备课三种类型
(2)程序:①钻研教材:②了解学生;③考虑教法;④探索学法 2、上课: (1)目的明确 —明确教学目的 (2)内容正确 一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恰当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构紧凑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教学计划: (5)积极性高 —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3、课后的教导工作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工作 (3)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工作 (4)做好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工作: 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有考查与考试两种方式: 学业成绩的评定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 4、学生学习的指导 (1)学习目的的指导:(2)学习态度的指导:(3)学习环节的指导:预习、听课、复习、系统小结 第三节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1)教学评价的概念 (2)教学评价的内容:教学结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3)教学评价的形式: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2、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2)教学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3、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结构;教师的教学素质;课堂教学效果 4、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 (2)中小学的考试制度 (3)编制试题的要求 (4)评分标准和记分法(百分制和等级制) 5、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1)评教的意义;(2)评教的要求;(3)教学的几种水平;(4)评教的方法 6、现代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教学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缺点? 2、 教学的辅助的组织形式都有哪些?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4、如何备课?上好课的基本要求都有哪些? 5、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各有哪些? 第十一章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3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教学艺术的概念、特征、功能 2、掌握教学信息的传递艺术和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 3、熟悉教学方法的优化艺术和教学活动的应变艺术 4、 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5、 了解教学风格的概念、特征、分类、形成等 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信息传递艺术和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教学方法优化艺术和教学活动应变艺术 教学难点是教学风格的概念、特征、形成等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艺术 1、 教学艺术的概述:内涵:特征;功能 2、 教学信息的传递艺术:言语信息传递艺术;非言语信息传递艺术。 3、 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 4、 教学方法的优化艺术 5、 教学活动的应变艺术 6、 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第二节教学风格
(2)程序:①钻研教材;②了解学生;③考虑教法;④探索学法 2、上课: (1)目的明确——明确教学目的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恰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构紧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教学计划; (5)积极性高——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3、课后的教导工作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工作 (3)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工作 (4)做好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工作: 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有考查与考试两种方式; 学业成绩的评定 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 4、学生学习的指导 (1)学习目的的指导;(2)学习态度的指导;(3)学习环节的指导:预习、听课、复习、系统小结 第三节 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1)教学评价的概念 (2)教学评价的内容:教学结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3)教学评价的形式: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2、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2)教学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3、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结构;教师的教学素质;课堂教学效果 4、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 (2)中小学的考试制度 (3)编制试题的要求 (4)评分标准和记分法(百分制和等级制) 5、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1)评教的意义;(2)评教的要求;(3)教学的几种水平;(4)评教的方法 6、现代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教学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缺点? 2、教学的辅助的组织形式都有哪些?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4、如何备课?上好课的基本要求都有哪些? 5、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各有哪些? 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3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教学艺术的概念、特征、功能 2、掌握教学信息的传递艺术和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 3、熟悉教学方法的优化艺术和教学活动的应变艺术 4、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5、了解教学风格的概念、特征、分类、形成等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信息传递艺术和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教学方法优化艺术和教学活动应变艺术 教学难点是教学风格的概念、特征、形成等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艺术 1、 教学艺术的概述:内涵;特征;功能 2、 教学信息的传递艺术:言语信息传递艺术;非言语信息传递艺术。 3、 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 4、 教学方法的优化艺术 5、 教学活动的应变艺术 6、 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第二节 教学风格
1、教学风格的概述:内涵、特征、意义 2、教学风格的分类 3、教学风格的形成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有哪些特征与功能? 2、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有哪些? 3、教学活动应变艺术有哪些? 4、你认为教学情境创设艺术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 5、教学风格及其特征有哪些? 第十二章课外活动与校外教育(1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任务与作用 2、理解并熟记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3、理解家庭教育的作用、任务与良好家庭教育的条件以及学校如何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外活动的特点、任务、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家庭教育的任务与条件。 教学难点是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以及学校如何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外活动的特点与任务 1、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2、课外活动的任务和作用:3、课外活动的内容 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1、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2、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任务各有哪些? 3、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各有哪些? 第十三章班主任(1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以及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2、理解并熟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会培养班集体 3、培养学生当班主任的兴趣和热情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班集体的培养: 教学难点是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的角色定位;2、班主任工作的任务:3、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第二节班集体的培养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有哪些?班主任的素质有哪些要求? 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有哪些?怎样建立和发展良好的班集体? 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都有哪些方面?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本课程共2个学分,讲课16周,每周3个学时,共计48个学时.。 本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几门通识课程和一些基础课程,也有一些系的学生选修了有关具有类学科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大 学生学习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并适当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演示法等教学方式来进行。作业一 般都是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做,课堂上一般不做书面作业,只进行口头回答问题和学生自己讨论、试讲等,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 从个别问题中受到启发,目的是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在学期未全院各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统一闭卷考试。 五、学时分配 章节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柱要内容 讲授习题 讨论 题量 备注 课外 小计 第一章 绪论与教育概述 4 课后 问答4个 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 5 课后 问答6个 第三章 教育的功能 5 课后 5 问答6个 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 4 课后 4 问答4个 第五章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0 课后 问答4个 第六章 学生素质及其培养 课后 问答5个
1、 教学风格的概述:内涵、特征、意义 2、 教学风格的分类 3、 教学风格的形成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有哪些特征与功能? 2、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有哪些? 3、教学活动应变艺术有哪些? 4、你认为教学情境创设艺术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 5、教学风格及其特征有哪些? 第十二章 课外活动与校外教育(1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任务与作用 2、理解并熟记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3、理解家庭教育的作用、任务与良好家庭教育的条件以及学校如何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外活动的特点、任务、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家庭教育的任务与条件。 教学难点是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以及学校如何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特点与任务 1、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2、课外活动的任务和作用;3、课外活动的内容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1、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2、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什么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任务各有哪些? 3、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各有哪些? 第十三章 班主任(1课时) 一、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以及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2、理解并熟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会培养班集体 3、培养学生当班主任的兴趣和热情 二、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班集体的培养; 教学难点是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的角色定位;2、班主任工作的任务;3、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第二节 班集体的培养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四、本章主要作业题 1、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有哪些?班主任的素质有哪些要求? 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有哪些?怎样建立和发展良好的班集体? 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都有哪些方面?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本课程共2个学分,讲课16周,每周3个学时,共计48个学时。 本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几门通识课程和一些基础课程,也有一些系的学生选修了有关具有类学科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大 学生学习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并适当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演示法等教学方式来进行。作业一 般都是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做,课堂上一般不做书面作业,只进行口头回答问题和学生自己讨论、试讲等,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 从个别问题中受到启发,目的是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在学期末全院各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统一闭卷考试。 五、学时分配 章 节 主 要 内 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 讲授 习题 讨论 课外 小计 第一章 绪论与教育概述 4 课后 4 问答4个 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 5 课后 5 问答6个 第三章 教育的功能 5 课后 5 问答6个 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 4 课后 4 问答4个 第五章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2 课后 2 问答4个 第六章 学生素质及其培养 6 课后 6 问答5个
第七章 课程 课后 5 问答4个 第八章 教学意义、任务与过程 课后 3 问答4个 第九章 教学原则与方法 4 课后 4 问答3个 第十章 教学形式、环节、评价 课后 问答5个 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3 课后 问答5个 第十二章 课外活动 1 课后 1 问答3个 第十三章 班主任 1 课后 1 问答3个 合计 48 48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张乐天主编的《教育学》,2007年3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李剑萍魏薇主编的《教育学导轮》,2000年2月第一版,人民出版社版 2、张燕镜主编的《教育学新编》,1996年12月第一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3、傅道春主编的《教育学》,2000年5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4、睢文龙、廖时人、朱新春主编的《教育学》,2003年12月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1999年第一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6、郑金洲著《教育通论》,2000年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陈桂生著《教育原理》,2000年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1999年12月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9、邵宗杰、裴文敏主编的《教育学》,1996年4月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第七章 课程 5 课后 5 问答4个 第八章 教学意义、任务与过程 3 课后 3 问答4个 第九章 教学原则与方法 4 课后 4 问答3个 第十章 教学形式、环节、评价 5 课后 5 问答5个 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3 课后 3 问答5个 第十二章 课外活动 1 课后 1 问答3个 第十三章 班主任 1 课后 1 问答3个 合计 48 48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张乐天主编的《教育学》,2007年3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李剑萍 魏薇主编的《教育学导轮》,2000年2月第一版,人民出版社版 2、张燕镜主编的《教育学新编》,1996年12月第一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3、傅道春主编的《教育学》,2000年5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4、睢文龙、廖时人、朱新春主编的《教育学》,2003年12月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1999年第一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6、郑金洲著《教育通论》,2000年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陈桂生著《教育原理》,2000年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1999年12月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9、邵宗杰、裴文敏主编的《教育学》,1996年4月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指导(PPT讲座)研究生学习培养要求与指南(课题组内使用).pdf
-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指导(PPT讲座)第二讲 欲立业先立人-大学时代个人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pdf
-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指导(PPT讲座)第三讲 计算机学科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pdf
-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指导(PPT讲座)第一讲 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pdf
-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pdf
-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pdf
-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论文写作规范与方法.pdf
-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概述 Guidance on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for Postgraduate(主讲:杨建宇).pdf
- 东南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十四章,2021年10月).pdf
- 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论文写作:扉页、致谢和摘要(PPT讲稿)Title Page, Acknowledgements, and Abstract.ppt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素材的加工与处理 6.5 素材的加工与处理的实用小软件.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素材的加工与处理 6.3 视频素材的加工与处理.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素材的加工与处理 6.4 动画素材的加工与处理.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信息化教学评价 7.1 信息化教学评价概述.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素材的加工与处理 6.2 音频素材的加工与处理.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信息化教学评价 7.2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教育信息化 2.1 教育信息化概况.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1.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pptx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 3.2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pptx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七章 教学.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九章 班主任.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中地位不同的两个主体.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八章 德育.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六章 课程.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十章 教育制度与管理.pdf
- 运城学院:《教育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第四章 教育目的.pdf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17-18世纪欧美国家教育.docx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洛克的教育思想.docx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docx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五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docx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一、二章 古代教育.pdf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三章 古希腊教育.pdf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pdf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pdf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六章 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pdf
- 运城学院:《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七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