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四章 躯体治疗

第十四章躯体治疗一、授课章节及主要内容1、精神药物的分类和主要代表药物。2、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临床应用原则及常见副作用和处理,锂盐治疗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中毒的表现和处理,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及副作用;3、精神药物药理作用机制及电休克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实施方法,抗焦虑药物的临床应用。二、授课对象: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三、授课学时:3学时四、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掌握精神药物的分类及用途;掌握抗精神病药的治疗原则和常见的副反应;掌握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二)熟悉:熟悉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临床应用原则及常见副作用和处理,熟悉锂盐治疗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中毒的表现和处理,熟悉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及副作用;(三)了解:了解精神药物药理作用机制及电休克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实施方法,了解抗焦虑药物的临床应用。五、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指通过应用精神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手段。精神药物的种类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抗抑郁药:治疗各种抑郁状态的药物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以及预防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药物。抗焦虑药:治疗焦虑症状,镇静催眠治疗其他:精神振奋药(psychostimulants)脑代谢药(nootropicdrugs)第二节抗精神病药
第十四章 躯体治疗 一、授课章节及主要内容 1、精神药物的分类和主要代表药物。 2、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临床应用原则及常见副作用和处理,锂盐治疗的血药浓度 监测及中毒的表现和处理,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及副作用; 3、精神药物药理作用机制及电休克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实施方法,抗焦虑药物的临 床应用。 二、授课对象:临床药学专业学生 三、授课学时:3 学时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掌握精神药物的分类及用途;掌握抗精神病药的治疗原则和常见的副反应;掌握抗 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熟悉: 熟悉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临床应用原则及常见副作用和处理,熟悉锂盐治疗的血 药浓度监测及中毒的表现和处理,熟悉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及副作用; (三)了解: 了解精神药物药理作用机制及电休克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实施方法,了解抗焦虑药 物的临床应用。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指通过应用精神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 手段。 精神药物的种类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抗抑郁药:治疗各种抑郁状态的药物。 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以及预防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药物。 抗焦虑药:治疗焦虑症状,镇静催眠治疗。 其他:精神振奋药(psychostimulants) 脑代谢药(nootropic drugs)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

一、分类:1、按药理作用的分类典型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或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代表药:氯丙嗪(低效价)、氟哌啶醇(高效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非传统抗精神病药。5-HT2A和D2受体阻断作用。代表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的平。2、按化学结构分类: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硫杂葱类:氟哌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五氟利多苯甲酰胺类:舒必利二苯二氮卓类:氯氮平、奥氮平、喹的平其他:苯丙异恶唑类:利培酮二、 作用机制传统抗精神病药:4种受体阻断作用,D2、al、M1、H1。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5-HT2/D2受体一部分药物为多受体阻断作用,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的平。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D2阻断作用。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通路:抗精神病作用有关;黑质纹状体通路:与锥体外系副作用有关。下丘脑结节漏斗通路:与催乳素水平升高有关。5-HT2受体阻断作用:潜在抗精神病作用,改善阴性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低。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镇静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性功能减退、射精延迟等。胆碱能受体阻断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记忆障碍。组胺受体阻断作用:镇静作用和体重增加。加强其他中枢抑制剂的效应、镇吐、降低体温、诱发癫痫、对心脏、血液系统的影响。三、 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的治疗作用:抗精神病作用,抗幻觉妄想作用(治疗阳性症状)和激活作用(治疗阴性症状);
一、分类: 1、按药理作用的分类 典型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或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代表药:氯丙嗪(低效价)、 氟哌啶醇(高效价)。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非传统抗精神病药。5-HT2A 和 D2 受体阻断作用。代表药:氯 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的平。 2、按化学结构分类: 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 硫杂蒽类:氟哌噻吨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五氟利多 苯甲酰胺类:舒必利 二苯二氮卓类:氯氮平、奥氮平、喹的平 其他:苯丙异恶唑类:利培酮 二、作用机制 传统抗精神病药:4 种受体阻断作用, D2、á1、M1、H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阻断 5-HT2/D2 受体一部分药物为多受体阻断作用,如氯氮平、 奥氮平、喹的平。 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D2 阻断作用。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通路:抗精神病作用 有关;黑质纹状体通路:与锥体外系副作用有关。下丘脑结节漏斗通路:与催乳素 水平升高有关。5-HT2 受体阻断作用:潜在抗精神病作用,改善阴性症状,锥体外 系症状发生率低。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镇静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性功能减退、射 精延迟等。 胆碱能受体阻断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记忆障 碍。 组胺受体阻断作用:镇静作用和体重增加。 加强其他中枢抑制剂的效应、镇吐、降低体温、诱发癫痫、对心脏、血液系统的影 响。 三、临床应用 抗精神病药的治疗作用:抗精神病作用,抗幻觉妄想作用(治疗阳性症状)和激活 作用(治疗阴性症状);

非特异性镇静作用:预防疾病复发作用。(一)、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症: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禁忌症: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肾脏疾病、严重的全身感染、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同类药物过敏禁用。白细胞过低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慎用。(二)、用法和剂量1、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副作用的差别。兴奋躁动者选镇静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或注射制剂。不服药或服药不合作者,采用长效制剂。2、急性期治疗:首次发作、首次起病或复发、加剧患者的治疗。合作者,口服为主。梯级加量法,1~2周加至有效治疗量,症状改善后,巩固治疗6~8周缓慢减量进入维持治疗期。兴奋躁动、不合作、不服药者,注射给药3、维持治疗;长期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维持剂量减至治疗剂量的1/4~2/3。首发缓慢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2~3年。反复发作、经常波动、缓解不全的患者需终生服药。四、不良反应和处理1、锥体外系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肌注东食碱0.3mg即可缓解。静坐不能:苯二氮卓类药、心得安有效。减少抗精神病药量,类帕金森症:安坦,抗精神病药使用最低有效剂量。迟发性运动障碍:无有效治疗措施,关键在于预防。2、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恶性综合征:临床特征:意识障碍、肌肉强直、高热、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良、合并躯体疾病、气候炎热等可能与恶性综合征有关。处理: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支持性治疗,肌肉松弛剂硝苯呋海因,促进中枢多巴胺功能的药物溴隐亭治疗。(2)、癫痫发作:抗精神病药物能降低抽搐阈值而诱发癫痫。氯氮平、氯丙嗪、硫利达嗪常见。氟哌啶醇、氟奋乃静治疗伴有癫痫的精神病患者较为安全。3、自主神经的副作用抗胆碱能的副作用:口干、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严重者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和口腔感染肾上腺素能阻滞作用:体味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射精延迟或抑制
非特异性镇静作用;预防疾病复发作用。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症: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其他具有精神 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禁忌症: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肾脏疾病、严重的全身感染、甲减、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 眼、同类药物过敏禁用。白细胞过低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慎用。 (二)、用法和剂量 1、药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副作用的差别。兴奋躁动者选镇静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 或注射制剂。不服药或服药不合作者,采用长效制剂。 2、急性期治疗:首次发作、首次起病或复发、加剧患者的治疗。合作者,口服为主。 梯级加量法,1~2 周加至有效治疗量,症状改善后,巩固治疗 6~8 周缓慢减量进入 维持治疗期。兴奋躁动、不合作、不服药者,注射给药。 3、维持治疗;长期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维持剂量减至治疗剂 量的 1/4~2/3。首发缓慢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 2~3 年。反复发 作、经常波动、缓解不全的患者需终生服药。 四、不良反应和处理 1、锥体外系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肌注东莨菪碱 0.3mg 即可缓解。静坐不能: 苯二氮卓类药、心得安有效。减少抗精神病药量,类帕金森症:安坦,抗精神病药使 用最低有效剂量。迟发性运动障碍:无有效治疗措施,关键在于预防。 2、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⑴恶性综合征:临床特征:意识障碍、肌肉强直、高热、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 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良、合并躯体疾病、气候炎热等可能与恶性 综合征有关。 处理: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支持性治疗,肌肉松弛剂硝苯呋海因,促进中枢多巴胺 功能的药物溴隐亭治疗。 ⑵、癫痫发作:抗精神病药物能降低抽搐阈值而诱发癫痫。氯氮平、氯丙嗪、硫利 达嗪常见。氟哌啶醇、氟奋乃静治疗伴有癫痫的精神病患者较为安全。 3、自主神经的副作用抗胆碱能的副作用:口干、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严 重者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和口腔感染。 肾上腺素能阻滞作用:体味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射精延迟或抑制

粒细胞缺乏:氯氮平发生率高,氯丙嗪、硫利达嗪有偶发的例子。硫利达嗪易产生心电图异常。4、代谢内分泌副作用催乳素分泌增加,女性可见溢乳、闭经、性快感受损。男性性欲丧失、勃起困难、和射精抑制。氯丙嗪抑制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和尿糖阳性。生长激素水平降低,但在儿童中未见生长发育迟滞。5、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过度镇静、头晕、迟钝(体位性低血压所致)焦虑、激越:哌嗪类吩噻嗪、苯甲酰胺类、维思通有轻度激活和振奋作用。对认知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镇静作用有关,抑制精神运动和注意,但不影响高级认知功能。6、其他副作用肝脏:一过性、无症状的ALT升高,胆汁阻塞性黄罕见,有时可同时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变态反应:药疹、伴发热的哮喘、水肿、关节炎和淋巴结病。严重的药疹可发生剥脱性皮炎。7、过量中毒抗精神病药物的毒性比巴比妥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低。过量的最早征象是激越或意识混浊。肌张力障碍、抽搐和癫痫发作。EKG显示突出的慢波。严重低血压、心率失常、低体温。抗胆碱能作用可使预后恶化,毒扁豆碱可做解毒药。治疗为对症性治疗,大量输液,维持正常体温,应用抗癫痫药控制癫痫。洗胃,使用阿拉明和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药,禁用肾上腺素。六、常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硫利达嗪.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舒必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第三节抗抑郁药目前分为四类:1、环类抗抑郁药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粒细胞缺乏:氯氮平发生率高,氯丙嗪、硫利达嗪有偶发的例子。 硫利达嗪易产生心电图异常。 4、代谢内分泌副作用 催乳素分泌增加,女性可见溢乳、闭经、性快感受损。男性性欲丧失、勃起困难、 和射精抑制。 氯丙嗪抑制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和尿糖阳性。 生长激素水平降低,但在儿童中未见生长发育迟滞。 5、精神方面的副作用 过度镇静、头晕、迟钝(体位性低血压所致) 焦虑、激越:哌嗪类吩噻嗪、苯甲酰胺类、维思通有轻度激活和振奋作用。 对认知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镇静作用有关,抑制精神运动和注意,但不影响高 级认知功能。 6、其他副作用 肝脏:一过性、无症状的 ALT 升高,胆汁阻塞性黄疸罕见,有时可同时发生胆 汁性肝硬化。 变态反应:药疹、伴发热的哮喘、水肿、关节炎和淋巴结病。严重的药疹可发生剥 脱性皮炎。 7、过量中毒 抗精神病药物的毒性比巴比妥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低。 过量的最早征象是激越或意识混浊。肌张力障碍、抽搐和癫痫发作。EKG 显示 突出的慢波。严重低血压、心率失常、低体温。抗胆碱能作用可使预后恶化,毒扁 豆碱可做解毒药。 治疗为对症性治疗,大量输液,维持正常体温,应用抗癫痫药控制癫痫。洗胃,使 用阿拉明和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药,禁用肾上腺素。 六、常用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硫利达嗪,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舒必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 酮 第三节 抗抑郁药 目前分为四类: 1、环类抗抑郁药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SSRIS4、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一、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之一。作用机制:阻断NE能和5-HT能神经末梢对NE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其到抗抑郁作用。长期用药后可以降低受体的敏感性。也具有Ml、H1、a1受体阻断作用。(一)、临床应用1、适应证和禁忌证:适用于治疗各类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如内源性抑郁症、心境恶劣障碍、反应性抑郁及器质性抑郁等。还可治疗焦虑症、惊恐发作和恐怖症。儿童遗尿症。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疾病、粒细胞减少、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妊娠头三个月。癫痫和老年人慎用。2、药物的选择米帕明:迟滞性抑郁和儿童遗尿症氯丙咪嗪:抑郁症和强迫症。阿米替林:激越性抑郁。多虑平:心境恶劣障碍和慢性疼痛。3、用法和剂量1~2周内逐渐加到最大有效剂量。病人的睡眠首先得到改善,抗抑郁疗效要在2~3周后出现。急性期治疗4~6周,以有效治疗剂量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进入维持治疗阶段,6个月或更长时间。(二)不良反应及处理1、抗胆碱能副作用;口干、便秘、视物模糊,严重者尿留、肠麻痹。处理:减少抗抑郁药剂量,必要时加拟胆碱能药物2、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镇静作用,震颤、诱发癫痫。老年人中易出现药源性意识障碍或谱妄。还有诱发睡前幻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等。3、心血管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头晕、心率失常,引起P-R间期和QRS时间延长,引起II度和III度传导阻滞
3、SSRIS 4、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 一、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用机制:阻断 NE 能和 5-HT 能神经末梢对 NE 和 5-HT 的再摄取,增 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其到抗抑郁作用。长期用药后可以降低受体的敏感 性。也具有 M1、 H1 、à1 受体阻断作用。 (一)、临床应用 1、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用于治疗各类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如内源性抑郁症、心境恶劣障碍、反 应性抑郁及器质性抑郁等。还可治疗焦虑症、惊恐发作和恐怖症。儿童遗尿症。氯 丙咪嗪治疗强迫症。 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疾病、粒细胞减少、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妊娠头三个月。癫 痫和老年人慎用。 2、药物的选择 米帕明:迟滞性抑郁和儿童遗尿症。 氯丙咪嗪:抑郁症和强迫症。 阿米替林:激越性抑郁。 多虑平:心境恶劣障碍和慢性疼痛。 3、用法和剂量 1~2 周内逐渐加到最大有效剂量。病人的睡眠首先得到改善,抗抑郁疗效要在 2~3 周后出现。 急性期治疗 4~6 周,以有效治疗剂量继续巩固治疗 6 个月,进入维持治疗阶段,6 个月或更长时间。 (二)不良反应及处理 1、抗胆碱能副作用;口干、便秘、视物模糊,严重者尿留、肠麻痹。处理:减少抗 抑郁药剂量,必要时加拟胆碱能药物。 2、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镇静作用,震颤、诱发癫痫。老年人中易出现药源性意识 障碍或谵妄。还有诱发睡前幻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等。 3、心血管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头晕、心率失常,引起 P-R 间期和 QRS 时间延长,引起 II 度和 III 度传导阻滞

4、性方面的副作用:抑郁症本身和抗抑郁剂均可引起性功能障碍。随抑郁症状的好转和药量的减少,性功能障碍得到改善5、体重增加:与组胺受体阻断有关6、过敏反应:皮疹,偶有粒细胞缺乏发生。7、过量中毒:超量服用可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危及生命死亡率高。临床表现:昏迷、癫痫发作、心率失常三联征,还可有高热、低血压、肠麻痹、瞳孔扩大、呼吸抑制、心跳骤停。处理:毒扁豆碱缓解抗胆碱能作用,每0.5~1小时重复给药1mg~2mg。及时洗胃、输液、积极处理心率失常、控制癫痫发作。二、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1)、不可逆性MAOIS:类化合物及反苯环丙胺为代表,老一代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2)可逆性MAOIS:吗氯贝胺。作为二线药物,用于三环类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抑郁症。三、新型抗抑郁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氟伏沙明(氟伏草胺)西酞普兰(西普妙)(二)、其他递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剂1、曲唑酮和奈法唑酮;既阻滞5-HT受体又选择性地抑制5-HT再摄取。:适用于伴有焦虑、激越、睡眠障碍的抑郁患者。镇静作用较强。2、米安舍林和米氮平:拮抗突触前a2肾上腺素受体,对5-HT和H1受体具有阻断作用。3、万拉法新:剂量依赖性单胺药理学特征,低剂量仅有5-HT再摄取阻滞,中至高剂量有5-HT和NE再摄取阻滞,非常高的剂量有DA、5-HT和NE再摄取阻滞。低剂量:用于迟滞、睡眠过多、体重增加和非典型抑郁;高剂量:忧郁、严重抑郁和难治性抑郁
4、性方面的副作用:抑郁症本身和抗抑郁剂均可引起性功能障碍。随抑郁症状的好 转和药量的减少,性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5、体重增加:与组胺受体阻断有关。 6、过敏反应:皮疹,偶有粒细胞缺乏发生。 7、过量中毒:超量服用可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危及生命死亡率高。临床表现:昏 迷、癫痫发作、心率失常三联征,还可有高热、低血压、肠麻痹、瞳孔扩大、呼吸 抑制、心跳骤停。 处理:毒扁豆碱缓解抗胆碱能作用,每 0.5~1 小时重复给药 1 ㎎~2 ㎎。及时洗胃、 输液、积极处理心率失常、控制癫痫发作。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⑴、不可逆性 MAOIS:肼类化合物及反苯环丙胺为代表,老一代的单胺氧化酶抑制 剂。 ⑵可逆性 MAOIS:吗氯贝胺。 作为二线药物,用于三环类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抑郁症。 三、新型抗抑郁剂 ㈠、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 氟西汀(百优解) 帕罗西汀(赛乐特) 舍曲林(左洛复) 氟伏沙明(氟伏草胺) 西酞普兰(西普妙) (二)、其他递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剂 1、曲唑酮和奈法唑酮;既阻滞 5-HT 受体又选择性地抑制 5-HT 再摄取。:适用 于伴有焦虑、激越、睡眠障碍的抑郁患者。镇静作用较强。 2、米安舍林和米氮平:拮抗突触前 a2 肾上腺素受体,对 5-HT 和 H1 受体具有阻断 作用。 3、万拉法新:剂量依赖性单胺药理学特征,低剂量仅有 5-HT 再摄取阻滞,中至高 剂量有 5-HT 和 NE 再摄取阻滞,非常高的剂量有 DA、5-HT 和 NE 再摄取阻滞。低 剂量:用于迟滞、睡眠过多、体重增加和非典型抑郁;高剂量:忧郁、严重抑郁和 难治性抑郁

4、安非他酮:布普品,DA再摄取抑制作用及激动DA的特性。适用于迟滞性抑郁、睡眠过多、认知缓慢或假性痴呆、注意缺陷障碍、戒烟、兴奋剂的戒断和渴求第四节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及预防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药物。主要包括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抗精神病药及苯二氮卓类药对躁狂发作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碳酸锂1、适应症和禁忌症;主要适应症:躁狂症,是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对躁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有预防作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及精神分裂症伴有情绪障碍和兴奋躁动者,可作为抗精神病药的增效剂禁忌症: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头三个月、缺钠或低钠饮食者禁用。帕金森病、癫痫、糖尿病、甲低、神经性皮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慎用。2、用法和剂量有效剂量范围750mg~1500mg。锂盐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有必要监测血锂浓度。急性治疗阶段,血锂浓度宜为0.8~1.0mmol/L,,超过1.4mmol/L易发生中毒反应3、维持治疗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躁狂症的反复发作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一年,剂量每日500mg~750mg,保持血锂浓度0.4~0.8mmol/L4、副作用(1))、早期副作用:乏力、疲乏、思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便、腹泻、多尿、口干等(2)后期的副作用:持续多尿、烦、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细震颤.粗大震颤提示血锂浓度已接近中毒水平女性患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3)锂中毒先兆: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5、锂中毒及其处理症状: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
4、安非他酮:布普品,DA 再摄取抑制作用及激动 DA 的特性。适用于迟滞性抑郁、 睡眠过多、认知缓慢或假性痴呆、注意缺陷障碍、戒烟、兴奋剂的戒断和渴求。 第四节 心境稳定剂 治疗躁狂及预防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药物。 主要包括锂盐、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抗精神病药及苯二氮卓类药对躁狂发作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碳酸锂 1、适应症和禁忌症; 主要适应症:躁狂症,是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对躁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 或抑郁发作有预防作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及精神分裂症伴有情绪障碍和兴奋躁动 者,可作为抗精神病药的增效剂。 禁忌症: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头三 个月、缺钠或低钠饮食者禁用。帕金森病、癫痫、糖尿病、甲低、神经性皮炎、老 年性白内障患者慎用。 2、用法和剂量 有效剂量范围 750 ㎎~1500 ㎎。 锂盐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有必要监测血锂浓度。急性治疗阶段,血锂浓度宜 为 0.8~1.0mmol /L,超过 1.4mmol/L 易发生中毒反应。 3、维持治疗 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及躁狂症的反复发作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一年,剂量每日 500 ㎎~750 ㎎,保持血锂浓度 0.4~0.8mmol/L 4、副作用 ⑴、早期副作用:乏力﹑疲乏﹑思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 便﹑腹泻﹑多尿﹑口干等. ⑵后期的副作用:持续多尿﹑烦﹑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细震 颤.粗大震颤提示血锂浓度已接近中毒水平.女性患者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⑶锂中毒先兆: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 识障碍. 5﹑锂中毒及其处理 症状: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 死亡

处理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二、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急性躁狂和预防躁狂发作均有效,快速循环发作的躁狂患者及对锂盐治疗无效的患者效果较好.剂量范围400~1600mg/日丙戊酸钠:对混合型躁狂、快速循环型情感障碍以及锂盐治疗无效者.剂量范围800~1800mg/日第五节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部分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抗精神病药。不仅可抗焦虑,还常作为镇静催眠药物使用,被滥用的现象较严重。一、苯二氮卓类药理作用:①抗焦虑作用;②镇静催眠作用;③抗惊厥作用;④骨骼肌松弛作用常用药物:地西洋、硝西泮、氯硝西泮、氯氮卓、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咪达唑仑。1、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治疗各型神经症,各种失眠,各种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紧张、失眠,各类伴有焦虑、紧张、恐惧、失眠的精神病,激越性抑郁,轻型抑郁的辅助治疗,抗癫痫,酒精急性戒断症状的替代治疗。禁忌症:严重心血管疾病、肾病、药物过敏、药物依赖、妊娠头三个月、青光眼、重症肌无力、酒精及中枢抑制剂使用时。老年、儿童、分娩前及分娩中慎用。2、药物的选择:患者有持续性焦虑和躯体症状时:选用长半衰期的药物,地西洋、氯氮卓。焦虑呈波动状,选短半衰期的药物,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抑郁伴焦虑:阿普唑仑。睡眠障碍:氟西洋、硝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癫痫:氯硝西泮。戒酒:地西泮。缓解肌肉紧张:地西洋、劳拉西洋、硝西泮
处理: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 析. 二﹑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 卡马西平:急性躁狂和预防躁狂发作均有效,快速循环发作的躁狂患者及对锂盐治疗 无效的患者效果较好.剂量范围 400~1600 ㎎/日. 丙戊酸钠:对混合型躁狂﹑快速循环型情感障碍以及锂盐治疗无效者.剂量范围 800~1800 ㎎/日. 第五节 抗焦虑药 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â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部分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抗精神病 药。不仅可抗焦虑,还常作为镇静催眠药物使用,被滥用的现象较严重。 一、苯二氮卓类 药理作用:①抗焦虑作用; ②镇静催眠作用; ③抗惊厥作用; ④骨骼肌松弛作用。 常用药物: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氯氮卓、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 奥沙西泮、咪达唑仑。 1、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治疗各型神经症,各种失眠,各种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紧张、失眠, 各类伴有焦虑、紧张、恐惧、失眠的精神病,激越性抑郁,轻型抑郁的辅助治疗, 抗癫痫,酒精急性戒断症状的替代治疗。 禁忌症:严重心血管疾病、肾病、药物过敏、药物依赖、妊娠头三个月、青光 眼、重症肌无力、酒精及中枢抑制剂使用时。老年、儿童、分娩前及分娩中慎用。 2、药物的选择: 患者有持续性焦虑和躯体症状时:选用长半衰期的药物,地西泮、氯氮卓。 焦虑呈波动状,选短半衰期的药物,劳拉西泮、奥沙西泮。 抑郁伴焦虑:阿普唑仑。 睡眠障碍:氟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 癫痫:氯硝西泮。 戒酒:地西泮。 缓解肌肉紧张:地西泮、劳拉西泮、硝西泮

3、用法和剂量:每日一次给药即可。病情需要可一日2~3次给药。3~4天加到治疗量。4、维持治疗:无须长期用药,,撤药应逐渐缓慢进行。5、副作用:嗜睡、过度镇静、智力活动速度减慢、记忆力受损、运动的协调性减低。毒性很小,过量服用常进入睡眠,可唤醒,洗胃输液、即可。6、耐受与依赖: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包括驱体依赖和精神依赖。驱体依赖多发生在持续使用3个月以上者。突然停药可引起戒断症状;焦虑、激动、易激惹、失眠震颤、头痛、眩晕、多汗、烦躁不安、耳鸣、人格解体、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二、丁螺环酮属于呵扎哌隆类,为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常规剂量下没有明显的镇静、催眠、肌肉松弛作用,无依赖性。主要适用于广泛性焦虑、伴有焦虑症状的强迫症、酒精依赖、冲动攻击行为、抑郁症。剂量范围:15~45mg,一日3次口服。治疗抑郁;60~90mg。第六节电抽搐治疗电抽播治疗,又称电休克治疗(ECT):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电后不发生抽搐,更为安全。一、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①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明显自责自罪者;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③拒食、违劫和紧张型木僵者;③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2、禁忌症:①脑器质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外伤②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机梗死、高血压、心率失常、主动脉瘤、心功能不全者;③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④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
3、用法和剂量:每日一次给药即可。病情需要可一日 2~3 次给药。3~4 天加到治疗 量。 4、维持治疗:无须长期用药,撤药应逐渐缓慢进行。 5、副作用:嗜睡、过度镇静、智力活动速度减慢、记忆力受损、运动的协调性减低。 毒性很小,过量服用常进入睡眠,可唤醒,洗胃输液、即可。 6、耐受与依赖: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包括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躯体依赖多发生 在持续使用 3 个月以上者。突然停药可引起戒断症状;焦虑、激动、易激惹、失眠、 震颤、头痛、眩晕、多汗、烦躁不安、耳鸣、人格解体、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厌食、腹泻、便秘)。 二、丁螺环酮 属于呵扎哌隆类,为 5-HT 1A 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常规剂量下没有明显的镇 静、催眠、肌肉松弛作用,无依赖性。 主要适用于广泛性焦虑、伴有焦虑症状的强迫症、酒精依赖、冲动攻击行为、抑郁 症。 剂量范围:15~45 ㎎,一日 3 次口服。治疗抑郁;60~90 ㎎。 第六节 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又称电休克治疗(ECT ):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 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电后不发生抽搐,更为安 全。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 ①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明显自责自罪者; 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③拒食、违拗和紧张型木僵者; ④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2、禁忌症: ①脑器质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外伤。 ②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机梗死、高血压、心率失常、主动脉瘤、心功能不全者; ③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 ④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

③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如青光眼。③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①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③利血平治疗者;老人、儿童、孕妇。二、治疗方法1、治疗前准备;①详细的体查;②获取知情同意;③治疗前8小时停服抗癫痫药和抗焦虑药,前4小时禁食水;④监测生命体征;③治疗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1.0mg;③排空大小便、取出假牙、解开衣带、领扣等。2、治疗次数;一疗程6~12次,每日或隔日一次。躁狂状态6左右即可,幻觉妄想状态需8~12次,抑郁介于二者之间。三、改良的电抽搐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禁忌症较传统的电抽搐治疗少,老年人可以应用方法:①治疗前肌注阿托品0.5mg;②静注1%硫喷妥钠1.0~2.5mg/kg;通电2~3秒
⑤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如青光眼。 ⑥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 ⑦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 ⑧利血平治疗者; ⑨老人、儿童、孕妇。 二、治疗方法 1、治疗前准备;①详细的体查;②获取知情同意;③治疗前 8 小时停服抗癫痫药和 抗焦虑药,前 4 小时禁食水;④监测生命体征;⑤治疗前 15~30 分钟皮下注射阿托 品 0.5~1.0 ㎎;⑥排空大小便、取出假牙、解开衣带、领扣等。 2、治疗次数;一疗程 6~12 次,每日或隔日一次。躁狂状态 6 左右即可,幻觉妄想 状态需 8~12 次,抑郁介于二者之间。 三、改良的电抽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禁忌症较传统的电抽搐治疗少,老年人可以应用。 方法:①治疗前肌注阿托品 0.5 ㎎; ②静注 1%硫喷妥钠 1.0~2.5 ㎎/㎏; ③通电 2~3 秒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八章 心境障碍.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九章 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绪论及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分类.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器质性精神障碍.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三章 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12年精神科护理教学大纲 Psychiatric Nursing.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12年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Psychiatry.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12-2013学年精神医学第六版教案.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12-2013学年精神护理学第三版教案.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精神科护理教案.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精神护理学 Psychiatric Nursing(第三版).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Psychiatry(第七版).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Psychiatry(第六版).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保健学》课程教学资源(见习指导)儿童保健学实习指导.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保健学》课程作业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保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疾病预防及儿童保健讨论(各年龄期儿童保健).ppt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十章 应激相关障碍.doc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2011年美国阿尔茨海默病最新诊断标准解读.pdf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2006APA成人精神科评估(第二版)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Psychiatric Evaluation of Adults Second Edition.pdf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心理治疗学》PDF电子书(共二十章,主编:王长虹、丛中).pdf
- 《精神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pdf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九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十章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十一章 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五章 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六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七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理论.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四章 精种科护理的基木技能.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护理学)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精神护理学,第三版)第一章 绪论.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精神护理学,第三版)第七章 神经症患者的护理.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精神护理学,第三版)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ppt
-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精神护理学,第三版)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