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7讲 最短路举例

课程名称:《运筹学》第_17_讲次1、最短路逐次逼近法授课题目2、最短路举例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最短路逐次逼近法,对于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会建立最短路模型分析求解。【重点及难点】最短路逐次逼近法。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Dijkstra算法只适用全部权为非负的情况,如果某边上权为负的,此算法不能使用,因此我们学习逐次逼近法。[本讲课程的内容]2、逐次逼近法算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首先设任一点v,到任一点v,都有一条弧,如果在图G中,(vi,V,)A,则添加弧(v,,V)并令=+0。显然,从v到v,的最短路是从v,出发,沿着这条路到某个点v,再沿弧(v,)到,。则v到,的这条路必然也是,到v,的最短路。否则,从,到,的这条路将不是最短的。于是,设P,表示从到v,的最短路长,P,表示从到v,的最短路长,则有下列方程:P, = min(P: +1,)利用如下的递推公式:开始时,令Pd"=lj(j =1,2,,n)即用v到v,的直接距离做初始解。从第二步起,使用递推公式:P() = min[P(-1) +1,](k=2,3,,n)
课程名称:《运筹学》 第 17 讲次 授课题目 1、最短路逐次逼近法 2、最短路举例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最短路逐次逼近法,对于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会建 立最短路模型分析求解。 [重点及难点] 最短路逐次逼近法。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Dijkstra 算法只适用全部权为非负的情况,如果某边上权为负的,此算法不能使用, 因此我们学习逐次逼近法。 [本讲课程的内容] 2、逐次逼近法 算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首先设任一点 i v 到任一点 j v 都有一条弧,如果在图 G 中, (vi , v j ) A ,则添加弧 ( , ) i j v v , 并令 l i j 。 显然,从 1 v 到 j v 的最短路是从 1 v 出发,沿着这条路到某个点 i v ,再沿弧 ( , ) i j v v 到 j v 。则 1 v 到 i v 的这条路必然也是 1 v 到 i v 的最短路。否则,从 1 v 到 j v 的这条路将不是最短的。于是,设 P1 j 表示 从 1 v 到 j v 的最短路长, P1i 表示从 1 v 到 i v 的最短路长,则有下列方程: min{ } 1 1i i j i j P P l 利用如下的递推公式: 开始时,令 ( 1,2, , ) 1 (1) P1 j l j j n 即用 1 v 到 j v 的直接距离做初始解。 从第二步起,使用递推公式: P Pi k l i j (k n) i k j min[ ] 2 , 3, , ( 1) 1 ( ) 1

内容求P(),当进行到第步,若出现P() = P(-1)(j=1,2,",n)则停止计算,P(j=1,2,,n)即为>到各点的最短路长。例8.8求图8-15中v到各点的最短路解利用上面的递推公式4将计算结果列出,如表8一1所示,图8——15表8——1计算过程表终点biPlP(2PISP始点VVsVV2V3V6V7Vs0Vi-230000-126-5-5-32S-2138V4023-7-71-1V's-3107V61105-1-5V75-5-3Vs6可以看出,当1=4时,有:P(4)=P(3(j=1,2,,8),因此,表中的最后一列,就是从到,2,…,"的最短路权(表中没有数字的空格表示+)。为了求出从到各个点的最短路,一般采用反向追踪的方法:如果已知P,,那么寻求一个点",使得Ps+lk,=Py,然后记录下(v).再看Pis,寻求一个点Vi,使得Pi+li=Pik,,依次类推,一直到达为止。这样,从到的最短路是(y,…,Vi,Vh,y)。在本例中,由表8—1知,Ps=6。由于Pi6+16s=(-1)+7,记录下%。由于Ps+1%6=P,记录下。由于P+3=Pi3,于是,从到vg的最短路是(
内 容 求 ( ) 1 k P j ,当进行到第 t 步,若出现 P1 ( j t) P1 ( j t1) (j 1, 2 , , n) 则停止计算, P1 ( j t)(j 1, 2 , , n) 即为 1 v 到各点的最短路长。 例 8.8 求图 8—15 中 1 v 到各 点的最短路 解 利用上面的递推公式, 将计算结果列出,如表 8—1 所示。 表 8——1 计算过程表 终点 始点 li j (1) P1 j (2) P1 j (3) P1 j (4) P1 j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1 0 -1 -2 3 0 0 0 0 v2 6 0 2 -1 -5 -5 -5 v3 -3 0 -5 1 -2 -2 -2 -2 v4 8 0 2 3 -7 -7 -7 v5 -1 0 1 -3 -3 v6 1 0 1 7 -1 -1 -1 v7 -1 0 5 -5 -5 v8 -3 -5 0 6 6 可以看出,当 t =4 时,有: ( 1,2 , ,8) (3) 1 (4) P1 j P j j ,因此,表中的最后一列, 就是从 v 1 到 v 1,v 2 ,.,v8的最短路权(表中没有数字的空格表示+∞) 。为了求出从 v1 到各个点的最短路,一般采用反向追踪的方法:如果已知 P1 j ,那么寻求一个点 v k ,使得 k k j P j P l 1 1 ,然后记录下(v k , v j ).再看 P1k ,寻求一个点 i v ,使得 i ik Pk P l 1 1 ,.,依 次类推,一直到达 v 1为止。这样,从 v 1到 vj 的最短路是(v 1 , .,vi ,,vk ,,vj)。 在本例中,由表 8—1 知, P18 6 。由于 P16 l 68 (1) 7 ,记录下 v 6。由于 13 36 P16 P l ,记录下 v 3。由于 11 13 P13 P l ,于是,从 v 1到 v 8的最短路是(v 1,v 3,v 6, v 8 )。 7 3 -1 8 v1 v2 v3 v4 v5 -2 6 -3 -5 -1 -3 -5 2 1 -1 2 1 1 v6 v7 v8 图 8——15

内容对于递推公式中的P(的实际意义为:从到,点,最多含有k-1中间点的最短路权,所以在含有n个点的图中,如果不含有总权小于零的回路,求从到任一点的最短路权,用上述算法最多经过n一1次选代必定收敛。如果图中含有总权小于零的回路,则可能某些最短路权没有下界。最短路的应用:例8.9某工厂使用一种设备,这种设备在一定的年限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损坏。所以工厂在每年年初都要决定设备是否更新。若购置设备,每年需支付购置费用;若继续使用旧设备,需要支付维修与运行费用,而且随着设备的老化会逐年增加。计划期(五年)内中每年的购置费、维修费与运行费如表8一2所示,工厂要制定今后五年设备更新计划,问采用何种方案才能使包括购置费、维修费与运行费在内的总费用最小。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图的问题,考虑六个节点vi、V2、V3、V4、Vs、V6,其中v(i=12,3,4,5)表示在第i年初要购置新设备。节点是虚设点,表示第五年的年底才购置新设备。再从点w(i=1,2,3,4,5)引出指向v1,V+2,,的弧,弧(vi,)表示第i年年初购进的新设备一直使用到第j年((j=2,3,4,5,6)的年初。弧(vi,)上所赋的权为第i年的购置费加上从第i年初使用到第j年初的维修费用的总和。这样,我们得到一个赋权的有向图G,见图8一16。于是,问题就变为用最短路问题来求解。表8一—2计划期内费用表年份/23451820212324购置费0134使用年数1-22-34-557维修费12182585604042302830V4Vs2628252946324462图8—16
内 容 对于递推公式中的 ( ) 1 k P j 的实际意义为:从 v 1到 vj 点,最多含有 k 1 中间点的最短路 权,所以在含有 n 个点的图中,如果不含有总权小于零的回路,求从 v 1 到任一点的最短路 权,用上述算法最多经过 n 1 次迭代必定收敛。如果图中含有总权小于零的回路,则可能 某些最短路权没有下界。 最短路的应用: 例 8.9 某工厂使用一种设备,这种设备在一定的年限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损坏。 所以工厂在每年年初都要决定设备是否更新。若购置设备,每年需支付购置费用;若继续 使用旧设备,需要支付维修与运行费用,而且随着设备的老化会逐年增加。计划期(五年) 内中每年的购置费、维修费与运行费如表 8—2 所示,工厂要制定今后五年设备更新计划, 问采用何种方案才能使包括购置费、维修费与运行费在内的总费用最小。 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图的问题,考虑六个节点 v1、v2、v3、v4、v5、v6,其中 vi (i = 1 , 2 , 3 , 4 , 5 ) 表示在第 i 年初要购置新设备。节点 v 6是虚设点,表示第五年的年底才购置新 设备。再从点 vi (i = 1 , 2 , 3 , 4 , 5 )引出指向 vi+1,vi+2,┅,v 6 的弧,弧(vi , vj)表示第 i 年年初购进的新设备一直使用到第 j 年((j = 2 , 3 , 4 , 5,6)的年初。弧(vi , vj)上所赋 的权为第 i 年的购置费加上从第 i 年初使用到第 j 年初的维修费用的总和。这样,我们得到 一个赋权的有向图 G,见图 8—16。于是,问题就变为用最短路问题来求解。 表 8——2 计划期内费用表 年份 1 2 3 4 5 购置费 18 20 21 23 24 使用年数 0—1 1—2 2—3 3—4 4—5 维修费 5 7 12 18 25 28 v1 v2 v3 v4 v5 v6 23 25 26 29 30 42 60 85 32 44 62 34 46 28 40 30 图 8—16

内容[本讲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权为负数的逐次逼近法,并举了一些实际例子,希望同学们回去好好复习。【本讲课程的作业】预习最大流问题
内 容 [本讲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权为负数的逐次逼近法,并举了一些实际例子,希望同学们回去 好好复习。 [本讲课程的作业] 预习最大流问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1讲 网络图的调整与优化.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2讲 工程完工期的概率分析.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3讲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4讲 动态规划模型及求解方法.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6讲 决策的分类与过程;确定型决策问题.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8讲 灵敏度分析;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5讲 动态规划的应用举例.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7讲 风险型决策问题.pdf
-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onal research.pdf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物流经济效用分析 8.4 物流绩效(Performance)分析与评价.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物流经济效用分析 8.1 物流运营计划.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物流经济效用分析 8.3 物流定价理论与方法.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物流经济效用分析 8.2 物流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 7.2 配送中心结构与功能.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 7.1 物流中心的概念与类型.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库存战略规划与管理 6.1 库存管理概述.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库存战略规划与管理 6.3 库存控制模型.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库存战略规划与管理 6.2 库存管理的内容.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运输战略规划与管理 5.1 运输经济分析.ppt
-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运输战略规划与管理 5.2 运输合理化.ppt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9讲 最小费用最大流.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8讲 最大流问题.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0讲 关键路径求解法.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5讲 习题课.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6讲 树与最短路.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4讲 0-1型整数规划.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3讲 整数规划.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9讲 对偶单纯形法.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2讲 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1讲 运输问题的模型与性质、表上作业法.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0讲 灵敏度分析.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6讲 单纯形法(4/4).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7讲 对偶问题的提出与对偶理论.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8讲 对偶问题的经济解释.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讲 单纯形法(3/4).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4讲 单纯形法(2/4).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讲 绪论及建模.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讲 图解法及概念.pdf
- 《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3讲 单纯形法(1/4).pdf
- 《运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七 网络最大流.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