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 传染 第二节 非特异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 2021/10/18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1 2021/10/18

微生物与免疫学 病原微生物感染 机体对抗 (免疫学) 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免疫 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 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2021/10/18
病原微生物感染 机体对抗 (免疫学) 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 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概念: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2 微生物与免疫学 2021/10/18

间(二)宿主的免疫力 免疫功能的分类(详见第二节) 类别功能正常 功能异常 免疫防御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变态反应、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 (抗传染免疫) 综合症 免疫稳定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 胞,进行免疫调节,以维护机体生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免疫监视某些免疫细胞发现并清除突变的功能失调时,导致癌变或持续感 自身细胞(癌细胞) 染的发生 2021/10/18
类别 功能正常 功能异常 免疫防御 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 (抗传染免疫) 变态反应、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 综合症 免疫稳定 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 胞,进行免疫调节,以维护机体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 生 免疫监视 某些免疫细胞发现并清除突变的 自身细胞(癌细胞) 功能失调时,导致癌变或持续感 染的发生 免疫功能的分类(详见第二节) 3 2021/10/18 (二) 宿主的免疫力

第一节传染 第二节非特异免疫 第三节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第五节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特异性免疫 重点:病原体的感染及机体的抗传染免疫作用 2021/10/18
本章主要内容: 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重点:病原体的感染及机体的抗传染免疫作用 第一节 传 染 第二节 非特异免疫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4 2021/10/18

一第一节传染 传染与传染病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病原体 (二)宿主的免疫力 (三)环境因素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2021/10/18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 病原体 (二) 宿主的免疫力 (三) 环境因素 5 2021/10/18 一、传染与传染病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第一节 传 染

创上、传绝与传染病 感染( 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病原体( pathogen):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 生命体。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 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2021/10/18 6
病原体(pathogen) :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 生命体。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 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地方性 季节性 免疫性 6 2021/10/18 一、传染与传染病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病原体 决定传染结局的最主要因素 不同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细菌一各种侵袭性酶类、外毒素和内毒素; 真菌一致病性、条件致病性、变态反应和 产真菌毒素; 病毒一杀细胞传染、稳定传染和整合传染。 2021/10/18
细菌 — 各种侵袭性酶类、外毒素和内毒素; 真菌 —致病性、条件致病性、变态反应和 产真菌毒素; 病毒 — 杀细胞传染、稳定传染和整合传染。 不同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7 (一) 病原体 决定传染结局的最主要因素 2021/10/18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病原体 病原体的数量、致病特性、侵入方式决定致病结局。 以细菌性病原体为例 吸附和侵入能力 侵袭力繁殖和扩散能力 毒力(致病力) 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能力 内毒素 毒素 病原菌 外毒素 侵入数量 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管,皮肤伤口等 2021/10/18
病原体的数量、致病特性、侵入方式决定致病结局。 (一) 病原体 8 以细菌性病原体为例 2021/10/18

望静感染的途径与式(27~2)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 和带菌(毒)动、植物。 1)感染的途径 呼吸道感染 空气传播 消化道感染 病从口入 非传染性感染 创伤感染 皮肤、黏膜损伤 吸血昆虫 传染性感染 接触感染 人或动物密切接触 共用用具 垂直传播 母婴传染 2021/10/18
1、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 (毒)者 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 感染的途径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垂直传播 (p279 ~ p280 ) 空气传播 病从口入 皮肤、黏膜损伤 吸血昆虫 人或动物密切接触 共用用具 母婴传染 9 2021/10/18 非传染性感染 传染性感染

三2)感染的部位及式 (p279) 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然开口、皮 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 医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布鲁氏菌、血吸虫、钩虫); c)有的能穿过粘膜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淋球菌、沙眼衣原 体),然后通过血循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菌) 能附着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2021/10/18 12
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然开口、皮 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 医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布鲁氏菌、血吸虫、钩虫) ; c)有的能穿过粘膜(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淋球菌、沙眼衣原 体) ,然后通过血循 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菌) 能附着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p279) 12 2021/10/18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pptx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2/2)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第四节 基因工程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2)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2/2)第二节 亚病毒、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2).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2).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绪论(主讲:刘明秋).pptx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9 盲样中未知细菌的分离和初步特征研究.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8 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和菌种保藏.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7 酒酿发酵中关键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6 API 20E鉴定肠杆菌科细菌和真菌个体形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5 AMES试验检验遗传毒性和霉菌的接种.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4 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3 细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2 放线菌的平板划线分离和常见微生物的菌落特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1 无菌材料准备和环境微生物的检测.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8-2019年)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doc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8-2019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doc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1/2)第一节 病毒.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ppt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ppt
- 复旦大学:《动物学》课程资源_动物学实验实验内容.docx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2 单细胞动物(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原生动物门).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1 课程绪论.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3 多细胞动物概论(多细胞动物起源、腔肠动物门).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4 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特征,代表性动物,分类,与人类的关系(重要病原体及其生活史)).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5 原腔动物(原腔动物门的特征,代表性动物,分类,与人类的关系(重要病原体及其生活史),自由生活线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6 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基本特征,代表性动物,分类,与人类的关系).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7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各类群主要特征,昆虫纲的分类,昆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8 棘皮动物 脊索动物 圆口纲.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09 鱼纲(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鱼纲的分类,鱼类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0 两栖纲(动物从水生向陆生的过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代表性动物,两栖纲的分类,两栖动物面临的威胁).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1 爬行纲(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代表性动物、爬行纲的分类、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保护).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2 鸟纲01(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鸟纲的分类,鸟纲的主要类群).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3 鸟纲02(鸟类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pdf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学课件_14 哺乳纲(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哺乳纲的进步性特征,哺乳纲的分类,受胁动物及其保护).pdf
- 复旦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中文教学大纲).doc